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四卷 基業 207 公事公辦 文 / 仙人掌

    207公事公辦

    率領第一營進京的范振仙剛剛跳下火車,腳還沒站穩,就看見一大群看圍觀的老百姓在指點下車列隊的部隊同時突然分開來,黃毓英帶著兩個衛士急步上前。

    「范旅長,大帥有令,部隊傳南城而過,開往居庸關,迎接兩宮迴鑾,這是手令。」黃毓英傳令完畢,看看周圍的人群,乃示意范振仙向一邊無人處走了兩步,才又壓低聲音道:「淮軍前路左翼張勳部已經出發,大帥的意思是第一營不能早、不能遲,兩支部隊同時抵達居庸關最好。」

    范振仙點點頭,展開手中的命令看過以後,邊將命令裝進上衣兜裡邊笑道:「嘿嘿,這一下,太后老佛爺總不能還在懷來停住等鐵良的禁衛軍吧?大板牙,回報大帥,我范振仙保證與張勳同一時間到達居庸關後,畢恭畢敬地去迎接太后和皇上。」

    黃毓英笑嘻嘻地打個立正,耳邊立時響起范振仙的傳令聲:「第一營,全體集合,立即整裝,目標,居庸關。」

    第一營是存心在北京老百姓面前顯擺,不僅僅是一色的新毛瑟步槍,手榴彈、重機槍、迫擊炮這樣的寶貝也統統帶著,以前所未有的整齊隊列從阜陽門穿城而過,給北京人留下一個經久不衰的談資。

    儘管一個營六百多人的隊伍不算大,可軍隊的穿城而過,還是讓那些在李燾問題上犯迷糊的人們突然醒覺,盛京將軍府和九門提督衙門猛地熱鬧起來,探問情由看風色的人們,幾乎將兩地的門檻踢斷。為啥呢?因為天津的戰事、鎮壓義和團以及兩宮西走讓北京城裡根本就沒幾個兵!穿著號褂子的,都是九門提督屬下各營被抽空之後的散兵游勇,就是這點力量,保衛著大清國的京師之地!武毅新軍一個營開過了,更多的部隊會不會來呢?

    親貴們擔心,此時卻也不敢說李燾二話,人家是正當的調兵,誰叫北京城幾乎等於沒有防衛力量呢!?九門提督,職責所繫!縱然不是調來京師禁衛之步軍各營……那些隊伍還能用嗎?

    老百姓卻是在看熱鬧之中期盼著。誰都知道武毅新軍的紀律好啊,再看看近兩天規矩了不少的五城巡捕營,京城的小老百姓們就要覺得自己不是身在京城了。

    崇文門步軍統領衙門口,一個四十來歲的瘦弱男子穿著寬大的補服,帶著官帽,大冷天的卻冒著熱汗站在哪裡紋絲不動。圍在大門口那些等待提督大人召見的人們,只能對載福抱以同情,又或者暗暗地幸災樂禍。

    德國公使的馬車來了,穆默在正大光明地向大清國外務部管部大臣奕劻提出使館區外的防衛要求之後,由行走外務部的載振領著,上九門提督衙門來會見李燾,磋商具體的事務。此時,誰他娘的還能說李燾私通洋人?看看,人家是在青天白日下,有外務部的人引領著的公事公辦!

    穆默、載振、漢納根以及一名德軍少校進了簽押大堂,李燾才迎上去,在漢納根互相介紹一番後,冒頭就是一句:「公使閣下,想不到我們會用這種方式見面。」

    李燾說的是老實話,唐紹儀傳出會見消息後,他一直都在想如何才能不引人注目地「私會」德國公使呢。

    「將軍,我想關於使館區防衛問題很好解決,雙方約定一個各自負責的範圍和彼此的聯絡渠道即可。」穆默顯然不想在「不重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說著話,他的目光看向身邊的少校,介紹道:「這是德國公使館護衛隊指揮官屈勒少校。」

    李燾明白對方的意思,立即朝黃毓英道:「少校,你負責使館區外圍防衛問題的會談,德梁先生會協助你。」

    軍事上的問題,由少校對少校去磋商就成,李燾可不願意在未與德國人達成正式的合作之前,在外交的規程上犯錯誤。

    穆默並沒有顯出意外或者是其他情緒,而是平靜得有些過分地拿出一疊文件道:「此次,本公使是代表德意志帝國政府與大清國盛京將軍洽談雙邊合作具體條款,李將軍,這是我方提出的合作章程,請過目。」

    文件是中德雙語,德國人的誠意在文本上可見一斑。而文件的內容,幾乎是德國幫助遼西軍政經濟建設的大饋贈。

    「我們需要得到您一個承諾……」

    李燾翻閱著文件,對穆默的說話點了點頭,然後才好像是突然醒悟過來一般,將目光移到穆默臉上,禮貌地笑了笑道:「請儘管直言。」

    「德國政府希望,盛京將軍和武毅新軍將成為貴國親王載灃閣下的有力後盾。」

    李燾的臉色頓時不好看了。媽的,難怪德國人會在得知滿清朝廷羈留老子的消息後,遲到今日才來會面!唉,換個立場想一想,興許自己也會支持載灃而非盛京將軍,畢竟,那位王爺距離中央權力更近一些,對皇族和朝廷的影響力也可以預見地會越來越大。地方軍閥和中央權力的最可能繼承者之間,德國人也好,其他列強也罷,肯定都會選擇後者。只是,關外軍事問題的突出化,讓列強不得不在扶持李燾的基礎上遂行他們的政策。

    終有一天,老子會讓你們認識到真正的李燾!

    心裡暗罵著,李燾覺得舒服了一些,臉色也逐漸地好轉,又擺出了微笑,抖抖手上的文件道:「穆默閣下,這真是一份標準的德國政府與盛京地方的友好合作協定文本!對此,我毫無疑義,對您的要求,我也可以在此做出保證,武毅新軍將在保持相對獨立性的前提下,積極支持醇親王。」

    「相對獨立性?」穆默約莫猜到李燾的意思,忙在這個關鍵詞彙上提出疑問。

    對德國來說,支持一個以載灃為代表的中央集權的滿清中國朝廷,關鍵點就在中央集權。只有中央集權的滿清中國,才有可能為德國提供一個龐大海外的原材料基地、產品傾銷地和遠東軍事合作夥伴。這些利益要是分割到各個地方實力派手中,那對德國來說就麻煩了,而且沒有保障。無論是慈禧還是目前在德國的載灃、載濤兄弟,都把這一點當成了基準。因此,德國希望李燾能夠成為載灃的有力臂助而非地方割據勢力的代表。

    「實際上,您是在這份文本中,要求本將軍擔當一個大清**事力量的代言人,以此與醇親王結合,儼然就是一個潛在的大清國未來政府了。德國的投資眼光果真長遠吶!」李燾揶揄了兩句,又正色道:「武毅新軍不能被不符合軍事技術發展的任何政策左右,他是國家的軍隊,不是某個政治勢力和少部分人的軍隊。所謂相對獨立性,是在保障武毅新軍在國家面臨被侵略的威脅時,在國家面臨重大政治抉擇時,擁有自己的決定權。」

    這話,等於徹底否定了德國方面的提議。

    穆默微笑著搖搖頭,仍然保持著足夠的耐心道:「將軍,您的軍事力量與載灃閣下的政治潛力相結合,就是未來大清帝國的軍政權力中心。關於您剛才提出的條件,我覺得這是一個國家中央軍隊的職責……」

    李燾打斷了穆默的話:「武毅新軍就是國家軍隊!」

    穆默擺手道:「不!事實上,您的武毅新軍是地方軍隊。否則,您會很爽快地答應我剛才提出的條件。」

    媽的,德國人果真夠直接的,把談判搞成爭論了!

    李燾知道德國人說得是事實,至少在目前看來是事實。除非,德國人的腦瓜子在思考時換成李燾的思維,那麼對武毅新軍性質的定義就是——他是代表這個國家未來發展利益的軍隊,而國家發展利益,未必與現政府的政策重合。再說直白點,這支國家軍隊未必忠實於滿清政府!

    穆默不會給李燾太多思考的時間。

    「三百萬馬克的資金援助,全部換成錦州需要的工業機器、技術和人才支持,德國政府已經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將軍,您完全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國家的未來,難道不可以由您和載灃閣下協商嗎?作為一個關心大清帝國的朋友,我的直覺告訴我,您和南方兩位總督提倡的新政,將與載灃閣下在德國考察的憲政相互重合,既然有這個重合點,您們的合作就是有基礎的。」

    保持這個姿態繼續下去能否要到更多的好處?又會不會跟直率的這個穆默搞僵?

    前幾天會議上周馥的提醒,讓李燾深入地考慮了今後在政治上的策略。一個漢臣要從滿清朝廷裡拿權,擁有中央權力,看起來很難!不過不是不可能!相反地,李燾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想法,如今德國人提出來的建議,其實正中下懷!只是,既然德國人提出這個問題徵求李燾的同意,那麼順便撈一點好處又何樂而不為呢?

    爭取在日俄戰爭前推廣新政並立憲,這是保證今後對日作戰的基礎,否則,他就德依靠單薄的關外那點力量去跟口木人打生打死。就算是口木對俄作戰打虧了元氣,李燾依然覺得沒有絕對的獲勝把握。

    老妖婆是要趕下去的!那麼接下來是光緒還是載灃呢?梁啟超的意思是聖主光緒,李燾卻認為載灃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一個目前沒有實際權力的王爺要擁有權力,就必須要抓到一手大牌才行,李燾就是大牌。武毅新軍支持載灃主政,載灃回報武毅新軍的,就是相對獨立性甚至是李燾在幕後操縱政治。再說了,日俄戰爭一旦爆發,大清國如何表態呢?李燾如何表態呢?難道要一個曾經的抗俄英雄在此時說「大清局外中立」!?

    形象,還是保持著英雄式的形象吧!中立的話,就讓光緒或者載灃去說!就憑這一點,在對付口木的勝利之後,老子就完全有理由將滿清統治的標誌者攆下去!想想吧,皇帝或者攝政王要中立,武毅新軍的李燾大帥卻審時度勢發動對日戰爭並奪取了勝利,改變了東亞軍政格局,那時候……

    「我,嗯……穆默閣下,我被您說服了。」

    儘管李燾的作態過渡得很自然,穆默臉上依然沒有笑容,一雙在夾鼻眼鏡後的魚泡瞇瞇眼還是打量了一陣子年輕的中國將軍,半晌,這位德國公使才道:「將軍閣下,我是否能在今天給柏林發電,向載灃閣下報告您們之間的真誠合作關係達成?」

    李燾咬咬牙,又在手中那份文件的數目字上看了兩眼,才道:「完全可以!」

    「噢,那麼,這份文件將作出必要的修改,最後由您和載灃閣下代表大清國共同簽署……」

    「不!這是德國政府與盛京地方的協議!我們得公事公辦!」李燾當然不會上穆默的當,真要是作為一個大清國政治權力潛在繼承者的身份來簽署這份協議,今後奪取政權的李燾,就要在這份協議的基礎上,履行不少的國際道義,甚至包括跟著德國失控的瘋狂戰車碾壓整個世界!嗯,即便要碾壓,咱們得看準風色,看準時機啊!

    穆默聳聳肩,似乎是知道李燾要反對一般。其實對德國人來說,這樣一份協議最好的載灃來簽署。德國人想不到他們眼中大清國地方軍事實力派,實際上打著掌握整個國家命運的主意。否則,此時的穆默肯定會纏著李燾簽字了。

    德國是有投資眼光的,但是還不夠深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