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三國之親兵傳奇

第一卷 初入三國為親兵 005 兄弟夜話 文 / 風靈子夜

    005兄弟夜話()

    楊風和趙雲結拜禮結束後,由於有了兄弟之義,說話也不再在意禮節和拘束,楊風率先開口問道:「大哥為什麼會去投公孫將軍?以你的武藝直接去幽州投劉虞應該至少可以拜為將軍?」

    趙雲思考了一會回答道:「這麼和你說吧,我從小生長在常山,師傅帶我練習武藝的同時也經常出去遊歷,在北疆見了很多的慘事,匈奴,鮮卑,烏桓這三大外族在冬天來臨之前必然前來大漢土地搶掠一番,所有經過的地方都寸草不留,糧食全帶走,老人幼兒殺光,青年和婦女都帶回去做奴隸為他們勞作,繁衍後代,劉虞施行的政策卻全都是討好外族,不顧自身大漢子民的安危,只要不搶掠到他的駐所就好。而公孫將軍則不同,歷來善待轄下民眾,對來犯外族從來都是迎面強力反擊毫不手軟,這點讓我非常欣賞,也許他才是能夠給邊疆大漢子民帶來安定的人。風弟你這麼問是為什麼?是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楊風沉默了一會再次問道:「大哥對當今朝廷是怎麼看的?前段時間的黃巾造反又是怎麼看的?」

    趙雲奇怪的看了楊風一眼然後回答說道:「朝廷怎麼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有天子存在的才叫朝廷,作為正統傳承的神授天子,他代天管理整個大漢土地,就是這麼簡單。至於黃巾反賊當然是叛逆,好好的臣民不做,卻殺官造反,意圖犯上,殺滅了結是當然的正道。」

    楊風聞言搖頭苦笑不已,董仲舒歪曲聖賢言論搞出來的君權神授在綿延大漢四百年的愚民教育下已經深入人心,連趙雲這樣的人都被一葉障目,看來自己選擇的道路還真是任重道遠。

    趙雲看楊風久久不說話,忍不住問道:「風弟似乎有什麼不同看法,說來給大哥聽聽。」

    楊風沉聲說:「大哥有沒有注意過黃巾造反的人都是什麼人?他們為什麼造反?」

    趙雲沉默了下來,他還真沒注意過,只知道常山郡裡貼的佈告都是這麼說的。

    楊風沒管這些自己接著說下去:「大哥為眼前所累,只看到了邊疆的淒慘,卻被蒙蔽了長遠的眼光。其實所謂的黃巾反賊全都是活不下去,受所謂大賢良師張角用符水蒙騙的老百姓,都是大漢的平民而已。大漢的貪官污吏們為陞官發財而收取的苛捐雜稅沒完沒了,種地?交不完的租子,不種地?餓到死都沒飯吃,打下來的糧食全都交上去了還沒辦法養活一家老小,賣兒賣女都過不下去,活活累死餓死的人不計其數,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女老母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感覺誰願意默默的承受,你說他們怎麼可能不造反。不錯,確實造反是死罪,可不造反同樣也是一個死字。

    達官貴人們強收土地,稍有姿色的女子就一個搶字,逼的平民百姓走投無路,他們和強盜有什麼區別?再來說說這個朝廷天子,只知道貪圖享樂,根本不知外面的民生艱難,外戚和宦官爭權奪利,絲毫不管地方官員魚肉百姓,邊疆被外族踐踏到糜爛也視而不見,只要有人不斷的提供錢財揮霍就行。世家大族用各種手段兼併土地,駐守各地的地方官兵如狼似虎,做惡多端也不比強盜差到哪去,對外族作戰則逃跑的比兔子還快;我們再來看看所謂的清流、大儒,他們也是虛有其表,平日裡整天清談,琴棋詩畫樣樣精通,說到治國就一無是處,治國如烹小鮮,也就是他們那樣人才說的出來,但他們知道怎麼種地嗎?知道賦稅怎麼計算嗎?知道怎麼管理百姓嗎?這樣的朝廷就算是黃巾不起來推翻,早晚也必定會有人推翻!」

    趙雲忍不住反駁:「這有什麼難解決的,只要皇上廣開言路,起用敢於直諫的官員,接納忠言,嚴厲打擊貪官污吏,豪門世家,不可以做到嗎?」

    楊風歎了口氣:「雲哥還是沒理解我的意思,當今皇上自己都在賣官,他怎麼可能再做到你所說的一切,而且你所說的主意可能實現嗎?他玩都沒時間,聽說他建的裸游宮,裡面的宮女全都只穿開檔褲,以便他隨時取樂,哪來這麼多的閒功夫聽人說話,忠臣都在外戚和宦官爭權之下貶斥一空,現在和皇帝說話的人都是阿諛奉承之徒,沒辦法,好聽的話誰都愛聽,更何況是住在深宮裡被蓋住雙耳的人。

    再來說說豪門世家,自光武帝劉秀借助世家大族的力量驅逐王莽以來,就逐漸坐大,到現在形成尾大不掉的格局,土地越來越集中到他們手裡,而且所謂的家丁,佃戶就是他們的私兵,莊園建成宏偉的城堡,再加上他們之間互相聯姻逐漸結合成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誰還敢動手清除他們,牽一髮而動全身,除非能夠做到一網打盡,但誰能有這個本事呢,要不是他們因為權利上的爭執而互相牽制,大漢天下早就換了主人。

    不過以我在楊達村子的經歷看來,他們已經開始動手,我懷疑黃巾造反也是豪門所故意縱容的,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有理由光明正大的組織軍隊,軍權拿到手就不可能再丟棄,牢牢控制到手裡,袁家佈置棋子挑動紛爭,只是整個天下大棋盤中的一步,未來的謀劃肯定還非常長遠,以目前我掌握的簡略情報還無法全面瞭解,形勢之亂實在是讓人無法忽視。」

    趙雲聽完楊風的話,久久不語,強烈的衝擊讓他一時說不出話來,一直以來的觀念被顛覆,即使是再明智的人也會被沖昏頭腦。趙雲在思考,分析這些信息,最終黯然發現居然全都有可能是真的,而另外一個突然冒出的念頭卻嚇了他一跳,情不自禁就問了出來:「風弟你是想推翻大漢自己來做皇帝嗎?」

    楊風搖了搖頭,說道:「不會的,我不會那麼做,去年師傅逝世時囑咐過我,應當為天下謀算一個光明的未來,他歷年留我在山中苦修,自己不時外出為我收集各種信息,就是讓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作出判斷,從不限制我的任何想法和言論。你我既是兄弟,我就照直說了,我希望的是找到改革者,能夠改革目前狀況的人。寒門子弟苦讀經年,又知道民間疾苦,但是在朝廷認可,豪門控制的舉孝廉,察舉,征辟制度下,可能有出頭之日嗎?豪門世家不會讓人分薄他們的權利的,除非寒門投靠去做他們的忠實走狗,潛移默化下誰還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

    說實話,天下即將大變,黃巾大亂之後就已經開始醞釀,在皇上命令各地豪強自己組織軍隊剿滅黃巾的時候就已經形成,加上州牧制度的再次啟用,就已經很說明問題。權力高度集中的州牧府完全就是一個小朝廷的表現,軍政法權力全歸一人所有,實際上是天下禍亂的根源。至於改革者必然將是觸動豪門利益,廣交天下寒門子弟而不歧視的人。我也希望能夠用我的微薄力量來改變天下人的命運,對內讓他們能夠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書讀,少有所教,老有所養,官員清廉自律品德高尚,對外則徹底解決外族入侵搶掠的問題,不再需要用犧牲公主用所謂的和親來維持虛假的和平。」

    趙雲和楊達都驚呆了,做夢都沒想到楊風的志向居然是這樣,一時間楊風的形象高大起來,趙雲沉默一會,下定決心後對他說道:「既然風弟有這樣宏大的理想,不用多解釋什麼,需要哥哥怎麼做,我肯定傾盡全力配合。」楊達的想法就簡單的多,如此關心平民的人沒什麼好說,一生追隨就行。

    楊風則淡然一笑,說道:「這個目標現在太過遙遠,也許我們兄弟耗盡一生都完成不了,但也一定要留下希望的種子,在我們重歸於塵土後也能有人接過重擔繼續走下去,目前我們最重要的是在邊疆先狠狠打擊外族,讓他們聽到我們的名字就害怕,為我們尋找真正明主留出足夠的時間。當然我也不是說公孫將軍不行,作為豪門外支子弟,也許有可能作為改革者的潛力,但是需要仔細觀察,先跟大哥說好,一旦發現他不合需要我就會找時機拉上你們一起離開。」

    趙雲笑道:「我這個哥哥就不多說了,全聽你的,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為大漢子民做出一些事來。」楊達則激動的看著楊風,也開口說道:「風大哥只要不嫌我出身粗鄙,我也一生追隨。」

    楊風用力一拍楊達的肩膀說道:「改變天下人之前先要從身邊的人做起,你以後每天都要跟我和雲哥學習武藝,空閒時間還要學習文化知識,不合格我可是會狠很踢你屁股!」

    楊達一下苦起臉說道:「風大哥別開玩笑了,我都二十了再學也太晚了點吧?能不能打個商量,只學武藝就好,專做你們的馬前小卒。」

    楊風把眼睛一瞪,惡狠狠的說道:「不學絕對不行,我們身邊不要不學無術的人,將來你有可能要是做將軍需要獨當一面時,一字不識的你如何帶兵,不學兵法怎麼會打仗,謀略不要求你精通,但起碼要有一定認知,不會反覆被一些簡單陰謀伎倆玩的團團轉,陣戰之間時間多的是,光有武藝只能算是頭蠻牛。你自己看著辦,不過在我看來你只要肯認真而且努力,相信還是沒問題的,要對自己有信心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還有一句話送給你:活到老,學到老。我和大哥都不會停止學習,總有一天你會體會我的苦心的。我所總結的理念也會全部慢慢教給你們,以免我一旦身死無人繼承下去。」

    趙雲皺了下眉頭又舒展開來說道:「風弟思謀深遠,但不吉利的言辭還是少說為妙,我一定不會讓你在我之前倒下,畢竟你才是最瞭解方向的人,我和楊達就算學習下來也無法全面理解。」

    楊風正容回答:「雖然說起來不吉利,但也是一個必要的決定,雖然不希望我們之間有人先倒下,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希望的種子總是需要有人來傳承,來,我們共同起誓。」

    三人環視一眼,同時伸出雙手緊緊握在一起,在璀璨星空見證下一同發出大漢民族振興的莊重誓言:「我楊風(趙雲,楊達)在此立誓,為大漢民族的振興貢獻自己的一切,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們也將全力走過!!!」

    響亮的誓言在林中迴盪,激動的熱血開始沸騰,三人都知道從此將走上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他們將團結在一起共同去面對,哪怕只剩一人也會走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