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兩百二十五章 遠交近攻 文 / 皇甫大少

    (感謝褲衩的推薦票!求大家多多支持)

    到後來楊暨再和明帝討論攻伐蜀漢之事,楊暨懇切地進諫反對;明帝指責他是儒生出身,不通軍事,楊暨因而搬出既一直反對伐蜀,亦是重臣的劉曄去勸告明帝,但明帝卻一直聽劉曄說可以攻伐,於是找來與楊暨對質,但召見時劉曄卻不發一言。

    後來劉曄再私下見明帝,劉曄指責明帝不應將伐蜀大計隨意告訴其他人,更稱懷疑蜀漢已得悉明帝要來攻的情報;明帝更是感謝劉曄。

    後見楊暨又指責他對君主進言過於直率,應要婉轉地表達;楊暨亦感謝他。

    有人見到劉曄這樣巧妙奉迎這兩方面,甚為厭惡,於是向明帝告發,更建議明帝召見劉曄時特地以與自己相反的意見來問他,如果每樣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劉曄他是揣摩上意了。

    後來明帝一試,果然如此,更因始疏遠劉曄。

    劉曄因而發狂,在公元232年(太和六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鴻臚。兩年後再任太中大夫,及後死去。謚景侯。

    劉曄一生在曹操時代擔任過司空倉曹掾,主簿,行軍長史兼領軍,在曹丕時代但任散騎常侍,侍中等職務,雖然職務不算太高但是一直是歷代魏主的心腹,參與重大事情的謀劃決策,「而授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

    始終是魏主的重要參謀。也正是有了一批這樣優秀的謀士,才有了魏武掃蕩群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霸業。

    陳壽曾經評價道:「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大隊三天後到了舒城,而典韋和華佗則是在李忠到之後的兩天趕到。

    當即華佗也來不及休息,在李忠的要求下開始替黃敘診治,弄得華佗那老小兒直呼李忠不把他當人看,不過他也嘗到了做官的好處,也不敢跟李忠頂嘴,只得嘀咕幾句,發發惱騷。

    「主公,這小娃娃的病倒是不嚴重,只不過拖得太久了,要治好的話恐怕也得需要兩年的樣子」,現在的華佗也沒有了剛才的玩世不恭,一副嚴肅的臉色對李忠說道。

    李忠點點頭說道:「只要能夠治好就行了,至於時間長短到是可以接受」,而站在李忠身後的黃忠和他的妻子也相當的激動,雖然要用兩年的時間,但是華佗卻是說能夠治好,這還有什麼比這件事更能令兩人開心的呢?

    當即朝李忠下拜,激動道:「多謝主公,多謝先生」,雙眼含淚,頗為感人。

    李忠倒是連忙扶起兩人,而華佗則是在一旁摸著頜下鬍鬚,一副很享受的模樣,想他華佗今年都五十多歲了,在他的眼裡黃忠和他的妻子則是一小輩,所以這一禮他是受之無愧。

    「主公,老朽這就是煎藥」,兩人起身後,華佗朝李忠抱拳道。

    「辛苦先生了」,李忠看著華佗說道。

    華佗擺了擺手,現在他不知道過得有多瀟灑,弟子一大堆,更是少不了伺候的人,所以現在都有些發福了。

    這不,帶著兩個弟子就朝們外走去。

    「好了,你們也不用擔心了,既然華佗說沒事那他就有絕對的把握」,李忠安慰著兩人說道。

    兩人不停的點頭,想他黃家幾輩都是單傳,到了他這一代更是只有黃敘一個兒子,如果黃敘有個三長兩短的話,恐怕他黃家就得絕後了,所以才會如此的上心。

    對於李忠的感激也是無加已復,只得不停的點點頭,來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

    在舒城呆了半個月,華佗穩定了黃敘的病情,李忠決定返回幽州,他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也該是回去的時候了。

    「和先生,我決定明天咱們就出發返回幽州,可以讓子敬開始了」,李忠找來賈詡說道。

    「是,主公」,對於李忠的計劃,賈詡哪能不知道,而且他還是這個計劃的制定和參與者呢?

    摟著自己的嬌妻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第二天便啟程北上。

    而且典韋一來就開始了他的職責,每天和許褚兩人更是半步不離李忠的身邊,當然除了李忠睡覺以外。

    至於劉憲,也在李忠賈詡劉曄三人的輪番「轟炸」之下漸漸的走出了陰霾,相信要不了多久這個世上就會出現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絕世猛將了。

    而荊州揚州的剿匪也告一段落,孫堅憑著自己的勇武一舉擊敗荊州匪徒,被加封為長沙太守,而袁紹則是憑藉著袁家這顆大樹在許攸的計謀下直接就收編了這些土匪,被加封為東亭侯。

    當然李忠也得到了消息,只不過一笑置之,現在的他可沒必要怕任何人了,幽州軍有三十五萬大軍,有郭嘉,賈詡,沮授等經天緯地之才,武有趙雲,許褚,典韋,黃忠等猛將,更有劉憲這個恐怖級別的武將在,現在的他基本上是除了大漢以外最有實力的人了,至少沒有人敢擼其鬍鬚,當然除了北方蠻夷之外。

    而劉曄也在賈詡的幫助下熟知了幽州軍的各種部署和制度,這也使得他對幽州更的認識更為深入,幽州軍實力之強悍也令他頗為驚奇,但是也生出一絲擔憂。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是這個道理,太招搖,太強悍了也不好,除了招人嫉妒之外,恐怕也會使得其他人的防範更加的深入,對於幽州軍以後的發展絕

    絕對沒有多少好處,只不過李忠現在正在彌補之中。

    遠交近攻,就是李忠同一眾謀士商量的對策。

    雖然幽州軍實力強大,但是雙拳難敵四手,和況北面的鮮卑人和東面的高句麗等異族也在一旁虎視眈眈,如果幽州軍一旦失敗的話,恐怕這些異族就會群起而攻之,將幽州撕成碎片。

    一路向東,到了徐州,拜訪了廣陵太守張超,和徐州牧陶謙。

    對於李忠的拜訪兩人都很高興和熱情,特別是陶謙,為人懦弱,直接向李忠提出了要向幽州購買一萬匹戰馬,對於陶謙的提議,李忠自然也沒有拒絕,反而答應的相當爽快,只不過要求陶謙必須用糧食交換,要知道徐州可是出了名的富庶之地華北平原。

    陶謙也沒有拒絕,反正是各取所需。

    而李忠也開出相當低廉的價格,一匹戰馬十五金,要知道幽州戰馬那都是耐嚴寒,高質量的戰馬,這種戰馬普遍已經是二十五金一匹,所以是相當的低廉了,不過現在李忠手上的戰馬卻是非常充足,光是東西烏丸就有超過五十萬匹戰馬,所以現在李忠最不缺的就是這玩意兒。

    如果能夠打破中原地區的平衡,這卻是李忠願意見到的。

    漢代金、錢二等幣之比價,有很嚴格的規定:一斤黃金等於一萬銅錢。所有漢代獻都反映了這樣的比值。

    如《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說,黃金一斤,值錢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正義》說漢以一斤金為千金,當一萬錢也。」這裡的「千」字當是「一」字之誤,即是說一斤金為一金,當一萬錢。又如何休《公羊解詁》隱公五年雲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何休說的「今」,是指東漢。

    李劍農曾說:「蓋在漢時,金與錢,同為法定之幣,金一斤與錢萬,亦為法定之比值。」

    這個意見是很對的。漢代獻中的「黃金」、「金」,是否都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黃金,史學界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但漢代作為貨幣的黃金,一斤等於一萬錢,則是沒有疑義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