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六十一章 出征倭國 五 文 / 我自漫步

    第六十一章出征倭國五

    李世民等人見到李恪苦笑的時候,都不由得有些失望。但是一轉眼的功夫便見到他的眼睛亮了起來,同時臉上也洋溢出了燦爛的笑容,趕緊問道:「是不是想出了什麼好辦法?」

    「回稟父皇,好辦法倒是沒有,不過笨辦法倒是想出了一個。」然後他便將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李世民等人聽完之後,覺得他的辦法果然是個笨主意,不過總算可以應對當前的局面。只不過他們這些人勢必要在這船上再待上幾天了。

    既然主意是他想出來的,那麼就自然應當由他去執行,於是李恪便終於有了離開戰船的借口。說實話,沒有人願意在搖擺不定的船上待著,但是作為此番出征的主將的李恪,由於李世民和老將們都沒有下船,他自然也要在船上待著,陪著他們。

    李恪剛剛上到送他去岸上的小船上,便下令旗艦旁邊一艘戰船上的親衛隊以及兩千步槍兵隨同自己一同上岸。這倒不是他在故意照顧自己人,而是接下來的破敵任務必須要由步槍兵來完成,而他的兩百名親衛隊更是玩槍的高手。要知道步槍剛剛開始裝備部隊的時候,他就下達了死命令,親衛隊的成員必須達到百發百中,否則的話一律開除出他的親衛隊。在李恪麾下的士卒們的眼中,能夠加入到遼王殿下的親衛隊當中,那是一件無比光榮和自豪的事情,哪怕是成為普通的一名親衛士卒,那也是給個百人隊的隊長職務也不換的。

    李恪來到岸上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士卒們到處去砍伐樹木,結果命令下達了一個時辰,也沒有人砍到一棵樹。不過這也不能怪罪士卒們不夠盡力,通常情況下城牆的附近是不允許有樹木生長的,目的就是不讓前來攻城的敵人用這些樹製造攻城器械。倭國建造的城牆距離海邊不過兩里的距離,又怎麼可能會有大型樹木的存在呢。不過這並難不倒李恪,登陸點西面幾十里以外便有數座島嶼,島上到處都是矮山,既然有山還怕缺少木材嗎。大不了就是耽擱兩天的時間罷了,能有什麼大不了的。

    李恪當即作出決定分出五千人乘船前往西面的島嶼上去伐木,砍伐好的原木直接製成木排,然後用船將之拖拽過來。其他的士卒則以城牆為依托構建臨時營地。至於他和他的親衛隊以及兩千步槍兵,則來到了城牆之上。自打李恪來到岸上以後,秦瓊便寸步不離的跟隨在他的身邊,他要親眼看一看李恪是如何破解對方的防禦的。

    樹木還沒有砍伐回來,李恪此刻還不能破敵,不過城牆距離倭國人建造的半地下防禦工事只有不到五十丈的距離,給他們製造些麻煩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倭國人的弓箭兵的有效射程也就在五十步左右,也就是二十五丈左右的距離,但是李恪麾下的步槍兵的有效射程卻可以達到一百六十步開外,也就是八十丈的距離,也就是說可以非常輕鬆的便打到倭國人的半地下掩體處。不過,倭國人的半地下掩體的外面覆蓋著一層青草作掩護,使得他很難判斷出對方的射擊孔的具體位置,舉著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了半天,也沒有找出幾個射擊孔來,就不要說沒有望遠鏡的步槍兵們了。

    不過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李恪下令調來一千名刀盾兵沿著城牆一字排開以後,讓他們擺出一副進攻的態勢,舉著手中的盾牌緩緩地向壕溝靠近,不過在沒有得到他的命令之前,嚴禁擅自跨過壕溝。同時他又下令兩千步槍兵對應著城牆下的刀盾兵排成兩排,每兩個人盯住了刀盾兵的前方,然後前排步槍兵採取臥式射擊的方式趴在城牆的地面上進行瞄準,而後一排的步槍兵則採取蹲式射擊的方式瞄準前方,在聽到自己的命令後按照先後順序進行射擊。

    一千名手持盾牌的大唐刀盾兵剛剛走到壕溝的近前,身處於半地下防禦工事中的倭國人士卒便開始進行射擊。這些倭國士卒之所以如此早的便開始射擊,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隱藏地點已經暴露,不再具有突然性,所以也就不再有機會打大唐方面一個措手不及。既然如此就不如將他們阻擋在壕溝的對面,使得他們沒有機會靠近,也就沒有機會尋找出防禦工事的弱點,並針對這些弱點進行攻擊。

    然而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大唐方面此次的佯攻,其目的恰恰是他們本身,而並非是他們前面的那些個全地下的防禦工事。大唐的刀盾兵在倭國人射出弓箭的同時,便俯身蹲在地上並且將手中的盾牌傾斜著立於自己的身前,這樣一來不論是對方採用直射的辦法,還是拋射的辦法都無法傷害到他們。

    就在這個時候,城牆上面的步槍兵們則正在仔細的觀察者自己正前方所射出的弓箭的具體位置。倭國的半地下防禦工事的射擊孔,要想滿足弓箭手拋射的要求就不能開得太小,否則的話弓箭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拋射。這樣一來射擊孔的大小就必須達到一尺才能符合要求,不過這個射擊孔雖然說比較大,甚至於瘦一點的人都可以從中鑽過,但是相對來講還是非常的安全的。首先來講他們雖然能夠從中向外拋射弓箭,但是活動的間距卻非常的小,基本上只有一個固定角度進行拋射,這就意味著對方要想利用拋射的方式對裡面的人發動攻擊,那個概率簡直可以小到忽略不計,即便是採取直射的方式,由於外面的青草作掩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概率,十箭之中能有一箭射進來,那就是非常高的概率了。再說了,大唐方面的連弩射程雖然遠,但是準確度卻並不高,覆蓋式射擊殺傷力巨大,但是想要做到瞄準射擊根本就不可靠譜。所以倭國的士卒根本就不考慮安全問題,只管肆無忌憚的對著大唐的刀盾兵進行射擊。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自打李恪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一切都發生了轉變,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製造出了一種叫做步槍的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武器,所以他們注定要成為悲劇人物。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當他們在射出第三輪弓箭的時候,就已經至少有數百人暴露了他們的位置,等待他們的將是致命的一擊。

    當倭國的弓箭兵們準備進行第四輪的射擊的時候,忽然間聽到對面傳來一陣「乒乒乓乓」的響聲,還不等他們反應過來這些個響聲所代表的含義的時候,站在射擊孔前正準備射擊的倭國弓箭兵們,其中至少有四五百人渾身一震便向後倒去,極少數正巧站在這些個弓箭兵身後的人也受到了殃及,命大之人只不過受些輕傷,趕上運氣比較背的直接的成全了步槍兵串糖葫蘆的夢想。

    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狀況的倭國士卒,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紛紛的湊到射擊孔的近前向外張望,這也原本是人之常情,誰知卻好死不死正趕上後排步槍兵們進行射擊,這樣一來就變得好像是他們主動把腦袋湊到步槍兵們的槍口前來送死一般,直接被大唐的步槍兵們給爆了頭。當初倭國的弓箭兵在進行射擊的時候,好歹還離開射擊孔一點距離,而且還都是側身站立,多少都能夠起到一些躲避的作用,很多人都由此只是落個輕重傷什麼。可是這些個把腦袋湊到射擊孔前向外張望之人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大腦袋往射擊孔前一堵,基本上就把射擊孔給封了個嚴嚴實實的,基本上只要子彈能夠從射擊孔進來,就絕對沒個跑,一準兒斃命!而且五十丈以內的距離,正是步槍威力最大的時候,子彈擊中目標後,倭國士卒的腦袋便如同一個炸開的西瓜一般,紅色的鮮血、白色的腦漿迅速的向周圍散開,濺在了周圍人的身上、臉上。倭國士卒那裡見到過這種駭人的場面,先是一愣緊接著便發出了異常尖銳的慘叫聲。

    正要下令進行第三輪射擊的李恪,在聽到對面傳來的慘叫聲後不由得眉頭一皺,雖說他是從後世穿越而來,但是他畢竟沒有當過兵,也沒有開過槍,就更加的無從瞭解到子彈爆頭時所呈現出來的駭人場面,所以他也就不能夠理解對方為什麼會發出如此淒厲的叫喊聲,反而誤以為對方是被槍聲給嚇成了這個樣子。不由得撇了撇嘴,有些不屑的小聲嘀咕了一句:這幫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都嚇死了才好呢!說完以後,估計對方都已經被嚇得躲了起來,再開槍也只能是浪費子彈,也就不再下令繼續開槍。

    既然不用再繼續設計,趴在地上的步槍兵們自然也就爬了起來,不過在爬起來之前,所有的步槍兵都在隊長的指揮下做好了標記,對面的半地下掩體表面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青草,如果不做好標記的話,下一次作戰的時候又要重新尋找目標,實在是一件勞神費眼的差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