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重生西遊之八戒修仙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五十二回 靈台方寸山 文 / 將軍肚

    第一百五十二回靈台方寸山

    對於蕭朱來說,這輩子是注定要成為豬八戒的,要說他對未來的媳婦高翠蘭沒有一點兒念想,那是不可能的。不過穿越人士蕭朱同志上輩子只是個單身青年,因為體型過於豐碩,雖然胖乎乎的十分可愛,但卻是可憐沒人愛,連初戀都未曾開啟過一段;這輩子一直埋頭苦修,對於感情更是朦朦朧朧,冷艷強勢的卵二姐,刁蠻可愛的敖青,八戒心中都有那麼一絲念想。不過他與天蓬不同,從做妖的第一天開始便匍匐在卵二姐的雌威之下,是個典型的有色心沒色膽的夯貨!

    雖然是個無膽色類,不過既然有了色心,如何還能一心遁入空門呢?所以在觀音大士莊嚴的提出為他摩頂受戒之時,八戒毫不猶豫,義正詞嚴的拒絕了。

    菩薩,你讓聖嬰大王情何以堪啊!

    「哦,你不願意?」潮音洞內,觀音菩薩倒是一愣,沒想到這傢伙居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要知道善財童子只是一個稱呼,實際上菩薩此舉等於是想收他為徒,這八戒佛性、悟性、本質都是上佳之選,而他也想拜個名師,照理自己這樣表態了,他應該會十分歡喜才對。莫非他還有什麼未了之事,是以不願意跟隨我修行?

    在菩薩看來,八戒既已身在道門,一心撲在仙道之上,再入佛門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他自己便是個很好的例子,先在元始天尊門下修行,後改入佛門。不過任菩薩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卻也想不到八戒心中那些小九九,只是因為那些心猿意馬的想法而已。

    而且在八戒心中,師父的檔次越高越好,菩薩雖然神通非凡,但應該還不是聖人級別的,他還想認識一下傳說中的菩提祖師,不管能否拜入門下,也要看看聖人級別的高手啥模樣。

    「不是我不願意,能夠拜入觀音大士門下,八戒求之不得,不過我把悟空從花果山帶了出來,總不能就此棄他不顧,不如我和悟空一起拜入您門下,你看可好?」八戒道。

    八戒此言也是一種試探,就看悟空拜入菩提祖師門下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果然,觀音大士聞言搖搖頭道:「悟空乃是天地生養,自有高人會收他為徒,我卻不能僭越了。」

    此話無疑證實了八戒心中的猜測,石猴拜入菩提門下,果然是早就計劃好的,那麼大鬧天宮呢……?話說大鬧天宮之時,天上可以制服猴子的可不在少數,卻一個個放水,甚至給了猴子諸多好處,掌管蟠桃園便是最明顯的例子,讓猴子管桃園?那不等於肉包子打狗,不監守自盜才怪!佛家講究劫難,如來曾說玉帝經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都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修那無極大道,方才成為六御之首,統御萬天。也就是說,玉帝已經活了一千七百五十元,洪荒從什麼時候算起的,八戒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玉帝的修為至少在金仙之上,否則無法存在這麼久,他既然有如此實力,又怎麼會讓一隻剛剛出世的猴子把天庭鬧了個不得安寧?

    這個問題,越往深處想,八戒越是覺得奇怪,甚至有一絲不安,這些高高在上的神明,到底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想不通歸想不通,既然菩薩不願意收悟空,八戒正好有了托辭,很光棍的道:「菩薩,我和悟空向來豬不離猴,猴不離豬,自打他出世,就一直在一起廝混。拜師嘛,我們還是同拜一個的好,既然你說悟空有高人會收他,那我就問問那高人,願不願意連我一道收了吧。」

    一旁悟空不明所以,卻幫腔道:「不錯,不錯,我是大悟空,他是小八戒,菩薩要麼把我兩都收了,要沒事我們就走了。」

    這廝自打明白什麼是大小之後,什麼都以大為尊,被人稱作大仙、大聖便歡喜得緊,有一次殺童喊了一句「小猴子」,馬上便遭到他的報復性毆打。

    菩薩:「……」

    觀音大士心中微起波瀾,看來與這豬妖之間是沒有師徒緣分了,且看日後有沒有機會把他度入佛門吧,他傍著石猴,早晚會見到准提師叔,還是待他來處置吧。

    辭了觀音菩薩,出了普陀山,殺童背起悟空,三人便在海上一路飛馳,正走著,悟空忽然道:「八戒,我心中一直有個念想,這些日子不斷的冒出來,適才見了那菩薩之後,不知怎的,越來越強烈了。」

    八戒心中一動,問道:「什麼念想?」

    悟空揮手朝西北方向一指,道:「我好像很想去一個地方,就在那個方向。」

    九天殺童道:「八戒,適才我聽觀音大士說,自有人會收悟空為徒,我記得你以前也這麼說過,難道你知道些什麼?」

    八戒沉吟了一會兒,才道:「沒有,我覺得悟空實力非凡,按你說的,一出世便擁有玄仙的修為,像他這樣的資質,肯定會有人搶著收他為徒的,不是高人又怎麼降得住他?」

    「你說的倒也有道理。」殺童點點頭道。

    八戒忍不住噓了口氣,心道總算解釋過去了,看來以後得管好自己這張嘴,一些先知先覺的話還是不要說了,省的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與疑惑。

    從觀音菩薩的反應,八戒知道悟空拜菩提祖師為師絕非偶然,而是早就計劃好的,適才在潮音洞內,菩薩肯定暗中給了猴子指引,也許是神念上的一種引導。

    想到這裡,八戒不再猶豫道:「悟空,你指明方向,我們便去看看,你念想中想去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所在。」如果他所料沒錯,那裡應該就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的洞府所在。

    三人朝著西北方向飛行了兩天之後,終於看到了陸地,九天殺童曾經遊歷天下,辨明方位之後,便知此處已是西牛賀洲地界。飛進內陸一段時間之後,八戒頓時覺得此處果然和南瞻部洲大不相同,就如同從內陸到邊疆山區的感覺,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山高數千丈,山頂積雪皚皚,氣候惡劣。隨著猴子感念的指引,三人一路走走停停,八戒和九天殺童倒是早已辟榖,偶爾吃喝也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猴子卻沒有辟榖的習慣,一路上但逢城鎮,依舊習慣性的想要下去溜躂一番。

    這西牛賀洲城池風格與南方迥異,民風淳樸,人性恬淡,樂天知命,不貪不殺,養氣潛靈,倒不愧是接近西天,常受佛法熏陶的地方。

    這一日三人正在上空飛馳,趴在殺童背上的悟空忽然道:「慢點,慢點,好像就快到了。」

    「到了?」八戒一愣,隨即神念一掃,定格在數十里外一座山上。此山倒也甚高,不下千丈,不過一路行來都是崇山峻嶺,高聳入雲山頂積雪的大山的見得多了,此山在他的目標中卻被自動忽略了。

    待得飛近了,才發現此山果然分外的與眾不同,靈氣氤氳,奇花瑞草四時不謝,修竹喬松萬載常青。八戒心知此山必是靈台方寸山了,既然是誠心前來求道,不敢再飛行,與殺童二人降下遁光進入山林中,欲尋那斜月三星洞之所在。

    三人正走著,忽聞遠處歌聲飄來:「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籐。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八戒心中一動,這歌聲低沉悠遠,內中意思更是耐人尋味之極,乍聽是一個樵夫自得其樂的吟唱,但深究去,歌詞中表達了一種不爭於世,清靜無為的念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能與神仙談經論道,此人必然不凡。

    悟空聽得歌聲,滿心歡喜的道:「這人應該是老神仙吧。」

    九天殺童一旁嘟囔道:「什麼神仙,不過是個半點法力也無的凡人,真正的神仙天天馱著你滿世界飛,你就看不到。」

    八戒也發現了歌聲的來源,是個正在砍柴的樵子,確實如殺童所說,身無半點法力,只是個普通人。

    幾個起落,三人已經走近,那樵夫也看到三人過來,當即停下斧子,道:「未曾想這大山深處還有稀客,三位從何而來啊?」

    八戒道:「我等從南方來,這位大哥,適才聽你歌聲所唱: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這詞甚有意味,這山中可是住著神仙麼?」

    一旁轉出毛臉孫悟空:「你就是神仙吧。」

    樵夫連忙擺手道:「我一個衣食不全的漢子,怎當得『神仙』二字。這位小哥問我的歌詞,卻是問到了點子上,這詞名做《滿庭芳》,倒是一個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同在此山中,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唸唸。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唸唸。不期被你們聽了。」

    八戒奇道:「你既與神仙毗鄰,何不隨他修行,學個長生不老的法門豈不是好?」

    那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九天殺童道:「你倒還是個行孝的君子,如此待你侍奉老母終老之後,仍可隨著神仙修行。」

    那樵子聞言卻道:「這位兄台此言差矣,修行之道逆天而行,步步荊棘,劫難重重,動輒隕落於天地間。我西牛賀洲者,人人信佛,不貪不殺,日後即便身隕,神魂落入輪迴,自有佛力護持,卻不會墮入畜生惡鬼地獄三惡道;此生養氣潛靈,靈性不昧,來世依舊生而為人。既如此,豈不比逆天行仙要安生的多,即便位列仙班,也保不準他日遭劫,動輒墮入三惡道,來世做何還未可知。」

    接著又道:「我此生奉養老母,行止無虧,粗茶淡飯,一生淡薄,與出世修行無異,何必本末倒置,尋那渺渺仙道,強求於天?」

    樵子此言既出,八戒心中頓起漣漪,這樵夫雖未出世,卻一樣自有修持,清靜無為,入世與出世又有何分別?寧願數世為人,也不願一世成仙,當真是人各有志,誰有能說他走的路一定錯了呢?八戒想起十世善人,立地成佛之說,修佛本是修心,跳脫俗世之外,以慧眼看這茫茫塵世,這樵子當真不凡。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樵子有屬於他的道,而八戒與悟空,卻必須要走上自己的道。

    八戒當即抱拳道:「這位大哥,我等卻是來尋仙訪道的,還望指條明路,好去拜訪那老神仙。」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

    八戒與殺童謝過樵子,依他之言往南行去,待走出七八里地,卻發現前方無路——三人此時已經站在一處懸崖邊上,崖邊一座石碑,上書「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個大字。

    難道是法術遮蔽了山門?神念掃去卻沒有任何法力波動,此處確實是一處山崖,崖頂上倒有棵松樹,樹上結滿了松子,悟空見了便爬到樹上,自顧采松子吃耍。

    「那樵子莫不是戲耍我們?此處又何來仙人洞府?」九天殺童在空中兜了一轉道。

    八戒道:「我看未必,那樵子頗為不凡,字字珠璣,既然來到此處,不見山門,必有因由,我看還得著落在悟空身上。」

    「靈台方寸山,方寸者,內心也,對了,就是內心。悟空,你下來。」八戒沉吟了一會兒,對著樹上的猴子喚道。

    悟空一個跟斗跳了下來:「怎麼了,找到神仙了嗎?」

    八戒指了指他的胸口道:「神仙在你心中,你不是說心裡有個念想嗎?感應一下。」

    悟空聞言閉上眼睛,也是猴子自有靈性,馬上感應到當初菩提祖師種下的心緣,只見一道紅光閃過,山崖邊上景色忽變,果然是山上有山,一座雄偉的山門出現在三人眼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