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五十八章 出征倭國 二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十八章出征倭國二

    貞觀二十二年三月初六,大唐天子李世民親率大軍二十萬御駕親征,與此同時遼王李恪也率領五萬大軍兵分兩路前往倭國。李恪麾下的五萬人馬,一部三萬人由房遺愛率領,從北海城出發,第一站將前往馬島,先將對馬島攻下來以後,再繼續向南將九州島外圍的島嶼肅清,然後等候大唐主力的到來。李恪則率領兩萬人馬從鴨綠江口登船出海,然後直奔萊州。

    此番出征倭國,最大的難題並不是什麼兩軍交戰,而是隨同李世民一同出征的那些個老將們的身體狀況。為了確保這些個老將們的身體至少能夠堅持到登陸倭國,李恪可是沒有少下功夫,為了能夠請出老神醫孫思邈隨軍出征,李恪在回到瀋陽後整整的陪了老神醫一個月的時間,幫著他將老神醫那流芳百世的醫學巨著《千金方》還沒有完成的部分全部給幫著整理了出來。反正《千金方》的全部內容早就被那個猥瑣男給印刻到李恪的腦海中,這倒是難不倒李恪,只不過李恪總不能直接將《千金方》的內容給寫出來,需要一點點的引導著老神醫自己去往這方面想。老神醫這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編寫這部醫典,大致輪廓早已經形成,再經由李恪在一旁刻意的引導,終於大功告成。

    對於老神醫來說,自己畢生的心血終於完成,這其中李恪的功勞也算是功不可沒,畢竟要不是他所提供的那些個早已經失傳的醫書作為參考,自己至少還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他還拒絕了在這部藥典上署名的要求,使得自己承受了他一個巨大的人情。如今他來請自己隨軍出征,還真不好開口拒絕,就當是償還他的人情,這一趟也必須要去上一趟。說起來老神醫也非常的夠意思,不但自己隨同李恪一同出征,還將他的六名學生也一同帶上,以免到時候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

    五月底,當李恪的船隊抵達萊州的時候,李世民的大隊人馬已經早於他兩日抵達。按說李世民親率二十萬大軍,戰船數量應該遠遠高於李恪的兩萬人才對,但是實際上雙方的戰船數量卻是李恪的船更加的多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李恪早就做好與倭國開戰的準備,這四年來他治下的三個製造局一直是開足了馬力在製造彈藥。四年的時間使得他這一回僅僅用於盛放彈藥的戰船,就達到了驚人的四百艘戰船。再加上大唐不比他的治地,每年的國庫稅收不可能全部用於建造戰船上面,而李恪就不一樣了。他自己的錢本身就已經到了花之不盡的地步,所以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錢去大量的建造海船。

    此番出征,他一共動用了一千兩百艘戰船。當然這一千輛百艘戰船並非都是禺京級戰船,否則的話就是累死他僅憑東北一地,也不可能出產如此眾多的艦用神威大炮。實際上這一千兩百艘戰船當中,包括靖海艦和鎮海艦在內也不過三百餘艘,其餘的絕大部分戰船都是用來運送給養以及作戰人員的。這些個運輸艦從外觀和體積上都和禺京艦十分相似,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船體內的空間非常的大,用於運兵每艘船可以搭載一千五百名士卒,如果運貨的話至少可以運送二十萬斤以上的糧草。不過這種運輸艦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自身防禦力薄弱,每艘戰船之上只配備了五十名水手以及五門神威大炮。當然,對於這個時代來講,五門神威大炮足以應對一般的海上突發事件了。

    大唐的萊州水師並沒有這種專門用來運送兵員或者給養的戰船,對於他們來講實在是沒有這份閒錢花費在這方面。李恪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這才將他麾下所有的戰船全部都帶到了萊州,就是為了幫助朝廷運送給養和兵員。不然的話,就憑萊州水師的三百艘戰船,想要將李世民所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運抵倭國,單是往返的時間就要花去大半年都不一定夠。

    李恪此次帶過來的戰船當中,還有三艘以發動機為主動力,船帆為輔的運兵船。這一款發動機為以煤炭為燃料的蒸汽發動機,原本已經造成五艘,只不過一直沒有做過長距離的航行實驗,這一次帶過來三艘,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此次遠征倭國,來實際考驗一番蒸汽發動機是否真的具備了遠洋航行的能力,以便為今後開採呂宋島以及澳大利亞的礦山做準備。

    當三艘冒著濃濃的黑煙的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跟隨著龐大的船隊進入到萊州海港的時候,立即便吸引住了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的目光。原因無他,這三艘大船由於此刻並沒有升起船帆,再加上它所冒出的黑煙讓人誤以為是起火了,所以才在一千多艘戰船當中顯得那麼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當李世民等人得知這仨艘大船,居然不是以船帆和船槳為動力時,更加是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紛紛要求上船去參觀一番。蒸汽發動機對於李世民以及久居長安的官員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畢竟李恪曾經送給過李世民一輛汽車,而且工部製造局如今也能夠製造的出來。但是船用蒸汽發動機就並非是工部製造局刻意製造的了,畢竟長安深處內陸,又是河流相對偏少的北方,沒有必要重視發展戰船,所以工部製造局雖然擁有李恪送過來的製造圖紙,卻沒有將只作為重點研製的項目。倒是萊州水師這邊的造船廠,對這個蒸汽發動機比較感興趣,但是受研發經費的限制,再加上李恪提供的圖紙只不過是根據普通發動機進行的設想,距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所以研發的進度要遠遠的落後於李恪這邊。

    李世民等人在登船參觀過後,立即決定要乘坐這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船前往倭國。李恪聽後不僅大感頭疼,要知道這三艘大船原本是用來做實驗用的,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半路上拋錨,還有就是發動機的動力雖然足以支撐整艘船甚至於重載航行,但是航速卻及不上風帆船的速度,雖然船上也裝配有船帆,但是由於甲板之上要給眾多的煙囪留出足夠的地方來,所以船帆的數量也就遠遠的少於其他戰船,再加上使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煙囪的底部溫度很高,所以為了避免將船帆引燃,發動機和船帆是不能同時使用的。

    最最令李恪頭疼的還不是這些,這三艘船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按照運送給養和兵員進行設計的,所有供兵員休息的房間都是可以容納數十人的大房間,需要運送兵員的時候,房間內只要放置上下層的床就可以,而去除了這些床就變成了運送給養的貨艙。李世民乃當今天在,隨同他出征的則無一不是當今的朝廷重臣,總不能讓他們擠在一起休息睡覺吧。怎奈好話說了無數,李世民就是不肯改變主意。無奈之餘,李恪只好花費了三天的時間,將其中的一艘船進行了一番改建,這才勉強的達到能夠讓這些人入住的標準。

    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二十萬大軍開始陸續的登船,按照早已經選定好出海的黃道吉日,一千五百餘艘大小戰船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海港。一千五百餘艘戰船同時在海面上行駛,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遍佈了上百里方圓的海面,場面上極度的壯觀。

    如此龐大的船隊在海面上行駛,想要維持好行進中的隊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避免有船隻在航行的途中掉隊,就要將航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慢的速度上。

    船隊在抵達濟州島的時候已經到了六月末,整整一個月的航行使得絕大部分從來沒有上過海船的大唐士卒苦不堪言。為了讓士卒們在抵達倭國的時候保持充分的戰鬥力,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了將船隊停靠在濟州島進行短暫的休整。

    濟州島上原本有近五萬百濟的百姓居住在這裡,但是在不久前的對新羅的戰爭當中,房遺愛曾經下令麾下的艦隊對濟州島上的幾個城鎮進行狂轟亂炸,然後又派出登陸部隊進行清剿。如今島上雖然不敢說渺無人煙,也絕對超不過一千名的倖存者,基本上可以稱之為一座荒島了。

    大軍在島上休整的第四天,一艘房遺愛麾下的鎮海艦奉命前來匯報最近的戰果。遵照李恪在出征之前所下達的命令,房遺愛統領著麾下的艦隊,先後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將九州島周邊所有有人居住的大小島嶼清理了一遍,並且已經可以確定這些島嶼之上不再有倭國人存在,同時又對中通島和福江島進行了一番簡單的整理,以供大軍到來後進行短暫的休整。目前艦隊正在中通島、福江島一帶游弋並擔任警戒任務,並等候進一步的命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