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隋主沉浮

第二卷 誰與爭鋒 第一百二十三章 九死一生(十三) 文 / 漁皋

    其實不單是楊義臣,其他各方向上的攻城主將也都是擔心讓別人搶了頭功,於是下令部隊無論如何都要在宇文述大軍趕來前攻上平壤城頭。ap整理

    這下可真是苦了城頭上那些高麗守軍,連天的鏖戰已經讓城頭的軍民疲憊不堪,能撐到現在,完全是在靠信念頂著。

    「王上,派預備隊上吧!城上軍民已經苦戰了一天,堅持不住了啊!」

    平壤城,高麗軍大營。

    王帳之內,高元正首而坐,面色凝重。高元跟前跪著一員滿臉血跡,衣甲不整的武將,此人名叫鐵石基,是平壤城頭守軍主將。高元只給了鐵石基兩萬士兵,卻要他堅守五天!要說這鐵石基也是員悍將,就算上加上城中民勇,城頭守衛力量也不過五萬,鐵石基就憑著這五萬雜牌軍,面對城下數十萬職業軍人,生生堅守平壤城五天整,而未曾讓隋軍越過雷池半步!

    然而人就算再堅強,也終究有個極限。今天白天,鐵石基率領守城軍民憑著一股子激勁兒,硬是將隋軍給擋了下來。可還沒等他們歇口氣,甚至連飯都沒來得及吃上一口,茫茫無際的隋軍又組織起瘋狂的進攻。這下鐵石基實在是堅持不住了,他把城防交給副手指揮,自己一路狂奔跑到平壤城中的高麗軍大營,近乎痛哭著向高元求援。

    此刻在高元大營中,還有至少五萬大軍,也就是鐵石基口中的預備隊。不過高元手中這五萬人馬是乙支文德反擊隋軍大計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就算堅守城頭的軍民全都死光了,他也不會動用這支預備隊。

    高元眉頭緊鎖,他不能真的眼看著城頭守軍都死光,否則幾十萬隋軍衝進平壤,他那五萬預備隊也是白給。不過讓高元派援兵,出少了不頂事兒,出多了又會打亂全盤計劃,一時間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父皇,兒臣願意率領全部王宮衛隊上城抗敵!」

    說話者乃是高元的三子高昌山,高元有五個兒子,老大高昌珠還在滸水北岸和隋軍周旋,老二高昌賀在土龍坳死於羅士信之手,老四隻有十歲,老五更是在襁褓之中。這個高昌山今年只有十六歲,正是爭強好勝的年紀,兩位哥哥一個還在跟敵軍作戰,一個已經戰死沙場,年少的高昌山滿腔的熱血也被燒了起來,執意要隨軍作戰。高元倒是讓他跟在軍中,可是哪裡會捨得讓他上戰場。今兒趕上高元無兵將可用,高昌山怎能放過這個表現機會,立刻出列請戰。

    「昌山,不可胡鬧!現在都什麼時候了,你個小娃娃上城又能怎樣!」

    「國家正值危難之際,兒臣雖然不能像兩位哥哥那樣領兵出征,但身為王子,豈能總是躲在父皇的庇佑之下!父王,城頭將士鏖戰數日,此時正是身心具疲的時候,若父皇讓兒臣率王宮衛隊上城助戰,不僅可以助城頭將士抵抗敵軍,更可以鼓舞城上軍民的士氣啊!」

    「這…」

    「父皇,莫要再猶豫了!」

    高元看了看跪在地上面前祈望的鐵石基,點了點頭,道:「昌山,孤令你率領王宮三千侍衛即刻趕赴城頭,助鐵將軍守城!」

    「兒臣遵命!」

    待高昌山興持著令牌沖沖離去,高元又向營中眾將道:「大戰在即,傳令各部隊做好準備,待遠方號角聲起,咱們就殺出城去!」

    ……………

    「娘的,陳石熊,帶三千人,再給我上!老子就不信了,難道高麗棒子都是鐵打的身子!」

    「末將得令!」

    城頭那幫高麗人實在太噁心了,跟隋軍軟磨硬泡,死活就是不讓他們痛痛快快登城。楊義臣真是怒了,他身邊的得力干將差不多都派上去了,七萬陝州軍現在有超過五萬人馬都在強攻平壤。

    這還只是平壤西面,正面的屈突通、麥鐵杖,東面的辛世雄,幾乎所有攻城隋軍部隊都把火力全開。三個方向集中了近二十萬隋軍,他們瘋狂地進攻平壤,火光已經把平壤外圍照成白晝一般,漫漫無際的軍隊真好像潮水一樣湧向平壤城,一波接一波,前赴後繼。

    嘟——嘟——嘟嘟——

    就在拱手雙方瘋狂鏖戰之際,一連串號角之聲突然從楊義臣大營後方響起。這號角之聲可把楊義臣嚇出了一身冷汗,後方的號角聲絕不是隋軍的號角聲,因為就算宇文述的大軍從後方趕到,那也應該是在正面,而不是在他楊義臣的後方。如果這號角聲真是來自於一支部隊,那這支部隊九成九是高麗軍隊!楊義臣的人馬都已經鏖戰數天,而且此刻正在前方攻城,如果敵軍這時候從後方殺到,就是大羅神仙也改變不了隋軍潰敗的命運。

    楊義臣知道事態緊急,他馬上派出探馬去後方查探,沒多久,派出去的探馬就慌慌張張跑回來稟報,大營後方,出現無數高麗軍隊!

    楊義臣腦袋霎時嗡嗡作響,血壓沒上二百也差不多。楊義臣頓足捶胸,他悔啊,自己怎麼就這麼魯莽,只顧著攻城,卻忽略敵軍可能從後方出現呢!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楊義臣另一方面叫人鳴鑼收兵,一面組織身邊剩餘人馬,想要暫且抵擋後方的高麗軍隊一陣。

    可是高麗人哪裡會給他這樣的機會,楊義臣身邊的一萬多預備隊還沒能全部掉過頭去,大營後方就已經殺聲一片了。此刻陝州軍大部分都在陣前,除了攻城的五萬多人,再就是楊義臣身邊的一萬多預備隊,大營中已近乎空營,哪有人能阻擋快速撲上的高麗軍隊!

    還沒等攻城部隊撤回來,最後排的陝州軍就已經和高麗前鋒部隊交上仗了。隋軍被人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陣型混亂,組織無序,哪裡能抵得住早有預謀、士氣正旺的高麗軍隊!

    潰敗,僅僅是片刻鐘的事情。有一人先跑,很快就會一隊人逃跑,當恐懼在人群中蔓延開來,就算是再職業的軍隊,也免不了出現大潰逃的局面。楊義臣在亂軍中嘶聲力竭地呼喊,甚至還親手斬殺了幾個逃兵,意圖組織部隊繼續作戰,然而他的努力根本就無濟於事。楊義臣嘶喊的聲音完全被淹沒在震天響的廝殺聲中,當然就算楊義臣此刻真的有一個擴音器在手,憑現在的情勢,他也根本沒辦法力挽狂瀾。

    前方是平壤堅城,後方是十萬高麗奇兵,混亂的陝州軍匆忙間只能湧向平壤城的正面。然而糟糕的是,湧向正面的潰軍不只陝州軍這一支,東向的辛世雄一部也遭遇到了同樣的狀況。

    幾乎在同一時刻,辛世雄所部的後方也出現了大批高麗軍隊,那工夫辛世雄正在前方漏*點澎湃地指揮攻城,當聽聞後方出現敵軍伏兵,甚至都連變陣的命令都沒來及下達,部隊就被高麗人衝亂,因此東側隋軍的潰敗,比西面的陝州軍還要快。

    兩支潰軍,總數超過十萬,一起湧向平壤正面正在浴血攻城的十萬隋軍,場面之亂可想而知。正面兩支部隊,麥鐵杖和屈突通,他二人對於突然出現的狀況很是詫然,他們不知道東西兩側的人馬出了什麼事,一時間也無法協調是該繼續攻城還是立即撤軍。

    可就在他們相互間試圖取得聯繫的時候,戰場上又出現了突發的狀況。高麗人趁著攻城隋軍混亂茫然之際,竟將城門大開,從裡面源源不斷地湧出無數高麗士兵。主動出擊的高麗軍隊顯然不是守城部隊,他們士氣高昂,體力充沛,明擺著是高元故意留著的一支生力軍。當麥鐵杖和屈突通得知這個狀況之後再想下令部隊後撤,已經為時已晚!

    統帥尚且茫然無知,更何況底層那些攻城的士兵。在東西兩路隋軍和平壤城中的高麗軍「合力」衝擊之下,正面兩支隋軍很快也被衝亂,之前還入虎狼一般的二十萬雄師,剎那間就成了一盤散沙,無組織,無紀律,所有人都只想著能比別人跑得更快一點。結果就是,無人願意阻擊城中殺出的區區五萬高麗軍隊,任由他們肆無忌憚的追殺衝擊數倍於他們的大軍。

    「哇哈哈…哇哈哈…隋軍敗局已定,丞相的計謀,成矣!」

    此刻,高麗王高元正佇立城頭,滿臉得色的望著眼前好大的戰場,不自覺地發出陣陣蕩笑之聲。興奮之餘,高元也沒忘了眼前亂軍之後還有宇文述的三十萬中軍,在宇文述的後方還有二十萬隋軍駐紮於滸水之畔,更有甚者,在烏骨城方向,還有隋煬帝的二十萬精銳中央軍!

    「傳孤的命令,叫東西兩側伏軍加緊驅趕敵軍潰兵,不得讓他們有絲毫喘息的時間!」

    憑實力,就算高麗人拼光了,也不可能打過宇文述的北路大軍。所以乙支文德向高元建議,採用對付來護兒的辦法來對付宇文述,即用隋軍自己的人馬去沖隋軍大隊。這個辦法在隋軍北路人馬身上實施起來要費勁許多,因為宇文述手中的部隊超過來護兒兩倍有餘。但這個辦法一旦成功,那效果也會更加明顯,原因也在於北路軍龐大的數量,他們若是亂起來,任何人都別想力挽狂瀾。

    「是,臣下這就派人去傳令…」

    嘟——嘟——嘟

    乙支文德正想派人去向兩側高麗部隊傳達命令,這是正西方向突然又響起陣陣號角之聲。高元和乙支文德都是很詫然,他們只在西面安排了一支十萬人的部隊,而這支部隊此刻正在全力驅趕西向的隋軍,那這突如其來的號角聲又發自何支部隊?

    驚奇的不只高元君臣,楊義臣及其部將也是大吃一驚。當然這個「驚」是驚喜的「驚」,原因很簡單,這兩長一短的號角聲響,是隋軍鐵騎專用的衝鋒號角。雖然楊義臣他們並不知道來者是那支部隊,但有一點啊可以肯定,這支從西方趕來的人馬,是來救命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