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39章 歐洲外交(下) 文 / 裸奔在天堂

.    紹儀夜訪汪根海姆的第二天,中國代表團從伊斯坦布希臘。此時希臘政界在保持中立還是參戰的問題上分成兩派,被稱為最傑出的政治家、曾七次出任希臘總理的埃留特裡奧斯·韋尼澤洛斯完全贊成加入協約國,但德國皇帝的妹婿、國王康斯坦丁則主張中立。由於兩派勢均力敵,因此這個僵局普遍被認為「難以在短時間內打破」,希臘也是此時巴爾幹半島上相對平靜的國家。不過中國外使團還沒來得及遊覽雅典衛城,黑海海域風雲驟變。

    德皇早已打定主意要破壞土耳其人無限拖延參戰日期的「陰謀」,當他收到汪根海姆的電報後,立刻批示同意,並讓祖雄盡快行動。中國代表團啟程前往希臘的當天下午,一支由原「格本」號、「佈雷斯勞」號以及幾隻土耳其的魚雷艇組成的艦隊在祖雄的帶領下駛進黑海,炮轟了俄國沿海的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和費奧多西亞等港口,不僅擊沉了一艘俄國炮艇,還造成大量平民喪生。

    儘管俄國外交大臣薩佐諾夫表示「我們受到了莫大的傷害」,不過俄羅斯以及協約國並沒有立刻向土耳其宣戰,因為此時的達達尼爾海峽已經成了北極熊的生命線,而且各國對這個事件的真相都心知肚明——德國人在中間挑撥。協約國用一份最後通牒向伊斯坦布爾施加了最後一次壓力:讓土耳其人趕走所有在其境內的德*事代表團和海軍代表團,以證明其保持中立的「堅定立場」。

    對於德國人在自家門口造成的「既成事實」以及協約國的最後通,土耳其政府中地大多數人都被嚇呆了,他們第一反應是推卸責任,希望向協約國澄清此事的原委。然而。擁有十門280米主炮的「格本」號就停在金角灣裡,由它自己的軍官指揮,配備著它自己的船員,而他們又是無視管束的。正如塔拉特貝伊所說:「王宮和都裡的政要、貴族以及他們的家庭、他們的權力、他們的信仰都處在德國炮口之下,我們無法抗衡也無法逃避,只能選擇順從。」而且,與德國站在一起也是恩維爾這些奧斯曼帝國地極端份所期盼的,當這一天終於來臨,他們極力鼓動民眾支持參戰。土耳其人在不得不做出決定的最後時刻,選擇了站到同盟國一邊。從此。達達尼爾海峽自動對協約國關閉,使大量急需物資難以用船運到俄國……

    得知土耳其參戰的消息後,中國外使團突然加快訪問行程,只用兩天就匆匆結束了對希臘的訪問。離開雅典時,外使團分成兩部分:唐紹儀和幾個貼身官員乘船直奔英國,其他使節團成員由第一副外長唐元湛帶領,從陸路繼續訪問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意大利等中立國家,最後在柏林與唐紹儀會合。

    倫敦。

    自20世紀初開始,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因此也得名霧都。當唐紹儀到達倫敦的時候。正趕上一個濃霧瀰漫的天氣。儘管是中國外長親臨,但是此刻人們注意力都集中在歐洲戰事上,加上剛剛被中國威脅了一把,所以倫敦對唐紹儀的來訪反應冷淡。只有格雷幾個外交官員出面迎接,甚至連歡迎宴會都顯得有幾分寒酸和冷清……

    「唐大人,非常抱歉。現在我國正處於戰爭時期,所以相大人比較繁忙,無法親自來迎接您,不過他要在下轉達對您的歡迎之情……」格雷端著酒杯,神情像一個招待鄉下親戚地城裡貴族。

    「呵呵……多謝格雷大人親自出迎。也多謝相大人的盛情……」唐紹儀一副泰然處之地表情,彷彿絲毫沒有為自己的冷遇而感到不快。「說到這場戰爭,在下剛剛聽說土耳其也參戰了?」

    格雷道:「唐大人前不久才離開伊斯坦布爾,不會才知道這個消息吧?」

    「在下也是剛知道不久……」唐紹儀有些憂慮的道:「這場戰爭範圍越來越大。真讓人擔憂啊……」

    「大人選在戰爭期間出訪歐洲……呵呵,對這些應該早有準備了吧?」格雷壞笑著道:「何況戰爭規模擴大對貴國並沒有壞處啊……」

    格雷只說沒有壞處,其意暗指唐紹儀選擇戰爭期間出訪的目的是戰爭

    戰爭擴大對中國有好處。聽出弦外之音的唐紹儀坦一直主張用和平談判的手段解決外交爭端。任何戰爭都是一場悲劇……」

    唐紹儀道貌岸然的外交辭令讓格雷心裡挑起大拇指:你真是太不要臉了,於是也一臉正氣的答道:「我國也不希望有戰爭,不過當正義和尊嚴受到踐踏的時候,不得不拿起武器捍衛!」

    唐紹儀在心裡做了個與格雷同樣地動作後笑道:「格雷大人,土耳其參戰意味著達達尼爾海峽已經對協約國關閉,這讓俄國處境相當不利,不知貴國有何打算?」

    唐紹儀提出這個問題讓格雷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只是心中微微一愣便答道:「土耳其人既然選擇站在非正義一方,自然會受到正義力量的懲罰。相信聯軍很快就會將其擊敗,打通黑海的海路……」

    「嗯,相信貴國與貴國的同盟一定能夠旗開得勝……」唐紹儀話鋒一轉道:「不過此刻東線戰事正酣,俄國時刻都需要貴國地援助,在下有一個更好的建議不知格雷大人可否感興趣?」

    「請唐大人直言……」格雷心如明鏡,知道唐紹儀「迫不及待」的要說出此次來訪地目的。而唐紹儀也沒有讓他失望,直言道:「德國如此費力拉攏土耳其人,其目的是封鎖俄國的海路,將協約國的海上交通割斷。與其消耗大量兵力去打通達達尼爾海峽,何不由我國向俄國直接提供戰爭物資?這樣一來可以輕易打破封鎖,二來我國與俄國交界,且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在即,物資運輸方便而快捷……」

    唐紹儀的「建議」很直白:在協約國打通達達尼爾海峽之前,中國可以向俄國出售軍火和物資。而由於俄國的財政困境人人皆知,此時全靠英法支持,所以這個「建議」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中國賣軍火給俄國,由英法買單。」

    「恩……這倒是個很好的提議……不過在下還需要考慮一下……」格雷心中暗笑:虛偽而貪婪的中國人啊……

    關鍵時候,幾個英國官員不合時宜的走近,打斷了兩人的交談……

    唐紹儀這個建議的目的雖然是為中國牟利,但對協約國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先,中國能夠向俄國供應物資,那麼協約國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的攻破同盟國對俄國的封鎖,保證東線戰場的優勢。其次,從中國向俄羅斯輸送物快捷而且安全,只要將物品運到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的任意一個車站,最多十天這些物資就會運到東線戰場。第三,英法兩國現在的戰爭消耗也相當大,用不了多久它們就不得不向其他國家購買物資以支援俄國——中國和美國比較,在貨物運輸的安全性、快捷性以及穩定性上都有明顯優勢。不過,在隨後唐紹儀與格雷的單獨會面中,英國人拒絕了中國這個雙贏的「建議」,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擔憂和計劃。

    當初英國答應給予中國爭不會持續太久。此時局面的展已經偏離了這種預測,可以預計,歐州戰事若演化成一場持久戰,中國毫無疑問的會成為德國戰爭物資的主要供應商,所以此時英國政府正在計劃如何控制中國的通商特權,以減少駛向德國以及其他歐洲中立國的商船數量——如果俄國的軍火和物資也依靠中國供給,那麼無疑中國又有了一個保住這種特權的籌碼。其次,英國一直沒有把歐洲病夫放在眼裡,就是在俄法兩國極力希望穩住土耳其的時候,英國人也不願意屈尊去和一度受他們保護的國家為其中立進行討價還價或支付任何代價。此時土耳其剛一參戰,英國人便開始計劃一場在地中海東部的登陸作戰,意圖好好教訓一下這個病夫。最後一點,恐怕也是英國人不願承認的一點——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國家。中國的崛起,感情上最無法接受的就是英國人,因為他們曾經用幾艘戰艦就能征服的亞洲此刻卻已經反過來威脅著他們的安全。若是讓中國繼續壯大,恐怕亞洲的領地就時時刻刻都會受到威脅,所以英國人寧可麻煩一點、危險一點向美國訂購物資也不願給中國任何訂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