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五卷 平步青雲 第十二章 棋盤 文 / 裸奔在天堂

    緒八年,對於大清的百姓而言,這是難得的一個太平有戰亂、沒有重賦,連老天都幫忙,沒有大的天災。而這一年,對於袁世凱來說是豐收的一年,雖然比較他的志向而言,這點收穫還遠遠不夠,但是已經為他那個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今朝鮮的戰事已經平定,也就是說立功的機會基本已經結束,在光緒九年到來的時候,袁世凱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大清國土另外一端的越南。

    劉仲及是光緒九年三月底來到朝鮮的,跟他一起來的還有文增瑞、徐世昌的兩封信件。文增瑞的信中主要匯報了助學會的開展情況。這一年,項城、陳州兩地有九名學子在助學會的幫助下通過鄉試,並且有三人在才學和忠心方面達到要求,可以提供給他們參加光緒十二年大考的資助。文增瑞還打算在上海、南京等地開辦助學會的分支,希望吸納更多的窮困學子。

    若文增瑞報的是平安,那麼徐世昌傳來的消息則是驚喜!在袁世凱的援助之下,徐世昌在大考中以探花及第,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歷史上,徐世昌乃光緒十二年進士,不過這裡袁世凱對他的資助提前了四年,因此書中將徐世昌高中時間提前。)徐世昌出身苦寒,他「單純」的背景、優良的成績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重視,其中對他最為青睞的莫過於新入軍機處的翁同龢(音同和)。翁同龢乃江蘇常熟人,大學士翁心存之子。咸豐六年,二十七歲的翁同龢以徐世昌一樣的成績入翰林院任職。同治四年,翁同龢接替父業,連續成為同治、光緒兩個皇帝的老師。光緒八年,應慈禧的意旨入軍機處。翁同龢以文入仕,其家族歷代都是傑出文人,因此對於徐世昌這種「品學兼優」才子的好感可想而知。

    徐世昌利用翁同龢的關係迅速在朝中編織了一個信息網絡,雖然現在這個網絡還不完善,但是已經足以提供給袁世凱許多有用的信息。據軍機處傳來的消息,光緒九年三月,法國交阯支那海軍司令李維業指揮法軍攻佔越南產煤基地鴻基,後又克軍事要地南定。緊張的局勢,使得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廷速派軍應援。對於越南「保護權」的問題,清廷內部產生了許多種不同的聲音,不過在動盪的局勢面前,朝廷還是命令桂兩省當局督飭邊外防軍扼要進扎,但強調「釁端不可自我而開」。此時,朝中大臣就越南的問題分成了「主和」、「主戰」兩派。以左宗棠(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曾紀澤(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張之洞(山西巡撫)為代表的主戰派極力主張舉兵抗法,翁同龢也是主戰派的突出代表。主和派的代表任務是握朝廷外交、軍事實權的李鴻章,雖然李鴻章看似「形單影隻」,但誰都知道,在背後為他撐腰的是現在掌握著清廷命脈的老佛爺。

    在來信的最後,徐世昌還表明了可以向翁同龢推薦袁世凱的想法,希望得到他的回復。

    閱完信件,以袁世凱職業軍人敏銳的嗅覺和來自上世的記憶,他得出了結論:中法之間早晚必有一戰!

    戰爭帶來的,就是陞遷與立功的機遇!徐世昌的來信,似乎在袁世凱眼前展現了兩張巨大的棋盤,一張是佈局於山川河流之上的戰場,一張是佈局於宮廷內外的官場。有道是人生如棋,以袁世凱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不管在哪個棋盤之上都不過是一個馬前卒,還做不來左右棋局的那個人。不過小卒有小卒的生存之道,只要參與棋局,相信小卒也可以「過河為車」,所以袁世凱這顆小卒決定選擇一個棋局,希望在棋局中能夠度過那條大河。

    此時,擺在袁世凱面前的又是一個選擇:沙場還是官場?選擇征戰沙場,意味著縱馬邊疆,殺敵立功,看似危險,卻還算單純;選擇投機官場,就必須穿針引線,精巧佈局,雖然安全,卻步步殺機。

    面對「棋盤」,袁世凱陷入沉思。法戰爭是以大清不敗而敗收場,既然自己左右不了結局,上了戰場即便凱旋而歸又有什麼好處?而且這場戰爭後,清廷對得勝之將都是明升暗降。劉永福率部入關,他的黑旗軍被清廷裁減至三百,自己卻被丟到南澳作個只有三百手下的總兵。馮子才指揮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但是其後卻被派到廣西督辦軍務,這一督辦,就督辦到老將軍去世的一天。考慮到此,袁世凱豪不猶

    擇了投機官場。

    選擇投機官場,袁世凱面前有兩大難題,第一便是如何入局。雖然有李鴻章的關係,但是他是在慶字營遠征軍中聲名雀起,現在還在軍中任職,中堂大人如何能頭讓他回國?而吳長慶又怎會輕易放人?袁世凱在朝鮮雖然地位不低,不過在國內,中堂大人帳下他這樣的五品官員多如牛毛,即便將他調了回去能委什麼職務?

    第二個難題便是站隊。官場之中的凶險要遠遠大於戰場,因為為官之初有個關鍵的技巧——站隊。選擇對了「主義」或者「理念」,那麼一旦堅持這個「主義」、「理念」的一方獲勝,你肯定步步高陞。相反,要是你站錯了隊,雖不會萬劫不復,但你的仕途,估計也難有出頭之日。現在已經有了翁同龢的關係,先不說翁同龢會不會接納他這個李中堂的「幕客」,即便袁世凱不顧得罪李鴻章而投靠主戰派,似乎這也是一條死路。這場戰爭之後,不僅戰場上的功臣們沒有得到好處,那些主戰派下場似乎也不怎麼好。為了粉飾敗績,大批官吏被撤換,主和的慈禧戰後也對原來的主戰派進行了瘋狂的打壓,朝中數個主戰的權臣被流放、革職,直到甲午戰爭才又為朝廷重新召回。袁世凱可不想有此下場!

    想來想去,袁世凱難以找到一個切入點,不禁有些心煩意亂,當即對劉仲及道:「你就帶了這些?還有沒有什麼別的東西?」

    劉仲及自從到項城安置好家人之後,文增瑞對其經歷做了調查。劉仲及背景還算「乾淨」,因為其忠誠還未得到考驗,所以只委派他到京城跟隨徐世昌打探各路消息,或者作個信使的角色。

    聽到主子發問,劉仲及道:「文總管和徐先生只吩咐在下捎來這兩封信,還有就是按您的吩咐,我囑咐達易對宮裡一些消息做了打聽,只是……」

    「只是什麼?」

    劉仲及有些支吾道:「只是達易進宮不久,地位低微,所以情況瞭解得比較粗淺……」

    袁世凱此時正想多瞭解一些信息,因此馬上說道:「無妨,有多少就說多少!」

    劉仲及沒有說話,從懷裡拿出寫滿歪歪扭扭文字的幾張紙道:「這、這是達易從宮中傳出來的東西……我本想找文總管給抄一下,但是怕這東西太粗淺,所以、所以沒有敢拿出來……」

    「呵呵,沒事、沒事,好歹也是達易送來的消息、莫辜負他的一番心意……」聽了劉仲及的話,袁世凱已經對他手裡的情報不報什麼希望了,不過此時他還是將幾張信紙接了過來,展開閱讀。這一讀不要緊,裡面的文字雖然潦草,但是內容卻讓袁世凱大為吃驚!

    袁世凱知道劉達易進宮一年,地位肯定高不到哪裡去。不過畢竟在宮中還是能夠道聽途說一些東西,所以他的本意是想讓劉達易收集一下這些小道消息,看看可否整理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沒料到這劉達易比他父親還適合當個間諜,不僅將每日聽到的,例如今日聽聞老佛爺因江南貢品震怒,督辦官恐位置難保之類的消息記錄在案,而且他還「聽說」了幾個內務府掌司郎中的愛好、關係等等資料,並分門別類的寫了下來。雖然這些官員的資料並不全面,而且多數為「聽說」,但是只要派人在皇城之外打聽一下,立刻可以確定其內容。

    若說徐世昌把棋盤上的「車」「馬」「炮」位置都給袁世凱標了出來,那麼劉達易的消息無疑告訴袁世凱,那老帥身邊的相、士都喜歡什麼、偏愛什麼。儘管這些棋子位置不清楚,但是只要看這些皇親國戚與朝中官員哪個走得進,其政治觀點不是一目瞭然嗎?而且更難得的是,袁世凱似乎在一個人名上找到了入局的道路。

    如今這麼一份簡單的情報就能給自己帶來這麼多信息,看來宮中的情報工作還要加強!想到此節,袁世凱問道:「達易在宮中過得怎麼樣?」

    劉仲及道:「去年內務府掌禮司考核沒過,怕是明年還要再混一年。咳∼雖然他沒有說苦,但是瘦了不少,實在不行,我想讓他出宮算了……」

    聽了劉仲及的話,袁世凱看看手裡那份情報後笑道:「哈哈……你別擔心,我今年一定讓達易通過考核,進入內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