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逐鹿1900

第三卷 軍閥 162 覲見慈禧 文 / 仙人掌

    162覲見慈禧

    山西陽曲的巡撫衙門內,宮禁儀仗處處可見,將這與紫禁城相比差的太遠的宅院子打扮得不倫不類。那些禁衛、宮女、太監們頂著太陽應著差使,努力地為這聖駕行在之所裝點門面。

    身穿四品朝服的唐紹儀畢恭畢敬地站在滴水簷下等候通傳,雙手垂在身前,眼睛看著地面,心裡想著覲見太后老佛爺的種種禮節,渾然不覺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在頭上,額角已然見汗。

    自從遼西返回關內,他首先請見了李鴻章,又乘轎密抵美國公使館,完成使命後再趕往山西謝恩。原因無他,乃是朝廷恩賞的知府銜道員差使在山東,作為並不臨戰區的文職,他應當按照規矩——四品以上京部官員出任地方需要進宮磕頭謝恩——跑一趟山西。

    當然,來山西並不僅僅是為了謝恩這碼子事兒。前兩天剛到陽曲,他就求見太監總管李蓮英,塞了整整十萬兩銀子的紅包,那是盛京將軍李燾孝敬李大總管這個本家的。現在,唐紹儀的馬蹄袖裡還藏著銀紙兒,也是十萬兩,乃是盛京孝敬老佛爺的。唉,說來也是淒淒慘慘,堂堂的皇上、老佛爺竟不得不流離於此,吃苦了呢!

    內進裡一直沒有傳話出來,似乎李蓮英忘記了通傳?又或者老佛爺今兒哪根筋不爽,要晾晾從盛京來的臣子?總之,唐紹儀漸漸地覺得日頭毒辣了,口發乾、身見汗,視線也一陣陣地模糊起來。

    並不是慈禧想輕慢唐紹儀,也不是李蓮英故意拿捏著事兒不傳報,而是內進廳堂上的幾個人著實歡喜得緊,竟然忘記了外面還有一個緊要地方轉到山東任職的道員候著通傳呢!

    增祺、奕劻、李燾、榮祿、李鴻章的電報次第打來,儘管所說事兒不同,對慈禧來說卻無一不是喜事兒。

    增祺報稱盛京局面穩定,昭陵保存完好,宮禁雖有毀損卻無大礙,此為一喜;再報巡警軍權落入欽差手中,武毅新軍軍容鼎盛,能保盛京無恙,此為二喜;又報俄人服軟,調轉兵力圍剿拳匪,反向欽差行轅要求幫助,此為三喜;四喜則有些勉強,乃是李燾行雷霆手段整肅了三地練軍。

    奕劻來電所陳更是喜事。洋人拖不起了,主動再次降低賠款數額,要大清國支付總計一萬萬三千萬兩白銀了事。這還是其次,最最緊要的是,洋人對大清國處理主戰大臣和拳變首禍很是滿意,完全答應不再追究庚子事變的真正首惡。再則,奕劻以督辦政務首席大臣的名義,彈劾璦琿副都統鳳翔不遵軍令,違逆朝廷《東北方略》和阻擾新政推行之罪。

    李燾的電報很乾脆,略略陳說整編之事後就是要朝廷給名分,那些師長、旅長、團長的,還得朝廷給道聖旨確認下來。至於營連排的軍官嘛,他自己個兒的盛京將軍衙門就搞定了。另外,他以關外洋務外交事,請朝廷准唐紹儀回任盛京將軍衙門,擔任實授道員銜的洋務總辦。

    榮祿來電則是不討人喜歡的,電稱李燾有違孝悌,經年不予家中高嚴高堂雙親去信云云。

    李鴻章則是奏稱疾病稍減,可以視事以安洋夷了。

    隨駕軍機大臣王文韶一口氣連讀五封電報,累得有些上氣接不住下氣,一張臉憋得微紅,龍鍾老態盡顯。

    「王相歇息一會兒吧。」慈禧頗為垂憐般地說了一句。

    王文韶一驚,歇息,此般境況的「歇息」是啥意思,莫非是老佛爺見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要……是啊,最近老佛爺很是提拔了一批年輕人!

    他渾身一個激靈,利索地跪奏道:「回老佛爺的話,臣不累!」

    慈禧卻沒有那樣的心思,見王文韶誠惶誠恐的樣子,乃淡淡地嗯了一聲道:「這麼說來,迴鑾北京的事兒該議議啦?」

    王文韶剛才受驚不淺,一想老佛爺最近的喜好和先前李蓮英的提點,忙道:「關外有武毅新軍駐守,當前固若金湯,匡復東北可期;京師慶王爺和李爵相坐鎮和談已然有大成之兆。嗯,只需從關外調支強兵南下山海關,遙遙拱衛京師,聖駕自可移蹕回京。」

    「臣以為不可操之過急。」新晉的軍機行走,兼署督辦政務大臣瞿鴻禨奏道:「聖駕移蹕乃是大事兒,還是等一切安頓穩妥再行起駕為妥,此時,宜先安排蹕路照應,催促全權大臣盡快落成和約。再則,調兵拱衛京師,也當等得兵到山海關威懾洋夷之後才成。」

    慈禧想了想去年初冬一路的顛簸,乃點點頭道:「也罷,頒旨下去,命張百熙修京師蹕路,免去歲蹕路所過州縣一年錢糧之三成,勉勵官民好生整頓蹕路,待回京之後再行嘉賞。」

    「輒。」王文韶恭聲領旨。

    慈禧又問道:「鳳翔之事,你等看該如何處置?」

    眾隨駕軍機們一陣猛抽涼氣,各自尋思卻是不敢答話,直到慈禧重重地「哼」了一聲後,還是剛到軍機上的瞿鴻禨大著膽子道:「匡復關外之地乃是朝廷大計,非傾全國之力以赴不可,身為副都統之鳳翔牴觸關外軍事整飭,當責令欽差大臣增祺查辦。」

    這番話前半截說得似乎帶著殺氣,後半截卻是圓滑之極,輕飄飄地把問題推給了增祺。畢竟,瞿鴻禨是實打實的漢臣,是湖南人,人家鳳翔是滿員,這個事情該如何處理是滿臣們商議的,哪裡容得新到軍機踩地皮的他說話?只是,老佛爺對眾軍機不吭氣顯然動了怒,不應和著怎麼成?

    查辦?

    慈禧掂量了一下這個詞,又掂量了一下李鴻章和李燾在當今大清國的份量,再想想自己和光緒何時回京,還得看這李門兩爺子如何辦差事,乃皺眉道:「奪職、遣戍。」

    軍機大臣昆岡聞聽此言,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囁嚅著想求請,卻生生地把話嚥了回去。那李燾在電報裡只是說鳳翔違犯軍議之律,以增祺的名義申飭一番即可,犯得上奪職、遣戍?!唉,說到底是李燾乃是《東北方略》的核心,朝廷允了這個方略就要倚重於他,指望著武毅新軍能夠匡復關外之地呢!這鳳翔啊,乃是站錯了班位!

    以軍威擅權跋扈,恐怕由今日老佛爺的口諭懿旨開始了!

    熟讀史書典籍的軍機們不敢出言提醒,形勢比人強吶!誰叫那李燾著實地能打仗呢?掰著指頭數數,大清國從聖祖爺爺開始的對外戰爭,能夠以全勝收場的大戰,唯有李燾的遼河之戰!想當年的彭春、海蘭察乃至前些年的劉永福、馮子材,對羅剎老毛子、對廓爾喀、對法國,哪有如今這樣的大捷,不說別的,單是在遼西勞役的那一萬多老毛子,就足夠讓人看花眼睛!要不,經歷甲午年失敗的李鴻章如今怎麼能有恁大的底氣跟洋鬼子們周旋、拖延?!

    如今戰將,就算朝廷要卸磨殺驢,也得等到老毛子完全撤軍東北之後吧?因此,老佛爺表示出最大的寵愛,給那年輕人再大的權位,也不為過!

    慈禧的心情顯然極好,想著方才電報裡的事兒,居然不用週遭的大臣們提醒,一件件地說出處置意思來。

    「榮祿的心思哀家清楚,可不是時候也顯得忒小氣了一些兒。想那李燾自庚子年四月中旬起就大戰連連,如今擔繫了朝廷的重托,統率關外諸軍,唉,這孩子真是實誠人!這麼著吧,榮祿提起這個事兒也好,自古忠孝難兩全,人家李燾為大清盡忠報國,咱們朝廷和皇家也不能委屈了人家!記得前番賞了京城的宅子給李燾?」

    「回老佛爺,正是!」王文韶記得這個事兒,忙回道:「在太尉胡同,乃是二品規制三進三出的大宅院。李爵相派人打點著,卻不曾有李家人進住。」

    慈禧皺著眉頭道:「二品規制怎麼能成?李燾出身合肥李氏不假,家道卻是中庸得緊,如今戰功顯赫,又礙於年紀太輕、責任太重不能輕易加封,咱們也得留著點東西以後賞賜吧?就賞個欽命頭品規制,修繕一新後接李家雙親到京城吧!嗯,就讓榮祿打點此事!漢臣怎麼地?能為大清江山盡忠浴血,愛新覺羅家就不會虧待於他!」

    「謝老佛爺隆恩!」

    廳上立時跪了一地的漢臣,因為老佛爺那話絕非只是說道李燾,而是指著眾人說的。當然,在官場上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們清楚地知道,這老佛爺對李燾是明裡加恩,實則將其父母控制在手中!鎮邊大將,鎮滿族祖宗之地的大將,哪裡不把著點東西在朝廷手中的?!

    李蓮英見事兒都說得差不離了,忙尖聲細語地道:「稟老佛爺,加恩道員唐紹儀在外面候了個把時辰了,等著給老佛爺磕頭謝恩呢!」

    慈禧掃視一眼地上的眾人,嗔怪道:「小李子還是不識輕重,這唐紹儀乃是留美歸國之幹才,朝廷新政正用得著,看看,大熱天的在外受罪了!傳見吧,平身吧。」

    隨著李蓮英的傳見聲,地上的眾臣也紛紛爬起來,重新作出莊重的模樣,等候素有外交能手、海派人物之稱的唐紹儀。

    可憐的唐紹儀已經在太陽下昏昏欲倒了,此時聽得傳報,忙提起精神檢點自身裝束,跟著傳報太監進內。

    生在大清國最早接觸洋人的廣東,從小讀的是洋人學校,又留美數年,因此唐紹儀的思想中,儒家天授君權的忠君思想並不濃厚。相對的,是美國那種融合民族的大美利堅民族主義和三權分立的民主政體深深吸引了他!這也使他很快就效忠具有大中華民族思想的李燾的部分原因。不過此時,在朝見大清國最高實際權力者——慈禧太后時,還是應了一句話,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哇!

    「臣唐紹儀叩見聖母皇太后老佛爺,請老佛爺萬福金安!」

    典型的廣東矮個子,精神頭不錯,四十來歲正當壯年,有在朝鮮和天津辦理洋務的經驗,還是李鴻章辦洋務的搭檔唐廷樞的侄子。

    慈禧現在已經絕了挖李鴻章牆角的念頭,在朝廷執行《東北方略》和推行表面上的新政時,她甚至對榮祿當初搞出的這個調任唐紹儀之事有些懊惱。

    「平身,賜座回話。」

    立時有小太監端來秀墩子,唐紹儀謝恩後,在一眾中樞重臣有些羨慕的眼光中坐了半邊屁股,垂眉躬身地從馬蹄袖中抽出一個折子來道:「臣唐紹儀蒙朝廷重恩提攜,正欲前往山東布政使衙門就任……」

    慈禧要聽的不是這些官樣文章,忙道:「不必了,今兒就在陽曲住下候著新旨意吧。說說遼西的事兒,你是從錦州回朝述職的第一人吶,好生為哀家說說李燾的仗是怎麼打的,遼西那個洋務辦得如何了?老毛子有沒有可能再對奉天、遼西動武?」

    「輒!」唐紹儀恭聲應道:「啟稟老佛爺,盛京將軍李燾大帥治軍有方,戰略才能傑出,先以五千武毅新軍全殲俄軍薩哈諾夫支隊一萬一千餘人於大凌河,再以一萬八千武毅新軍阻敵五萬於遼河、匡復奉天!這……臣非軍人,難以盡述戰爭之慘烈和大帥用兵韜略之奇妙,只能以耳目之所聞,讚我遼西軍民之同心協力,讚我武毅新軍將士之勇毅壯烈!」

    「慢著說,慢著說。」慈禧似乎很有興趣一般,連聲提醒情緒有些激動的唐紹儀。

    唐紹儀被慈禧阻了一阻,又想起戰爭的慘烈,竟然情緒更加波動,繞是他有辯才之稱,也覺得千言萬語如同堵在嗓子眼裡總也傾訴不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