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三卷揚威江南 第二十七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文 / 我自漫步

    第二十七章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雉山縣縣衙大堂之上,李恪一言不發的端坐於堂前,而雉山縣的大小官員噤若寒蟬般的肅立於兩旁。早在一個時辰以前,李恪便派出親衛前往清溪邀請林清廉。臨行前,李恪再三叮囑此人,不要說出自己的身份,只消告訴他朝廷派往江南賑災的官員已經到了睦州,下來瞭解雉山縣災情的官員想請他到雉山縣一敘,順便瞭解一番清溪的災情。與此同時,李恪又吩咐郝童速速趕往睦州,調集五十名親衛趕往雉山縣,以應付可能會出現的意外。

    雉山縣城內在就已經斷糧,縣衙內的大小官員的處境雖說比起那些平民百姓要好一些,但是也僅僅是每天可以喝上一些可以映出人來的稀粥罷了。這個時候已經在堂前站立了一個多時辰,兩條腿早已經不聽使喚,一個個抖得就像是在抽羊角風。李恪也不是沒有招呼他們坐下過,但是這些人只有縣丞和縣尉還在品級之內,其他的人只能稱之為小吏,在堂堂的遼王面前,他們哪敢落座。原本以為這位遼王殿下問上幾句話,便會令他們下去的,誰知道會是現在這個結果。現在堂下站著的這些個人的心裡這叫一個恨,早知道這樣,就是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和這個遼王殿下客氣了。

    就在堂下之人暗自叫苦不迭之時,李恪的一名親衛走到他的身旁,小聲的提醒他已經到了午飯的時間,是不是應該準備點吃的了。思緒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的李恪,經過親衛的這麼一提醒,這才意識到自己還真的有些餓了,再看看堂下的這些個官吏們正在苦不堪言的支撐著,不免有些覺得過意不去,先是讓人找來一些座位讓他們坐下,然後才讓親衛們去準備吃食。

    離開睦州之時,李恪就已經做好了到了這裡吃不到什麼東西的準備。雖說他在吃飯上沒有那麼多講究,一定要多少個菜來顯示自己身份的尊貴,但是讓他去吃那些個粗茶淡飯,還真是有些難為他。對於他來說,每頓飯吃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來這裡之前,他便吩咐手下隨身攜帶了一些肉乾、火腿之類的,便於攜帶的肉食。至於糧食,當初從猥瑣男神仙那裡騙來的藥瓶裡自然是有的是,取多取少都在與他的一念之間。除此之外,他的那些個親衛們也都習慣於隨身攜帶上,足夠每個人吃上三天的食物,這其中一般都是烙餅以及肉乾。這個習慣得益於當初李恪對閃電部隊的培養,再加上李恪經常會臨時起意出去打獵或者四處亂轉,所以這個習慣也就保留了下來。

    親衛得到李恪的命令,正要準備起身離開,到後面的院中做飯,李恪又把他給叫住,告訴他直接熬上一鍋水,然後把烙餅以及肉乾切碎,然後熬成一鍋粥再端上來。下面的這些個人,都已經有日子沒有正經吃過糧食了,如果做成菜端上來,他們的胃很有可能會難以消化。同時又吩咐其他的親衛,找一口大柴鍋到縣城的中央,支起鍋熬上一鍋稀一點的粥,供城內的百姓前來取用,並且叮囑親衛一定要記得在鍋內放一些鹽巴,但是不能過鹹。

    聽到李恪的吩咐,堂下的這些個官吏們不由得大為感動,萬萬沒有想到這位高高在上的王爺,居然會如此的細心,就連一些平時裡別人都注意不到的細節,都能夠考慮進去。看來這一次雉山縣真的算是有救了,想到這裡所有的人都不免熱淚盈眶。

    這邊的粥剛剛熬好,端上來還沒有來得及吃,派去清溪請林清廉前來一敘的親衛回來了。正如李恪事先預料的那樣,林清廉借口自己生病並沒有前來。而是派了他的一個管家,並且送來了二百斤糧食對於這次洪災的捐獻。前去請林清廉的人,並沒有讓那個管家和他一起進來,而是自己先進來匯報,然後再看李恪的意見,到底見還是不見那個管家。

    聽完送信親衛的匯報,堂下的那些個雉山縣的官吏們,立刻便意識到這個林清廉要倒霉了,不由得暗暗的在心裡解氣。但是出乎他們預料的是,李恪並沒有爆發雷霆之怒,反倒是平靜的吩咐親衛帶那個管家進來說話。那個管家進來以後,李恪依然是非常平靜的與那名管家閒聊了幾句,並且讓那個管家替他向林清廉表示問候,並轉達他對林清廉主動捐獻糧食的謝意。

    他的這番舉動,讓堂下的官吏們大為疑惑不解。他們的表情李恪自然是看在眼中,不過他也沒有做出什麼解釋。實際上他現在也是有苦自己知,他的身邊不過是二十個親衛,即便是想採取什麼措施,也要等到前往睦州調兵的郝童回來以後才可以。否則的話,萬一林清廉不肯束手待擒,自己的這二十名親衛,根本就起不到什麼作用。萬一那個林清廉決心拚個魚死網破,先不說自己這些人能否將他拿下,哪怕是他見到是不可為,放火燒了自己的糧倉,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所以這件事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是不會貿然採取行動的。

    就在李恪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時候,派去邀請林清廉的那個親衛走到他跟前,小聲的告訴他,在去清溪的路上,他無意中發現清溪周圍的山上似乎有人影攢動,由於不知道那些人影有何目的,他假借停下來休息的時間,做了個簡短的偵察,初步判斷似乎是有組織的行動,而且目標極有可能是針對林家的。

    這名親衛在成為士卒之前是一名獵戶,對於山林中的任何動靜有著極其敏銳的反應,所以他既然開口匯報,就說明他對於自己的判斷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聽了他的回報,李恪先是皺緊了眉頭,但是很快便舒展開。對此,他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相對應的策略:直接針對林清廉採取強硬的手段,肯定會被一些閒得難受的人所指責。但是,如果災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吃大戶的行為,就不是目前情況下的官府所能控制的行為。現如今縣衙內的公差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那還有力氣去鎮壓暴民劫取糧食。只要事後能夠控制住局面,不使這些人失去控制,發生更大規模的騷亂,自己便完全可以找到開脫的借口。

    拿定主意以後,李恪這才把心思放在了吃飯上。卻發現堂前的那些個雉山縣的官吏們,一個個的已經撐得坐在地上直哼哼,頓時間沒有了食慾。估摸著郝童這個時間也差不多該回來了,吩咐雉山縣的這些個官吏們維護好雉山縣治安後,直接帶領親衛去到城門口去等候郝童。等到雙方匯合以後,轉到趕往清溪。

    為了不引起混亂,在到達清溪之後,李恪吩咐郝童帶領七十名親衛先找地方隱蔽起來,然後他在那名獵戶出身的親衛的帶領下,前往隱藏有災民的山林去和他們談判。

    很快的,李恪便在親衛的帶領下來到了隱藏有災民的山林之外。由於他的突然到來,山林之中隱約的出現一陣騷亂,但是很快的便又恢復了平靜。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意外,李恪兩個人站在山林邊解開衣服轉了一圈,示意他二人並未攜帶任何武器之後,才低聲向藏有人的地方喊話,希望能夠見到他們的首領。

    時間不長,林中走出一名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的年輕人,他也不開口說話,只是揮了揮手後示意李恪跟上後便轉身向林中走去。

    隱藏在山林之中的災民們,見到有兩個衣著光鮮明亮,一看便不是平凡人家的年輕人來到他們中間,不由得格外好奇,紛紛的從隱藏的地點走了出來,對著他們指指點點的小聲評述。

    一來是聽不懂他們的那些濃郁的地方語言,二來是即便是用腳指頭也能猜得出來所說的話,絕對不是他們想聽到的,所以李恪二人乾脆裝作不知道,繼續跟在那個帶路的年輕人的身後向山上走。

    半山腰的一處突起的山石之上,一個身穿道袍的年輕女子正站在上面手持拂塵極目遠眺。年輕女子面貌還算清秀,在山風的吹拂之下,衣襟上下擺動,給人一種英姿颯爽卻又超凡脫俗的感覺。

    看到李恪二人來到近前,年輕女子身旁的一個中年男子開口問道:「你們是什麼人,找我到我們又有何事?」

    李恪微微一笑,說道:「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知曉了你們今晚的行動。」

    聽他這麼一說,四周的人都不由得大為緊張,紛紛抄起身邊的木質以及竹製的武器對準了他們二人。大有一聲令下就會將眼前的二人碎屍萬段的勁頭。

    身穿道袍的年輕女子,直到這時才轉過了身,上下打量了李恪一番,然後這才說道:「這位公子,看你的衣著打扮絕非普通人等。此番前來也一定是有事要和我說,何不痛快的說出你的來意?」

    「那好,既然你如此說,我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我的話只有一句,那就是像林清廉這種為富不仁者,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