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爭霸太平洋

第一卷 基業初建 第四十章 三年變幻 文 / 風無限

    第四十章三年變幻

    轉眼間三年的時間過去了,江海的海帝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稀疏零落的小廠,彎彎曲曲的小路,雜亂無章的房屋都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工廠,一座接一座,形成了一大片頗為壯觀的工業區,筆直的水泥路橫穿整個工業區,並新城相連。

    新城是以江家府邸所在的舊村落為基礎興建起來了,由原來的十萬人左右的規模擴展成為如今佔地47218公頃,總人口超過兩百萬人的超大規模城市,佔整個海帝島上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新城不僅是海帝島上五座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還是江海勢力在海帝島沿岸最大港口城市、重工業中心、太平洋艦隊的基地。

    三年前江海所建的化工、機械製造、造船、軍工等各種工廠都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其中最能體現海帝島上三年工業發展速度的,就是軍工和造船,先說軍工吧!

    三年前沒有專門的軍工廠只有一個小作坊似的小屋,只能簡單維修一下舊式槍枝,小口徑火炮,不能生產槍枝彈藥。現在早已成立了新城兵工廠,擁有近萬部生產機器,他們主要生產中華1989式步槍、中華1890式機槍(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機槍,這種自動原理為今天的大多數機槍年採用,江海盜版的是氣冷式機槍,這種機槍取消了水冷式機槍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機槍較為輕便。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它的自動動作是利用火藥氣體能量完成的。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共同後坐19毫米後槍管停止,通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後坐,通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擊發機待擊,壓縮復進簧,撞擊緩衝器,然後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閉鎖,再次擊發。如此反覆,每秒10餘次,每分鐘可發射600餘發子彈。)、中華1890式迫擊炮(分輕型和重型,60毫米以下為輕型各項數據為初速183m/s膛壓≤275mpa射程135m∼1200m射速25發/分身管長1100mm高低射界45°∼80°方向射界左右各4°武器質量247kg炮彈質量167kg有效殺傷半徑98m。目前超過60毫米的只有120毫米其性能數據主要為炮身長1800mm重量約150kg最大發射速度15∼20發/分最大射程約1500m)另外還生產子彈、炮彈、手榴彈(也是江海提前盜用)等。全廠擁有工人14000人如果實行24小時全天生產,工人三班輪流上班,機器不停,,月產新式步槍6000支,機槍200挺,迫擊炮200門以及各種子彈1200萬發,各種炮彈13萬發,手榴彈80萬枚和步槍用榴彈30萬發。現在可以自己生產75mm、120mm火炮以及210mm、280mm、305mm艦炮。從此就可以看出軍工方面的變化有多大。

    另外造船方面,在新城港口江海投入大量資金興建了四個三萬噸級的超大型船塢(理論上足以建造三萬噸的戰艦),四個萬噸級大型船塢。四個萬噸級的早在1890年5月就已建造完成,而四個三萬噸的超大型船塢,由於資金、施工經驗和設備方面的原因只到1893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才修建好。這還是建造的設備大都有江海自己的機械廠生產,技術方面由江海提供,再加上江海想方設法搞來的巨額資金才興建而成。他為此付出的代價可不少,現在卻用不到,因為根本沒有建造那樣大型戰艦的能力,萬噸的戰艦都有些勉強,他主要是為了以後考慮,等到需要時再建的話就有些遲了。

    四個萬噸級的船塢此時已投入使用,已經建造完畢和在建的主要有重巡洋艦蘇州號、南京號、天津號、廣州號,輕巡洋艦東海號、南海號、北海號、西海號。其中重巡洋艦天津號、廣州號,輕巡洋艦東海號、西海號還在建造中。

    蘇州號於1890年6月8日開工建造,1891年12月3日下水,1892年3月加入太平洋艦隊。

    南京號於1890年8月15日開工建造,1892年1月7日下水,1892年5月加入太平洋艦隊。

    南海號於1890年5月23日開工建造,1891年10月21日下水,1892年1月加入太平洋艦隊。

    北海號於1890年10月12日開工建造,1892年3月25日下水,1892年6月加入太平洋艦隊

    重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9600噸;滿載排水量11870噸

    外形尺寸(長/寬/吃水):175米/26米/72米

    動力:17000馬力,航速:21節。續航力:5,530海里/10節。

    武備:8門雙聯裝210毫米/45倍徑主炮,10門75毫米/45倍徑副炮,3座533毫米水下魚**。

    裝甲:主裝甲帶(最大)372毫米,炮塔(正面)341毫米,炮座354毫米,指揮塔351毫米。

    艦員:562-600人

    輕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4500噸;滿載排水量5740噸

    外形尺寸(長/寬/吃水):834米/16米/52米

    動力:5400馬力,航速:22節。續航力:3,250海里/10節

    武備:10門105毫米速射艦炮/40倍徑艏艉各兩門,分別配置在兩舷側的單裝炮座上,由輕型炮盾保護,另外6門則配置在兩舷炮座上由炮廓或護盾防護,10門75毫米/45倍徑副炮,2座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裝甲:主裝甲帶(最大)253毫米,炮塔(正面)279毫米,炮座254毫米,指揮塔279毫米

    艦員:289-323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