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31章 自由通商(中) 文 / 裸奔在天堂

.    國遠征軍和他們配備的3匹軍馬、315野戰炮、125挺機槍將港區佔得滿滿當當。士兵們衣著整潔、鬥志昂揚。軍官們的指揮刀都剛磨過,朝陽下閃閃光,雖然些軍刀除在檢閱時用以致敬外,別無其他用場,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騎士遺風,這支軍隊被稱為「歷來踏上征途的英軍中訓練、組織和裝配得最好的」。

    看著自己的部隊軍容整齊,遠征軍司令約翰·弗倫奇爵士露出滿意的笑容。他整理一下自己那套華麗的英式元帥服道:「應該讓霞飛來看看這樣的場面,或會改變他對帝國陸軍的看法……」

    一旁高大的陸軍參謀於蓋上校道:「閣下,還有兩個小時就該開拔了……」

    「嗯,應該出了……」弗倫奇點頭道:「比利時人正等待我們的救援呢……」

    「將軍……」一個傳令兵擠過人群,走到弗倫奇面前敬禮道:「將軍閣下,基欽納大人剛剛來電報,命令部隊就地駐紮,開拔的日期推遲……」

    「什麼?」弗倫奇一把奪過電文道:「德國人正在比利時展開屠殺,而我們的陸軍大臣竟然……不行,我得給倫敦打個電話,確認一下……」

    弗倫奇給倫敦掛了無數個電話,可惜他沒有找到一個內閣成員,因為所有的大臣此刻都圍坐在相府的內閣會議桌前……

    由於已經通報過中國布動員令的消息,因此阿斯奎斯直接宣佈了眾人焦急等待的試探結果:「昨天朱爾典先生已經試探過中國政府地目的,他們開出了三項條件:收回西藏,收回香港以及在戰爭期間無條件自由通商。這些條件中國人不允許商議……在此歐洲生死存亡的關頭,我不敢妄自決定,所以召開內閣會議商討。我已經下令遠征軍停止開拔,等得出結果後再出……」

    這番開場白雖然聽起來很正常,但「歐洲生死存亡的關頭」幾個字表達了相大人把歐洲事務放在位的意見。眾人聽後開始低聲討論,不料一會便有人出來唱反調:「相大人,中國人這是變相的敲詐,我堅決反對給予他們這樣的特權!」話的人六十多歲,前額微禿,一臉威嚴。正是保守黨領袖貝爾福。阿斯奎斯通過跟貝爾福做交易才使得英國參戰成為可能,此時新的內閣班子一半是自由黨、一半是保守黨,全靠二人的相互妥協才能團結在一起。貝爾福從政多年,1902至相一職,不僅具有很高地政治威望,而且他身後還有一個很龐大的支持團體——英國金融家。

    貝爾福侃侃而談:「對於歸還那些土地在下沒什麼意見,但是絕不能給中國自由通商的特權,原因有二。其一,《倫敦宣言》對帝國利益的損害已經不用再論證,相比之下。中國的要求有過之而無不及,怎能同意?第二。中國曾與我國簽訂友好條約:承諾邊境不駐重兵、十年內不啟戰端。此舉無疑是背信棄義,是對帝國的挑釁,若是選擇退讓,有損帝國威嚴!」

    《倫敦宣言》就是在貝爾福的極力反對下夭折,此時他舊事重提頓時引起幾個大臣的附和,仔細端詳,都是原來反對該條約的那些人。

    「相大人,現在是決定歐洲局勢的關鍵時刻,帝國應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歐洲,所以臣以為應當對中國『適當妥協』……」說話地是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國內閣中。誰都知道格雷是阿斯奎斯的重要代言人,他地話最起碼代表了相的七成意思,於是也贏得了一票大臣的附和——全都是支持介入歐洲戰爭的那些內閣成員。

    「伯爵先生!作為一個高貴的英國貴族,您怎可有向黃種人妥協的想法?」話的是陸軍元帥羅伯茨勳爵——一個把貴族頭銜看得比命重。並歧視所有有色人種的老頭。甚至在他眼中,除了英國本土臣民以外都是低等人種

    「元帥閣下,這個時候不妥協又能如何?」對這個老頭。格雷一臉的尊敬,但是話裡卻毫不留情面:「難道帝國的陸軍可以擋住中*隊進入印度嗎?」

    布爾戰爭撕去了英國陸軍最後一塊遮羞布,這番話無疑刺中了

    帥心中最敏感地位置,他大吼道:「即便失敗,帝國低賤的黃種人低頭!」

    「老將軍請息怒……」出言勸慰的是海軍大臣丘吉爾。他曾經是保守黨的一員,由於反對該黨堅持地「光榮孤立」政策,於是投靠了自由黨。不過作為海軍的一員,丘吉爾對待《倫敦宣言》的態度與貝爾福一致,因此也得到貝爾福地信任和好感。在這次英國的參戰中,正是丘吉爾利用這種好感說服了保守黨支持開戰,可以說他在現在的新內閣裡是個兩頭吃香的人,立場不偏不倚。見他說話,眾人都沉默下來……

    「諸位,帝國現在面臨的選擇確實很困難……」丘吉爾清清嗓子繼續道:「拒絕中國的要求,帝國將很有可能面臨與中國開戰的局面。客觀的說,如果現在與中國開戰,我們很有可能失去印度,所以在下也主張暫時向中國人妥協……」

    話音一落,整個會議廳內一片驚呼。如果陸軍大臣說出這番話,肯定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因為「英國陸軍=0的公式已經深入人心。陸軍的無能,英國人更把希望寄托在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強大的海軍身上,認為只要海軍出動一切國家都會臣服。然而此時說出這番話的卻是掌管英國海軍的人物,讓人怎能不驚?雖然英國人對新的殖民地沒有什麼進取心,但是如果讓他們交出已經佔據的地盤,無疑是在割他們的肉。

    在眾人紛紛擾擾的爭論聲中,貝爾福表情怪異的望著丘吉爾,顯然在責怪他沒有與自己保持一致的立場。丘吉爾彷彿沒看到貝爾福投來的眼神,繼續說道:「諸位……諸位……請聽我把話說完!」

    見場面安靜下來,丘吉爾道:「諸位,我方才說過,這種妥協是暫時的!」

    「暫時?怎麼暫時?難道你想先與中國人簽訂合約,然後再學他們一樣的背信棄義,拋棄承諾嗎?」老元帥口中充滿諷刺。

    「當然不是!」丘吉爾不為所動的道:「在下看來,我們目前如此被動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帝國一直忽視了對中國的防範。諸位想想美洲,自從美國興起以來,我國的勢力與影響力越來越小,這就是前車之鑒。在美洲帝國可以退讓,但印度是我國重要的產糧、產油區,我們不能退讓。如今一個亞洲強國在那裡興起,難道我們不應該調整戰略嗎?」

    丘吉爾的話讓所有的人不住點頭,貝爾福見狀不耐煩的道:「閣下,現在不是談論長遠戰略的時候……而是需要解決眼前的問題!」

    「這就是在下要說的第二個原因……」丘吉爾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道:「我們如此被動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歐洲的戰事。若在平時,以帝國海軍的實力,我有信心在中國沿海重演1840的情景。看到這一點,所以這些年一直在埋頭展國內經濟,沒有表現出挑戰帝國的野心,這也讓我們有些大意。然而此時歐洲戰事讓帝國無法分身,所以中國人開始跳出來進行挑釁,直接抓住了我們的軟肋……」

    「分析得很好……可閣下還是沒有說出解決的辦法……」

    「中國人有這樣的膽量,想必與德國人的挑唆密不可分。所以我們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暫時妥協,穩住中國人。只要打垮了德國,然後再加強印度的防務,中國就會老實下來,今後也不再會有這樣的局面……」丘吉爾略一停頓道:「據各方預計,歐洲這場戰事並不會太長,因此我們即便妥協,最多也是給中國人幾個月的特權。這樣即可以不用冒失去印度的危險,同時還能按照原來的計劃參戰……」

    見眾人紛紛認可,格雷趁熱打鐵:「朱爾典先生在來電中透露,中國人開戰的決心並不大,因此他們要求『自由通商』長。一個是三年、一個是英德戰爭期間……」

    這下眾人都放下心來,即便給中國這樣的特權,也不過是幾個月的事情,因為他們預計的戰爭就是幾個月。然而,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陸軍大臣基欽納卻出了不同的聲音:「不行!若是中國人擁有了這樣的特權,那麼帝國甚至協約國就很有可能在這次戰爭中失敗,因為我們面對是一場艱苦的長期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