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三國之親兵傳奇

第一卷 初入三國為親兵 016 商議未來 文 / 風靈子夜

    016商議未來()

    中平六年夏,右北平,一所小宅院的房子裡,楊風,趙雲,楊達圍坐在在榻上,討論著從投公孫瓚以來一直到現在的得失。

    楊風陰笑著說道:「這些日子真是收穫豐富,對外族的連續打擊使大哥和我的威名高漲,而那次大戰搶到的烏桓王刀真的是太鋒利,砍人都不用第二刀,直接砍成兩段,作戰時還是這類武器用處大。」

    趙雲也跟著學壞,對楊風翻起了白眼,說道:「你小子也忒不知羞恥,這烏桓王刀可是屬於戰利品,你居然膽敢不上繳私自貪墨下來,公孫瓚好長時間都不理你,連你的軍職都只給了個百夫長了事,如果交上去起碼也能拿到個千夫長的位置。」他也開始直呼公孫瓚的名字,一直以來的觀察讓他覺得來投公孫瓚是個錯誤的決定,要不是楊風一直拖著要揚名他早就離開這裡。

    楊風搖頭說道:「別指望他給我高位,給我個百夫長他肯定都嫌給高,你想想,那場大戰到現在零碎的戰鬥,我謀劃過的戰鬥數都數不完,再加上殘忍擊殺外族勇士無數,得到一個『殺將』的名號,可公孫瓚什麼都沒說,連計謀是誰設計的都不對外公開,讓人以為是他心腹田豫設計的,你認為這是為什麼?還有,他因為這段時間的傑出表現被稱為白馬將軍,這其中有多少我們的功勞?」

    趙雲思考了一會,極不確定的從嘴裡吐出一個詞:「忌妒?」

    楊風點了點頭,接著往下去說:「沒錯,就是忌妒,他本人綜合能力不高,全靠手下才到今天這個位置,仔細看看就知道,田豫只是一介文士,出出主意搞搞內政還不錯,公孫越是他親弟弟就不去說,嚴綱,還有新加入的鄒丹和單經都可以算是單純的武人,公孫瓚自身的武藝算是不錯,可以壓的住他們。」

    趙雲疑惑的問:「綜合能力,那是什麼?」

    楊風尷尬的咳嗽兩聲,說道:「意思是軍政武文等各個方面表現的共同評價,不管這個先,我繼續說下去。」趙雲若有所思,點點頭表示明白讓他繼續。

    楊風繼續說道:「我和大哥十分明顯的和他們不同,大哥武藝超過他太多,謀略上的表現也有目共睹,而我也是武藝出眾,謀略上表現的過分狠辣,再者白馬義從全體改用長槍也是我們做教官,雙邊馬鐙也是我發明使用,軍心都靠向我們,你說他能不忌妒?還有他以軍隊起家,為了防備客大欺主奪走他的兵權,也只有壓著我們的官職這個辦法。由此看來,公孫瓚為人剛愎自負,並不希望自己屬下有超越他的人存在。」

    趙雲點頭同意了他的看法,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你原來打算不是韜光隱晦的嗎?怎麼突然轉變成鋒芒畢露,用計還這麼毒辣,我光是聽你謀劃都冷汗滿背。」

    楊風沉默了一會,說道:「本來是只想以武成名,但袁家為自己野心勾結外族禍害大漢的做法讓我失去理智。楊達是我在遇到大哥前救下的,那時候剛剛出山,遇到強盜洗劫他的村子,那裡面就有袁家的人參與,前後聯繫起來我實在忍不吸取,就定下後來的絕戶計,希望在我們有作為前能夠震懾外族不敢輕易來犯,再說公孫瓚對外族的極度仇視態度也讓我決定這麼做,不愁他不接受,雖然他常常只接受一半,nnd,想起那次大戰被十萬大軍趕鴨子就火大。」

    楊風的說法讓趙雲和楊達先是聽的心裡沉悶,後面就讓他們狂笑起來,那次真的是十分危險,差點就要全軍覆沒回不來,楊達留在步兵裡還沒事,趙雲和楊風可是深刻體會到十萬騎軍的恐怖,大地的震動一直就沒有停過。

    笑聲慢慢停了下來,趙雲說道:「聽說回到族裡的烏桓把公孫瓚的名字和畫像刻寫到箭垛、刀垛身上,練習時就把那些當真人來發洩,好像我們三人也都有位置。」

    楊風嘿嘿一笑,說道:「誰叫我們殺他們的勇士這麼多,我們從大戰後就專門針對烏桓進行了連續的打擊,估計他們現在連柳城都呆不住還要繼續遠遷。不過楊達你小子表現不錯,沒辜負我們的辛苦教導。」

    趙雲也點頭同意楊風的說法,有了猛將氣象的楊達在楊風的調侃下臉色漲紅說不出話來。

    停了一會,趙雲問道:「你為什麼不看好劉備,我覺得這人是個仁義君子,對平民總是和藹可親,也能夠接受屬下的意見,我都很想認定他做主公。」

    楊風心裡暗想不能讓趙雲走回老路,一輩子只當親衛大將老了才有領軍機會,面色從容的說道:「劉備這人確實是個仁義君子,但他注定不能成為改革者,當不了我們的主公。以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首先他出身高貴,據說有皇家血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就注定他只會維護傳統,他不是一直和你說想恢復光武帝時代的輝煌嗎,也就是說他會走回老路,借助豪門大族的力量登上皇位,滅掉舊的又產生新的,過個百年又再一次產生大亂,類似袁家的情況必然還會出現;其次他從小家裡貧困,以販鞋織草蓆為生,求學時期喜好華服美食,常常因此被老師盧植責罵,全靠母親奉養求學的人還敢追求奢侈生活。出身這點就沒辦法彌補了,注定吸引不到掌握著龐大力量的世家注意,最後也是最要的一點,他沒有穩定的地盤,就像無根的漂萍到處遊蕩,我們投過去什麼時候才能領軍作戰?」

    趙雲沉默一會後就點點頭,表示認可了楊風的建議,他在嘗試過帶領大軍的滋味後不想再回到小兵都沒有的境地去,歷史上的他在公孫瓚手下一直都只是白馬義從裡的一名小兵,沒有帶領過大軍。

    楊風趁熱打鐵,繼續下猛藥:「天下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黃巾之亂只是一個開始,各地豪門武裝劃地為牢就是明證,真正的亂世即將開始,天下英雄都將粉墨登場,我不否認劉備也會是其中一個,但他崛起要等到什麼時候。

    英雄爭鋒最為嚴重的後果就是天天攻伐不止,最終的結果就是人口大減,大漢四百多年的積累化為灰燼,百姓十不存一,外族再趁機發難,無人可擋,剩餘漢人全都會成為奴隸痛苦的活著,你們好好想想這個後果。」

    趙雲和楊達陷入深思,他們的考慮沒這麼深遠,趙雲是想功成名就,雖然有楊風不斷的灌輸,但是短時間內還是走不出來,楊達只是想向袁家報仇,成為一員將領還是楊風趙雲不斷無私教授武藝的結果。

    趙雲思考結束,開口就說:「你的意見我可以全盤接受,但我不明白的是這天下間還有誰能做你的主公,你的眼光確實長遠,但也要明白任何人要想成事都離不開豪門世家的支持,人才基本都出在他們中間,我還是問你一句,你是不是想自己打天下,如果是我們肯定幫你,如果不是,那你認定有資格做主公的人是誰?憑什麼就認為他會擺脫豪門世家掌握一切還不會產生新的豪門?」

    楊風愕然,這麼久了趙雲還以為他想自己打天下,但他還是耐心的說道:「我從來就沒有打天下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出身就限制了我們能夠達到的高度,拉起軍隊來打天下應該是不難,以我們現在的勇名來說,短時間內找個地方聚集軍隊攻伐天下可以做到,可是治理呢?沒有治理人才的幫助就無法發展壯大,地方民眾需要管理官員,行軍打仗需要參謀人才,軍隊武器糧食需要後勤人才,各個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來做事,就算我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這些事。」

    楊風停下來讓趙雲他們消化這些說辭,過了一會接著是說道:「至於我認可的未來主公則是曹操!以我師傅觀察和最近得來的消息信息看,他出身一般但也不小,祖父曹騰,是為禍天下十常侍中的一員,但在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任職洛陽北部尉,剛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在剿滅黃巾時立有大功被任命為濟南相,在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有縣城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在當今皇上開始買官制度後托病回歸鄉里,直到去年才被任命成為西園八部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楊風一口氣說完拿起杯子喝水,說的太多口渴的厲害。趙雲默默吸收著這些信息,等待楊風繼續說下去。

    楊風接下去開始分析:「他的出身不錯,肯定可以吸引到足夠的人才,而從他在洛陽和濟南任職情況來看,他對豪門並不是十分的認同,十分同情和傾向寒門有能力的人,出身大族卻專門針對豪門,因此他是最有可能打破大漢陳規陋習的人,所以我認定在他掌握天下的時候豪門也會因他而衰敗。而我加入的目的是利用曹操對豪門的厭惡而逐漸消除豪門對大漢的影響,不讓他們再擁有過分強大能夠影響到朝廷決策的實力,以前說過的少有所教就是想打破他們對言論的支配,假如人人都知道該怎麼做,怎麼去做才能達到最佳結果,那麼天下太平就不只是夢想。」

    趙雲聽完不發一言,他在試圖理解清楚楊風的理想而不是被動接受,未來的路他們將一同走過,因為不理解產生誤會就會讓他們的路變的異常艱難。

    微風吹過,庭院裡的樹葉被吹拂發出沙沙的聲音,屋裡三人沉默著,一片寂靜,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中平六年秋,漢靈帝駕崩,少年新皇劉辯登基,大將軍何進為誅殺宦官十常侍全面掌握朝政在袁紹建議下詔令天下諸侯豪強進京,知道情況危機的十常侍迷惑了何進的妹妹何太后,以議事為由將何進召進宮並將他擊殺,袁紹和曹操馬上集結八校尉所屬攻進皇宮誅殺十常侍,京城大亂,混亂中少年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出洛陽,奉命進京董卓在北邙山救下他們,看到十四歲的少年皇帝劉辯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只有九歲的陳留王劉協卻敘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的講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心中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念頭。

    初到洛陽時,董卓部屬的兵力不超過3千人,為了一開始就給洛陽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盪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何進弟弟何苗被嚇倒把手裡的兵力全交了出去。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干預整個大漢中央政權,與隨後到達的丁原發生衝突,一場大戰後董卓麾下因為沒有能夠抵擋丁原麾下猛將呂布的人被打的大敗,隨後在李肅的建議下以赤兔馬和金銀珠寶策反呂布,呂布在收到好處後擊殺丁原帶領全體剩餘軍隊投靠了董卓,認董卓做義父親後被封為溫侯,實力爆漲的董卓順手就吞併了京城洛陽最後可能的抵抗力量八部校尉。

    董卓掃清了最後的障礙,開始準備罷黜劉辯、擁立劉協,董卓肆無忌憚地在朝會上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傚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在場官員大多懾於董卓的『淫』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欲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書盧植當面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少帝只是年紀幼小,行為品性根本就不能與太甲和昌邑王相提並論。董卓大怒,沒想到盧植如此不敬,膽敢當眾反對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將他推出斬首,幸虧侍中蔡邕極力勸阻,盧植才免於一死。之後,董卓廢掉少帝,將他貶為弘農王;另立陳留王劉協,也就是大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並改年號為初平元年。

    袁紹在廢舊立新過程中與董卓發生衝突,隨後逃離洛陽,回到自己老巢南皮,隨他一起逃離的豪門官員無數,不想和袁家交惡的董卓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為拉攏士林填充來空餘職位,董卓利用手中特權,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黨人。曹操則是刺殺董卓未遂後隱姓埋名逃離洛陽,來到陳留,開始準備反擊事宜。

    楊風在知道這些情況後,忍不住仰天長歎,然後對趙雲說:「真正的亂世大幕即將開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