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五卷 革命 254 湘淮合流 文 / 仙人掌

    254湘淮合流

    耀眼的太陽光把江寧城烤得幾乎要冒出青煙來,六月的長江上也沒有一絲江風能夠讓炎熱的感覺稍減。張謇頂著火辣辣的日頭,在戈什哈的引領下,急急地往見劉坤一。

    督署的辦事房裡很是涼爽,角落處放著銅盆,一大坨冰塊在銅盆裡散著白汽,也調節著房間裡的溫度。劉坤一正伏案疾書,聽到腳步聲只是抬眼看了看,又專注於筆下。

    張謇感覺渾身的熱汗立即開始消褪,又見老總督沒戴官帽的頭上已然是白髮蒼蒼,乃恭敬地施禮道:「學生張謇拜見制台大人。」

    「季子啊,稍等,就好,就好。」劉坤一說著話,手中的毛筆卻沒有停止書寫。片刻之後,他終於擱筆於筆架上,抬頭長舒一口氣,沖張謇笑道:「成了,季子盡可趨前一觀。」

    張謇走近書案一看,卻是兩江總督要效仿關外洋務、學務,以新學制籌辦江寧大學堂、恢復江南局造艦和編練十營新軍的折子。想來,必是剛從錦州回來的蔡元培、蔣觀雲在老總督耳邊吹風了吧?

    以秀才功名卻投軍建功而升至一品頂戴,長期擔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對狀元出身的張謇是極看重的,此時見狀元幕僚嘴角帶笑地看折子,忙抬手指點了一下書案對面的椅子道:「季子坐下看,坐下看。這些個事兒原本早該辦了,可被這身老骨頭拖著,手裡也缺合適的人才,一直辦不下去。唉,今兒一併辦了!」

    張謇聽出老總督的話風,急道:「制台大人……」

    劉坤一抬手止住張謇說話,繼續道:「老嘍!總不能將這些關乎國朝氣運的大事帶到棺材裡再辦吧?季子,還是請你給李家帶個話,本督早有奉請聖上親政之意。」

    當年反對慈禧太后廢黜光緒帝最力的督撫大臣,無外就是眼前的劉坤一了!迎君上、行憲政,他這樣的態度一出,兩江和關外的政治聯盟就真正的結成了。

    「學生明日啟程北上,不知老大人還有何吩咐?」

    劉坤一用絲絹擦了手,這才抬手揉著太陽穴,思想了一下才道:「本督實在老朽不堪了,隔日還要給朝廷上個請辭的折子,不過嘛,這個總督府可不能給外人佔去了。」

    張謇忙勸慰道:「制台大人近日神采奕奕,益發有力了,加之如今局面正是為國朝之變革中興而推行江楚三折的良機,何來這般說法?」

    劉坤一似乎沒有聽到張謇的話,還是自顧自地吩咐著:「他必須要答應此事!」

    張謇無奈,只得收起勸慰之念,恭聲道:「學生以為,李制帥必欣然應允。張督左遷兩江、坐鎮江寧,最為合適。」

    劉坤一搖頭道:「哼哼,季子啊,你就沒看出那年輕人的心思!一個山東巡撫,一個江北巡撫,再加罷關外三省巡撫而獨攬大權,以布政使衙門和軍署節制三省軍政,這勢頭可是好相與的?!周馥想來兩江那是不成的,這把椅子還得張督來坐!告訴他,十營新軍管帶,一半是他盛京官校的人!」

    張謇心中暗道:姜真的是越老越辣!李燾的佈局本就是衝著老邁的劉督而來的,目的無非是在劉督故去之後佔得兩江之地。那麼,李燾會否因為劉坤一在新軍編練和籌辦學堂,以及明確答覆行憲政的表示之後,收起染指兩江的心思呢?嗯,這就是老總督之所以將北上的任務交到自己頭上的原因所在了。

    自從劉、張上《江楚三折》之後,湘、淮兩系因洋務和新政的共識逐漸合流,而剛剛開始的軍事上的合作,無疑又將李、劉、張三人明面上的關係撥弄得火熱,卻還是掩不住在暗地裡的爭奪和交易!不過,老邁的劉督也明顯的有交代後事,在保存湘系顏面的前提下,順便幫扶李燾一把的心思。

    身為幕僚的張謇不得不說道:「十營兩江新軍,必然成為今後兩江軍事的核心,李制帥應該能夠深體老大人的心意。」

    「但願如此吧!」劉坤一露出有些勉強的笑容,靠軍事起家的他很瞭解如今也是依靠軍事起家的李燾,不過,年輕人擁有當年的劉坤一所不具備的優勢和更大的權力**。這個國家,興許在他的牽引之下能夠走出一條新路!當年的湘軍戰將劉坤一已然老了、不堪了,這總督的位置也坐得夠久了,總不能帶進棺材裡吧?能夠在最後的時間裡,趁著腦袋還不糊塗,還能做一些事兒的時候,在為國家考慮的同時,也為湘系的未來結點善緣。

    張謇從劉坤一的臉上讀出了唏噓,他沒有接話,只是等待老總督肯定還有的交待。事實上,老總督實在老了,這一次北上的離別,說不一定就是訣別呢?

    果然,劉坤一顯得有些渾濁的眼睛裡蒙上一層水汽,一聲長歎後又道:「有一事,本督是耿耿於懷吶!他日,李燾果真挫敗了倭寇,季子莫要忘記寫篇文章燒給本督啊!」

    「大人!您不可存了這般心思!」

    「不,人豈能與天鬥?天命使然,坤一也不得不從!當年本督以欽差總統諸軍抗倭寇於關外,卻是一再的敗北,台灣吶台灣,實在是丟在本督之手,卻讓少荃背了一身的罵名。如本督麾下有李燾這般戰將,海城必下,倭寇必清,又何來今日之東洋大患呢?!」

    甲午年的那一場戰爭敗得實在窩囊!在朝廷駐防兵力不足,國內各軍尚未動員的情況下,李鴻章、葉志超收縮防線集中兵力抗敵於鴨綠江的建議未被採納,年輕的光緒皇帝在清流帝師的攛掇下,一再嚴令淮軍要保全「天朝顏面」,要維持在屬國朝鮮的軍事存在,要在朝鮮擋住口木軍的進攻。結果呢?駐朝淮軍崩潰了,葉志超一退千里,隨後增援的數萬軍隊,則是一點一點地開到遼東,難以在戰爭初期就形成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打到後來,大清國那點可戰之兵都打沒了!繼李鴻章之後指揮戰爭的劉坤一,麾下所謂的十萬大軍無異於烏合之眾……

    此時的張謇只能好言勸慰道:「大人,前次學生到錦州也聽李制帥提起甲午戰事,制帥能夠深體大人當年所為。噢,對了,李制帥曾經說過——劉督老大人以持久作戰之法若能被朝廷准允,那甲午年的戰爭結果將被改寫。」

    劉坤一眼睛一亮,訝道:「他真的如此說?」

    張謇點頭道:「他還說,對劉督老大人力保台灣之舉深為佩服。」

    「知我者,李燾也!唉,不知兵者不可言軍事,不知兵者不可主軍略,甲午年,咱大清國就敗在那、那……」劉坤一說不下去了,其實當年自己和張之洞也出於權力爭鬥的考慮,在大力配合翁同和等人搞垮李鴻章吶!說直接點,就是清流的湘繫在牽制洋務的淮系,而如今,當年的清流總督劉坤一、張之洞卻也成了洋務派!這話如果再繼續深入下去,等於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了!

    張謇知道老總督本想說什麼話,此時卻也跟著裝糊塗,忙轉過話頭道:「學生還有一事尚未稟報。」

    劉坤一的思緒還沒有從甲午戰事和李燾的評語中拔出來,他擺手道:「李燾謀事是周全的,朝廷也是明白的,這才有他在錦州看住老毛子和倭寇,但願這一次大清國能勝得漂亮一些!嗯,我看能,那個梁黑虎不錯,就是名字俗了些。」

    李燾的前護兵梁黑虎正是南下到江寧幫助兩江編練新軍的帶隊軍官。

    張謇應和著劉坤一的話笑了笑,才道:「大人,學生擬從大生紗廠再抽萬兩銀子投到遼西,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本督就兩成股子,這事兒,你做主就行,遼西是值得投些銀子的,前番建廠不是已經開始賺錢了嘛!」

    張謇從椅子上站起來,長揖道:「那學生就此告辭,打點一番後,明日北上。大人,您可得保重身子啊!」

    劉坤一點點頭,看著張謇卻不言語,只是用眼神示意這位親信幕僚可以出去準備行裝了……

    錦州,東三省總督行轅。

    汪聲玲夾著一個公文袋剛進中門就見許彪灰頭土臉地從李燾的辦事房出來,還未出聲詢問,就見許彪伸手到嘴唇上「噓」了一聲,又轉身指點了李燾的辦事房一下。

    兩人行到一邊,看左右無人後,汪聲玲問道:「大帥還在生氣?」

    許彪縮著脖子無奈地點點頭。

    「汪先生,這事兒您得幫幫大帥。」許彪說著,見汪聲玲為難地搖頭,乃按住腰上的手槍道:「要不我去把那洋鬼子給斃了?!」

    「胡鬧!」

    許彪被責罵後反而涎著臉道:「嘿嘿,汪先生說得是,許彪也不想那樣,可,可總不能見大帥成天裡生悶氣吧?要不,我帶人去北京請夫人來?」

    汪聲玲搖頭否決了許彪並不那麼認真的建議。聶紅衣是朝廷的人質,怎麼能夠接的出來呢!?

    許彪觀察著汪聲玲的神情,突然咬著牙道:「算了,我還是找聶司令去!」

    「等等。」汪聲玲拉住作勢要走的許彪,轉頭看了看大帥辦事房的方向,壓低聲音道:「還是我跟大帥說說,你去學堂那邊看住沈小姐,她一下學你就請她過來,就說是我請她有事相商。」

    許彪苦著臉道:「那洋鬼子跟著咋辦?」

    汪聲玲抬手在許彪的大頭上輕輕一拍,笑道:「你就不知道跟劉大先生說說,讓那洋鬼子在廠子裡被事情拖住走不了就成嘛!唉,這洋人就是麻煩!」

    「是!」許彪一個立正,樂呵呵地跑開。

    汪聲玲在衛兵的傳報聲中推開房門,搶先說道:「大帥,朝廷轉來老毛子的照會。」

    「說什麼?」李燾有些懶懶地問了一句,示意副手坐下說話。

    汪聲玲沒有找椅子坐下,而是直接走到李燾的辦公桌前,斜靠著桌面說道:「不出大帥所料,老毛子說第一期撤軍計劃要延遲到十月。」

    「可以,不過面子上還是要催他們的,還要請各國出面。就這個意思,擬個電報發給軍機處,這邊,給那個阿列克謝耶夫也打個招呼,老毛子手裡的那幾支吉、黑團練,我們要堅決接收、解散。」

    「大帥,十九號,東三省國民銀行就要在奉天掛牌了,不如,趁著喜氣來個喜上加喜?」汪聲玲邊說話邊從李燾臉上看到疑惑的神色,乃笑著道:「大帥和沈小姐的婚事,也該辦了。」

    「不!」李燾的臉色頓時黑了起來。

    汪聲玲心中暗笑,這大帥畢竟還是年輕人,不僅臉皮薄,還會耍些性子呢。

    「有些事情說開來更好,我看,沈小姐對那個亨利克不過是同學情誼而已,婚事一辦,那洋鬼子還能成天在她身邊轉悠?大帥,你不說,她不說,這事兒就成了憋在心裡,自己給自己找彆扭。要不,我馬上給上海拍個電報,請沈從南北上?」

    李燾騰地站起身來,回道:「不用。」接著就衝門外喊道:「許彪,備馬!」

    「去哪裡?」汪聲玲急忙發問。

    李燾臉上的黑氣消失了,換成了一臉決死衝鋒時神情,硬邦邦地說道:「學堂!」

    「大帥,帶沈小姐去王家堡轉轉?」

    李燾頓時想起那一次與沈婉儀在河邊散步談心的情形,不由感激地向汪聲玲投去一個會意的微笑。抬手在額角處行了個禮,大步走向牽馬過來的衛兵。

    對李燾與沈婉儀婚事,總督府所有人都是支持的,甚至是有些盼望的,而沈家也表示出催促的意思。可是,李燾卻不能確定沈婉儀的態度,特別是在看到那個洋鬼子成天跟在沈婉儀後面時更不能確定了!

    回到王家堡,在往昔的氛圍中求婚,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