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454章 (1)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454章(1)

    李怡禾罵罵咧咧的發洩著自己的不滿,將身上的灰塵拍得到處飛舞,無奈又是一陣風吹來,原本好不容易才拍乾淨的衣服,很快又變成了灰白色。幾個人互相對望一眼,都感覺此地不宜久留,於是轉身下關。到了關下,才發現下面的風同樣很大,而漫天飛舞的灰塵,紛紛灑灑的落下來,似乎比在關上還要更加猛烈一些,軍服很快又變成灰白色的一片,大家只好相視苦笑。

    夏可舞等人都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天氣,對老天的眷顧,都無可奈何,他們只能是簇擁在劉鼎的周圍,防止有人趁火打劫,渾水摸魚。事實上,這完全是多慮,在這樣的鬼天氣裡面,除了劉鼎他們,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行人,就連來往的商旅,都看不到一個,看來別人對這樣的大風天,還是很有經驗的,只有劉鼎他們不知道,一頭撞到了風塵裡面來。

    劉鼎等人從虎牢關關上下來,李怡禾又收到了三眼都的情報,卻是韋國勇已經順利的完成了對淮西軍的包圍。根據來自前線的報告,佽飛營已經從許州南下,進逼淮西軍的北部;鬼臉都越過小汝水,進逼淮西軍的東部;鶴字營也已經趕到了穎州地區,配合鬼臉都作戰;勇字營從魯陽關等地出發,進逼淮西軍的西部。作為主要進攻力量的火字營,也已經到達前線。楊鷺颯帶領的驍騎營,在淮西軍周圍活動,偵察淮西軍的虛實。

    由於各部隊在王滿渡決戰以後,都沒有機會休整,就迅速南下了,因此,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休整,補充兵員,訓練新兵,調整編製,只有充分準備就緒以後,才能發動對淮西軍的最後一擊。同時,由於勇字營的主力東調,襄州地區的防務,必須交給忠字營來執行,這也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故此,劉鼎和韋國勇商定,準備休整一個冬天,在明年開春以後,才對淮西軍發起攻擊。

    由於淮西軍的物資已經嚴重短缺,尤其是糧食早就消耗殆盡,相信這一個冬天過去以後,他們的非戰鬥減員,將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楊鷺颯送來的偵察報告看來,淮西軍的人數,應該降低到了十萬人左右。這十萬人裡面,還包括了部分作為糧食的「兩腳羊」,真正具有戰鬥力的人員,應該不到五萬人,這也是劉鼎放手讓韋國勇全權指揮戰鬥的主要原因,他已經沒有必要親力親為了。

    鷹揚軍監軍崔瀣之前給興元府的表狀,已經明確表示,鷹揚軍將委任韋國勇全權指揮對淮西軍的戰鬥。興元府的皇帝李儼,自然對鷹揚軍的積極行動,表示支持。為了鼓舞鷹揚軍的士氣,李儼再次下詔重申,在打敗了淮西軍以後,他將會履行光啟元年的承諾,晉封消滅淮西軍的節度使為親王。

    然而,李儼的這個詔令,對於鷹揚軍來說,似乎不是好事。很明顯,這裡面有楊復恭和韋昭度的慫恿。對於國人的心性,兩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他們將劉鼎抬得越高,仇恨劉鼎的人就越多。李克用、朱溫本來就和劉鼎有仇,在將劉鼎晉封為親王以後,李昌符和陳敬暄,甚至是涼州節度使張淮深,都劉鼎都開始頗有微詞,他們都非常擔心,一旦劉鼎成為親王,直接掌管朝廷的權力,會對他們不利,因此,他們對於鷹揚軍的態度,都在悄悄的發生著轉變。

    「韋昭度是想要捧殺我啊!」劉鼎微微冷笑。

    「李昌符、陳敬暄都是庸人,何足道哉,倒是張淮深比較麻煩,此人是張義潮的兒子,素有雄才偉略,只是由於父親的光芒所掩蓋,才沒有機會發揮而已。現在張義潮已死,他獨自一個人掌管涼州,歸義軍能夠在回鶻人、吐蕃人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並且繼續發展壯大,可見此人的力量非常一般。此人又非常的低調,外人看來,此人屢屢示弱於人,實際上卻是蟄伏的老虎,如果誰不小心挑逗了他,遲早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如果此人和我們作對,以後我們想要打通西域的通路,還是比較麻煩的。」崔綰深沉的說道。

    「前段時間歸義軍好像和鳳翔軍爭奪武州地區,結果歸義軍將鳳翔軍打得灰頭土臉的,據說斬首八千級,帶領鳳翔軍出征武州,好像是李昌符的侄子,也在激戰中死於非命。從此以後,李昌符再也不敢對武州動心思了。」李怡禾說道。

    「張淮深好像從來沒有和我們打過交道?」劉鼎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忽然問道。

    「沒有。歸義軍是西域的土霸王,在涼州,歸義軍自成一體,和回鶻人、吐蕃人的關係都非常的密切,說不清,道不明,倒是朝廷派去的官員,總是灰溜溜的去了又回來,沒有一個人幹得下去的。當初朝廷扣押張義潮,固然不義,但是歸義軍不希望朝廷插手西域,卻也是明擺著的事實。」崔綰冷靜的說道。

    「我在哪裡好像看到過有關的情報,說是歸義軍曾經要立張義潮為帝,只是張義潮本人拒絕了。後來張義潮主動入朝為質,朝廷將他扣留了以後,歸義軍和朝廷的關係,就逐漸的疏遠了。等到張義潮老死,歸義軍馬上和朝廷脫離了關係。現在的歸義軍,和朝廷已經沒有任何的聯繫。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聯繫,大概也是我們和朝廷這樣的聯繫。」李怡禾快人快語的說道。

    劉鼎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歸義軍,暫時還隔得太遠,等鷹揚軍拿下關中再說吧。

    三眼都送來的情報裡面,還有一份比較特殊的報告,上面印有非常特殊的標記,乃是一個黑色的五角星圖案。這種類型的報告,只有劉鼎和李怡禾才有資格拆看,旁邊即使有人,也是不應該知道的。崔綰於是告辭離開。

    李怡禾看過報告以後,神色顯得非常的古怪,良久才說道:「蕭致婉給軍師寫信,要求談判。」

    劉鼎愕然轉頭,難以置信的看著李怡禾。

    蕭致婉寫信給艾飛雨?

    李怡禾自己似乎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苦笑著說道:「是真的,軍師已經將信件都交過來了。」

    劉鼎打開信件一看,眉頭輕輕的皺起來了。

    信件裡面,沒有具體的內容,只是抄錄了當日卓文君寫給郎君司馬相如的數字迴環詩:

    「一別之後,

    兩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

    誰又知五六年。

    七絃琴無心彈,

    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

    百無聊賴十憑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作女來我為男。」

    從娟秀的字體看來,蕭致婉應該是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女子,儘管三眼都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蕭致婉的確切出身。她使用的是益州出產的十色箋,質量上乘,名貴而典雅,她還專門挑選了淺藍色作為背景,至於字體,則是淺黃色的,即使是在大風中,也依然可以感覺到十色箋的香氣。使用這樣幽雅的紙張,又是如此娟秀的字跡,又引用卓文君的這首迴環詩,實在是耐人尋味。

    當然,有一種意思是不需要仔細尋味的,那就是現在的淮西軍,已經到了末日,蕭致婉作為大齊國的皇后,如果想要活命的話,只有改善和鷹揚軍的關係。如果不是親眼看見過艾飛雨剛從江水中打撈起來的樣子,劉鼎說不定還真的會被蕭致婉的一番苦心所感動,一不留神就饒恕了她的性命。然而,只要想到當時艾飛雨的慘狀,他就再次堅定了決心,即使是艾飛雨放過蕭致婉,他也不能放過這個狠毒的女人。

    李怡禾聳聳肩,又是好氣又是好笑的說道:「天下居然有這樣的女人,還真的以為自己是卓文君呢!」

    劉鼎冷冷的說道:「她會有報應的。」

    李怡禾輕輕的搖搖頭,默然不語。

    其實,他倆都很清楚,艾飛雨始終有一個人放不下,這個人就是蕭致婉。雖然蕭致婉給他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傷害,可是艾飛雨平時從來沒有提及過她,而他們也非常識趣的,在敏感的話題中,總是避免提到蕭致婉三個字。然而,他們都感覺得到,艾飛雨內心的那份眷戀。因為放不下,所以才要劉鼎做決定,所以才會將蕭致婉的信件,送到劉鼎的面前。

    「走吧!我們回去開封。」劉鼎將信件收起來,若無其事的說道。

    李怡禾對夏可舞打個眼色,於是一行人很快翻身上馬。

    劉鼎離開虎牢關以後,很快回到開封。

    他身邊現在全部都是騎兵,可謂是來去如風,即使是到洛陽去兜了一圈,中間還在虎牢關逗留了一下,但是總共耗費的時間,也不到兩天。在這兩天的時間裡,開封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如果實在要說有什麼變化,就是來往的商旅似乎更多了些,側面說明開封周邊地區,已經逐漸的安穩下來,可以放心的進行商業貿易了。

    牛存節將開封城內的宣武軍帶走以後,鷹揚軍的海軍陸戰隊也跟著撤走了,開封城內的對峙氣氛,逐漸的得到緩解,最終完全消失不見。現在負責城內治安的,乃是趙振清帶領的鎮南軍精銳,總兵力大約有三千人,但是主力都駐紮在城外的軍營,只有值勤的時候才入城。劉鼎極力想要在開封營造一種不設防的氣氛,推動商業貿易的發展。

    儘管之前鷹揚軍和鎮南軍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在雷池流下了大量的鮮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局勢的變化,雙方逐漸由對峙變成合作,變成有條件的聯合。南平王鍾傳眼光獨到,明白當今天下大勢,鷹揚軍已經漸成氣候,如果繼續和鷹揚軍對抗,不但對自己不利,對江西地區的民眾也不利,於是放下了對峙的姿態,積極主動的推動雙方談判的進展,這次派遣趙振清和鷹揚軍合作,就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行動。

    作為劉鼎的特使,殷紅林已經前往江西,正式和南平王鍾傳舉行秘密談判。由於殷紅林身份特殊,可以代表劉鼎直接做出一些決定,故此雙方的談判,一開始就進行的比較有誠意。既然雙方都有誠意,也就不會過分的為難對方,使得談判工作的進展,一直都不錯。

    南平王鍾傳的底線,是鷹揚軍不要進入江西,尤其是不要在江西發生戰事,以免荼毒江西的民眾。江西民眾對於黃巢起義軍,還是比較反感的,主要是當時起義軍殺人太多,給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而鷹揚軍的底線,則是江西必須執行鷹揚軍的命令,將其納入鷹揚軍的控制範圍。根據雙方初步的商定,南平王鍾傳表示願意放棄王位,離開江西,和周通等人一起做個富家翁。

    然而,劉鼎拒絕了鍾傳的這個請求,他認為,鍾傳主政江西,還是有很大功勞的,在鍾傳的主政下,江西的局勢一直比較穩定,沒有發生大的內亂,他不想貿然撤換鍾傳的職務。但是,考慮到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鷹揚軍提出了部分的小要求,重點是鍾傳要主動將頭上的王爺頭銜去掉,成為劉鼎的下屬。只要鍾傳做到了這一點,其他的東西都不用改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