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七十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 / 我自漫步

    第七十八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名回紇的將軍在中箭落馬的時候,心有不甘的高聲喊道:「為什麼?為什麼我們放下了武器,你們仍舊還不肯繞過我們?」

    一名大唐的士卒在衝到他的身邊時,一邊用力的砍下手中的刀,一邊大聲的說道:「為什麼?就為了柘州城內被你們殺死的數萬無辜百姓!你們在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的時候,有沒有問過為什麼!」

    此刻,附近的回紇士卒已經不多,而且都處於被大唐的士卒的追殺下。所以這名大唐的士卒並沒有著急一刀要了回紇將軍的性命,而是在他身上接連砍了十幾刀以後,這才一刀砍下對方的頭顱,然後高高的舉過頭頂,仰天長嘯。

    所有的這些情景,都是發生在房遺愛的中軍位置。站在山頂上的李恪,可以通過手中的望遠鏡,非常清晰的看到下面一面倒的戰況。一直陪同在李恪身旁的昆山奉,有些看不下去這種近乎屠殺的戰爭場景,畢竟那些被屠殺的對象都是自己的族人。說道:「主人,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的戰鬥**,能不能下令停止這場屠殺?」

    李恪看了看昆山奉,語氣平淡的說道:「我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是否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見到他搖了搖頭後,李恪解釋道:「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大唐什麼時候對你們主動發起過戰爭?每一次雙方的戰爭不都是因為你們的挑釁才引起的!要知道殺人者人恆殺之,既然選擇了發動戰爭,那麼就要承擔起發動戰爭的代價。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永遠的強大下去,非常不巧的是回紇人碰到了比他們更加強大大唐,如果你們當初選擇了和平共處,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可惜你們的那些個可汗們,卻沒有這個眼光,還以為我大唐還像原來的朝代一樣,可以被你們肆意的欺凌。」說到這裡,李恪的嘴角微微的向上挑起。「為此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你們難以承受得起的。」

    「主人……有沒有這個可能……我們……」

    「狼是改不了吃肉的習慣的。為了不被狼再一次的咬傷,同時又不至於令狼就此滅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狼圈禁起來,令它逐漸的失去了野性。這是我目前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

    「謝謝主人,您的仁慈足以感動所有的回紇人。」

    李恪不知可否的笑了笑,這種鬼話騙一騙三歲小孩子還可以。在後世的經驗告訴李恪,一個國家要想長時間的繁榮與昌盛,就必須有一個種族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只有這樣才不會導致一個國家被分裂。就好比後世的蘇聯、南斯拉夫,乃至整個非洲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國家,之所以會分裂,會不停地發生戰亂,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內民族眾多,而且沒有一個民族擁有絕對的強勢地位。一個所謂的全民公決,便可以使一個無比強大的帝國,四分五裂為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如果有一個民族的人口數量,能夠超過百分之七十的話,那麼這一切就不再成為問題。

    回紇大軍畢竟有十萬人馬,雖說此刻已經徹底的喪失了鬥志。但是想要將他們斬盡殺絕,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初之所以會下達斬盡殺絕,一個不留的命令,一是為了鼓舞士氣,二是殺敵立威,而另一個目的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如今三個目的都已經達到,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殺戮下去。不然的話四處逃竄的回紇士卒們,肯定不會束手待斃,萬一不顧一切的鑽進山林不肯出來,清理起來費時耗力不說,萬一出現漏網之魚將來不定會出什麼簍子呢。

    於是,一道新的命令很快的便傳達了下去:停止殺敵,除非是抵抗到底的人,剩下的人只要是放下武器便不再追殺。

    夜幕降臨之時,全部戰鬥終於告一段落。戰報終於送到了李恪的手中。此一役共殲敵三萬八千餘人,其餘盡數俘虜。俘虜之中包括了五名回紇的各部族可汗,以及數十名回紇的將領。

    另外李恪還得到一個消息,那就是回紇的大軍在之前,已經開始向顧州方面進行了清理積雪的行動,而且已經清理出了一條足以令二十匹戰馬並行,長達五十里的道路來。他們所採取的辦法並非是清除掉地面上的積雪,而是讓士卒們在雪地之上推動巨木向前滾動,把地面上的積雪壓實。這麼做要比鏟出地面上積雪的速度快出許多,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只要半個多月的時間便可以抵達到顧州城下。

    聽到這個消息後,李恪等人都不由得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要知道再有半個月的時間,便到了大唐傳統的節日春節。如果他們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那麼毫無準備的顧州城,恐怕頃刻之間便會被他們攻破。幸好自己提前發動了進攻,否則的話顧州危矣。

    這一戰雖然可以說得上是輕鬆獲勝,但是有個難題也隨之產生:六萬多人的俘虜以及八萬多戰馬,該怎樣把他們送回到近百里外的檀州城內。把戰馬發還給他們顯然是不可能,再說深可及腰的積雪,回紇人的戰馬又相對矮小,根本就無法在這樣深的雪地中行走。

    思來想去也只有學習回紇人的方法,讓他們在雪地之上滾動巨木開路,但是由於條件的降低,只要可以供人行走便可,而且沒有必要修建那麼寬的道路出來,雖然速度上還是有些慢,倒是也能加快不少速度。另外又派出信使給檀州城送信,讓他們提早準備出可以容納下六萬俘虜的地點來。

    由於是俘虜們在負責修路,所以也就不用過於注意他們是否勞累過度,為了避免他們鬧事,往往是等著一波俘虜已經累得恨不得連站都站不穩,這才換上另一波俘虜接替他們的工作。原本計劃要六七天才能到達檀州,結果在俘虜們的「齊心協力、不辭辛苦、不分日夜的趕工下,居然只用了五天便來到了檀州城下。

    當初侯君集在得到信使的報告,讓檀州城預備出容納六萬名俘虜的地方來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李恪將要發起進攻,並且準備繳獲這麼多俘虜呢。不由得為這個王爺的狂妄感到有些可笑。誰知得到的答覆居然是戰鬥已經結束,遼王殿下正在押運著俘虜往回趕路。侯君集的嘴立刻張得比河馬還要大。天呢,從遼王出兵到今天滿打滿算這才過了六天,居然就消滅了對方的十萬大軍。這可是十萬人啊!回紇人的強悍,他在二十年前便領教過,至今還記憶猶新。

    他是如何做到的?!同時心裡忍不住起了一些變化,這些功勞原本應該是屬於自己的,如今卻被他給搶了去。你說你已經身為親王,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為什麼還要和我搶這個功勞呢!

    同時心中更加的痛恨回紇的將領。這幫白癡們,不要說是指揮著十萬回紇鐵騎,就算是指揮著十萬頭豬,也不至於讓他在一天之內便全部抓獲吧!

    不管他心中有多麼的不滿與怨恨,但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去做的。城內的兵營肯定是容納不下這麼多的俘虜了,但是如此寒冷的季節,重新搭建一座臨時兵營用於承載這些個俘虜,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思來想去,最終想出了一個主意,把靠近東城門一帶的近千戶民居徵用了下來。然後用木柵欄將這一區域分割開來,形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巨大的區域,不要說只有六萬俘虜,只怕是再來個兩三萬也不在話下。

    李恪率領大軍來到檀州城下,侯君集和檀州此時趙侑正率領文武官員在城外恭迎他大勝歸來。將俘虜交由侯君集的軍隊接管以後,在他們的陪同下進入檀州城。

    剛剛進城不久,隊伍的前方傳來一陣騷亂。時間不長便有士卒來到李恪的身旁奏報:隊伍的前端有數千名百姓攔住了去路,要求遼王殿下為他們做主。

    李恪身旁的侯君集聽完之後臉色微微一變,連忙上前請求有他前往處理。李恪原本並沒有多想,剛要點頭答應的時候,卻無意中看到侯君集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不由得心中一動。說道:「既然是百姓們要見本王,那本王便去見見他們也無妨。」

    當李恪來到前面,並且聽完百姓們的訴說以後,不由得勃然大怒:這個該死的侯君集,為了接納俘虜,竟然把上千戶的百姓趕到冰天雪地的大街上!虧他還是朝廷的命官,居然做出此等倒行逆施/草菅人命的事情來,你就等著被參吧!

    來到刺史府,李恪面沉似水的問道:「趙刺史,眼看著年關將至,大街之上卻有數千百姓流離失所,作為一州的刺史你可知曉?」

    趙侑腦門上頃刻間便已經隱隱浮現出汗水,急忙上前說道:「回遼王殿下,目前檀州城正處於戰時狀態,一切行動都將以侯尚書為主,下官這也是身不由己啊!」

    李恪伸手在椅背之上重重地一拍,怒道:「狡辯!本王是沒有權利處置你們二人,但是本王將會將所見如實的匯報給朝廷的。你們這種這知道把目光釘在功勞上的人,是不配做我大唐的官員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