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10卷第45章 留學 文 / 裸奔在天堂

    1884年,「現代銷售理念之父」約226;帕特森,ncr(國家收銀機公司)。隨後十年,ncr成長為全國最大的收銀機公司,全美也因為約翰-帕特森記住了代頓這個小小的城市。然而,或者誰也不會想到,再過幾年,這裡一對普通的兄弟會征服地心引力,讓人類飛翔在天際……

    由於是午飯時間,小城裡的居民們都已經紛紛回家。平靜的街道上,一個推著自行車的黃種人走進了一家修理鋪:「您好,請問這裡是萊特自行車行嗎?」

    店面很大,除了十幾輛正在等待維修的自行車,空無一人。黃種人又喊了幾聲,一個年近三十的白人青年從後面走出來道:「您好,我是萊特自行修理車行的威爾伯-萊特,有什麼可以效勞的?」

    黃種人不經意的在這個白人臉上打量一下道:「我的自行車壞了,您看能不能給修理一下?」

    威爾伯道:「當然可以,您放在這裡吧,明天一早就可以來取!」

    黃種人道:「我路過這裡,今天要趕到貓頭鷹村去送一個急信,您看能不能給我急修一下?」

    「可我們正在吃飯……」看著顧客一臉焦急,威爾伯道:「好吧,本店這就給你修……」

    威爾伯從黃種人手中接過那輛自行車,然後開始檢查。看著正在低頭忙碌的店主,黃種人道:「看您的手法,很熟練啊……這麼大的店就您一個人嗎?」

    威爾伯笑道:「謝謝您的誇獎,這個店就是我和我地兄弟開的……不好辦那……您這輛自行車鋼條該換了……奧維爾!給我拿兩根四號鋼條……」

    隨著威爾伯的招呼。一個與他長得幾分相像,不過更年輕的白人走出來道:「四號鋼條用完了,我去買吧!」

    「好,多買一些回來備用……」威爾伯話音未落,那個黃種人手中突然出現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他帶著一抹詭異的微笑道:「不用了……」

    「你、你要幹什麼……啊——」

    當人們發現「萊特自行車修理行」的兩個老闆被殺時,店內所有的值錢物件被洗劫一空。由於被殺的兄弟二人沒有什麼背景,也不是什麼大人物,於是警方按照一般的劫殺案處理。就在同一天,紐約市也發生了一起悲劇。位於郊區地愛迪生實驗室發生了大爆炸。不僅實驗室被毀,而且愛迪生和他的數十個得意門生無一倖免,其中有一名叫亨利福特的年輕工程師最讓人感到可惜,因為他被稱為「天才」,而且剛剛進入愛迪生實驗室不久。經過警方的調查,認定愛迪生實驗室是因為化學品儲藏不當引起的爆炸,不過不能排除是人為點著了爆炸物。為了紀念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美國總統親自下令將這一天定為「愛迪生日」。就在美國上演這兩場悲劇的同時,中華帝國派出的留學團紛紛抵達各國……

    英國劍橋大學,卡迪文許實驗室。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英國大學越來越注重更加專業化實踐教育。這個時期,把實驗室從大學教授的私人住宅中擴展出來。組建一個研究單位成為流行地做法。卡文迪許實驗室始建於187l至是當時劍橋大學的校長威廉-卡文迪許私人捐款興建地。他是十八至十九世紀對物理學和化學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亨利-卡文迪許的近親。這個實驗室就取名卡文迪許實驗室,當時用了捐款,除去蓋成一棟實驗樓館,還買了一些儀器設備。

    自從卡文迪許實驗室建立以來,從嚴教學就成為宗旨,而且每屆實驗室的主管教授(相當於劍橋大學物理系主任),無一不是代表一個時期的物理學精英。例如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麥克斯韋、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馬科斯-普朗克都曾經在這裡任職。而從這個實驗室出來的學生也無不如雷貫耳,像盧瑟福、朗之萬、湯森德、麥克勒倫、w格、ca25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而在這裡任職或者曾經任職的諾貝爾獎得主更是不計其數。經過百年地發展,卡文迪許實驗室規模越來越大。到十九世紀中期的時候,卡文迪許實驗室名義上還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實驗室,而實際上它已經取代了物理系!

    1895年。卡文迪許迎來了它的新一任主管教授——j.j.湯姆遜。雖然湯姆遜在研究領域地名聲並不大,不過他卻深諳教學之道,並希望從世界各地吸納優秀學生。在他的建議下。從1895年開始,卡文迪許實驗室實行無差別吸收外校(括國外)畢業生當研究生的制度,一批批地優秀青年陸續來到這裡,在j.;+。在他任職的三十五年間,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重點開始轉向微觀物理學。例如進行了氣體導電的研究,從而導致了電子的發現;進行了正射線的研究,發明了質譜儀,從而導致了同位素的研究;對基本電荷進行測量,不斷改進方法,為以後的油淌實驗奠定了基礎;膨脹雲室的發明,為基本粒子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武器等等。正是在卡文迪許實驗室的一些列成果之下,才形成了「量子力學」、「量子物理」學等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手段。

    劍橋大學物理學的辦公室裡,年過半百、頭頂微禿的湯姆遜對跟前的三個黃皮膚年輕人道:「你們就是中國推薦來地學生?」

    為首的一個學生用流利的英語道:「是的,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叫龍嘯袁,您可以稱呼我安迪袁。這是我們的履歷表。」

    接過三分履歷表,湯

    老花鏡架在鼻樑上,然後一邊看著三分履歷一邊道們畢業於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物理系?」

    袁龍嘯一臉坦然的道:「嗯,我們88年進入麻省理工,士學位。」

    對於中國的認識,湯姆遜跟大多數英國人一樣,覺得那是一個落後而不開化的國家。當他聽到三個中國人想要進入世界物理學聖地的卡文迪許時,心中不免對這三人是身份有些疑惑。此時看到袁龍嘯三人遞上地畢業證書,加上三人的英語都相當流利,湯姆遜懷疑減輕不少:「我想問問你們。為什麼想要進入卡文迪許試驗室?按道理,現在你們的國家用不上如此尖端的物理學理論,而且即便你們學成,恐怕你們國家的基礎也無法支持你們的研究!如果你們學習一些更加實用的學科不是更有前途嗎……或者你們想留在英國?」

    袁龍嘯道:「湯姆遜教授,我可不可以也問您一個問題。」

    湯姆遜笑道:「哦?請講!」

    袁龍嘯道:「您從事科學研究為的是自己的前途,還是對科學的熱愛?您希望自己地研究僅僅造福一個國家還是讓全人類得到益處?」

    湯姆遜琢磨片刻道:「我理解你要說的話了。雖然你們有政府地推薦,而且我也希望你們能留在這裡學習,不過卡文迪許歷來有規定,學生必須通過考試……」

    袁龍嘯興奮的道:「沒問題,我願意接受考試。只要教授給我們機會我們就行……」

    感受到袁龍嘯的喜悅湯姆遜笑道:「哈哈……好,讓我看看中國學生的實力怎麼樣吧!希望你們能成為卡文迪許實驗室第一位中國……不。應該是第一位亞洲學生!」

    「謝謝教授!我們一定會努力……」

    10月2,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

    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是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的前身,如果卡文迪許培養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最多,那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是諾貝爾得主的搖籃,綜合教學水平堪稱世界之首。這一天是新生入校的日子,無數懷揣著夢想、理想還有對未來美好憧憬的年輕人走進這座學府。而也正是在這一天,這座建校152的大學迎來了第一批25個中國留學生……

    報師範系物理專業地道人群裡,一個中國留學生對身後的一個女性同伴笑道:「飛燕,看來你的魅力沒法擋嘛。到了歐洲還是引起圍觀!」

    由於很多歐洲學生沒有見過中國人,因此無數白人學生象看怪物一樣的看著十幾個中國新生。加上中國留學生中有一個超級美女。使得駐足觀看地人更多,甚至還有不少白人學生上前搭訕。被喚作飛燕的女生再次拒絕了一個白人學生的「邀請」後道:「袁龍行,虧你還是隊長,一點也不為我擋駕!」

    袁龍行笑道:「我有什麼辦法?誰讓我妹子長得漂亮呢?」

    就在二人調侃中。報道隊列地最前端,一個十六、七歲的男生向接待老師地上一份文件道:「您好,我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是我的錄取證書和身份證明!」

    聽到這話,袁飛燕和袁龍行對視一眼,後者低聲正色道:「飛燕,記住他的長相!」

    袁飛燕有些吃驚的道:「他就是特級目標?還是個孩子……」

    袁龍行點頭道:「龍頭指示過,這個人非常難對付,他的智慧超過常人的想像,所以不要有任何輕敵的心裡!」

    「是!」說罷,袁飛燕走出了人群,她要製造一場「浪漫」的邂逅……

    為了能夠讓中國學生順利進入各國大學,袁世凱用各種軍工技術換取了各國政府的「留學通行證」。給德國的是威廉二世急需的海軍技術——「級」技術資料,給英、法兩國的是陸軍的利器——彈炮技術資料。即便如此,各國對中國派遣留學生數量、專業還設定了嚴格的限制,而且要求中國留學生每個學期向當地政府報告一次。面對這種情況,袁世凱為了快速提升國內的生產水平,再次與各國進行了一場交易:向各國進口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而唯一的附帶條件是,各國工廠要為中國培養操作這些設備的熟練工人。這個時期各個國家都在進行貿易競爭,特別是英德之間的貿易戰已經進入白熱化。在巨大的採購單面前,英、法、美、德四國紛紛答應了中國要求,代為培養技術工人!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中國第一批留學團終於踏上歐美的土地。這個留學團一共有10000,其中3000名留學生和7000技術工人。那些工人將進入進入各國的工廠,學習生產工藝,留學生分別派往英、法、德、美等國的知名大學。例如德國的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英國的劍橋、牛津,法國自然史博物館、維爾茨堡大學、理化學院等等。

    在三千名學生中,人數最多的無疑是物理專業的學生。特別在物理學一些冷門、偏門的研究領域中,袁世凱安排了將近1000進行這些方面的學習和研究。這些學生將跟隨貝可勒爾(法國自然史博物館未來的首席教授,1896年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1895年進入法國理化學院任教,96年發現的放射性。)等人學習。雖然這些教授和學科目前還不受人重視,不過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所有的理論將早就人類戰爭的終極手段——核武器!

    這些「偏門」學科的學生們都是袁世凱撫養的「袁姓」孤兒,即自幼沒有見過父母,連自己的姓氏都沒有的孤兒。他們一共要在歐洲留學十年,而每兩年要回國進行一次「匯報」。這些學生不僅要學習各國微觀物理的研究成果與方法,還要學習各種實驗室的運作和建設。十年後,中國將開展自主的物理學研究,特別是核物理學的研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