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五十三章 滅新羅 下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十三章滅新羅下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李恪麾下的部隊唯一的任務,就是在城內抓捕那些個被供出來的暴民歸案。不過事情要比李恪想像的要難一些,因為抓捕上來的那些暴民數量,與之前供認出來的數量嚴重的不符,只有萬餘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泗沘城內的人口數量總共就三十多萬人,除去婦女兒童以及老年人後,成年男人總共也不過只有四萬人左右,一場暴動下來就已經少了七千多人,等到讓他們提供名單的時候,難免相互之間有重複的人,人越多重複的也就越多,以至於到了最後只抓到了一萬餘人。

    等到這些人被抓來以後,經過統計後發現最初招供的那些人中,除了極個別人僥倖的完成了指認十名漏網之魚的任務外,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完成。於是,李恪為了彰顯自己是一個說話算數的人,直接下令將那些個沒有完成任務的暴民全部斬首示眾。

    既然城內還有如此眾多的漏網之魚沒有被抓捕歸案,本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鬧事分子的原則,離開再次下達了指認隱藏在人民內部的暴亂分子的命令。於是後來被抓捕的那一萬多人,每個人的頭上也就多出了指認十名叛亂分子的名額。一萬多人每人要指認十名參與叛亂的危險分子,如果沒有重複的話,就意味著將會有十萬人以上被指認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城中所有的男性,從剛出生的嬰兒,到滿頭白髮的老者全部都將成為叛亂分子,不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於是在一些聰明人的指引下,這些個已經被捕的叛亂分子開始指正壯年的婦女也加入到了參與暴亂的行當中來。

    僅僅兩天的時間,泗沘城中的成年男子便幾乎被抓捕一空,除此之外另有近三萬名成年婦女,也被人揭發檢舉參加了反叛行動。對於那些個被人揭發的叛亂分子,李恪在處理的時候絕對是毫不留情,一律將他們斬首示眾。

    就這樣,當李恪進入到泗沘城中的第五天的時候,整個泗沘城內除了老人和孩子之外,基本上已經見不到成年人的身影。

    當初在南川停和李恪分兵的另一路人馬,早在四天以前便已經抵達了熊津城外。當初王文度將熊津城內的大唐官兵調到泗沘城協助防守的當天,熊津城內的百姓便伺機而起,一舉將兵力空虛的熊津城光復,然而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多久,大唐的軍隊便已經來到了城外。而在大軍到來之前,李恪就已經派出了斥候和他們取得了聯繫,命令他們在進攻熊津城的時候不接受任何的俘虜,在消滅了盤踞在熊津城內的叛軍後再轉頭向北,將所有被叛軍和暴民佔領的城池一一的奪回。大軍所到之處只要是敢於負隅頑抗的,一律進行最嚴厲的打擊。

    對於擁有神威大炮的大唐軍隊來講,最嚴厲的打擊無非就是集中所有火力,對整座城池進行覆蓋式的轟炸唄。這種既簡單又快捷的方式,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戰鬥,同時還可以避免己方士卒的無謂傷亡,一向以來都是將領們最為喜歡的進攻方式。不過這種作戰方式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炮彈的消耗量太過於驚人,但是這個也難不倒李恪麾下的部隊,在海上李恪專門為此番作戰配置了八十艘禺京級戰船專門負責運送彈藥,沿著原百濟的海岸線每隔幾十里就會有一艘禺京級戰船,在數艘鎮海艦以及十數艘靖海艦的護衛下,停靠在大海之上。一旦接到岸邊傳來的信號,就會源源不斷的將補給用靖海艦運抵岸邊。

    至於李恪嘛,在結束了泗沘城中的屠殺以後,終於率領著他麾下的一萬五千人馬繼續上路,他的任務就是將泗沘城以南的所有郡縣,從那些可惡的、不知道感恩的暴民手中奪回來。

    李恪離開以後,泗沘城的都督王文度有種終於獲得解脫的感覺。這位親王殿下在泗沘城的這幾天時間裡,把好好的一座繁華的城池變得就像是人間地獄一般,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濃厚的、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六萬多顆血淋淋的頭顱被堆放在都督府門前的廣場之上,如今已經是春末夏初時節,氣溫一點比一天高,最初堆放在廣場上的那些個人頭已經開始散發出陣陣令人作嘔的臭氣,廣場之上到處飛舞著揮之不去的綠頭蒼蠅。如果不趕緊將這些人頭處理掉,很有可能會招致瘟疫的發生。萬幸的是這位親王殿下在臨走前將那些個沒頭的屍體,全部都搬運到了城外一處寬敞的地點,一把火全部給焚燒成灰燼。不然的話他是拍拍屁股沒事人一樣的走了,僅僅依靠城中的這幾千士卒,只怕是這些個屍體長了蛆也無法將他們處理完畢。

    雖說廣場上還有六萬多顆人頭整齊的堆放在一起,但是處理起它們來卻非常的容易,只要是將火油潑灑在上面,燃油一把火便可以將它們全部處理掉。但是最難處理的卻是善後工作,這個親王殿下當時砍頭時倒是痛快了,也不想想三十多萬人口的一座大城,被他給殺得只剩下一些個老的老、小的小,肩不能挑、背部能抗的傢伙,這可叫自己這個都督該如何是好,做不能眼看著滿城的!王文度覺得現在的局面,比起當初外有叛軍圍城,內有暴民作亂的時候還要令人頭疼,他甚至有一種旦夕之間蒼老了十歲的感覺。

    當日營州兵馬出動的時候分為兩路,一路是李恪親自率領的三萬大軍走旱路直奔原百濟的領土而來,另一路則是房遺愛所率領的三萬大軍,走海路直撲新羅國國都金城。金城外還有一條名為兄山江的河流向北注入海中,不過這條河較淺,不足以支持鎮海艦逆流而上進入內河,直接炮轟金城。另外金城自從被高句麗、百濟以及倭國三國聯合出兵圍攻後,便在城外構築了三道堅固的圓形防線,其中最外圍的防線距離海岸線只有不到三里的距離,將金城緊緊地包裹在內。要想攻下金城勢必要先行攻破這三層的堅固防線。

    如果換做是他國的軍隊,要想攻破這三道堅固的防禦線,也可能會投入重兵,並且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才有可能辦到,但是對於大唐的軍隊來說,尤其是擁有四十艘禺京級戰船的房遺愛來講,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難度,只要將這四十艘禺京級的戰船以及五十艘鎮海艦排成三行,然後呈一字排開,數百門射程已經可以達到十五里的神威大炮一通齊轟過後,外圍的兩道防線頃刻間便被炸得支離破碎,隨後登陸的步兵更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外圍的兩道防線佔據。

    大軍登陸以後,並沒有急著向金城外的最後一道防線發起進攻,而是在第二道防線上駐紮下來。等到從戰船之上將步兵用的神威大炮搬上岸,並且運送到第二道防線以後,這才對最後一道防線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相比較戰船上所用的神威大炮,步兵用神威大炮的射程要進了很多,只有五里左右的射程。但是即便是如此,新羅的放手士卒也是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他們所擁有的重型城防武器床弩以及投石車,最遠距離也不過只有二百步到三百步之間,僅僅相當於神威大炮的一半射程,甚至於連對手的模樣都看不清,對方的炮火便已經全覆蓋式的落到了他們的頭頂,這場仗的結局便可想而知了。

    新羅國國王金春秋做夢也沒有想到,在自己精心購置的三道防線面前,大唐的軍隊居然僅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將之全部摧毀並且距離都城已經不足二十里的時候,趕緊帶領著朝中的官員倉皇的逃出都城,直奔西北方向而去。

    房遺愛也不著急派兵追趕,直到用炮火將整個金城徹底的摧成一片廢墟以後,這才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分隊前往追擊。自己則帶領著一萬人馬向南行進,同時又下令讓艦隊沿著海岸向前推進,所有經過的城池一律用炮火將之摧毀。

    如果說李恪不管真假還會給對方一個主動投降的機會,儘管十有**這些城池最終不會主動地投降,但是他畢竟還是擺出了一個姿態,只要放下武器並且開城投降,至少城內還是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活下來的。這個房遺愛卻是徹徹底底的不給對方絲毫的機會,只要是發現了新羅的城池,一律是炮火開道直至這座城池徹底的成為了一座廢墟,他才會下令繼續向前推進。

    一個月後,當他在蟾津江入海口附近與李恪的大軍會合的時候,他至少曾經二十次以上派人前往隨他一同出戰的戰船之上領取炮彈,整整九十艘禺京級以及鎮海級戰船上所攜帶的炮彈,至少被他消耗了七成。三十餘座郡城,七十餘座縣城在他的炮火下灰飛煙滅。八天前,被他派去追趕金春秋以及新羅國朝中官員的五千人馬,派出五百士卒押送著金春秋以及他的後宮、兒女,以及朝中的大小官員五百餘人,來到了房遺愛的軍中。房遺愛當時便大手一揮,除了新羅國國君金春秋和他的兒女以及朝中重要官員百餘人外,其他的四百餘人頃刻間便成為了刀下之鬼。

    從李恪出兵到新羅徹底滅亡,前後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房遺愛的殘酷殺戮下,新羅國的人口總數已經降到了不滿十萬人,已經距離亡族滅種不遠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