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六章 真的活夠了嗎 文 / 我自漫步

    第六章真的活夠了嗎

    掛在西山上的太陽,就像是突然間跳動了一下,先是往上移動了一下,然後又全速的沉到了山下。

    天色越來越昏暗,對峙雙方所有人的心跳開始加速,很多人開始下意識的用舌頭去舔乾燥的嘴唇。

    眉毛般的彎月此刻正掛在夜空中央,它所散發出來的柔光並不能照亮大地,反倒給地面蒙上一層朦朧的光暈,使得地面上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模糊,那麼的不真實……

    太陽還沒有落山之前,吐蕃的軍隊便整體的向後撤離了大約一里的距離,目的是為了有足夠的距離把速度提起來,以便於通過這一次衝鋒脫離險境。

    所有的吐蕃人都知道,擺在自己面前的機會只有一次,衝過去便可以脫離險境回到故鄉,衝不過去就將長眠於此,絕對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大唐方面,至少有十餘位斥候此刻正趴在地上,仔細的聆聽地面上傳了的動靜。他們將是大唐軍隊這場戰鬥的眼鏡和指揮者,所有的大唐士卒都會根據他們的指揮發動進攻。

    山下傳來一陣歌聲,委婉、令人傷感,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是卻不難聽懂其中的含義,那是一名充滿哀怨的婦人,在思念遠方出征的丈夫,希望他能夠早日平安歸來。先是一個人在唱,緊接著又有人加入進來,而且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聲勢也越來越大,甚至大到足以淹沒數萬戰馬奔跑起來所發出的聲響。

    在斥候的高聲吶喊之下,大唐的弓箭手迅速的射出手中的弓箭,並且在此從箭壺之內拿出一支箭張弓射出,然後……直到箭壺之內空空如也。

    面對漫天雨點般的箭雨,吐蕃的士卒並沒有退縮,拚命地催動著胯下的戰馬,一往無前的向著前方衝去,即便是身旁不斷地有自己的同僚被亂箭射成刺蝟,也不能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

    大唐的弓箭手從射出第一支箭到射完箭壺之內的全部三十支箭,從其量也就是半柱香的時間。但是對於山下的吐蕃士卒來講,這段時間不亞於一個甲子一樣的漫長。

    排在最後的吐蕃士卒無疑是最幸福的,當他們經過的時候,山上的大唐士卒,已經因為射完了隨身攜帶的所有箭支,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離去。

    當吐蕃的最後一隊士卒消失在臥牛嶺西邊的山口,劉蘭下令所有人下去打掃戰場,所有還可以使用的箭支都必須進行回收。因為他知道,剛剛過去的這些吐蕃士卒,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不會天真的以為,二十萬吐蕃大軍就只有這些漏網之魚。之所以到目前為止,只有這些人從這裡經過,那是因為這些人都是騎兵,速度自然要遠遠的高於步卒們。真正的戰鬥並沒有結束,而是才剛剛來開序幕,真正的大戰還沒有到來。

    半個時辰之後,手下人來報:打掃戰場完畢,共計回收可以使用的箭支十八萬支。另外此次戰鬥共殲敵五千四百八十二人,所有敵人全部斃命,沒有一名生還者。

    聽完手下的匯報,劉蘭輕聲歎了口氣,像是在自言自語般的說道:「唉……三十六萬支弓箭,只造成對方五千多人陣亡,只相當於對方人數的五分之一,也不知道這位遼王殿下是否會滿意……」

    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將軍聽後有些疑惑的問道:「夜間作戰,還是完全依靠弓箭手,能夠造成如此巨大的戰果,已經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將軍為何會如此說呢?難道這位殿下如此的不同情理?」

    看了看說話的這位將軍,又看了看身邊的其他人,劉蘭說道:「你們對這位遼王殿下不瞭解,這也是很正常。我年前回京述職的時候,曾聽人提及過這位遼王殿下。據說他在遼東曾經主動發動過幾次戰爭,令人稱奇的是每一次他都是全殲(古時戰爭,殺敵三成即為上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全殲。)敵人。我這這裡所說的全殲,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全殲,而是一個不剩的全殲。」

    「哦?」所有的人在聽完這番話後,都感覺到非常的驚訝,嘴都不自覺地呈現出「o」型。

    劉蘭彷彿是還覺得對大家的刺激不夠厲害,繼續說道:「而且,每一次都是以少打多。其中最厲害的一役,莫過於攻打瀋陽城。以五萬人攻打八萬人駐守的瀋陽城,居然一日間便攻破城池,並且全殲守城之敵,其能力可見一斑。」

    劉蘭身邊的一位將軍有些不服的說道:「我在來這裡赴職之時,曾經聽說李靖李大將軍被調往遼東,做這位遼王殿下的副手。說白了還不是讓李大將軍指揮打仗,然後由他領取功勞!就說這一次的戰役吧,居然讓柴燒柴將軍和秦瓊秦將軍兩人來做他的副職,這也太過於明顯了吧!」

    劉蘭再一次歎了口氣,說道:「怕就怕這一點,如果說這位遼王殿下真有本事,那還好說。萬一他要是個沽名釣譽之輩,一味的追求全殲敵軍,我們這一次雖說大獲全勝,但是只憑吐蕃騎兵的大部分從我們的眼皮底下逃走,只怕是也要倒霉了!」

    劉蘭身邊的眾人聽後一陣默然。

    李恪方面。經過將近五十里的追殺,相當一部分吐蕃的士卒,由於耗盡體力,實在沒有力氣在逃命,最終選擇了高舉雙手,跪倒在路旁投降。

    對於已經投降的吐蕃士卒,李恪嚴禁手下濫殺無辜。每隔一里左右,就會留下十名士卒看管這些已經投降的吐蕃士卒。為了避免有的投降士卒會在緩過一口氣以後再次逃跑,又下令所有投降的吐蕃士卒,都必須解下褲帶一頭拴住自己的右手,另外一頭則與別的吐蕃士卒的褲帶栓在一起,然後在留下的大唐士卒的看押下,緩慢的向松州方面前進,直到跟在後面的大唐主力接收他們為止。

    再往前進,可以看到的依然在前面拚死逃命的吐蕃士卒,已經越來越少,少到即便是大唐的士卒們見到之後都不忍心揮刀砍殺。而那些堅持到了這裡的吐蕃士卒們,有的人在又累又驚的情況下,居然口吐綠水,就此倒地身亡。剩下的也基本上沒有力氣再跑,有人索性也就不再抵抗和逃命,站在原地緊閉雙目等待死亡的到來。大部分人則在逃跑無望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

    再往前行十里基本上已經見不到吐蕃士卒的蹤影。經過七十里的追趕,李恪等人也已經有些疲憊,再加上前面基本上不再有吐蕃潰逃的士卒,便停下來休息。

    對於那些個普通的士卒來講,勝利就意味著有獎勵,是一件足以令他們高興萬分的事情。輕而易舉的便獲得了一場勝利,在沒有付出任何傷亡,就可以擊潰吐蕃的二十萬大軍,在今天之前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當聽到停下來休息的命令後,這些個士卒三五成堆的湊到一起,興高采烈的議論著各自的收穫。

    李恪不知道在哪裡變出來一套茶具,拉著柴紹和秦瓊坐了下來。在一個小巧精緻的爐子裡,添了幾塊木炭並且點燃後不久,座在爐子上的水壺便開始「咕嘟咕嘟」的發出氣泡迸裂的聲音。一名親衛待水燒開後,極其熟練的開始炮製茶水。

    柴紹一邊喝著茶水,一邊說道:「為德,以前聽人說起你指揮作戰別具一格、獨出心裁,我還有些不信。通過此次作戰,我是真的感覺到自己老了,已經趕不上你們年青一代人的思路了。」

    秦瓊也是大有同感,說道:「是啊。殿下往往能夠料敵於先,並且提前做出相應安排,使得敵方處處受制,著實令秦瓊佩服!」說到這裡,秦瓊突然間仰天長嘯了一聲,然後大聲的說道:「想不到我秦瓊在重隔十餘年後,還有機會衝上戰場,而且可以贏得一次酣暢淋漓的大勝仗,蒼天對我不薄,秦瓊心願已了,不負此生了!」說完之後,一陣劇烈的狂咳,臉上呈現出一片不正常的潮紅。

    李恪見狀,知道他此刻已經完成了夙願,求生的**已經大減,如果此刻不採取措施的話,只怕命難長久。連忙大喝一聲,說道:「你真的活夠了嗎?要知道遼東有高句麗佔據我大好河山幾百年,東北有靺鞨諸部至今不肯歸服我大唐,北方的回紇朝秦暮楚,遲早會生成大患,西北的突厥隨時都有死灰復燃的可能,而西南的吐蕃雖說剛剛戰敗,卻勢必不會甘心。我大唐如今外患重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戰爭,你卻在這個時候說什麼心願已了!你剛滿四十,正值壯年之時,不思為國效力,卻想著一死了之。你知道你這個行為算什麼嗎?懦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