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5章 擴軍計劃 文 / 裸奔在天堂

.    劃中,中國依然沒有確定擴軍的具體數字,只是說根據「局勢需要」和「資金能力」,擴軍規模有5、25、50萬三種可能。如果中國擴軍行動按照50萬的規模執行,五年後中*隊總人數將增加至130萬:其中常規陸軍80萬,海軍陸戰隊20萬,海軍:地裡組建空軍早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雖然這支部隊卻一直沒有對外公佈,人數相信也有不少提升。

    在海軍方面,中國一直採取潛艇為主、水面艦艇為輔的展戰略。水面戰艦以改造原有戰艦為主,例如把「華夏級」戰列艦動力系統改造成油煤混合動力的蒸汽輪機,使其航速可達24節。十八年裡,只有四艘大型水面艦艇編入中國海軍戰鬥序列,分別是:南海艦隊的旗艦號」,「泰山極」大型巡洋艦「泰山號」,「長城級」航空母艦「長城號」、「長江號」。潛艇方面,中國潛艇部隊不僅數量至150,而且質量也得到大幅提升,其中排水量超過600的海狼三型、航程超過10000里的海狼四型遠洋潛艇,都已經相繼裝備部隊。

    至1913年,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共計:人,但其中130艘是不足一百噸的魚雷、火炮巡邏艇。這些巡邏艇都是中國這些年為了打擊走私而建造,基本用於海岸和內河巡邏之用。超過1000噸的戰艦只有60艘,能夠執行遠洋作戰的戰艦更是只有加上航母、潛艇這些戰艦中國一直對外保密,因此在外界看來中國的海軍幾乎沒有過增加。反觀世界各國。無畏艦、超無畏艦、甚至實驗性航母和實戰潛艇都已經開始裝備部隊。為了跟上形式,中國計劃五年內增造3超無畏戰列艦、6艘大型巡洋艦以及20艘其他種類地戰艦,保證千噸以上的水面戰艦在90艘以上。中國潛艇增造數量雖未公開,不過中國統帥部公佈了潛艇部隊的擴軍方針——「有控制東太平洋局勢的能力,並可應對美洲有可能生的各種危機。」按照這個指導思想,中國計劃建造的潛艇數量不會少。

    由於中國的地理位置,加上常規陸軍全部部署在西北、蒙古、東北、西南四大軍區,因此中國常規陸軍的數量和部署情況直接牽動英、俄兩國的神經。在中俄漫長的邊界線上,只要中國增加一個士兵俄軍也同樣要增加一個士兵防守。如果俄國人想真正擋住裝備精良地中*隊,特別是在陸地上守住海參崴以及漫長的鐵路線。那麼他們在邊境部署的部隊人數甚至還要超過中國。雖然兵力上可以與中國抗衡,可補給卻成了俄國人的死**。中國北方三大軍區身後都有鐵路、工業基地以及正在興起的大量合作制農莊,中國士兵過得那是相當滋潤;反觀俄軍,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俄國境內,人口總數僅僅只440,補給不得不從西部經漫長鐵路線運輸。由於遠東鐵路網還未完善,在遠東養活一個士兵的補給,可以供應俄國西部的四到五個士兵。也就是說中國在北方多放一個士兵,俄國人就要付出中國四至五倍的給養。對於國內經濟本就緊張地俄國而言。中國這種擴軍簡直要他們的命。

    在南部,雖然中國只有一個西南軍區。可英國人也不好受。先,中國佔領了印度支那,可以隨時在陸上對緬甸、印度起進攻,讓英國人強大地海軍毫無用武之地。其次,中國陸軍曾經連續擊敗日、法、俄三*隊,戰鬥力早就毋庸置疑,而英國陸軍卻因為布爾戰爭的糟糕表現被戲稱為陸軍毫無信心。第三,除了殖民地組建的那些炮灰軍隊和所謂「遠征軍」,英國常備正規陸軍人數從未超40萬。一旦歐洲出現戰事。那麼留守印度的大部分英國士兵肯定還要調回歐洲。如果中國陸軍乘虛進攻緬甸、威逼印度,那麼英國人將失去最主要的農業和石油產地。到時候別說英*隊要失去口糧,恐怕整個英國糧食都要出現危機。所以中國只要在西南放上20萬左右的部隊,那就等於拿住了英國人

    就在擴軍計劃公佈的同時。唐紹儀和哈豪森開始了秘密談判,只是這消息「不慎」洩露,頓時讓各國的神經再次緊繃……

    南京。皇宮西苑。

    雪停風住,烏雲散去,陽光灑在冰面上折射出晃眼地光芒,同時帶來了一絲溫暖的感覺。在「垂釣池」邊的涼亭內,兩支魚竿伸向半空,魚線則垂入冰上的一個大窟窿內。此時袁世凱枯坐已久,彷彿一尊塑像一般……

    兩個白人走到不遠處地警戒線外,對著站崗的皇宮衛隊長袁家奇道:「袁隊長,我們有要事求見,勞煩通報陛下一聲……」

    袁家奇還未答話,遠處響起袁世凱的聲音:「讓他們過來!」

    兩人走到袁世凱身後,然後按照中國禮節拱手道:「參見陛下……」

    「免了吧,請坐。」說罷,袁世凱轉身道:「二位恐怕還沒吃飯吧……家奇,把燙好地燒酒拿來,順便讓廚子準備午飯的時候加一道醋溜活魚和冰糖肘子,我記得這兩道是朱爾典先生和庫達攝夫公爵最喜歡的中國菜……」

    英國公使朱爾典和俄國公使庫達攝夫在涼亭內坐下道:「多謝陛下費心……」

    袁世凱笑道:「這個時間來找我,不會是專門蹭飯的吧……」

    朱爾典乾笑道:「呵呵……陛下,我們有一些要事想與您協商……」

    袁世凱道:「有什麼事你們應該與唐大人協商,怎麼找到我這裡來了?」

    庫達攝夫猶豫了下道:「陛下,我等已經找了唐大人三天。可外交部的官員說他最近忙著一個重要的談判,而且文相和馬格裡副相也都很忙,所以……」

    袁世凱打斷道:「這個唐紹儀簡直是……回頭我一定說說他,並讓他主動去找二位……」

    其實兩人上門的真實意圖不言而喻——為了確定中國擴軍地規模,同時探聽中德密談的虛實。如果中國——,等到唐紹儀上門找二人時,恐怕中德同盟生米做成了熟飯。聽袁世凱採用緩兵之計,朱爾典單刀直入的問道:「陛下,我們只想知道貴國是否有意與德國結盟……」

    袁世凱有些微怒道:「我剛剛頒布了《不結盟宣言》,你們這樣的問題簡直是在質疑我的誠信!」

    聽袁世凱口氣有些微怒。二人反而更拿不準袁世凱的真實意圖——這種憤怒有可能是袁世凱真的被激怒,也有可能是他欲蓋彌彰。庫達攝夫道:「陛下,我們也是聽到一些傳言,所以有些擔心……」

    袁世凱用教訓的口氣道:「不是我說你們,好歹二位也是一國公使,怎能道聽途說?」

    朱爾典道:「陛下誤會了,我們本想找唐大人求證,可他這些天太忙……」

    袁世凱道:「現在我親自給二位證實了,不用擔心了吧?好了,先喝一杯。等著吃飯吧……」

    見袁世凱還是不願意開口,庫達攝夫道:「陛下。還有一件事讓我們感到擔憂……

    袁世凱道:「什麼事?」

    朱爾典道:「陛下,貴國的擴軍計劃已經引起了我們兩國的不安……」

    袁世凱道:「朱爾典先生,貴國地海陸軍總數都已經達到66。中華幅員遼闊,百姓四萬萬,即便按照貴國的軍民比例,我國就是有60萬軍隊也是個正常數字……現在世界局勢越來越緊張,作為一國之君,我當然要為中國的邊境安全考慮,所以擴建軍隊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庫達攝夫道:「陛下,原先唐大人跟我們說貴國要擴軍五萬。可現在卻增加了十倍,這……」

    袁世凱道:「庫達攝夫先生,貴*隊已經超過140,我*隊現在即便按照計劃中最大的規模擴軍。依然達不到貴國的水平。另外,你們捫心自問,要想真正守住中國的邊界與海岸需要多少軍隊?恐怕20萬是正常的數字吧?由於我國一直致力於經濟建設。所以沒有大規模擴軍的打算,也沒有大規模擴軍的能力。然而現在我們得到了充足地資金,這個擴軍規模自然也要按照需求調整了……」

    袁世凱一番話後,兩人自然知道了那所謂的「充足資金」來自於德國。德國人地意圖不言而喻,用資金抓牢中國以牽制英俄兩國。儘管現在二人還不確定袁世凱是什麼態度,不過以中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德國人肯定會不惜代價的讓他「就範」。若是這筆資金數額大到讓袁世凱「心動」,《不結盟宣言》可以當作放屁,英、俄兩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想到這一層,兩人心裡都有種不好的預感。不過他們還未開口,袁世凱大喝一聲:「上鉤了!」隨即抓起不停晃動的魚竿開始收線。由於用力過猛,魚線被崩斷……

    看著逃跑的魚兒,袁世凱歎道:「咳……可惜啊,肯定是一尾大魚……二位,你們懂釣魚嗎?」

    庫達攝夫道:「在下略知一二,方才陛下收線太猛,所以上鉤的魚掙脫了。陛下可以試試收放結合,慢慢將魚拉上來……」

    袁世凱笑道:「魚需要的餌料很便宜、也很小,誰都可以買得起,不過釣魚技術卻不是人人都懂。如果急功近利,即便魚兒上鉤也可能跑掉,反而那些有耐心、有誠意的人能夠釣到大魚……」

    愣了一下,庫達攝夫笑道:「原來陛下是垂釣高手,在下班門弄斧了……」

    袁世凱笑道:「哪裡、哪裡,若說起真正地垂釣高手,非唐紹儀唐大人莫屬……這樣吧。若是二位有釣魚的興趣,明天我就安排他陪二位來此處『垂釣』,讓他當面向你們道歉,同時也可以讓你們向他詢問一些垂釣方面的技巧……」

    朱爾典和庫達攝夫道:「那就有勞陛下了……」

    由於袁世凱的安排,自第二天開始唐紹儀突然多了一項工作——陪著英、俄兩國公使「釣魚」。雖然三人沒釣著一尾魚,不過中國與英、俄兩國間地「友誼」與日俱增。五天後,《中俄互不侵犯條約》、《中英互惠條約》兩份密約同時擺在了袁世凱面前。

    《中俄互不侵犯條約》約定:在中俄兩國邊境線上,雙方軍隊上限維持現在的數量—45萬,十加,並承諾十年內保持「友好」。為了補償中國縮小擴軍規模而引起地「損失」。俄國將向中國輸出石油、礦產,並允許中國企業到遠東投資開礦,同時俄國還將從1914年起,大量

    對於中國而言,看似「放棄」了德國開出的優厚條件,其實袁世凱根本沒打算與德國人結盟,此時無非是限制一下擴軍規模,但卻得到了在遠東開採礦產的權力。一旦將來收回這片土地,可以省去許多建設的時間。另外,與俄國建立

    往來。特別是成為俄羅斯這個陸軍大國的武器供應多少財不言而喻。反觀俄國也沒吃虧。雖然俄羅斯是世界第三大產油國,可惜落後的製造業水平讓石油和其他礦產只能低價處理——賣給誰不是賣。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擴軍規模太大、太快,軍火一直嚴重不足,甚至有十幾個士兵用一支步槍的情況。原先俄*火除了部分自產,其他只能靠從法國進口,價格昂貴不說,還要受制於人。中國步槍性能優良、價格便宜,特別是中出盡風頭。此時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購買地名牌軍火。俄國人早就用中國武器取代法國裝備,但由於擔心法國的干預一直沒有成行。有英國人從中調和,這軍火買起來也名正言順。

    在《中英互惠條約》中,中國承諾把西南軍區的人數控制在內。並在十年內不增加、不與英國開戰。而英國則放寬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政策,允許中國在英國民間貸款。最重要的是,英國願意將墨西哥的部分石油開採權與中國「分享」。共同開美洲的石油資源。這樣一旦中國在墨西哥和美洲生「爭端」,英國人將保持「中立」。這份條約中看似英國人做了很大讓步,其實他們也是在慷他人之慨。自從第二次布爾戰爭之後,英國把戰略中心轉回歐洲,其在美洲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美國的迅速崛起,使得其對美洲大陸的野心越來越大,早已經計劃將英國在美洲地利益據為己有。這次墨西哥政府在石油分配上偏向英國,美國人就準備策動軍事行動推翻韋爾塔,其在美洲稱霸的決心以及對英國地不服可見一班,若是繼續下去,英國在美洲的勢力恐怕要被美國人取而代之。如今把中國拉進「開」美洲的行列,無疑對英國人也有很大好處:一來讓中國人注意力集中在美洲,讓中美互相牽制;二來可以保住自己在美洲的利益。

    儘管英、俄兩國對中國依然不信任,並保持著戒心,但是這兩份合約無異於改善了中國與協約國的關係,而且有總比沒有強。對中國而言,戰爭中保持中立又多了一份可能性……

    皇宮議事堂內,袁世凱看完兩份密約後問道:「少卿,做得不錯,德國人那邊談得怎麼樣了?」

    唐紹儀為難的道:「陛下,我們既然已經與英、俄簽訂了如此條約,再答應與德國合作是否不妥?臣認為,還是不要與德國人繼續合作的好……」

    袁世凱道:「少卿,你做了這麼多年外交還不明白嗎?你的拳頭大什麼事都妥當,而你弱小,什麼事都沒有道理。」

    唐紹儀道:「可是陛下,我們要是兩頭都答應,將來要是各國都讓我們按照協議行事,那如何是好?」

    趁著這次擴軍,袁世凱不僅想要從英、俄身上得到好處,德國人送到嘴邊的肉他也想要吃下。他給唐紹儀下達的命令是:對英、俄在改善關係地同時,建立商貿合作關係,特別是建立軍火等戰略物資的商貿關係;對德國在不結盟的原則上,盡量取得最大利益,甚至可以答應幫助德國人牽制英俄在亞洲的兵力。如果在和平時期,中國按照這樣地方針與德、英、俄三國達成協議不僅僅是得罪一方,搞不好三方都會得罪,而遭來嚴重的報復。不過不久後一戰就會爆,到時中國即便把所有條約都撕毀,恐怕各國也沒精力來亞洲搗亂。若是中國經濟在一戰中再次得到騰飛,並趁機擴充軍隊,戰後疲憊不堪的世界誰還有能力找中國地麻煩?雖然袁世凱知道一戰即將到來,可唐紹儀卻不知道,因此他才有這樣的擔憂……

    聽到唐紹儀的擔憂袁世凱道:「少卿,你記住,條約是用來撕毀的,而且我有辦法同時做到向三國做出的承諾,你只管大膽的向德國人要價!」

    雖然袁世凱這麼說,可唐紹儀心裡還是非常沒有底。又經過幾天的談判,《中德密約》也正式簽訂:一旦歐洲爆戰爭,中國將全力牽制部署在亞洲的俄軍,使之無法增援歐洲戰場,並對英國在亞洲的殖民進行威懾;為了支付中國在「未來」的軍事行動中產生的費用,德國政府出面,幫中國在民間行20億德國馬克的公債。

    與三國的談判一結束,中國國防部也公佈了隊總數將擴充至105人,其中常規陸軍60萬,海軍陸戰隊近衛軍20萬,海軍10萬。雖然陸軍的擴軍人數減少了,可中國的.=軍擴軍計劃卻一點也沒有變。而且在中國海軍的擴建計劃中,除了近衛艦隊,東太平洋艦隊是擴張最大的一個部分。若是中國海軍在夏威夷駐紮一支強大的艦隊,不僅美國西海岸不再安全,其在美洲大陸的稱霸計劃也將受到嚴重挑戰!1914年1月,美國一艘軍艦上的9墨西哥禁止通行的坦皮科軍事區鬧事,被當地保安人員扣押了一個半小時,這就使美國找到了報復的口實。韋爾塔得知此事,深感後果嚴重,立即向美國政府表示道歉,但美方得寸進尺,不肯罷休,要求墨方鳴炮21響向美國國旗致敬。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後,威爾遜總統立即派遣艦隊駛入墨西哥灣,墨西哥政局動盪進一步加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