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五十二章 滅新羅 中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十二章滅新羅中

    距離泗沘城還有百餘里的路程,如果按照正常行軍充其量再有兩到三天便可以抵達。但是隨著大軍距離泗沘城越來越近,遭受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大。不時的就會從路兩側衝出一夥人來,對著李恪麾下的部隊發動襲擊。這些發動襲擊的人,每一次的數量都不會很多,最多的一次也不過兩千人的規模,通常下都不滿千人,對於擁有一萬五千名久經沙場的精銳士卒來講,對方的這種行為簡直和自殺沒有任何的區別。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自殺式的襲擊,才使得李恪麾下的這支部隊根本就無法提起速度來。無奈之餘,李恪只好把兩千名步槍兵從中軍調到了部隊前列的兩側,以替換原本由陌刀兵負責的位置。

    肉搏戰的時候,陌刀兵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必須要等到對方靠近以後才能交手,這在無形當中便會消耗掉很多時間。雖然弩箭兵同樣可以勝任步槍兵當前的任務,但是步槍兵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發出巨大的聲響來震撼住對方。李恪的這支部隊要的不是全殲來犯的小股騷擾部隊,而是將對方驚走便可,以便於大軍繼續的趕路,這一點上弩箭兵就遠遠的不如步槍兵具有震懾力。

    李恪的這一安排果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當暴民們再度發起突襲的時候,這些個步槍兵們只用了一次齊射,暴民們便齊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人則被這眼前的景象給震駭住了,對於從來沒有見識過步槍的他們來說,一聲巨響過後己方的人便死傷一片,這種做法只有傳說中的鬼神才能夠做到。當下紛紛扔掉手中的刀兵棍棒,鬼哭狼嚎著四散而去。

    剩下的路程隨之變得簡單起來,再遇到前來襲擾的暴民,只要是步槍兵們一出手便立即使得對方倉皇而逃。這種結果多多少少的也出乎了李恪的預料,不過既然對大軍趕路有利,他也就不再做出調整。原本計劃要兩到三天才能抵達泗沘城,卻由於己方的士氣大振,士卒們的腳底下在走路的時候也變得越發的有力,雖說一開始的時候由於暴民沒完沒了的襲擾損失了不少的時間,但是到了晚間宿營的時候,這一天下來仍舊趕出了近八十里的路程,如今距離泗沘城已經是不足四十里,相信第二天中午前一定可以趕到那裡。

    第二天上午太陽剛剛升起,大軍便已經整裝待發,隨著李恪的一聲令下,大軍以急行軍的速度火速趕往泗沘城。

    距離泗沘城還有十餘里的時候,便已經可以聽到泗沘城方向傳來陣陣的廝殺聲,原本已經有些疲倦的士卒們在聽到了廝殺聲後,頓時間又來了精神,甚至都不用各自上司的催促,便自發的加快了跑動的頻率,向著泗沘城方向狂奔而去。

    距離泗沘城還有五里的時候,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遠方的城池,這個時候李恪終於下達了放慢腳步的命令。馬上就要到達城下,如果不利用接下來的時間,緩解一番士卒們長途奔襲所帶來的疲倦,萬一在城下遇到敵人,只怕到時候連交手的力氣都沒有了。

    命令剛剛下達了不久,李恪便見到泗沘城的東側出現了一支規模在萬人左右的部隊,並且呼喊著向著他們直撲過來。雖然距離有點遠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那種異於大唐以及突厥人的戰馬,還是一眼就能夠分辨的出來。他身邊的一名將領再見到這個場景之後,下意識的說了句:「這都是些什麼人啊!怎麼一個個的都騎著小馬駒就來了?!這他娘的也未免太扯了吧!」

    旁邊的將領在聽完他的話後紛紛點頭,以示贊同他的說法。

    李恪微微一笑說道:「他們騎得可不是什麼小馬駒,你們沒有看出來嗎,他們都是倭國人,只不過他們的身材太過矮小,普通的戰馬又太過高大,以至於他們坐不上去,再說即便是坐了上去,也如同猴騎駱駝般的令人發笑,所以他們才特意的培育出這種矮小的戰馬,以滿足他們也能騎馬的心理需要。」

    「這也太扯了吧?!還沒有個驢高,騎到上面又能起到什麼作用?我看都沒有必要出動咱們的陌刀兵,刀盾兵便足以與之抗衡了。」一名將領撇了撇嘴頗為不屑的說道。

    李恪笑著搖了搖頭,下令道:「傳我的命令,步槍兵居前排,陌刀兵緊隨其後,連弩兵居後列,等到對方進入到射程以後,步槍兵先行射擊,五槍過後退到陌刀兵的身後,連弩兵進行覆蓋式射擊,另外輕騎兵列隊於戰陣兩側,聽到我的命令後再出擊。」

    別看我國的戰馬個頭不算高,滿打滿算也到不了五尺,但是奔跑起來後的速度卻並不慢,李恪麾下的部隊剛剛佈置好防禦陣型,一千多名倭國的騎兵,已經進入到了步槍兵的射程之內。隨著將領的一聲令下,步槍兵便開始乒乒乓乓的開起了槍,僅僅兩輪過後那衝鋒在前的一千多名倭國的騎兵,已經被消滅得七七八八,剩下的百十名倭國騎兵見到情形不妙趕緊掉轉馬頭便往回跑,在逃出步槍兵的射程之前,又至少有七八十人倒在了槍下,只有不足三十人逃出生天。

    落在倭國騎兵身後至少有三百步的倭國士卒,在見到自己一方的騎兵居然在一轉眼的功夫,就差一點全軍覆沒,不由得被嚇得魂飛魄散,趕緊扔下手中的兵器,調過頭去想著來時的方向撒腿狂奔。還別說,別看這些個倭國的士卒一個個的個頭不高,也就五尺左右的身材,但是真等到他們撒開兩條腿跑起來的時候,那速度還真不是一般的快。前後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居然就被他們給逃得無影無蹤。

    大唐的軍隊自上到下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些個比冬瓜高不了多少的傢伙,在逃命的時候居然能夠如此的快,一時間所有的人都只顧著張大了嘴看新奇了,卻忘記要去追趕敵人了,等到他們終於想起來自己此刻還是在戰場之上,對面逃跑的是他們的敵人,想要起身去追趕的時候,才發覺對方早已經在他們發愣的時候逃得無影無蹤。幾乎所有的士卒都忍不住唉聲歎氣,如此弱不禁風的敵人,分明就是送到受傷的功勞啊,都怪自己如此緊要的時候,居然會分神看什麼熱鬧,害得到了手邊的功勞就這麼讓他們給溜走了。

    大軍繼續前進,一名將領不無擔心的向著李恪問道:「大都督,這幫該死的倭國士卒也未免跑得太快了吧?只怕是我們的士卒沒有經過之前的強行軍,也未必能夠追得上他們啊!」

    「怕什麼,跑得了和尚還跑得了廟不成!你們就只管放心好了,到時候我保證你們殺人殺到手軟為止。現在傳我的命令,所有兵種都分成兩路沿著東西兩側的城門外向著對方掩殺過去,所有的人都給我記好了,此戰我不需要任何的俘虜,給我敞開了殺,不殺到血流成河就絕不罷休。」

    「是!」傳令兵轉身下去傳達命令。

    命令傳達下去以後,士卒中傳來一陣歡呼,所有的士卒就像開足了馬力的汽車一般向前衝了出去,頃刻間原地就只剩下李恪以及他的一百名親衛。看了看自己身旁躍躍欲試的親衛們,李恪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你們也去吧。」

    片刻後,李恪在親衛隊長的陪同下,兩人兩騎直奔北城門而去。城牆之上的守卒趕緊打開城門,放兩個人進入到城門之內。

    都督府內,都督王文度向李恪匯報了近日來的戰況。城外的攻城部隊從五日前從東南西三個方向開始攻城,進攻方共有四萬餘人,不過除了不到兩萬人的倭國士卒外,剩餘的人馬都不過是臨時糾集在一起的烏合之眾,而且隨著攻城時間的推移,城外的暴民數量也正在日益增加。不過這些人在進攻的時候亂哄哄的沒有一點的章法,所以並沒有給防禦帶來多大的壓力。倒是城外暴民發動攻城的當天,城內也發生了暴亂,幸好有來自熊津城的兩千士卒負責維護城中的治安,這才將叛亂給及時的鎮壓了下去,如今城內的局勢還算穩定,如今大軍一到勢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叛亂徹底的平息。

    傍晚時分,正在城外與叛軍作戰的部隊回到城內,經過整整一下午的廝殺,李恪帶來的大軍一直將叛軍追出近三十里,並且至少消滅了近半的叛軍之後,這才收兵。

    第二天一大早,李恪派出部隊將參與城內叛亂的暴民集中到了都督府門前的廣場之上,先是砍去了五百人的首級以後,這才下令讓剩餘的近三千名暴民指認同夥,每個人必須指認出十名同夥才能免除死罪,但是這十名同夥不能是已經被抓捕歸案的人,如果不能指認出十名同夥同樣的要被殺頭。

    當時參與叛亂的人數有將近七千人,人數雖然不少,但是畢竟都是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普通百姓,哪裡是兩千久經沙場的大唐精銳的對手,整個叛亂僅僅持續了半天的時間,近半參與叛亂的百姓被斬於刀下後,就被大唐的士卒給鎮壓了下去。除去極少數人僥倖逃脫以外,剩下的三千餘人則成為了俘虜。

    如今李恪在先行砍去了五百人的首級過後,又讓他們分別再咬出十人,這豈不是意味著又有近三萬人被殃及到。作為文官出身的王文度,有些害怕事情鬧得太大不好收手,趕緊走到李恪的身邊勸阻他。

    對此,李恪非常不屑的說道:「這些化外生番,從來都不知道我大唐天朝的威嚴,你越是對他們仁慈,他們就越是認為你軟弱可欺,要想讓他們乖乖的聽話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大開殺戒,知道這裡血流成河他們才會知道什麼畏懼,才會乖乖的做你的治下順民。放心,朝廷如果怪罪下來的話,你只管把責任推到我的身上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