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龍騰世紀 第十二章 落選 文 / 裸奔在天堂

    述職完畢的第二日,袁世凱在憂心忡忡之中熬過了一上午。直到午飯時間,他都是心不在焉的走進幕僚膳房。就在袁世凱食之不味的扒拉著面前的午飯時,秦明帶著幾個手下悄悄走近。看著有些失魂落魄的袁世凱,秦明當著眾人的面高聲問道:「慰亭可曾考過功名?」

    袁世凱兩次鄉試落第,這已經是直隸總督府中都知道的信息,而他此時心思全部都在琢磨著述職的結果,因此突然被秦明沒頭沒腦的一問,當下有些走神:「原來是秦管事,慰亭考了兩次都未中!」

    秦明聽完,再次提高嗓門說道:「督署幕僚都是翰林進士,最次也是舉人出身,從未見過以生員而廁身其間者,不知老弟走了什麼門路?」

    袁世凱聽了他的話才知道自己一時疏忽中了圈套,本想反駁,但是自己確實是走了門路方才進入李鴻章幕府之中。在封建社會,對名分的看中可不是一般,看著紛紛側目相望的幕友們,袁世凱只得訕訕的苦笑一下離開飯堂。獨自一人在文檔室唏噓半晌,此時袁世凱猛然想起袁保恆生前的教誨:「不覓得一榜出身,不可進入政界。」心道:哼!為了一個出身就要埋沒多少人才?難道只有學好八股才是算是有能力嗎?總有一天,我會給中國一個最合理的科舉制度!雖然心底發狠,但是此時袁世凱畢竟是個用錢換來的沒用的從七品,還得乖乖的夾著尾巴做人。等袁世凱冷靜下來,回想起方才秦明那止高氣昂的樣子,似乎他根本沒有受到昨日述職不利的影響--難道這秦明已經被內定當選了嗎?

    下午公佈的述職結果印證了袁世凱的猜測:秦明述職不利,職降兩級,調到翻譯科任一等翻譯,留在中堂大人的書房候用;袁世凱因表現出眾,職務上升一級,升任文檔室正管事!雖然一個升級一個降級,但是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這「升的」不如「降的」好,甚至其中差距是天差地別。

    結果公佈後,秦明得意洋洋的回到文檔室將文房用具收好,然後對袁世凱道:「恭賀慰亭高昇!在下可沒那個福分,只得降級去做個一等翻譯啊!哈哈……」

    看著得意而去的秦明,袁世凱心裡除了無奈、不甘還有深深的憤恨!自己不管那個方面都強上這秦明數倍,為何自己就受到如此境遇?難道畢德路、羅豐祿兩人的保薦都敵不過張佩綸嗎?

    如今張佩綸在李鴻章的心目中是第一號要全力爭取的人物,雖然張還未入李幕府,但是他已經開始管理李府中的中學人才,並且有了幫助李鴻章處理國內相關事務的趨勢。李、張兩人幾乎每天要密談一次,李鴻章與張佩綸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如今在府內不掌實權的李經方。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張佩綸才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來否定幾個部門的意見,而讓自己的心腹出任重要崗位。其實這些信息袁世凱都略知一二,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投靠張佩綸一派,不過在比較了李經方與張佩綸兩人的身份之後,袁世凱毅然站在了李經方一邊。

    清朝幕府共同的特點是人才以「三緣」,即血緣、地緣、業緣,相結合起來的。而其中最重視的是血緣。這個時代,血緣關係是最為親密的一種人際關係,凡是血緣關係中的人,存在一種自然的權力與義務關係--年長者對年幼者有強制權力,年幼者對年長者必須忠孝服從。這種血緣關係裡暗藏的權力義務關係構成了大清整個貴族階層,甚至整個朝廷的構架,而且政治人物可以輕易的將有血緣關係的人帶進政治領域,因此每個大臣幕府中,重要職位首先考慮的便是有血緣關係的人。

    其次是地緣關係。作為一個政治領袖,選拔人才單單考慮血緣關係是遠遠不夠的。中國血緣家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生活範圍相對固定在一個狹小的地域範圍之內,而且直到現在農村的通婚圈子平均不會超過二十公里半徑。這樣狹小的範圍所能提供的人才,遠遠滿足不了象李鴻章幕府這樣龐大機構的需要。地緣關係有著相對性,臨村的人對於他村的人具有更緊密的地緣關係,一個省份的人相對其他省份的人具有更緊密的地緣關係。長期生活在一個地區的人,大致相近的語言、風俗習慣,使得彼此之間有一種熟悉感、親切感,感情上容易溝通,有較強的鄉土認知感,因此中國人除了親人,對「老鄉」有著一種特別容易親近與相處的心理。

    第三就是業緣,指的是在仕途、學習等時期結交的朋友、老師、同學、上司、下屬等等一系列關係。這種業緣關係雖然有遠近親蔬之分,但是感情融洽、志趣相投的也可以一種非常重要的關係,有時候甚至可以與血緣、地緣相提並論。

    若是要在李鴻章內務幕府中搞一個幕僚潛力榜,李經方以血緣關係毫無疑問的排到潛力榜的第一位。雖然現在李鴻章為了拉攏張佩綸而對李經方有所忽視,不過長遠來看他將來的實權絕對要大於張佩綸。

    其次就是以業緣而入李幕府的張佩綸。張佩綸雖然入李鴻章幕府因為業緣,但是這種因父輩的生死之交而產生的關係,其牢固程度完全可以超越地緣優勢。

    第三是羅豐祿。羅豐祿跟隨李鴻章多年,在李鴻章一手提拔、栽培之下,先畢業於國內的「求是堂藝局」而後又被李鴻章派遣到歐洲留學,對李鴻章可以說死心塌地。他之所以能夠把持整個李府內幕中國幕僚,這業緣的成色自然不低。

    這四人中,如果單看畢德路本人,他無疑是最弱的一個。因為畢德路雖然與李鴻章感情甚好,但他畢竟是個外國人。不過他與李經方亦師亦友的關係,讓他的實力也不輸張、羅兩人。

    袁世凱一直把與李經方的情義當作一種投資,在如今李府的情況下,這個投資短期內很難有所回報,而長期的投資收益又相當可觀。這時袁世凱面前就有兩種選擇:選擇短期的利益投靠張佩綸,使得自己能夠迅速提升,但是這種短期利益的收穫是以失去與李經方的情義為代價的--因為李經方絕不會容忍袁世凱的「背叛」。第二種就是選擇忍耐,等到李經方真正掌權之後,以那份情義的關係,袁世凱定然會受到李經方的照顧,從而扶搖直上--很明顯,袁世凱選擇了後者。

    儘管袁世凱知道自己此刻要忍耐,但是秦明那得意洋洋的樣子讓他心中憋悶,他握緊拳頭暗道:他奶奶的!你少得意,你千萬別給我一個機會,否則我一定要會出頭!到時候我會告訴你們:什麼叫給點陽光就燦爛!。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