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鼎

第1卷 第291章(2) 文 / 南海十四郎

    第291章(2)

    董立國說道:「無非就是關於延陵縣的一些發展概略。之前的地方官做的三心兩意的太多,都在得過且過的混日子,把個好好的延陵縣糟蹋得不行。依照我看來,延陵縣是個物產豐饒的地方,有糧食,有礦產,有藥材,有木材,可謂應有盡有,只要花點功夫,這些物品都能大量出產。就拿漁業來說吧,簡瀆河的兩邊和延陵的兩岸都有很多河汊,我在這裡六年多,仔細調查過水文,即使再大的洪水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那些河汊只要使人開挖,或者乾脆就承包給有心人,將河汊挖大挖深,就是極好的養魚場。木材也是,這裡九公山上出產的花梨木,遠近聞名,但是之前的歷任官府都只是願意砍伐不願意栽種,導致越來越少,按照我的意思,應該封山十年,以後隨砍隨補,這花梨木就不會斷絕。」

    劉鼎說道:「那麼你說說,按照你的意思,如果今年是個和平年,到今年的年底,延陵縣能恢復原來的元氣麼?」

    董立國想了想,有些保守的說道:「我想應該可以的,起碼糧食產量能增加不少。如果以後不在延陵縣發生大的戰事,有穩定的環境,有節度使衙門和刺史衙門的支持,有三年的時間,我能將延陵縣的經濟實力翻上兩番。」

    李怡禾整天和各類統計數據打交道,對這裡居然還有印象,狐疑的說道:「翻上兩番,那可就是四倍了。前年潤州的財政總收入是六千萬錢,延陵好像才九十七萬還是多少?連五成都達不到。」

    董立國遺憾的說道:「準確數字來說應該是九十六萬七千。」

    劉鼎沉思說道:「那你依照你的估計,你的延陵縣每年能有多少的財政收入?」

    董立國說道:「今年是零,明年應該會有五百萬左右,後年應該可以達到一千二百萬左右。」

    劉鼎狐疑的說道:「你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董立國說道:「我這不是信口開河,我的確是經過精心的計算的,我在和王大人的匯報中也提到了這個數字。王大人說我太保守,我說,劉大人的意思乃是藏富於民,否則,如果稅收提高一點,財政收入可能會更高。其實啊,這個錢啊,你說來的不容易吧,的確挺不容易的,一文錢難死英雄漢啊,可是找對了路子,它又來的挺容易的,這嘩啦嘩啦的自己掉下來,你想不要都不行。瓜州那麼貧瘠的地方,都能有幾千萬的財政收入,這潤州起碼要比瓜州好上五十倍,真正的潛力還沒有挖掘出來呢。我看王大人擬定的計劃,在未來數年,潤州的財政,應該會超過十億的。」

    劉鼎內心頗為雀躍,可惜這裡面數字的單位都是錢,而不是貫,要是潤州每年財政收入十億貫,那大運河戰略根本不用考慮,直接往裡面砸錢就是了……大白天做什麼夢呢?表面上疑慮的說道:「你的步子會不會賣得太快了?三年時間,上繳一千萬的財政,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了,整個潤州總共有六個縣,要是你延陵縣也能上繳一千萬財政,那麼潤州每年的財政收入,至少超過一億的……嗯,你要是真的做到了這一點,我就……我就在王大人的面前幫你說說好話,升你的官。」

    董立國搖頭說道:「三年後財政收入一千萬不是問題。依據我的估算,三年之後潤州的財政收入應該在一億三千萬左右吧。當然,到那個時候還是鷹揚軍的控制之下才可以,而且經濟和稅收政策沒有出現大的動搖。嗯,我說的是最理想的狀況,要是其中出現什麼意外,那就不好說了。」

    劉鼎滿滿的說道:「你們對於鷹揚軍的控制似乎信心不是很大?」

    董立國感慨的說道:「我是願意為鷹揚軍奮鬥一輩子的,但願不會像歸義軍那樣的下場。只是,現在潤州四面牽強敵環視,常州的張郁、蘇州的丁從實、杭州的董昌,都有亡我之心,我們的確不敢掉以輕心啊!所以即使勞動力再緊張,我還是批准了兩百個青壯年的參軍要求。沒有軍隊的保護,敵人隨時都有可能打回來,到手的一切又會失去了。劉大人千好萬好,就是心腸軟,把那些地主老財都放掉,給他們逃命的機會。現在他們都聚集在蘇州,整天鼓動那裡的丁從實,說是要積聚力量回來反攻倒算呢!我們這裡也有不少的流言,說得有些不好聽。」

    劉鼎冷笑說道:「只怕丁從實看中的只有他們送上的錢財,想要跟我們開戰?嘿嘿,他才不會那麼傻。」

    董立國有些愕然的看著劉鼎,不明所以。

    劉鼎說話的口氣,似乎不是普通人,可是他的確不知道劉鼎的身份,只好暗自猜測。

    李怡禾連忙說道:「我家公子有位朋友就在鷹揚軍做事,就是李天翔李指揮,所以對鷹揚軍的高層比較熟悉。李指揮說了,現在的鷹揚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對於丁從實的挑戰,我們是做好了一百二十分的準備的,隨時叫他們有來無回。就算丁從實將張郁拉上,還和董昌一起來,我們也不怕。」

    董立國心想原來你們是李天翔的朋友,難怪在鷹揚軍的地盤上可以自由的來往,於是說道:「那我就放心了,我就說哪,憑咱們那些小伙子哇哇叫的勁頭,這場仗就算打起來,咱們也是百分百的贏面。」

    劉鼎委婉的道:「也不是這麼誇張,丁從實畢竟經營多年,還是很有戰鬥力的,丁從實本人對於軍事指揮也深有體會,周寶麾下最能打的就是他。可惜周寶本身是個大蠢蛋,作戰方略一塌糊塗。要真的打起來,曲阿地區首當其衝,把那片地區打爛了,對於我們來說絲毫沒有好處。」

    李怡禾想了想又說道:「董大人,你剛才說你批准了兩百名青壯年參軍,究竟是怎麼回事?今年徵兵好像沒有你們延陵縣的名額啊,我記得清清楚楚地。」

    董立國拍著大腿說道:「還說呢,就為了這件事情,我幾乎口水都說干了,那些二愣子說什麼都不相信延陵縣沒有參軍名額,一個勁兒的質問我究竟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延陵縣的男人就要比別人的差了,我硬拉著我去看他們舉石頭,翻牆,我沒辦法,只好告訴了王大人。王大人說,你回去跟他們說,打仗要掉腦袋的,看他們還敢不敢來。我就跟他們說了,結果還是沒有一個退縮的,只好繼續告訴王大人了。王大人也爽快,說,沒問題,收!就收下了。」

    劉鼎深知王承顏的辦事作風,知道此言不虛,王承顏辦事的確有魄力,果斷,決不拖泥帶水。當初就是調到潤州來,就是要他將潤州這個複雜的局面理順,讓這裡走上正規,成為鷹揚軍的印鈔機。對於本地壯丁參軍,劉鼎還真的不是很熱心,因為從軍隊指揮官的反應來看,鎮海的兵不是很能打仗。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或許延陵的壯丁要比別人都勇敢。他想了想說道:「這些小傢伙為什麼那麼熱情參軍啊?難道不知道當兵會隨時沒命的嗎?」

    董立國說道:「原因無非有三:一是為了家裡的土地,斷然不能再給人搶去了;二是為了面子,別的縣都有人參軍,就咱們縣沒有,以後見了面,臉不知道往哪擱;三是鷹揚軍待遇好,一個當兵能養活三個人。戰亂剛平息,不少的家庭都已經人丁不全,鰥寡孤獨一大批,需要贍養,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當兵去。」

    劉蒙皺著眉頭說道:「就為這原因去當兵?混飯吃?」

    董立國頓時不滿的說道:「我雖然不是地道的延陵縣人,但是據我所知,延陵縣的男人雖然不算怎麼出色,但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去當兵的人還沒有,他們都是為了保家衛國去的。要不是我年紀大了,我還準備再次上戰場那!唉,跟你們說也不懂,我看這天下,也只有鷹揚軍有出息了,說不定日後還能殺回去我的家鄉,替我的鄉親父老們帶來幸福生活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