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七十一章 二比零 文 / 我自漫步

    第七十一章二比零

    兩軍對壘直接進行肉搏戰,是最沒有技術含量,同時也是最為直接的戰鬥方式。拼到最後,還剩下的一方就是最後的勝利者。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兵書不計其數,但是真正的戰場之上,能夠得到應用的機會並不多,更多的時候還是通過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自古以來的名將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用著無數人的生命,這其中包含了敵我雙方的生命,來成就自己的威名的。不同的是有的名將是通過大量的殺戮敵方的士卒,來換取自己的不是英名,而有的名將則是通過大量犧牲自己的士卒,才換來一場場的勝利,成就了自己的名將之威。這就是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恪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尤其是在得知自己身份的那一剎那,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今後將會有機會成為一名不務正業的紈褲子弟,而且是那種巨牛的紈褲子弟,誰讓自己的便宜老爹是當今的皇上呢。可是事與願違的是,他的這個身份有點特殊,有一絲成為未來皇帝的可能。也就是因為這一絲的可能,使得他不得不放棄成為一名紈褲子弟的想法,為了生存去拚搏。這也使得他成為紈褲子弟的夢想就此破滅,隨之而來的則是成為一名將軍,而且還是一代名將的契機。

    他不想用自己手下士卒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所謂功勳,但是有些時候卻由不得你。就像現在的這場決戰,如果換一種交戰方式的話,完全可以在盡可能少的付出傷亡的情況下獲得勝利,但是這需要時間。檀州那邊還在被回紇的重兵圍困,要想前往支援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眼前的敵人。還有就是必須要讓敵人知道,即便是在正面交戰,大唐的軍隊同樣是不可戰勝的,要讓他們從骨子裡一想到大唐的軍隊,就會不由自主的發出顫抖。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從正面交戰中戰勝敵人,讓他們不能為自己的失敗找到任何的借口,否則的話他們是不會真正的害怕的。基於以上這兩點原因,儘管李恪非常愛護自己手下的士卒,但是這一次卻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雙方正面的交鋒終於不可避免的發生,大唐的陌刀手和回紇的騎兵碰撞到了一起。憑藉著手中長達一丈的陌刀,大唐突前的士卒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對方的騎兵斬於馬下。但是這畢竟不是一對一的比拚,是雙方數萬人的混戰,一個大唐的陌刀手可以將對手輕而易舉斬殺,但是緊隨其後的是更多的回紇騎兵催馬趕到,他們根本就不給你喘息之機,你也許可以連續不斷的斬殺幾個,甚至更多的敵人,但是總會有力有不殆的時候,傷亡無可避免地也就隨之出現。個人的武力即便是在強大,在這種數萬人的拚殺場面裡,都顯得那麼的渺小和無關緊要。

    戰鬥剛剛開始的初期,是不會有傷員出現的,因為一點有人受傷倒地,馬上便會被從後面湧上來的人給淹沒在腳下。並非自己的同袍不顧及你的生死,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敢也沒有時間去扶你起來,因為他一旦這麼做,後果將會和你一樣。

    正面交鋒的人數永遠都只是總人數當中的一小部分,於是跟在後面的無法投入到交戰當中的雙方士卒,開始尋求從兩邊突破,於是正面交戰的範圍也就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的向兩旁擴展,直至有一方成功的突破對方的陣線,殺到對方的兩側。

    交戰的初期,大唐的士卒們由於武器上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穩固的防守住己方的陣線不被對方突破,這就和他們身後的那些個弓箭手們創造出來更多的機會,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消滅更多的敵人,同時也給身處在戰場第一線的陌刀兵們以喘息之機。所以,戰鬥初期大唐方面佔據了明顯的優勢

    交戰的雙方,不管是哪一方的士卒,都會有比一般人更加強壯的人存在,可以輕而易舉的突入到對方的陣型當中,而緊隨其後的同僚們也會跟隨著他的腳步一同前進,這就使得雙方的陣營當中很快的就出現了對方的士卒身影,這也就是混戰的開始。

    混戰開始以後,雙方的弓箭手就都失去了作用,於是手起手中的弓箭,拿起手中的刀加入到戰團之中。整個戰團就像是一個滾動著的雪球一般,隨著投入的人數的不斷增加,而不斷的發展壯大。

    但是就像一個雪球不管他怎樣壯大,都不可能將整個世界的雪都歸攏到一起一般,雙方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都加入到混戰當中。這只不過是這場戰鬥的開始,雙方的主將手中都還有大量的士卒,沒有投入到戰鬥之中。他們會根據戰局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自己一方在第一個回合當中,不被對方輕而易舉地獲得勝利。

    但是戰局的發展卻出乎回紇主將的預料,先期投入進去的一萬部隊,居然在短短的兩個時辰之內便已經損失大半,派出去準備護衛左右兩翼的部隊,也被唐朝的軍隊死死的盯住,不敢輕易亂動。難道說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這一萬人馬被對方給吃掉嗎?儘管心中非常的不情願,但是他還是吹響了後撤的號角。

    見到對方後撤,李恪也就下達了後撤的命令。已經交戰了兩個時辰,士卒們已經非常疲憊,正好將他們換下來休息,同時讓後面的部隊頂替上去。第一個回合的交鋒的結果,他還是非常的滿意的,用兩千人的傷亡,換來了對方至少六七千人的損失,戰果還是很大的。

    重新排兵佈陣之後,雙方第二回合的交戰正式開始。第一個回合,李恪所採取的方式是與對方對攻,目的是要讓對方知道,雖然此番出戰大唐全部都是步兵,但是絕對的要強於對方的騎兵,而且他的目的也已經達到。所以,第二個回合的交戰,他就不會再採取這種大量損失士卒的作戰方式。他所採取的是防守反擊的策略,前排的士卒全部都是手持一人多高的巨型木盾的士卒,他們的任務就是正面的抵禦對方騎兵的衝鋒,他們的身後則是負責攻擊的陌刀兵。當然在敵人靠近之前,這些個陌刀兵的另一個身份還是弩箭兵。前面的十排士卒都是一排巨盾兵,一排陌刀兵這麼排列的。

    在這些士卒的身後,則是整整的兩千弓箭手,這一次他們的每個人身上都掛著兩個箭袋,足足的裝了五十支弓箭。他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五十支弓箭,一支不少的全部都射出去。而弓箭兵的兩側,則是兩千名的陌刀手負責護衛。這一回合的作戰思想就是,前方的士卒頂住對方的進攻,然後利用後面的弓箭兵一點點的消耗掉對方的部隊。

    隨著戰鼓和號角聲的再度響起,雙方的士卒再一次狠狠的撞擊到了一起。這一次大唐的軍隊就如同蒙著一層厚厚的烏龜殼,不管對方如何的衝擊,都無法破壞掉他們堅如磐石般的防禦陣線。而躲在巨盾後面的陌刀兵以及後方的弓箭兵,則不停地收割著對方士卒的生命。回紇一方士卒的傷亡速度,明顯的要高於第一回合的交鋒,而大唐方面的傷亡人數,則明顯的要低於第一回合,即便是有士卒受傷,只要不是當場喪命,也由於隊伍幾乎是在原地不動,而避免了被自己人活活踩死的悲慘命運。

    短短的一個時辰,回紇方面的進攻士卒,便已經損失過半,最重要的是由於無法對對方造成有效地殺傷,而使得士氣有多下降。大唐方面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僅僅一炷香的時間便殺得對方丟盔卸甲,甚至不等己方吹響撤退的號角,便狼狽不堪的逃亡自己一方的陣營。大唐一方則由於全部都是步兵,也就放棄了尾隨追殺的想法,趾高氣昂的回到本方陣營。

    第二個回合的交鋒,大唐方面僅僅出動了六千士卒,便再一次擊退了對方的一萬士卒,並且以不滿一千人的損傷,造成了對方超過七千人的傷亡。第二回合大唐一方完勝。

    儘管是心有不甘,但是回紇方面的主將卻不得不承認,正面交鋒自己麾下的部隊確實要遜色於對方,甚至要遠遠的弱於對方。雖然可以為自己找到像是連日作戰,士卒多有損傷而且身心俱疲等諸多借口,但失敗了就是敗了,沒有那麼多借口好找的。如果不是已經沒有了退路的話,他會毫不猶豫的率領這隊伍離開這裡。但是眼下的情況卻由不得他做出這樣的決定,營中即將斷糧不說,關鍵的是無路可退。

    想一步該怎麼走呢?眼下的兩萬多士卒,以及軍營之中的近三萬名傷兵的命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中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