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1839

第六卷 1844 滾滾長江東逝水 3 兩岸清妖啼不住 文 / 引弓

    3兩岸清妖啼不住

    太平軍主動放棄武昌之後,因為清兵沒有水師,所以全軍十五萬人,老營五萬餘人,押著在武昌得到的省庫白銀一百二十萬兩以及其他物資,和水營走長江,陸師在南岸且戰且走,很順利的和清兵脫離了接觸。而在北岸阻擊的賴漢英火營,則全軍覆沒,僅有賴漢英帶領數十親兵趕上大隊,火炮火槍也損失殆盡。幸好神機軍看重克復武昌首功,沒有追擊。

    太平軍水師進展神速,前隊師船於1月17日晚,駛至武昌縣地方,南岸太平軍陸師前衛軍接踵而來。前幾日太平軍騙走糧草之後,清總兵郭仁布才負責武昌縣防堵,其所部閩兵「原不甚力」,素質低劣,沒有什麼戰鬥力。郭仁布也是庸懦不堪,毫無佈置,閩兵竟未紮營。一看到太平軍船艦鼓帆逼近,郭仁布一面下令開炮轟擊,一面準備逃竄;再看到太平軍水陸「大至」,立即逃往大冶縣境。太平軍唾手而得武昌縣城。就在同一天晚上,向榮在南岸追擊,在離武昌90里的葛店,發現太平軍後隊師船,只能在岸上炮擊一番,無異送行。太平軍師船「順流而下,其行甚速」,清軍步行,沿途交通線上河渠縱橫,橋樑、津渡、道路多遭破壞,因而運動遲鈍,根本不能達到追擊的目的。

    1月20日,太平軍內外呼應,攻克黃石港,清守將斃命。接著,乘勝東下,旋克薪州,繼續進軍。這天夜半,太平軍進至下巢湖。

    (武昌縣,黃石港的戰況,《仗言》的記述有差池)

    下巢湖是湖北和江西邊界的一處要隘,此處清兵看太平軍大隊來到,一哄而散,太平軍不戰而過下巢湖。

    洪大伯禮璽天德秀全高興的展示了他的打油詩才華:「兩岸清妖啼不住,天兵已過下巢湖。」

    下巢湖之後,九江之前,清兵已經無險可守,江西巡撫陸建瀛本在九江上游的龍坪駐防,聞下巢湖兵潰,心驚肉跳,不敢再駐,急回掉向九江方向逃遁,惶惶邃不得計。其夜舟中巡捕官夜寢覺聞水聲,驚出視,看到舟行中流,大驚;再仔細一看,居然是向下遊行駛。於是這巡捕官驚呼:「誰何而還,大人令耶?」話還沒喊完,陸建瀛的親兵頭領按其頭,拔兵叱之曰:「敢喧嘩者,立斬汝!」舟遂下行直到天明,諸輜重糧台文案方引舟而上,則見大船建帥旗返走,大驚。於是也跟著掉頭。於是,一支浩浩湯湯的船隊退回了九江。

    九江城防清軍兵力2000餘人,分城內外兩處駐防。陸建瀛因太平軍逼近,棄城外堡壘逃回城內。府城防禦「器具一無所備」。陸建瀛借口督辦糧台,「於初九日避住姑塘,」逃脫守城責任。後聞九江失守,他「即到向榮行營辦糧接濟」,聲稱自己「投水遇救得生」。

    「城內百姓搬徙一空」,已經「無兵防守」,遺棄了大量的大炮、火藥。九江成了不設防的城市。

    1月26日清晨,數十名太平軍先鋒將士首入九江,繼之大部隊進城,對居民財產秋毫無犯,「惟將火藥、器械及糧台錢米取出。」太平軍克城之後,立即部署城防,「將近城小河浮橋砍斷」,切斷清軍進攻線,後續部隊迅速向九江集結。

    太平軍兵未血刃,舉手得城,控制了進軍南京的第一道江防重鎮。沿江而下的清軍,風聲鶴唳,紛紛逃遁,更加有利於太平軍浩蕩東進。太平軍在下巢湖、九江的勝利,因「兩處大炮、火藥、軍械極多」,又增加了軍資儲備。此時,太平軍兵多糧豐械足,聲勢越加浩大,一掃放棄武昌的頹敗之象,重振聲勢。

    然而,八旗神機軍在北岸,向榮在南岸,正在慢慢的向九江聚集,曾國藩在金口鎮失敗之後,和江中源重新整頓兵馬,準備捲土重來。

    楊秀清任命自己的愛將林啟榮為殿後正丞相,帶領所部四個點檢九千餘人,加上九江附近新投的會黨,死守九江,為大軍斷後。隨後,林鳳祥、李開芳為陸路先鋒,羅大綱為水路先鋒,楊秀清自領大軍於後,直取安慶。

    「李道台,苗協統,九江淪陷,發匪就要到安慶了。安慶是我華南剿總的輜重糧草重地,皇上將此重擔交給兩位,如何防守,還請兩位示下。」安慶知府蔣文慶說道。

    苗人鳳和李鴻章對視一眼,說道:「中丞大人呢,他不在安慶坐鎮麼?」

    蔣文慶苦笑道:「自從下巢湖失陷,安慶就人心惶惶,大吏驚愈甚,中丞以下文武大小吏,相率送家屬他所,而居民富者遂謀遷徙。官員家屬無一城居者,而居民已徙去十之七八。中丞大人自己,帶了撫標,去瀘州坐鎮。」

    「不算我的正白旗漢軍,那安慶現有多少兵力?上游還有多少人駐防?」苗人鳳說。

    蔣文慶哀歎道:「發匪水陸兼進,均已逼近皖界。若長驅徑過,則各該處所駐兵勇至多亦不過千餘名,斷難阻遏。省垣存兵按垛派人,尚不敷用。而所調浙江、山東、江蘇各省官兵,尚有未到者二千餘名。疊次迎提,杳不見至。」

    蔣文慶頓了一頓,接著說:「前日鴉片之役,贛皖精兵都陷在吳淞口和鎮江,兵勇新募,臨陣磨槍,徒壯聲勢,上不得陣。」

    苗人鳳不耐煩的揮揮手:「蔣父母,您別給我掉書袋,到底你現在能拿出多少兵來?」

    蔣文慶擦了擦汗:「壽春兵五百,安慶兵九百,宿松兵七百。」

    「那附近可有什麼險要所在?」

    「皖西江防險隘小孤山。:實江南數省咽喉,若捨之不守,則過此以往,由皖省直達金陵,並無可守之險矣!」

    「那發匪有多少人呢?」

    「發匪,號稱二十萬,實際總有五六萬吧。」

    苗人鳳想了想,說道:「蔣父母,你可願聽我安排?」

    「求之不得,請協統調兵遣將。」

    那就請九百名安慶兵駐防小孤山,與宿松的七百人呈犄角之勢,拱衛安慶上游。壽春兵在安慶四城巡邏,我的正白旗漢軍旗隊守住安慶。

    「可這麼點人,夠嗎?」

    「蔣父母,我還有個主意。」李鴻章說,「淮上的團練,可用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