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1839

第三卷 1841 辛丑和約 5 三千衛門 文 / 引弓

    5三千衛門

    三千衛門帶著他的弟子西鄉隆盛,遊蕩在廣州街頭。

    「老師,我們還來廣州做什麼?」西鄉隆盛問道。

    「沒想到清國居然打勝了啊,隆盛,你想得到麼?」

    「戰鬥嘛,總有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但戰爭的結局卻不會改變,對吧,老師。」

    「隆盛,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呢?」

    「老師的心裡,已經有了定見吧。」西鄉隆盛恭敬的說。

    接著,西鄉隆盛開始分析他這一路來的所見所聞。

    「這一次,我們從京師到了洞庭湖畔,然後沿江東下,遊覽了兩江,然後南下閩浙,最後到了廣東。所謂兩湖兩廣兩河山,清國的精華地帶,我們已經見識了大半,若問弟子有什麼感想,弟子只想說『大好江山,淪於庸人之手』。剩下的西北和四川,我們雖然沒有去,但想來會比東南更加封閉和保守。」

    西鄉隆盛抬起頭,看到三千衛門嘉許的目光,便勇敢說下去:「弟子從平常百姓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死氣。」

    「死氣?」

    「更準確的說,是麻木和呆滯。得過且過,但求苟安。」

    「好!隆盛郎,你雖然只有十三歲,卻已經知道了望氣之術的真諦。一國之氣數,首在百姓,次在士人,三者官僚,百姓滿臉死氣,那士人和官僚呢?」

    「清國士人,則是滿臉迂氣,宋代以降,理學昌盛,明清兩代,猶成枷鎖。崖山之後無中國,豈是說人種衣冠?漢唐開拓萬里的大氣,早被消磨殆盡。」

    「隆盛郎,你這話,用來嘲笑清人,自然不錯,你若真信崖山之後無中國,便是自大了。」

    「謝謝老師指教。」

    「你接著說。」

    「至於官僚……清廷之中,所謂能吏尚有不少,只是理學掣肘於心內,天朝障目於海外,氣度心胸,是比不上我們日本大名的。」

    「我們的大名?」

    「老師心裡知道吧。弟子所指的大名,不過南部長洲、薩摩諸藩,寥寥數人而已。不是德川幕府的老頭子們。」

    日本兩百年來的鎖國政策,使日本天皇和幕府的共同意願,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日本的等級制度不受侵犯。執掌國家大權的,都是一些出身名門望族的長者,他們掌權的時候,已經是風燭殘年,勃勃的野心已經熄滅,抱殘守缺,安度晚年是他們政治上也是生活上的基本態度。

    德川幕府的統治下,日本日漸腐朽,不思進取。

    比如,德川幕府逐步限制槍炮的製造,把全國兵器的產量從5000件減少到兩百件,幕府的沿海防衛部隊每七年才開一次炮,大炮多是1640年以前鑄造的古董。

    「那楚劍功比起南部諸藩如何?」

    「此人才具尚可,可他有這清國的大勢壓制,比不得我南部諸大名能夠拋開幕府,自行其是。如果我南部諸藩就此奮起,秀吉的遺願,指日可待。」

    但日本自強、開國的呼聲一直未曾斷絕,南部諸藩經常閱讀一份荷蘭的小報,他們注意到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擴張殖民地,注意到美國革命和西部拓殖,注意到法國大革命,注意到歐洲的船隊在中國海岸游弋,注意到華人被一步一步擠出東南亞。

    南部諸藩們,對日本的未來憂心忡忡,而德川幕府的反應實在讓人失望,1769年,俄國船隻停泊在日本海港,德川幕府把炮台油漆了一遍,1791年美國船來了,德川幕府又給炮台刷了一遍油漆。

    「秀吉的遺願?吞朝鮮而並中國,遷天皇於北京,設幕府於寧波,宰制天下。」

    「老師心中,也時刻以此遺願自勉吧。」

    「隆盛郎,你當為此努力啊。」

    「在日本,為此努力的大名有好幾個吧。長洲藩被貶已經二百多年了,卻始終堅持著三項國策:實現諸藩之間的聯合;向夷人學習;奪取日本和夷人之間的緩衝地。」

    「隆盛郎,你知道得真的不少。」

    「這多虧了老師的教誨啊。」

    「雖然長洲藩和薩摩藩都是主張革新的,但他們兩個藩之間卻互相敵對,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老師,弟子想起了屈原的一句詩『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長洲藩和薩摩藩都是我們要依靠的力量,長洲有武士一萬餘人,薩摩藩有武士接近三萬人,他們兩藩不和,就會削弱我們的力量。」

    「老師,兩藩的矛盾實際上是因為日本太小了。日本有那麼多傑出之士,卻只能困頓與三島之地。中華地大物博,卻不得其主。如果南部諸藩進攻中華,不,清國,也許對雙方都是幸事吧。」

    「隆盛郎,少年有理想是很好的事情,但不能操之過急。」

    「是的,老師。」

    「清國雖然腐朽,卻仍然是龐然大物,日本雖然有一些維新志士,但整體的局面並不比清國好上多少。南部諸藩的大敵,一是內鬥,二是江戶德川,三才是清國。」

    「老師,西鄉在聽著呢。」

    三千衛門突然說:「走累了,我們去吃東西。」這句話是漢語。

    兩人來到一處酒樓,叫了個僻靜的座,點了些小菜,慢慢吃起來。

    「離開日本這麼久了,還是想念家鄉的生魚片啊。」

    「隆盛郎,想念家鄉是美好的情感,千萬不要遺落了。」

    「是的,老師。」

    「南部諸藩的聯合,對我們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

    「老師早就深思熟慮了吧。」

    「第一,是天皇。」

    「京都裡的那尊偶像?統仁皇太子就要繼位了,他是個攘夷派,排斥西洋的東西,而贊成開國政策的萌釘宮親王癡仁卻被幽禁了。」

    「隆盛,不管任何時候,對天皇一定要恭敬。」

    「是的,老師。」

    「天皇身邊有一個人,叫守隨信吉,他在海外住了很久,很瞭解西方的情勢。」

    「啊,守隨先生我知道,是黑島家的家老的子侄吧,或者說,他就是黑島家的人。」

    「你知道我的俗家本姓是黑島,我也不用瞞你,守隨確實是我們的人。」

    「那真是太好了。」

    「我們可以借用尊王這面大旗,將南部諸藩團結起來。」

    「老師,南部諸藩不會這麼好說話的吧。」

    「這只是奪取政治上的名義,我們第二步,就是將進攻清國的好處展示在他們面前,用利益捆住他們。」

    「老師,長洲藩好說,他們是秀吉的後人,進攻中原,本來就是他們的國策。但是薩摩藩呢,他們是一直希望像英國人一樣,制霸海洋的啊。」

    「我有信心說服薩摩藩。欲征服海洋,必先強健國體,欲先強健國體,必先征服清國。」

    「我明白了,這是老師常說的征夷策。」

    「薩摩藩最喜歡模仿英人和荷蘭人,如果這次英人的入侵取得了勝利,薩摩藩也會動心的。我們就呆在這廣州,看看清國如何面對英國人的入侵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