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五卷 革命 238 最後嘗試 文 / 仙人掌

    238最後嘗試

    中南海儀鑾殿原本是當年光緒向慈禧表示孝心而建的,靡費巨萬,規制龐大。戊戌變法後,慈禧乾脆在這裡公開地接管了所有政務,儀鑾殿遂成為大清國的政治中心之一。

    在這裡,慈禧不必向像在紫禁城太和殿一樣總要帶著光緒,她單獨接見大臣、外國使節以及任何人,處理一切國事,連形式上東西都不必顧忌。當然她也可以特意召見新婚的李燾和聶紅衣小兩口,表示格外的恩寵。

    就算慈禧盡力擺出了慈眉善目的神情,就算此時儀鑾殿裡的禁衛們並不多,可第一次進皇宮的聶紅衣還是小心翼翼、心懷惴惴,完全沒有了在八里台時的那般巾幗豪氣。

    假作關心地折騰了一番聶紅衣之後,慈禧總算開口道:「毓秀,帶夫人去見皇后吧。」

    李燾在一旁鬆了一口氣,至少在見到皇后(隆裕)之前,三妮子可以在風光秀美、水波瀲灩的中南海透口氣了。唉,意識上的東西總能在這個時候給她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來中南海受寵對她來說應該是受罪!

    「謝老佛爺恩典!」這話不能不說,也是在提醒身邊的聶紅衣。

    慈禧嗯了一聲,抬起戴著金箍子而格外尖長的手指了指面前的糕點道:「這也帶些去,坐哀家的機器船去。」

    聶紅衣這次學乖了,忙俯身作禮道:「謝老佛爺恩典。」

    等聶紅衣在女官的陪同下離開後,李燾聽得慈禧「唉」了一聲,忙收拾起對聶紅衣去見皇后的擔心,專心地應付面前的難關。朝廷王公大臣們在給了盛京軍餉之後,是巴不得盡早攆盛京將軍回錦州的,而葉長生等人赴德之後,錦州也是相當的空虛,僅有汪聲玲和段祺瑞二人主持軍政,亟需李燾回去坐鎮。不過,在李燾沒有足夠的表示之前,這個錦州還是不好回!

    「稟老佛爺,臣擬在二月十六日啟程返任,請老佛爺示下。」

    目光打量著李燾的軍服,慈禧象沒有聽到李燾的話一般,還是捏著嗓子盡量地讓自己的聲音顯得慈祥、親切地道:「李卿家還沒游過這園子吧?今日春光明媚,不如陪哀家去蜈蚣橋走走。」

    李燾能說什麼?到了這個地方,在緩和矛盾以便盡早回錦州的宗旨下,這死老太婆的意思還是要尊從一下的。

    當下禁衛、太監、宮女們排開儀仗,慈禧打頭步行出了儀鑾殿,沿著中海向南邊的蜈蚣橋行去。李燾則退後一步,以臣子的姿態跟在慈禧身側。

    中南海的景致哪裡比得上頤和園吶?還未行到萬善殿,慈禧就拋開了觀景的心情發話問道:「李燾啊,對朝廷整飭戶部,鑄行規制銀元一事有何見解啊?」

    「統一幣制刻不容緩,正當速速施行。」洋派的李燾算是特例了,回話不用躬身,就在說話的同時,他看到了遠處的水雲謝,也因此想到了更遠一些地方的,三面環水的瀛台。老妖婆突然起了性子帶自己遊園,究竟是啥目的呢?難道就是徵詢這個早已經徵詢過的問題?絕對不是!

    慈禧揮開大部分從人,身邊只留了幾個貼身的禁衛、宮女,才道:「嗯,此處不是朝會大殿,有些話你當儘管說來。」

    「統一幣制是好事,可是如果戶部積弊不除,朝廷委派失當,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戶部存銀不多,要大規模的鑄錢流通,必然要強收市面上散碎銀子回火,這個虛報火耗就是謀利擾民的手段之一。老佛爺,統一幣制應當是為暢行金融、促進經濟之舉,其效益是長期的,朝廷切不可將此事作為新辟財源來辦。一旦存了這個急切的想法,此事必然辦砸!」

    這話是出於李燾的真心,朝廷遲遲沒有對錦州發行紙鈔一事回復,卻緊鑼密鼓地準備著統一鑄錢之事。無論何時動手攆這老妖婆下台、掌握政局,穩定的幣制都是李燾需要的。這也算是退而求其次吧!不過今天來,既然老妖婆給了單獨談話的機會,最後的嘗試還是要做的。

    「朝廷剛下恩旨免宣威、昆明及齊齊哈爾、墨爾根旗屯災賑。免榆林等處逋賦,西安等廳縣秋糧十之二。又調一百二十萬兩為直隸諸軍整備經費,後續款額又要次第撥發,戶部也是艱難吶,眼看著武衛三軍又要花大筆的銀子。哀家想著,能把關、稅、漕、鹽、鐵路一併收回來……」

    慈禧故意拖著沒有後話,乃是要看李燾的反應。這些財源是在赫德和盛宣懷手裡,也就是淮系舊人手裡,如今與淮系的新掌門談及此時,當然是徵詢意見的成分居多,也是考察李燾「忠心」的意思。

    「國家財政當由國家統籌,財經命脈決計不能長久地把持在外人手中,也不能長久地懸於中樞之外。老佛爺,臣以為整飭財政當遵循三點。一,清除積弊,保障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休養生息數年之後,財政收入必然增長,是時,朝廷自然就可以寬泛一些。二,收回利權、維護主權,此乃牽涉國際政略之大計,當配合行之,不可貿然而動。當今局面締造不易,東北國土匡復有望,如隱忍少時可以達成目標的話,朝廷又何必急在一時呢?三,銀本貨幣,每每在對外貿易中吃虧。列強已經為金本貨幣,遂使大量白銀流入大清,白銀貶值、金價暴漲,列強從中漁利當以兆億計,此實在為戶部中樞清理財政之當要任務。掌部官員切不能為眼前的易得之利益,忽略了此等大事!」

    李燾說的三點,慈禧聽明白了前兩點,後面的金本、銀本,她那顆腦瓜子無法理解。這位老佛爺停住了腳步思想半晌,直指蜈蚣橋道:「過橋去紫光閣看看。」

    李燾心中暗罵:媽的,說到關鍵處你就轉話題!哼,等老子整備了諸事,看你還能坐在這個位置上得意多久?!興許一年之內,這個國家就將迎來新的世代!

    「李卿家,你看,在此處觀水雲謝又有別樣風味。」

    「是,老佛爺。臣一介武夫,卻是不懂。」

    慈禧瞅了李燾一眼,知道這個傢伙是言不由衷,乃笑道:「先祖以馬上得天下,諸王貝勒中也是武夫居多。去紫光閣看看吧,本朝功臣名將繪影盡在其中,噢,李愛卿,收復奉天一戰堪列其中,裕德就沒催你要那個戰事圖本?」

    兵部要遼河戰役的地圖,用於懸掛在紫光閣上,這個事兒李燾是知曉的,卻沒有心思照辦。形式上的東西不可能改變實質,沒落中的滿清王朝憑一個紫光閣的昭彰就能中興嗎?

    「臣想,收復奉天在《東北戰略》中不值一提,還是等臣率全軍將士匡復全部失地之後,再擇圖奉上。」

    慈禧見李燾榮辱不驚的神色,略微有些失望道:「你有這個心就好。」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李燾把心一橫,凝聲道:「老佛爺,臣請速歸錦州籌備諸事。」

    慈禧還是一副慈祥的容色微笑道:「不急,愛卿新婚燕爾,怎可拋下新嫁娘遠赴關外呢?」

    李燾卻是如遭雷擊一般愣在當場。老妖婆的話意很清楚,那就是要留聶紅衣在北京為質!

    朝廷諸公是巴不得李燾早早滾蛋的,可是慈禧的態度不一樣,她要的是李燾忠實地執行《東北方略》,要的是匡復失地的成果,要的是今後李燾的乖乖就範!

    慈禧還是一副好婆婆的顏色道:「盛京有段、汪二人,吉黑有增祺,加上奉天軍事協調之後暫無戰事威脅,愛卿當放心在京師多住幾日。唉,關外將來是兵危戰凶吶,朝廷也不能對不住你們李家。」

    李燾在心裡狂暴地將慈禧罵了九九八十一遍,這老妖婆還想等聶紅衣有了孩子後再放老子走!那,捏在她手裡的牌就更硬實了!

    當日離開錦州南下時眾人說的話應驗了——入關容易出關難吶!

    李燾懶得說那些違心的、感謝老佛爺榮寵關照的話。實際上,他和慈禧都清楚其中竅要。條件、交易、威脅,被籠罩在溫情脈脈的話語裡,真是他娘的戲劇!

    看著李燾悶著頭只管走路的樣子,慈禧頗有些得意,這年輕人終究還是嫩了一點兒!這,也充分地說明了捏住聶紅衣的必要性!慈禧向身邊的女官丟了個眼色,那女官躬身道福後匆匆離去。可惜李燾在激怒中並未發覺。

    不能衝動,不能動怒,這裡是中南海,是皇家別苑!現在,沒有第一旅在旁邊照應著,現在,整備直隸諸軍的大計正在重要關頭上!東北經營出的局面,不能毀在一時意氣中!

    「謝老佛爺恩典,臣請孤身出關回鎮錦州!」

    錦州是需要李燾回鎮的,讓新娘子懷孕也是沒譜的事兒,慈禧當然不能長期將李燾留在京城裡播種。表達了意思,達到了留李家人在京城的目的,盡可以放這跋扈將軍出關了。不過,還有一個事兒不能不提出來。

    慈禧看著瀛台方向,那個孤島一般的建築就是拘禁光緒的地方。

    「哀家聽聞外面有些人嘈吵的厲害,什麼立憲啊,還政啊,革命啊,李卿家怎麼看?」不等李燾回答,慈禧又道:「我看,都是康梁二人在海外鼓吹煽動的!唉,皇上但凡有能親政,哀家又何須如此操勞卻又蒙此言辭之辱呢?」

    裝吧你,你裝老子也裝!你真要歸政立憲,老子的大計不就沒了著落?尚未開化的國人還不歌頌你的恩德?那些革命黨還不趁機鼓吹驅逐韃虜的革命內戰?哪裡還有老子兵諫的機會呢?!

    「國事,不可問野夫俗人!國家戰略,康梁也好,他人也罷,不在其位難謀其政,他們怎麼能理會其中竅要?臣李燾及武毅新軍十萬將士,決不受此等言論影響,匡復東北、效忠國家,乃是武毅新軍當前的唯一宗旨!」

    慈禧一副歡喜的模樣,心裡卻清楚李燾的話未必是真。當下帶著這位學乖了的跋扈將軍進了紫光閣,指點著功臣名將的畫像,就如導遊一般喋喋不休地說了半晌,直到那名方才離去的女官回轉才作罷。

    「稟老佛爺,皇后很是喜歡夫人,今晚要留在宮中敘談作伴。」

    李燾頭皮一陣發麻,心裡大罵:我操你老妖婆八十代祖宗!臉上卻要繼續方纔那般效忠的模樣,感激涕零地道:「臣謝恩!只是……」

    慈禧故意打斷李燾的話道:「皇后左右無伴,正想聽聽外面的稀奇事兒,李愛卿不必擔心。」

    一個葉赫那拉氏的皇后跟一個漢女有什麼話好講?!唉,到如今,自己這個男人連三妮子都護不住了。初次進宮的她在這個鬼地方能安生嗎?花紅柳綠的陽春三月,身處風光無限的中南海,李燾卻覺得自己跌入了一個萬年冰窖一般。可是,他還得忍,還得等待時機成熟才能發動。他還得以三妮子今夜留宮,他日留京為質之事談交易!

    「謝老佛爺恩典,臣還有一事啟奏!」

    慈禧見李燾恭謹的模樣,愈發覺得自己已經抓住了這傳聞中頗重情義的年輕人死穴,乃道:「說吧。」

    「臣前後有三道折子,請准遼西開發銀行在關外發行信用代銀券,以利集中關外之財力整軍備戰,也可稍解朝廷撥支盛京軍餉之難題,與戶部之統一幣制政策也無絲毫衝突……」

    慈禧裝腔作勢地道:「那些折子留中了,哀家不就是等你今兒來陳說詳情嘛?」

    李燾暗舒長氣,想不到這個能夠主掌今後中國財政金融的大計,在今天的最後嘗試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發鈔、整軍、謀取兩江和東三省總督、修通京錦鐵路,乃是發動兵諫政變前的必須到位的四大準備!而鈔行東三省一事,也繼盛京巡警軍北開吉林之後,為排擠增祺更加砝碼,讓東三省總督的位置離李燾越來越近!

    一番陳說之後,李燾總算得到了慈禧一句話——「明日朝會發軍機和各部計議實施。」

    天吶,眼看著就要變了!三妮子,你再忍忍!國人們,你們再忍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