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兩百四十二章 漢末三老將(三) 文 / 皇甫大少

    (感謝書友蘇澤呦的打賞!)

    朱俊(讀jun)(?—195年),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上虞)人。東漢末年名將。

    他少年時父親就去世了,

    他的母親曾經以販買繒為家業,朱俊因孝養母親而遠近聞名。其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

    與朱俊同縣的周規在之前受征辟時曾向公府借錢百萬以整飾衣冠。

    後來周規家貧不能償還,朱俊於是以母親的繒帛去為周規還債。朱俊母親因此十分憤恨並怪責他。

    朱俊卻以先貧後富的道理安慰她。本縣縣長度尚深以朱俊為奇,把他推薦給郡守韋毅,於是朱俊開始在郡中任職。後任太守尹端任用他為主薄。

    公元173年(熹平二年),尹端征剿許昭失利,被州刺史舉奏,應問斬刑。朱俊悄悄到京師,花費數百金,買通主持章奏的官員,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動,於是尹端才得輸作左校。

    尹端見罪過減輕,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為何得減罪過。朱俊也始終沒對人提起過。

    下任太守徐珪薦舉朱俊為孝廉。後升任蘭陵縣令。朱俊任官,有過人的才能,東海相又上表推薦。正好交州群盜並起,州牧、郡守軟弱無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的梁龍率眾萬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縣。

    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朝廷任命朱俊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朱俊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檢選家兵,調發士眾,得五千人,分兩路直奔交趾。

    到州界後,朱俊整束兵眾,屯駐不動,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虛實,宣揚威德,以震懾敵人之心。

    接著調集七郡兵士,一齊進逼,終於斬殺了梁龍,逼降幾萬人,旬月之間,州郡平定。朝廷論功行賞,封他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賜黃金五十斤,並征他入朝任諫議大夫。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黃巾起義爆發,朝中公卿都推薦朱俊,說他有才略。於是,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與皇甫嵩共同出征。

    朱俊先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波才率大兵包圍城。

    當時,城中兵少,眾寡懸殊,軍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並打算使用火計。天遂人願,當晚大風驟起。

    皇甫嵩命令將士紮好火把登上城牆,先派精銳潛出圍外,縱火大呼,然後城上點燃火把,與之呼應。皇甫嵩借此聲勢,鳴鼓衝出。黃巾義軍缺乏戰鬥經驗,驚慌散亂,被迫後撤。

    這時,曹操也奉命趕來,於是皇甫嵩、曹操、朱俊合兵,乘勝追擊。黃巾義軍頑強抵抗,數萬人慘遭屠戮。

    接著,皇甫嵩又和朱俊一起乘勝鎮壓汝南、陳國地區的黃巾軍,並追擊波才、進攻彭脫,連連取勝,平定了三郡之地。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於朱俊,朱俊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當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駐宛城(今河南南陽)百餘日。

    後任太守秦頡擊斬張曼成。黃巾余兵又舉趙弘為帥,人眾越來越多,達到十幾萬人。

    朱俊、荊州刺史徐璆和秦頡合兵,共一萬八千多人,進擊趙弘,從六月直到八月,始終不能取勝。

    有人上奏,要召朱俊回京。司空張溫上疏勸阻,他說:「當年秦用白起,燕任樂毅,都是曠年持久,才能夠克敵。朱俊討穎川,已經有功效,率部南征,計劃已定,臨陣換將,這是兵家所忌的,應該給他時間,讓他成功。」靈帝依議。朱俊於是揮兵急攻宛城,殺死趙弘。

    黃巾義軍又以韓忠為帥,仍然佔據宛城。朱俊兵少不敵。於是解散城圍,紮下營壘,築造土山,面對城內。

    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黃巾軍全都趕赴應敵。朱俊卻自率精兵五千,進攻東北,將士鼓勇,登城而人,韓忠退守小城,驚懼非常,請求投降。

    朱俊的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朱俊不同意,他說:「出兵有形同而實異的地方。當初在秦末的時候,人民沒有穩定的君主,所以以賞附來勸降。現在海內一統,只有黃巾造反,納降他們不能使人向善,討伐他們足以懲惡。現在如果接受他們的投降,那就滋長他們造反的意念,給他們有利就進戰,不利就乞降的想法,這是縱敵長寇的策略,不是良計。」說完,下令急攻,但一連數日,都未能攻克。

    朱俊登上土山,瞭望黃巾營壘,然後對張超說道::「我知道了!賊人的外圍堅固,內營逼急,求降不得,想出也出來不得,所以他們殊死戰鬥。

    萬人一心,尚且不可當,何況是十萬呢!強攻的害處太大了。不如把包圍撤除,集合部隊進城。韓忠看見包圍已經解除了,一定會自己出來,等他們出來,兵心就散了,這是易於攻破的方法啊。」

    於是下令解圍。韓忠見圍解,果然引軍出戰,朱俊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十餘里,斬殺。

    韓忠等人只好投降。秦頡殺死韓忠。黃巾餘眾不能自安,又以孫夏為帥,還駐宛城。朱俊進攻,孫夏敗走,朱俊縱兵擊殺數萬。黃巾因此破散流離。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春天,朝廷任命朱俊為右車騎將軍。朱俊率兵回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後來因為母親喪離職。服畢起家,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僕。

    黃巾起義之後,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其中大聲的就自稱雷公,騎白馬的就自稱張白騎,行動輕便的就說是飛燕

    燕,鬍鬚多的就號稱於氐根,大眼的就說大目,如此多的稱號,都各有原因。

    人多的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其中,以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他輕勇矯捷,軍中都號稱是「飛燕」,他善得士卒的愛戴。

    據眾百萬,佔據黑山,朝廷無法討平。後來,他遣使至京師,投降了朝廷,被拜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谷事。

    後來,張燕漸漸率兵侵犯河內郡,進逼京師。朝廷任命朱俊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退張燕。後來他們大多都被袁紹所討平。此後,朱俊歷任光祿大夫、屯騎校尉、城門校尉、河南尹。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董卓把持政權。因朱俊是功高望重的將領,董卓對他格外小心。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為強盛。董卓感到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俊屢次阻止。董卓雖然厭惡朱俊和自己作對,但貪圖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俊為太僕,做自己的副手。

    使者到朱俊府上後想要宣示詔命,朱俊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卻乘機說:「國家西遷,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東之釁,臣不見其可也。」

    使者聽了,很感奇怪,問他:「召您受任,您堅決拒絕;沒問您遷都的事,您卻說了半天,這是為什麼呢?」

    朱俊說:「副相國,我不能勝任,遷都計,也不是急事。辭卻不能勝任的職務,說點不關緊急的話,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

    使者又問:「遷都的事,我從沒聽到過。就算朝廷有此打算,也還沒有透露出來,您怎麼知道的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