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86章 搶地盤(下) 文 / 裸奔在天堂

.    在歐洲,巴黎會戰依然沒有落幕。70個德國師從東線趕到巴黎後,已經度過塞納河的協約*隊頓時處於下風。由於向巴黎起進攻的聯軍主力是法軍,因此福煦急於把他們從混戰中解脫出來。12月,他用請求的口吻向英、美兩國陸軍司令出了渡河作戰的命令。

    英軍司令黑格在作戰思想上是個保守而頑固的人,作戰方法往往簡單粗暴,他的格言是:「戰鬥的勝利取決於士氣和決心」。因此黑格看不到機槍、重炮和新式武器給戰爭帶來的巨大變化,作戰時僅憑借堅定的意志而無視大量人員的傷亡。就連英國戰時相喬治都在其日記裡寫到:「我不止一次的懷疑是否還要繼續讓他用英國青年的鮮血去換取戰功」,但是出於英法間關係的考慮,喬治同意了繼續派兵增援巴黎戰場的意見。其實喬治的命令下達之前,黑格已經將英軍所剩不多的幾支預備隊調往了巴黎南部……

    足智多謀的潘興與直腸子的黑格不同,除了軍事方面的問題他還考慮了很多政治因素。美軍剛剛到達歐洲的時候的確讓協約國一方士氣大振,而隨著戰爭的深入,這個作用早就不復存在,現在英法兩國更希望美國人在這場戰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由於美國陸軍從未上過火線,經驗的缺乏使他們傷亡慘重,至今已經有110萬美國青年在歐洲傷亡。此刻美國國內地反戰呼聲漸漸升溫。威爾遜總統和美國陸軍部感到空前的壓力。眼前的形式已經開始明瞭——巴黎會戰將成為這場全球性戰爭的終結之戰——是全力投入爭取最後的勝利還是保存實力減輕國內的壓力?這個問題美國人已經不能不考慮了。接到福煦地命令後,美國陸軍部不眠不休的爭論了兩天,最終下令潘興全力增援法國人。美國人準備孤注一擲了……

    德國人也不好受,12月初,從高加索和土耳其戰線上撤回的50萬德軍也投入了在巴黎的戰鬥——他們已經沒有了預備隊,但是逃兵依然在增加。而且在後方只剩下不足15萬童子軍和二次兵役。不過讓同盟國士氣大振的是,中國援兵到了,儘管那只是兩個空軍師。在中國空軍到來的兩周內,144架「怒龍」、144架「暴龍」,64架「狂龍」幾乎天天都有作戰任務:它們襲擊了英軍在塞納河西岸地渡口,造成上萬人傷亡;它們轟炸了美國人的軍火庫。數千噸彈藥化為灰燼;它們甚至遠程轟炸了波爾圖,爆炸的氣浪吹跑了法國總理的假,嚇得正在開會地法蘭西共和國官員全體鑽到桌子下。於是這些飛機機翼下的雙龍圖案有了不同的稱呼:德國人管它叫「神龍」,而協約國士兵管它叫「惡龍」或「屠夫」。

    至12月中旬。巴黎周邊200多公里的地區都變成了戰場,遠遠超過了雙方原來預定的戰役計劃。黑格似乎忘了他的任務是救援法軍,一味的要求自己的部隊向巴黎進軍。他將最後的預備隊投入了戰鬥,雖然他們距離巴黎如此之近,以至於埃菲爾的塔尖都能清晰可見,但是又是如此遙遠,因為15天時間他們只推進了10英里。於是海格下達了他那著名地「身陷絕境」的命令:「除了決一死戰我們別無出路。每一部隊都必須戰鬥至最後一兵一卒……我們身陷絕境並相信我們的事業地正義性,每一個人都必須戰鬥到底。」這道命令的語言是激昂的,但是興登堡用德國重炮和一個中國轟炸機聯隊死死的守住了巴黎南郊,15天就有10萬英軍傷亡。與黑格的魯莽不同。美國人進展比較順利,由於英軍進攻巴黎地行動牽制了大量德軍,使得他們在東岸輕鬆地開闢了一個撤退區。大約有10萬被圍近一個月的法軍得以從那裡撤回塞納河西岸。

    年輪走進1919,雙方在巴黎投入地總兵力已經超過350萬,但是這些士兵如同抱薪救火一般,除了使得戰鬥更為激烈以外再無作用。在過去的三個多月裡,巴黎市民每天都枕著隆隆的炮聲入睡。浪漫的法國人已經學會在恐懼中艱難度日。隨著一封封陣亡通知書被寄回後方。從東普魯士的容克貴族城堡到英國科次福德樓市,許多家庭的男人只能存在與人們的記憶之中。民族的仇恨加深了。對戰爭的痛恨也加深了。曾經自詡為現代文明源地的歐洲正在驗證另一句話——現代文明同時也產生了規模更大、傷亡更多、破壞力更強的戰爭。歐洲人再也沒有自負的資本,因為他們此刻只能靠別人的救濟生活。由於印度洋航線已經被中國那「可怕」的航母艦隊截斷,英法兩國平民生活所需的糧食、布料甚至是煤炭都必須靠美國供給;德奧情況稍微有所轉變,烏克蘭大糧倉1918年80%的收成被強行送到了德國,但是這些糧食卻沒有全部用來改善民眾生活,因為其中9成送到了前線。德奧兩國只能向中國賒購物資,西伯利亞大鐵路成了重要的命脈。

    在厭戰情緒和生活質量每況愈下的刺激下,柏林爆了反戰遊行,最後演變成暴亂,甚至以忠誠著稱的容克軍官團也有一部分人參與到這場暴亂中。雖然最終沒有釀成革命,但德皇威廉已經體會到他哪位俄國表兄在1905年時的膽戰心驚。德國相赫特林似乎已經嗅到了革命的味道,於是上書德皇改善民眾生活以及盡快結束這場戰爭。但是戰爭如何結束?德國大艦隊司令給出了答案——讓中國人從海上截斷美國到歐洲的航路。

    捨爾的戰略意見是完全可取的,因為有德國大艦隊在歐洲,英國海軍主力就不敢放棄本土的防守,那麼協約國能夠在大西洋作戰的只剩下美國海軍。在殲滅聯合艦隊的戰鬥中,中國海軍所使用的「新奇」的航母戰術完全有可能將美國海軍擊敗,從而使得協約國在歐洲的部隊因為飢餓而崩潰。似乎這場戰爭的勝負關鍵已經成為中、美海軍之間的對戰,然而中國海軍此刻卻依然在幹一件讓威廉即憤怒有「艷羨」的事情——搶英國人的地盤。

    德國海軍拖住了英國艦隊、巴黎會戰拖住了英法陸軍,英法在海外的數千萬平方公里殖民地成了不設防之地。在歐洲人度過1918年那個「悲慘」的聖誕節的時候,中*隊分做南北兩路向澳大利亞動了進攻:北路兵力10萬,從莫爾茲比港出,在澳洲北部登陸;南路兵力3萬,在伏羲號航母的掩護下,直接進攻澳大利亞邦聯的臨時都墨爾本。由於澳大利亞海軍的戰艦基本被調到歐洲,而且大量男丁也都在歐洲作戰,因此中*隊登陸時遇到的抵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到1919年元旦的時候,北路軍已經佔領了大半個約克角半島,而南路軍也攻克了墨爾本,澳大利亞邦聯的官員和英國總督逃至塔培拉。

    在印度洋方面,進入波斯灣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攻克,並牢牢守住了科威特和卡塔爾兩個據點。隨即,「炎黃號」航母戰鬥群和中國亞洲特混艦隊突然分散。「長城號」航母和6艘「藍盾級」驅逐艦留在了波斯灣,繼續為登陸的海軍陸戰隊提供空中和炮火支持,其他戰艦則護衛少量陸戰隊員對西印度洋的英屬島嶼進行攻擊。

    1911年1月,英國在印度洋中的屬地:馬爾代夫、查戈斯群島、塞舌爾群島、索科特拉島相繼被中*隊攻佔。當中國艦隊開到這些英屬島嶼時,現上面的英國駐軍多則三、四百人,少則四、五十人,甚至有的島嶼乾脆全部是印度士兵防守,只有一兩個英*官指揮。

    這些島嶼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有著重要的戰略位置,其中以索科特拉島為最。該島位於阿拉伯海內,呈蛋形,長約137公里,寬約42公里,面積3576平方公里,是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島嶼。早在遠古時代,古印度人不斷到這個島上獲取*、龍膽、龍血樹、麝香貓、龍涎香等珍貴藥物,他們把這個島稱之為「幸福島」,而使用這個島上*製作木乃伊的埃及人則把它稱作「神奇之島」。儘管沒有石油、沒有天然良港、甚至連人口都沒有,但它卻有具有及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因為他位於紅海與印度洋的交界處,是歐洲商船從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的必經之地。如果在這個島上建設一個軍用機場,等於控制了歐亞之間的交通咽喉!長期以來,外國佔領一直把該島作為海軍基地,只重視利用它的戰略地位,根本不重視對該島進行開。這樣,這座寶島一直處於沉睡之中,至今仍是一座未被開的荒島,被人們稱為「印度洋上的處女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