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五卷 平步青雲 第十六章 皇族 文 / 裸奔在天堂

    邊帶著那桐往外走,袁世凱一邊回憶著這段時間收集這那桐是內務府鑲黃旗葉赫那拉氏,其家族屬八旗中上三旗(即鑲黃、正黃、正白旗)中名望最大的一脈,歷代都有子孫在內務府任職,現如今掌禮司掌司郎中就是他那位坐在包廂裡的親叔叔。

    劉達易雖然進宮不久,對內務府的人瞭解不多,但是這掌禮司卻是必須熟悉的。首先這掌禮司掌宮中禮儀教導,每個新進宮的太監、宮女都要先在掌禮司的「調教」下學會宮廷禮儀。其次,掌禮司掌握著太監們的品級考核,想要往上爬,不通過掌禮司的考核是萬萬沒有可能的。為了能夠陞遷,掌禮司的各路官員喜好什麼,偏愛什麼樣的人都成為了太監們必須要琢磨的事情。劉達易經過打聽與總結得出一個結論:掌司郎中叔侄好戲,而且到了癡迷的程度!

    為什麼那桐叔侄好戲,這也不難理解。不管是官場還是宮廷,對上位者喜好的琢磨都是一門非常有用,而且非常重要的學問。在宮中走動的大臣,無論軍機處還是內務府,不免都要在不同的場合遇到皇帝或者太后。若是能夠投其所好的嶄露才學,那麼定然可以博上位者一笑,或許就是上位者這一時的開心,便能讓自己改變命運。當年的和紳,不就是因為對乾隆詩集倒背如流,博得好文的乾隆一時龍顏大悅。才成就了他中國第一大貪官地仕途嗎?

    如今掌握天下的慈禧好什麼?好戲,特別是老生。時梨園界有老生三傑之名,這第一傑便是擅長「腔音」的孫菊仙。因受到慈禧的讚賞,孫菊仙被招入宮中昇平署,在宮廷內演戲同時兼任教習達十六年之久,而且還被慈禧封了三品頂戴,從此可看出慈禧這個階段對京劇的癡迷。既然老佛爺好戲,那下面的人就忙活開了。那桐叔侄二人同為內務府的人,京劇就成了他們的必修科目。與叔叔為了「致用而學」不同,那桐是真地為京劇的魅力所吸引,他一學就深陷其中,據說他對京劇酷愛的程度甚至超過當今的追星族!

    關於那桐對京劇的癡迷還有一則軼事。在那桐後來擔任了軍機大臣,位居決策中樞。被稱為「那相」,威勢了得;可是,這位那相若遇到京劇演員便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對京劇名家不惜低聲下氣,諂媚討好。在一次聚會之上,為求聽得譚鑫培演一出雙生,竟然向被人們稱為戲子地京劇演員屈膝下跪!而且每每在遇到精彩的演出之時,那相還常常會情不自禁地站起來朝台上作揖,以示自己的仰慕之情。在劉達易送出的情報中,對那桐除了好戲的記載。還有一段評述:掌司郎中之侄,常與奕劻貝勒行走宮中。對醇親王府甚是熟悉!可見這那桐在皇族中也是個吃得開的人物。

    與那桐叔侄同來的那位貝勒爺,那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因為他姓愛新覺羅——愛新覺羅-奕劻!奕劻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乃真正的皇族血脈。雖然奕劻從未在官場之上有過什麼出色表現,但是他在皇族裡算是非常得寵的人,不僅與光緒地生父醇親王奕譞非常要好,而且很得慈禧的歡心。

    誰都知道如今朝中實權掌握在慈禧手中,但是慈禧身份畢竟是個後宮地女人,為了抓牢權力,她還必須有一批「自己人」做幫手——於是皇族內閣應運而生。為了駕馭朝臣、管理天下。慈禧將重權委於她的兩大幫手:醇親王奕譞、恭親王奕。麼人?一個將馭權之術玩地爐火純青的女人!她決不會毫無保留,而又毫無後招的將權力交給別人。為了限制兩個親王的權力過大。慈禧在兩位親王中間頻頻製造「事端」,這使得兩個親王互相制約而又互相征伐!

    按道理來說,當今陛下乃醇親王的次子(長子的兒子是後來的宣統皇帝),作為攝政王的奕譞應該地位尊崇、至高無上才對,可他地攝政王當得卻有點窩囊。首先,慈禧為了能夠長期的垂簾聽政,不可能給皇帝一點行使皇權地機會。既然皇帝是醇親王的兒子,那麼他若是重權在握,將來光緒不聽話,慈禧還怎能隨便更換?其次,既然皇宮內,你兒子是老大,那麼為了平衡權力,皇宮外的權力自然要讓給恭親王。因此除了攝政王的稱號以及內務府的權力,醇親王連個有點實權的頭銜都沒有。反觀那個恭親王奕-,,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將軍事、外交權力攬入懷中。而且他支持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是權傾一方的朝廷重臣!一旦有什麼外交糾紛或者戰事,這些人往往能夠迅速的提拔起一批基層官員,這使得恭親王的外援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聲勢已經隱隱將那個攝政王壓倒……

    宮廷向來都是個爭權奪勢的地方,老佛爺跟前爭寵更是家常便飯。在老佛爺刻意而為下,形成分別以恭親王、醇親王為首兩大政治集團。恭親王主張學習外國科技以加強中**事實力,外交上親近列強,主張保持與歐美大國的和平。由於恭親王對洋務有不一般的熱情,因此被清流派所不齒,送綽號「鬼子六」。

    醇親王奕譞的學識和才智都不及恭親王奕身」之道,為人謹慎謙卑,不因身份顯貴而稍露鋒芒,這是他父子二人一直維持著現狀,在慈禧的『淫』威之下芶延至今的不二法寶。為了在群臣中樹立威信,醇親王從未明確的表露自己的政治觀點,對洋務不支持也不反對,這讓清流、洋務兩派都拿他沒辦法。而兩派一旦有什麼爭端,這中立的醇親王卻又是最好的調和之人,所以醇親王也成了朝廷不可缺少的一號人物。沒有實權不能提拔大臣,但是並不代表奕譞沒有優勢,畢竟他兒子

    今皇帝。利用冊封貴族的權力,奕譞將滿人貴族悉i成為他立足宮廷的一大依靠!不過醇親王可以忍讓、妥協,但是他手下的人畢竟還是希望通過攀附他而得到權勢。所以內務府以及支持醇親王的貴族們卻不買恭親王的面子,常常藉機給恭親王的人小鞋穿。每每兩方鬧到不可收拾,醇親王便會站出來,將自己手下批評一通。他這樣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做法讓慈禧大為滿意,因此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通過多方打聽和收集,袁世凱得知那桐以及貝勒奕劻被稱作攝政王集團的兩大臂助,是力主醇親王奪權的兩個強硬派人物。那桐叔侄和奕劻關係非同一般,常常整日混在一起,三人都好戲,但是其中只有那桐是真戲癡,而另兩人卻是偽戲迷,真財迷。不管是什麼迷,只要有好就有求,有求就有弱點,有弱點就可以拿下。袁世凱原來想投其所好,卻沒有機會,所以他搞出這麼大動靜,希望能夠吸引這幾人的注意。其目的一是接通自己的天地線,二來可以讓劉達易有個往內廷發展的機會。雖然劉達易可以在宮中道聽途說些消息,畢竟不如這貝勒爺的消息來源可靠。而且看如今的趨勢,這恭親王勢力擴張過於迅速,老佛爺已經開始警惕與不滿。不久前,一批恭親王支持的大臣紛紛落馬,被慈禧打入冷宮。這樣動盪地局勢下。若能夠得到貝勒爺的指點,定能找到合適的機會!

    袁世凱之所以如此嚴格的控制戲貼的數量,並不是他小氣,否則就不會開放一半觀眾席。他這樣做,是想通過炒做,讓戲貼的身價直線上升。貴重的東西不管如何輾轉,最終都會變成權力更大、地位更高的人所獲得,而且劉達易等人在送帖地時候。還都刻意的往目標人群那裡去送。像劉達易送帖之時,就是親手送到了內務府掌禮司,一個與那桐關係好的官員手裡,而且一送就是五張。相信以那官員的聰明,他不會不知道這是一個巴結討好上司的好機會。

    在袁世凱發放戲貼的時候,他曾經在不同人手中發出地戲貼都做了不同的記號。比如通過劉達易發出的。就基本是內務府和宮內的人。一旦有人持這樣的帖子來看戲,必定安排到包間之內,而後由專人化妝成下人進去送水,確定身份。而且即便目標一個沒來,大不了袁世凱讓下人直接到府中送去便是,那樣攀附的目的不過有些明顯罷了。

    看著身邊專注的那桐,袁世凱知道自己的辛苦沒白費。親手給那桐斟上茶水道:「琴軒兄,覺得這戲園子如何?」

    那桐道:「尉亭,你這怎麼能稱園子呢?你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戲院。不是我自吹,京城中地戲院沒有我不知道的。不過與尉亭這真樂堂一比,頓時失色不少!」

    袁世凱笑道:「小弟不過是有此好罷了。只想有個聽戲地好去處……」

    那桐道:「不過尉亭,你在這金銀胡同蓋這院子卻有些浪費……這裡地價不菲。今後不可能天天唱堂會,平日裡這戲院豈不是空置無用?」

    袁世凱道:「琴軒兄,若他日我辭官歸來,可邀些票友一起來此論戲。呵呵,到時候我們自己給自己唱堂會啊!」

    那桐一聽,立刻道:「好啊,尉亭真乃在下知己!在下到時候也來論戲,不知尉亭可否歡迎啊?」

    袁世凱心道:等的就是你這句話!他半開玩笑地道:「琴軒兄能來。是小弟之幸啊,怎會不歡迎。若是有投緣的票友。尉亭哪怕將真樂堂拱手相送都心甘情願啊!」

    聽了袁世凱的話,那桐露出相見恨晚的表情:「在下本以為自己算得個戲癡,聽了尉亭的話才知道,我癡得不夠啊∼」

    兩人相視而笑,袁世凱道:「哈哈……今日得見琴軒兄,真乃小弟之幸。若兄台不棄,不如今日留下來與小弟促膝長談如何?」

    那桐雖然戲癡,但不是白癡,以他的背景,不知多少袁世凱這等品級的官員攀附。袁世凱與自己第一次見面,就如此熱情相邀,他心下有些警惕:「這……恐怕不好討擾吧?」

    袁世凱道:「琴軒兄,如今新年之際,小弟又無公事在身,只為論戲。既然都是戲癡……呵呵,小弟今晚可是請了譚老闆教習『雲遮月』哦……」

    聽了袁世凱暗示性的話,那桐笑道:「哈哈,尉亭竟然能請動譚老闆教戲,那在下定然同去……」

    堂會第一天地收穫是非常豐厚的,袁世凱不但結識了掌禮司郎中,在貝勒爺面前露了個臉,而且還與那桐成了知己一般地朋友。雖然那桐不是自己的主要目標,但是憑借袁世凱的心機,他不到兩日便將那桐的關係背景試探了個十有**。那桐不僅在內務府關係通天,就連老佛爺和醇親王那裡都是關係暢通的,要是有他引見,袁世凱不愁達不到目的。因此在貝勒爺不甩他的情況下,袁世凱轉移了目標,主攻那桐!

    那桐在真樂堂一住就是九日,不是袁世凱給了他什麼好處,而是他捨不得回家!袁世凱先是真的做到了只談藝術,不談國事,讓那桐戒備盡去。其次袁世凱每天有意識讓當晚演出的戲班,一早便到真樂堂報道。戲班的清晨練功加上舞台準備,讓那桐也是遲遲不肯離去,幾天之內他過足了戲迷的癮。更何況初十兩個大角兒斗戲馬上就要來臨,那桐心裡更是充滿了期待!幾日裡,兩人形影不離,天天一起徜徉在戲曲的天地裡。以袁世凱對戲曲的粗淺認識,他本是很容易露餡的,不過在他高明的打岔功夫以及那幾個京劇老師的幫助下,竟然成功的矇混過關,而那桐也就將這個新交的票友因為知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