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87章 駛向大西洋 文 / 裸奔在天堂

.    1919年1月底,從中亞南下第二集團軍第1、2軍,幾乎是同時攻佔了德黑蘭和巴格達,並掃清了趁俄軍撤兵之際「入侵」波斯北部的英*隊。在中國和奧斯曼的共同導演下,流亡12年的波斯卡加爾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艾哈邁德·阿里沙回到德黑蘭,成為「末代皇帝波斯版」的主角,不過他的頭銜不久後就會變成「奧斯曼帝國波斯自治區總督兼卡拉爾加王國國王」。

    2月初,第二集團軍一分為二,1軍從德黑蘭南下,爭奪波斯南部控制權;2軍從巴格達西進,並聯合從大馬士革趕來的土耳其軍隊,向設在巴勒斯坦的英軍大本營起進攻。這場戰鬥最後演變成開戰以來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場會役:中國投入一個坦克師、兩個步兵師、一個重炮團,共計6萬人、300門火炮、16架直升機;土耳其方面有個4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炮兵旅,一共7萬人參戰;英軍防守巴勒斯坦的總兵力為15萬,其中包括3個英國陸軍師、1個半滿編的法國師、3個印度附庸師、1個澳大利亞輕騎師、1個新西蘭步兵團,另外還有兩萬多沒有建制的所謂「阿拉伯漢治戰士」。

    在這次戰役中,人數最少的中*隊反而成了主力,那7萬土耳其士兵除了接收一下被佔領的城市之外,最大的用處就是為中*隊充當補給兵。儘管如此,在坦克和重炮的猛攻下,15萬守軍第一周就跑了三分之一。光是16架「王蛇」直升機的出現就嚇跑了近萬印度士兵和阿拉伯士兵,嚴重削弱了守軍士氣。「公牛」艾倫比雖然被人稱作「英國一戰中最傑出的軍官」,但也無法用一戰的戰術與二戰地裝甲作戰理論抗衡,何況他手下還都是些雜牌軍。激戰兩周後。艾倫比見傷亡慘重而且士兵無心再戰,只得率部向西奈半島方向撤退。2月下旬,中、土陸軍與在科威特登陸的中國海軍陸戰隊聯合行動,並在「長城號」航母艦載機的掩護下,迅速佔領了波斯全境和阿拉伯半島大部。被阿拉伯人稱為民族英雄的英國上尉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帶領著他的起義軍逃到也門境內,控制整個阿拉伯半島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在澳大利亞登陸的中*隊攻入了堪培拉,英國總督被榴彈炸死在城中。澳大利亞邦聯地6個「州長」悉數被俘。隨即,英屬新西蘭、法屬新喀裡多尼亞、斐濟等太平洋島嶼相繼被中*隊攻佔。除了德國人那幾個島嶼,太平洋中的島嶼幾乎都已經歸屬中國……

    這段時間裡,最痛苦地人無疑是英國的兩個喬治,一個是國王喬治五世、一個是戰時相大衛·喬治。每當一份海外屬地被中*隊攻佔的消息傳到倫敦。兩人就會肝顫一陣,可偏偏這種消息最近源源不斷,似乎不把他們逼到用頭撞牆的地步不罷休。兩人也曾考慮過派遣戰艦去保衛海外屬地,但是現在德國的公海大艦隊還在北海趴著,英國本土艦隊根本無法離開,而佈置在海外地艦隊基本由老式過時的戰艦組成,這些戰艦對上中國的新型軍艦只能送死。陸軍方面則更慘,黑格那個直腸子愣是把英國陸軍那點老底子全投入了「巴黎絞肉機」裡,害得一兵一卒也派不出去。何況就算是海軍和陸軍有餘力到海外支援,聯合艦隊的悲慘下場已經深深印在每個人心中。而且在12月的時候。中國海軍對外布了消息:又有兩艘航母編入戰鬥序列,分別取名「燧人號」和「長安號」。已經擁有10艘航母的中國海軍,讓曾經稱雄一時的英國海軍底氣越來越不足。就這樣。中國象割肉一樣將英國的殖民地一片片割走,而英國人只能心裡滴血的眼睜睜看著這種「搶劫」。

    中國人忙著搶地盤,可急壞了同盟國。儘管在巴黎會戰中佔據上風,但是德奧兩國國內的革命暗流越來越激烈,若是再不盡快結束這場戰爭。恐怕兩國就要崩潰。威廉二世多次催促南京盡快派遣戰艦進入大西洋。而且口吻一次比一次嚴厲;奧匈帝國地電文則客氣許多,基本是用請求的口吻。不過看得出奧皇斐迪南有些不悅。但是不管怎麼催促中國就是不著急,部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軍除了幾次襲擾式地攻擊美國戰艦和商船,再無任何行動。

    對於目前的戰爭形式,袁世凱心裡很清楚:同盟國要靠中國的物資和軍火支撐這場戰爭,而美國成了協約國的糧倉、工廠甚至新兵營。現在雙方處於一個已經到達極致的平衡零界點,只要中美雙方出現一丁點變化,那麼這個平衡就會打破,導致這場戰爭地最終結束。不與美國海軍正面開戰,為地就是讓這個平衡繼續下去,這樣就能讓歐美人的血流得更多……

    南京,外交部。

    隨著部隊在前方地戰果越來越大,中國官員辦公室裡的各種歐洲古董也越來越多。作為外交部長,唐紹儀自然是各個國家爭相「孝敬」的對象。此刻他正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端詳著一把長劍,據說那是彼得一世的佩劍,是尼古拉二世送給他的「紀念品」……

    「唐大人,我國陛下又一次來電詢問貴國出兵大西洋的事情……」這是克林德半個月內第三次來到外交部,每次唐紹儀手裡的「玩意兒」都不一樣,而且顯得心不在焉。看著把玩古劍的唐紹儀,德國人氣兒就不打一出來:「貴國海軍現在就駐紮在巴拿馬灣內,距離大西洋僅一步之遙……」

    「克林德先生,中國有句古話:咫尺天涯……」唐紹儀將佩劍放回兵器架上,然後喃喃說道:「巴拿馬運河還未完工,大型軍艦不易通航,而美國又有數艘戰列艦停泊在科隆港……您不會希望我國就派幾艘驅逐艦到大西洋去吧?何況他們也過不去啊……」

    克林德壓壓火氣道:「若是美國戰艦永遠不離開科隆港,那貴國海軍是不是就不進入大西洋了?」

    唐紹儀笑道:「當然不是,我國一定會派的……不過現在要籌劃一下,做好準備……」

    「唐大人!」氣氛之下克林德聲調有些高,不過他立即醒悟過來,然後用商量的口吻道:「貴國是否有什麼不便之處需要我國幫忙?」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了:要什麼就開價吧!唐紹儀笑道:「呵呵,貴國這句話就是我國需要的!想要我國遵守承諾,還希望貴國先將一年前的承諾變成現實。」

    「這個……」聽到這番話,克林德火氣立刻沒了,而且氣勢明顯弱了幾分。在布列斯特和談之後,唐紹儀按照一年前的約定,立刻向德國外交大臣庫勒曼提出將馬紹爾、加羅林、菲律賓棉蘭老等島嶼交給中國的要求。德國動這場戰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威廉那孔雀般的自尊心和虛榮心——他希望通過勝利來獲得更多的土地,從而獲得人們的尊重。但是此刻,真正獲得土地、獲得人們肯定的不是他,而是一直被他看不起的東方袁!當威廉二世得知這以消息後,在嫉妒加憤恨的心情下,神經質的毛病、爭強鬥狠的性格、對黃種人歷來的歧視一起爆,他下令拖延向中國交付幾個亞洲殖民地的時間。其實威廉也知道此刻與中國搞好關係的重要性,不過他非常希望從中國人手裡找回一些所謂的「面子」。相赫特林知道德皇老毛病又犯了,於是苦苦相勸,差點被威廉直接罷免……

    得知威廉的態度後,袁世凱壓根就沒有一點著急,因為他本來就沒打算立刻向大西洋兵,而威廉的做法剛好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除了希望讓戰爭持續得更久的目的之外,袁世凱還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殺殺威廉的傲氣,說白了就是讓他知道誰是老大!

    此刻見克林德的樣子,唐紹儀笑道:「克林德先生,您轉告貴國陛下:第一,立刻履行一年前的承諾;第二,戰後我國有英法屬地的優先分配權。」說道這裡,唐紹儀斂去笑容:「否則,就請貴國海軍自己去打敗美國人吧……」

    這次會面的結果傳回柏林,威廉二世把皇宮裡的所有「瓷器」砸了個稀巴爛,不過他最終屈服了。2月28日,中德雙方簽訂一份《中德備忘錄》:德國將在半年內將亞洲所有領地交給中國。至此,太平洋才算從實質到名義上都真正的被中國控制在手中。同一天,袁世凱簽署了海軍的「躍進」作戰計劃,三個航母戰鬥群開出駐地,向大西洋駛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