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43章第二戰場(下) 文 / 裸奔在天堂

.    袁世凱微笑不語,施佩本想再說幾句,克林德怕他再於是趕緊搶先道:「陛下,不知方纔的請求可否考慮?」

    「若是按我本意,當拒絕英俄之請,全力支持貴國,但是……咳……」袁世凱再次歎道:「英國人控制著航路,我國能跟貴國保持正常的貿易往來已屬不易,若拒絕,恐怕再也無法向貴國運送物資,這實在也是為貴國好……」

    「陛下,您不能眼睜睜見我國腹背受敵而不顧啊……還望陛下給我國指一明路!」

    中國賣物資給俄國人為的就是牟利,這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但現在德國人不僅無法對中國施壓,還有求於中國,所以克林德也毫無辦法。他說出這番語氣懇切的請求,無非是想讓袁世凱為斷絕中俄貿易開出一個條件。袁世凱一臉為難:「克林德先生,不是我不幫忙,實在是我國沒辦法,不過……」

    克林德以為袁世凱要獅子大開口,於是趕忙表明決心:「陛下有什麼辦法請明示,我國當盡力而為的協助。」

    袁世凱笑道:「閣下話說反了。我的辦法是貴國當自救,而我國盡力而為的協助……」

    「陛下此話何意?」

    袁世凱沒有立刻回答克林德的問題,而是對施佩問道:「施佩將軍,對閣下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戰績我早有耳聞,不知是否願意擴大戰果?」

    「那還用說?」施佩一臉驕傲但夾雜著些許遺憾:「若不是在下艦隊弱小又沒有補充,恐怕英國的船隻再也無法進入印度洋!」

    施佩確實有資本說這樣的話。在戰爭剛爆的最初幾個月裡,德國海軍參謀部命令各海外艦隊襲擊英國商船,最成功的就是德國太平洋艦隊。1914年9月,施佩派出快速巡洋艦「埃姆登」號到蘇門答臘島以西展開襲擊行動。這艘戰艦偽裝成英國巡洋艦進入孟加拉灣。不僅擊沉三艘英國商船、俘獲一艘,還用火炮攻擊岸上大量儲油罐,將整個港口化成火海。隨後這艘戰艦又在48小時內連續擊沉5英國船隻,到它返航地時候一共擊沉13艘商船、1艘俄國輕型巡洋艦和1艘法國驅逐艦,另外還俘虜3英國商船。洋艦隊的另外一艘輕型巡洋艦「卡爾斯魯厄」號的戰果與「埃姆登」號不相上下,它一共擊沉和俘虜14英國運船。德國戰艦在印度洋的行動引起了英國人的恐慌,協約國一共派出2余艘戰艦追蹤這兩艘德國巡洋艦,最後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它們全部擊沉。儘管戰果輝煌,但施佩手下一共只有6艘戰艦,再也經歷不起損失。於是不得不讓艦隊收斂了這種襲擊行動。

    袁世凱要的就是施佩這種心理:「對於將軍能力我從無懷疑,雖然貴國的困難我無法幫忙,但將軍的困難我國卻能解決!」

    施佩不解:「這是何意?」

    袁世凱笑道:「我國雖然向英國人承諾不將潛艇運往歐洲,但亦說明貴國可自行到我國提貨。若是將這些潛艇交給將軍,英國人便沒有借口阻撓我國向貴國運輸物資,而將軍則可大展拳腳……」

    施佩眼前一亮:「陛下的意思是將這些潛艇交給我太平洋艦隊?」

    「正是!」袁世凱準備進一步說服這個海軍中將:「不僅將貴國訂購的幽浮式潛艇全部交給將軍,還可以將我國部分航程達到8000里地主力潛艇賣給貴國。為了表達我的歉意,價格上可以優惠,而且我國的商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向貴國潛艇提供『補給便利』。當然,為了這種補給能夠持續下去。貴國還要保密。」

    施佩是個純正的軍人,純正到除了軍事以外一切因素都不考慮。而且他好大喜功,只希望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建立「不朽功勳」。於本土被封鎖,德國太平洋艦隊得不到補充,只能鬱悶的龜縮在幾個島嶼間狹小的海域活動。袁世凱這番話直接命中施佩的心坎,特別是航程達到8000海里的潛艇讓他不由得浮想聯~擴大到大西洋。「陛下提議很好……克林德先生,你意下如何?」

    克林德可不是施佩,他隱隱感覺有些不妥,托辭拒絕道:「陛下提議甚好,但是我國太平洋艦隊官兵有限。而且沒有操縱潛艇地經驗,恐怕無法裝備如此眾多的潛艇。另外,國際上地一些因素也不得不考慮。」

    袁世凱笑道:「這還不好辦嗎?潛艇運到德國不易,但是德國的人到達亞洲又有何難?現在是戰爭時期。很多歐洲人開始向外移民……呵呵,只要貴國允許,我國可以接納那些想要遠離『歐洲戰火』的德國人。甚至讓他們乘坐我國商船來亞洲。」

    克林德把話挑明道:「在下擔憂的是美國人的反應。上次『盧西塔尼亞』號事件已經讓華盛頓頗為不快,雖

    還沒達到戰爭威脅的程度,但是我國擴大潛艇作戰的突必將升級。一旦超越美國人的底限,後果會相當嚴重……」

    克林德的擔憂也是袁世凱的顧慮。中國人自然希望歐洲地戰爭越激烈越好,因為那樣不僅會讓中國得到更多的訂單和利潤,而且還能為奔雷計劃的順利實施創造更好的條件。但是另外一方面,袁世凱又不能讓這場戰爭過快地結束,最起碼要拖延到奔雷計劃準備完畢的那一天。現在中國向俄國銷售物資,同盟國對北極熊的封鎖宣告瓦解,德國和同盟國在東線地作戰將會更加艱難,所以袁世凱才提出讓德國用潛艇在印度洋、大西洋開闢第二戰場的建議——此舉意在搞平衡——讓協約國東線得到物資的同時,西線運輸出現問題。不過這種平衡有一個很大的變數,那就是美國。英法兩國從海外得到的物資除了它們殖民地所產,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德國人要阻止協約國地戰爭物資進入西線戰場就必須開展無限制潛艇戰,這必定會與美國產生巨大的衝突。一旦美國參戰。那麼意味著在俄國還有很強戰鬥力的情況下,德國人還要在西線面對工業實力雄厚、戰爭潛力巨大的美國,他們能撐多久誰都無法預計……

    「恩……克林德先生所言不無道理……」袁世凱心中盤算片刻後,拿出設計好的預案:「我有個辦法可以拖住美國人,就不知貴國有沒有這個決心……」

    施佩比克林德還著急:「還望陛下賜教……」

    袁世凱道:「墨西哥總統卡朗薩與我國關係不錯,他不日將與唐紹儀大人一同來華訪問。趁此機會我可撮合貴國與墨西哥結成同盟,這樣貴國的潛艇戰就無憂了。當然,若是美國執意要與貴國開戰,這個辦法也只能拖延些時日。至於能拖延多久,那就要看貴國與墨西哥的『友誼』能深厚到什麼程度了……」

    墨西哥若真能拖住美國不讓其到歐洲攪和。那麼德國確實可以在海外形成一道潛艇封鎖線,並毫無顧忌的擊沉所有向英國運輸貨物的商船。但是,這個方案也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因為即便美國無法將物資運到歐洲,英國人也可以轉而向中國購買物資,到時候德國人地潛艇敢對中國商船動手嗎?

    彷彿看透了克林德的顧慮,袁世凱笑道:「大使先生放心,我能提出這等提議,足以表露與貴國為盟之意。若是英國人向我國購買物資,定當爭得貴國同意後才向其出售……」

    這次會面的結果出乎克林德的預料。他不敢擅自做主,離開皇宮後立刻給柏林去了電報。而這一消息在德國海軍內部引起以一場風暴……

    柏林皇宮

    議事廳內正在舉行一場小範圍的御前會議,除了德皇之外出席僅有六人:海軍總司令、海軍元帥英格諾爾,海軍總參謀長、海軍元帥波爾,海運內閣大臣、海軍元帥米勒,公海艦隊總司令、海軍元帥蒂爾皮茨,海軍潛艇部隊總指揮、海軍上將霍爾岑多夫,唯一不穿軍裝的是相霍爾維克。在座的幾位軍官構成了德國海軍的權力核心,同時也構成了德國海軍內部爭權奪利的派系……

    一手締造了德國海軍的海軍大元帥蒂爾皮茨在德國有著眾多稱謂,例如:德國海軍之父、德國海軍地締造,並被譽為「德國海軍的靈魂」。懼:既要利用這位海軍之父的聲望幫助他得到擴充海軍的支持,同時又擔心這位蒂爾皮茨在海軍中的聲望超過自己。隨著大海軍計劃的完成,威廉的對蒂爾皮茨的排擠也從計劃變成現實。戰爭爆的時候,德皇力主保存實力。讓強大的公海艦隊作為「存在艦隊」而留在港灣內。而蒂爾皮茨的海軍學說立足於海軍用於進攻作戰地理論,因此苦諫威廉,希望公海艦隊能夠與英國作戰。這一觀點讓德皇覺得這位海軍靈魂是一個「準備讓德國海軍送死」的危險人物。於是組建一個「海軍最高決策小組」以管理海軍事務。這個決策小組由英格諾爾、波爾、米勒三位比較聽話也比較好控制的軍官組成,而把意見與德皇相左的蒂爾皮茨排除在海軍核心班子之外。

    「諸位,目前形式對我國相當不利。中國人得到了俄國戰爭物資地銷售權,我們對俄羅斯的封鎖已經宣告失敗。過不了多久,東線數百萬拿著木棍的俄國農夫就會用上步槍、並得到充足地子彈和糧食,我們的陸軍將會面臨更加艱難的局面。現在無法阻止中國向俄國供應物資,不過中國人卻願意為我國在海外動潛艇戰提供幫助。朕覺得此策大有可為,而施佩將軍來的電報也對這個戰略相當肯定。諸位都是我國棟樑,朕想聽聽各位之言……」趁著眾臣傳閱南京來的電文,威廉神色嚴峻的說

    場,從這番話裡不難聽出他的傾向。

    「陛下,從軍事上看這個策略確實可行,但變數頗多。例如墨西哥是否能夠真心而堅定的與我國結盟?結盟後又能拖住美國人多久?而我國啟動無限制潛艇戰又能在多長時間內讓英國屈服?還有……中國人是否還可以再次相信?臣建議在確定這些變數之前,還是不要輕易開啟無限制潛艇戰,否則後果很難預料……」作為相,霍爾維克地分析應該是準確的,思考也是全面的,他提出的幾個問題讓蒂爾皮茨連連點頭,不過威廉眉頭卻不易察覺的皺眉了皺。

    「陛下,臣以為此刻正是開戰無限制潛艇戰的最佳時機!」說話的是海運大臣米勒,一個油頭粉面的、實實在在的誤國佞臣,在德國政界被稱作「性喜男色的馬屁精精」。此人善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特別善於順著威廉地意思表達自己的觀,而且每次他總能找到「充分」的依據證明主子心中的想法的正確性,因此非常得威廉的寵信。德皇的開場讓眾人已經聽出他的想法,而方才霍爾維克說話時德皇表情微微變化,儘管這種變化大多數人沒有察覺,但是逃不過米勒的眼睛,於是這位馬屁精頓時知道了主子的心意。「陛下,臣與手下分管經濟評估地官員做過推算,若是我國潛艇每月能擊沉60萬噸位的敵國商船戰績保持5月。把中立國地船隊從英國趕走,這樣一來。單靠英國的商船隊運糧根本無法保證英國的糧食供給,而他們將陷於饑荒。」

    米勒雖然穿著元帥服,但是他的身份是威廉的海運顧問,為威廉提供各種海運經濟情報,因此身邊有一大幫的所謂「經濟學家」。在一戰開始後,德國經濟學家顧問團曾經向威廉遞交過一份《戰時經濟報告》,米勒的推斷就出自這份報告,而歷史上德國海軍決定起舉世矚目的無限制潛艇戰也是受了這份報告的影響……

    「恩……這樣的結論對我國無疑是相當有利地……」米勒的話讓威廉表情放鬆了不少:「霍爾岑多夫將軍,你分管潛艇部隊,若將中國準備交付的35艘潛艇佈置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你覺得你的手下能否取得米勒元帥要求地戰果?」

    「回陛下,若是能夠有35艘潛艇在海外活動,臣保證入英國人屈服!美國人即便想要宣戰,恐怕這段時間他們也無法做好準備……」霍爾岑多夫是個須濃密。身材高大的德國人,而且性格中充滿了日耳曼民族的狂妄。一戰期間,正是他地兩次狂妄導致了美國人的參戰。第一次是在1915年8。德國迫於壓力答應美國限制潛艇作戰範圍的要求,他當時上奏德皇:「若取消對潛艇的限制,潛艇部隊4月內就可以逼英國人投降。」這一保證造成了1917年無限制潛艇戰的開始,也造成了美國的直接參戰。而在美國參戰後,他又表一份軍令狀般的講話:保證不讓一個美國士兵安全抵達歐洲。結果美國陸軍源源不斷開赴歐洲戰場,導致德國在陸地上也一敗塗地。

    聽到霍爾岑多夫的保證,威廉更是開心,他露出笑容道:「將軍的豪邁讓朕大安,眾愛卿還有何意見?」

    德皇是個喜怒形於色的人,這一番表現已經明顯的表露出他的傾向——支持無限制潛艇戰。而此時還未言的三人中,海軍總參謀長波爾在德*界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正如威廉任命他的第二天所說:「我不需要海軍總參謀長,我自己能擔當這個職務。」他能得到這個位置,純粹就是德皇為了自己掌權而安置的一個木偶,因此德國政界人物寧可去聽一些流言蜚語也不會聽從這個參謀總長的話。英格諾爾是個「堅主防禦戰略」的軍官,不過他能得到海軍總司令的職務要歸功於他對德皇的順從,而不是他的戰略。這兩人很快給出了德皇想要的答案,唯有蒂爾皮茨沒有表態。

    威廉見老元帥沉默不語,於是問道:「蒂爾皮茨元帥,您有何意見嗎?」

    蒂爾皮茨此刻內心十分矛盾,他對於威廉排擠自己的行動心知肚明,但又不贊同現在就開始無限制潛艇戰。如果直接反對,必定遭到威廉更深一步的猜忌,甚至可能被罷免;如果贊同,他豈不是要違背自己的忠誠嗎?在心裡歎了口氣,老元帥輕輕撫摸一下自己鋼叉一般的白鬍鬚,喃喃說道:「臣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這場御前會議半個小時後落下帷幕,雖然蒂爾皮茨苦諫良久,甚至以辭職相脅,但德皇還是決定開展無限制潛艇戰,並為自己搬走了海軍內的心腹大患而暗暗竊喜。奸臣當道往往預兆著一個國家的末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