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三國之親兵傳奇

第一卷 初入三國為親兵 015 戰爭結束 文 / 風靈子夜

    015戰爭結束()

    蹋頓惡狠狠的盯著城頭書寫著公孫兩個大字的血紅大旗,就是大旗下的那個人阻擋了自己的前進道路,給自己帶來不可接受的羞辱,今天一定要雪洗掉這個恥辱。

    公孫瓚將軍隊分為五個部分,管子城並不大,城牆上站不下多少人,他在四面城牆都安排三千人輪流防守,連他在內正好四個強悍的人各人負責一面城牆,情況危急下也顧不上要防備楊風和趙雲,剩餘的士兵都作為預備隊等哪裡緊急就去哪裡,白馬義從的任務是好好休息,盡快恢復戰鬥力,他心裡不可告人的想法是必要時丟棄步兵就靠騎兵突圍而走。

    號角聲響起,預示著第一波攻擊即將展開,只見一隊隊烏桓騎兵與城牆平行飛馳,一邊向城牆上射箭,公孫瓚不是叫弓兵與城下對射而是大喝:「舉盾!立板!」士兵們忙碌起來,舉盾的士兵掩護拿木版的士兵在垛口立好,檔下致命的箭雨,穿過縫隙的箭並不多,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蹋頓看到城上準備充足,心裡有了不祥的預感,但顧不上太多,他已經沒有退路,再敗就難以翻身,立刻命令烏桓準備使用他花費不少時間才造出來的東西去進攻。

    號角聲再次響起,轉職步兵的烏桓士兵開始行動,前面是手拿木盾的士兵,後面跟進的士兵拖著長木梯,緩緩向城牆逼近,蹋頓也是毫無辦法,烏桓沒有工匠來造攻城器具,他也想了不少辦法才造出這些東西來用。

    公孫瓚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大喊:「撤板!弓兵上前!」木板被迅速移走,弓兵上前走到盾兵後面,在小校命令下做攻擊準備。

    烏桓士兵慢慢進入了弓兵射程,公孫瓚大聲喊道:「箭上弓,三連射!」命令迅速傳達下去,弓兵連續射出三波箭,從天而降的箭雨射倒數百人,簡陋的木盾沒辦法保護它的主人。

    烏桓士兵在箭雨停頓後開始加速向前奔跑,要把木梯搭上城牆準備強攻。

    公孫瓚立刻喊道:「弓兵退後散射!撓勾手準備!格鬥兵準備!擂木準備!」士兵們迅速行動,弓手退到最後排開始自由射擊,撓勾手格鬥兵站到中間,前面變成是空手舉著擂木的人等待敵人的靠近。

    烏桓士兵剛到達城牆下就被當頭的擂木砸倒一批,擂木的重量決定它運送的不方便,很快就告竭,長木梯趁這個搭上城牆,烏桓士兵口裡含刀開始爬梯向城牆上攻來,丟完擂木的空手士兵趕緊退後,撓勾手上前架起木梯發力向外推,一時間慘叫著掉下去的烏桓士兵如同餃子下鍋紛紛掉下去,但是長梯數量太多,撓勾手力量有限很快就照顧不過來,有一部分烏桓士兵爬上城牆,格鬥兵迅速搶前用大刀開始近身戰鬥,很快就將爬上來的烏桓士兵全部格殺。

    烏桓士兵在蹋頓的驅趕下反覆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擊,全都被準備充分的城頭公孫瓚士兵給打了下去,公孫瓚更是親自出手擊殺數名有勇士稱號的烏桓士兵。

    夕陽西照,城頭城下屍體堆積如山,大部分都是烏桓士兵,蹋頓悔得腸子都青了,當初打下管子城的時候只運走糧食和輕裝備,擂木太重也沒什麼用,撓勾在只會進攻的烏桓人手裡也沒用就沒搬走,這會全落到自己頭上。

    連續三天失敗的進攻讓烏桓人損失慘重,有七千人永遠倒在管子城下,帶傷無法再戰的也有三千,烏桓大營裡一片慘淡,士氣低落,蹋頓不得不停止了進攻讓士兵們休息恢復精力,他還要想辦法鼓舞士氣,但他心裡也清楚很可能攻不下來,光在他這一面城牆作戰的就超過三千人,別的城牆肯定也差不多,預期的作戰目標成了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城守府裡,四人聚集在一起商討戰事,四人裡公孫瓚最累,蹋頓發瘋的進攻給他的壓力太大,傷亡也最重,嚴綱則是無所事事,南門根本就沒人進攻,楊風和趙雲也非常輕鬆,軻比能和呼廚泉都只是虛應故事光打雷不下雨,就沒認真進攻過,又有久經戰陣的小校幫助,很容易就守下來。

    公孫瓚皺眉說道:「怎麼就只有蹋頓這邊是全力進攻的,南門看來是故意放棄的,其他兩邊情況非常怪異。」

    楊風想了一會說道:「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三族人心不齊,在上方谷失利後軻比能和呼廚泉不願意再多增加傷亡,草原只尊重實力,他們要是損耗過大,回去後可能面臨被逼退位,所以乾脆就只裝樣子。」

    趙雲和嚴綱點頭附和楊風的說法,公孫瓚看在眼裡,嘴裡說著:「既然這樣,那就調整安排,子龍和楊風來東城助我,嚴綱你負責調配預備隊,其他三面城牆都交給經驗豐富的小校負責。」

    三人齊聲應喏,讓患得患失的公孫瓚心裡安慰少許,起碼還算聽話,緊跟著楊風的話又讓他心裡動盪不安起來。

    只聽楊風說道:「蹋頓估計會休整幾天,恢復士氣再進攻,這次我們就用真箭夾雜木枝射下城去,城頭再準備好沸油,烏桓人爬城的時候倒下去,然後找準時機丟下火把燒死他們,哼,我能燒一次就能燒第二次,白馬義從也應該恢復的差不多,就在城門裡待命,火燒過後烏桓人肯定倉皇而退,趁機衝擊一次,一定要把這些敢來大漢劫掠的強盜打疼,讓他們永遠記得這一切。」

    雖然都知道楊風的狠辣,但做到這個地步上還是讓人心生恐懼。

    趙雲欲言又止,知道楊風對於外族是切齒痛恨,這次只是個開始,以後更大的報復還在醞釀。嚴綱更是在心中發誓絕對不要得罪楊風。公孫瓚就複雜很多,對楊風恨外族的態度是欣賞,對他的能力就是無限的戒懼。

    楊風的最後一句話讓公孫瓚心頭冰冷一片,只有一個念頭:這人絕對不能留在身邊。

    只聽楊風說:「這次可能蹋頓也會親自參與進攻,無論如何不能把他殺死,把他趕回去就行,我倒要看看烏桓人怎麼對他這個失敗者,要是丘力居的親生兒子樓班為了爭位和他內訌起來就更妙,西北邊疆會有好幾年的清靜。」

    蹋頓休整足足五天才把士氣恢復過來,這也意味著進攻將再次進行,但他無論如何想不到這次會遭遇的打擊是何等巨大。

    一如以往的開局,只是烏桓士兵們發現射來的箭裡夾雜著木枝,令衝到城牆下的傷亡減少很多,木梯比以往更為順利的搭上城牆開始攀爬,沒見到以前進攻常見的檑木落下來,卻換成另一樣東西,熱騰騰的沸油當頭罩下,被潑中的士兵發出淒厲的慘叫,直接從木梯上掉下去,焦糊臭味蔓延整個城下。

    躲在後隊的蹋頓本來還後悔沒衝在最前面,第一個登上城牆,這下看到被油燙到的烏桓士兵,整個頭都面目全非,身上皮膚一片片掉落的慘烈情況,心裡直打哆嗦,慶幸自己還好沒有衝動。

    沒過多久,沸油潑完,雙方再度開始城牆爭奪戰,蹋頓這時也爬上來,加入到戰鬥中,他手裡拿著烏桓王刀,這是丘力居為了讓他一戰攻下城池立威而特意讓他拿上,憑藉著王刀的鋒利,擋路的公孫瓚士兵都被一刀兩斷,一時間他周圍沒有人敢靠近。

    蹋頓正威風八面四處砍殺著士兵,但一直盯著他的楊風過來了。本來楊風不想理他,個人武勇在這個混亂戰場上只能保命,沒多久就可以趕下城去,但一看到蹋頓拿著把刀輕鬆的砍殺著士兵就知道情況有變,那刀肯定不凡,動了歪心思的楊風拖著長槍就衝過來。

    蹋頓看到楊風向他衝過來,心裡一驚,他見識過楊風的武藝,但手裡的王刀給他提供了足夠的信心,直接一刀就劈過去,心裡還想就算你武藝再高,也擋不住我鋒利的王刀,要是斬殺此人,必定對公孫瓚士兵造成極大的影響。

    楊風理都不理那一刀,直接一招「毒龍出洞」就招呼過去,趙雲提議改進過的這招帶上強烈的旋轉,捲出一個碗大的槍花直射蹋頓胸前。

    蹋頓心裡直罵楊風夠無賴,欺負他刀沒槍長,無可奈何刀的去勢一轉,砍向長槍,希望先把楊風的武器砍斷,沒料到長槍是帶著旋轉攻擊,本來還以為只槍技裡的圈技而已,一個不察下馬上就吃上大虧,王刀沒有砍斷長槍反而因為強大的力量被打落到地上,蹋頓急了,這刀可不能丟,一直都是烏桓單于專用,他今天要是丟了在族裡就一輩子抬不起頭,更對不起義父的一片苦心。

    蹋頓正要搶先揀刀,楊風可不給他這個機會,一招「風催雨急」全力展開,一時間王刀上方全是發出尖銳嘯叫聲的槍影,蹋頓縮手猛退,他旁邊的烏桓士兵可就沒這麼幸運了,紛紛身上爆出幾道血箭倒下。

    楊風得理不饒人,一輪猛攻後也不用殺招,只管全力運槍,只見他身體前方再次爆出無數槍影向蹋頓逼去,蹋頓被逼的走投無路,身邊都沒烏桓士兵敢靠近,只好一翻身順著木梯逃下城牆,向大營奔去意圖召集多點士兵來搶回王刀。

    楊風看到蹋頓向大營跑了,暗暗高興,這下目的總算達到,向城裡一個小校點點頭,示意開始準備火把,等待他的命令。

    蹋頓再次派出兩千人,交代他們一定要王刀拿回來,自己卻不敢上去,面對楊風一招就打掉自己武器,這會手裡都沒好武器哪裡敢再去送死。

    楊風看到烏桓援軍已經站在城牆下,立刻大喝一聲:「丟火把!」城下等待著的士兵點燃手裡的火把奔上城牆,望城外一丟,城外的沸油被點燃,加上弓手射出去的木枝堆積很多,一時間城牆十米內如同地獄,渾身是火的烏桓士兵發出淒厲呼救,滿地打滾想滅火的都以失敗告終,地上全是油,最終聲音弱下去直到死去,沒進到火場的烏桓士兵轉身就跑,他們已經被嚇破膽再也沒有進攻的勇氣。

    楊風看到時機成熟,就發出白馬義從出擊的號令,城門打開,公孫瓚一馬當先直撲烏桓逃命殘軍,一邊殺戮一邊把他們驅趕向大營,一直殺到烏桓大營前看到大營裡戒備森嚴才回轉城裡,倒不是公孫瓚怕死,而是楊風特意建議的,如果大營慌亂就趁機破營,如果沒機會就撤回來,公孫瓚這次倒是聽了進去,一來是給白馬義從重新建立信心,二來是楊風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不自覺就聽從下來。

    這次戰鬥過後,烏桓士兵說什麼也不願意再進攻,讓丘力居和蹋頓傷透腦筋,而知道這邊情況的軻比能和呼廚泉笑的牙都沒了,傷亡如此慘重,王刀也在戰鬥中丟失,看烏桓以後怎麼號令部落。

    這時蹋頓才知道匈奴和鮮卑根本沒出力攻過城,然而他即使惱火也沒用,實力大減的烏桓失去了平等對話的資格。

    一個月後再也沒攻過城的聯軍就地解散,各自返回部落,實力大損的烏桓從此失去統一三族的希望,並遠遠躲開公孫瓚遷徙到柳城,丘力居這場戰爭結束後不久就急火攻心而死,樓班和蹋頓在丘力居死後為爭奪單于位置而大打出手,最終獲得勝利的蹋頓也沒得到好處,烏桓在數年後還是被在這場戰爭中保存好實力的匈奴和鮮卑瓜分,從此淪為附庸。

    公孫瓚回到易京後把捷報飛報朝廷和劉虞,劉虞接到消息後反而來信責備他私自出兵沒有經過他同意就和外族交戰,讓公孫瓚心頭憋上怒火,埋下日後不和最終劉虞被公孫瓚殺死的結局;朝廷則是派來使節以公孫瓚平叛和驅逐外族的功勞任命他為奮武將軍,封都亭侯,右北平劃為他的屬地並由他自任屬國長史,右北平等於已經是他自己的私人領地。

    大戰過後,楊風和趙雲的勇名在參加大戰活下來的士兵傳揚下變的北疆知名,並開始向中原流傳,楊風借外族揚名的目標超額完成。

    大戰帶來另外的後果就是嚴綱升任偏將軍,正式進入將軍行列,楊風升任百夫長,趙雲升任千夫長,楊達繼續他的跟班生涯,生活再次恢復原樣。

    公孫瓚出於對楊風狠辣風格的戒懼和對他得到烏桓王刀不主動上交的不滿壓根就沒對外宣佈這些事情的真相,在他看來提升到百夫長就已經足夠。

    田豫在知道事情真相後深深歎口氣,什麼也沒有對公孫瓚說,他知道自己主公是什麼德行,只是和楊風的交往多起來,不過他也僅僅是希望能夠消除楊風對公孫瓚有功不賞的不滿,可惜他不知道楊風早就知道公孫瓚的底細,一直以這裡為跳板而已。

    劉備從戰鬥中看到了計謀的影子,他知道公孫瓚本身用不出來,就把功勞記到趙雲身上,拉攏趙雲的行動更加積極起來。

    中平五年的冬天,在大戰後靜悄悄的結束,楊風一直苦等的機會在新的一年裡悄悄來到他身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