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鬼才郭嘉之三國重生

龍騰世紀 為什麼喜歡曹操 文 / 一代鬼才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切勿較真

    1、

    為什麼喜歡曹操?因為曹操屠過城?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

    不不不,我喜歡曹操,敬佩他,學習他,是因為曹操他活的真實,他身上有我們每一個人人從年輕到年老所必經的一些變化和過程,他的氣質也許和大多數人加接近一點,才華是遠遠超出,但不妨礙我對他的敬仰和學習,他一輩子簡樸的精神,是一些以奢侈為豪國人應該學習的,他對於各種人才的選拔和處理,他對於對手的各種計謀,都是實實的,詳詳細細的記錄於史冊的,不是單單因為同一時期的劉備太過於不那麼顯眼,也不是因為易天的說書,不是單單因為對於權力的嚮往。

    想想當年,年輕時的曹操也有過執五色棒殺蹇碩,濟南拆除淫祀的正義之舉,這是每個人年輕時心態的一個縮影。包括以尊劉為主的三國演義也從來不敢否認曹操一生的這種獻身精神,這又怎麼能不引起曹迷內心的共鳴呢?這種理想化的執著精神也是世人缺乏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不是單單因為曹操的天賦極高,門檻太高,就沒東西可學了,就應該學習劉備了。選擇學習曹操。

    2、

    我小的時候由於受三國演義及相關戲曲的影響,對曹操非常反感,白臉奸雄的形象揮之不去。後來我開始喜歡曹操,不是因為學了歷史,而是因為讀了曹操的詩所改變的。

    他短歌行寫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辟若朝露、去日苦多」。道出了人世的滄桑和短暫。他龜雖壽寫到:「老驥伏櫪、志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顯示出曹操不安天命,老當益壯的英雄情懷。他觀滄海寫到:「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抒了他廣闊的胸懷。還有嵩裡行寫到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遺一,念之斷人腸」,彰顯了曹操對亂世遭塗炭的姓的生命的愛惜。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怎麼能是個奸雄了?何況他為了我們漢人的尊嚴,馬踏匈奴七里,迎回了被擄去的蔡姬,相比於那些只會將國家的和平寄希望於和親送女人的漢唐天子們,曹操是個有血性的真英雄。相對於一貫厚黑的劉備,靠父兄起家的孫權,是不是大曹可愛了?

    3、

    曹操是個有大缺點也有大優點的人。但是不管如何,他確實活得有血有肉、嬉笑怒罵。反覆後悔、非常真實。曹操的優點:《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以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為正面人物;以曹操、司馬懿等為反面人物。

    《三國演義》,曹操的反面形象是通過對其奸詐、殘忍的描寫來體現的。但作者並未對曹操一味地進行醜化,相反字裡行間對其優點給予了充分肯定。

    除了曹操殺反對他的漢室忠臣時手段毒辣和不擇手段及對漢獻帝的不臣態被世人罵為奸臣外,通過粗讀《三國演義》,筆者現,曹操具有八大優點,這些優點是得到《三國演義》的作者充分肯定的,也應得到眾多有識之士的肯定與讚賞。

    當然,筆者並沒有為曹操翻案的意思,他的功過自有歷史評說。但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不能因功掩過,也不能因過掩功;優點就是優點,缺點就是缺點。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即使曹操真的永遠被釘歷史的恥辱柱上,他的優點也是值得有識之士學習的。因為,我們學習的是優點,而不是其醜惡。曹操的八大優點是:

    一是不畏權貴,執法如山。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權貴,皆責之。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當時蹇碩與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候覽、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深得皇帝寵信,把持朝綱,權勢薰天。十常侍勢力盛的京都洛陽,一個小小的北部尉,杖責蹇碩之叔,沒有足夠的勇氣和非常的膽量,沒有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硬漢子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曹操的這種精神令人佩服!

    二是嫉惡如仇,義討董卓。董卓弄權,天下共憤。曹操欲為天下人除害,先是屈身事卓尋間圖之,後向司徒王允借寶刀一口,欲借拜見董卓的機會刺殺之,被董卓現後假托獻刀而脫身;回到陳留後念念不忘除奸之事,當地孝廉衛弘的幫助下,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收得樂進、李典、夏候惇、夏候淵、曹仁、曹洪等大將。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為師出有名,曹操先矯詔,馳報各道,並作檄以達諸郡,十七路諸侯起兵響應,形成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大好局面。推選盟主時,為完成討伐董卓大業,做為起人的曹操卻一力推舉「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的袁紹做了盟主。經過虎牢關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經典戰役,迫使董卓為避戰而劫天子遷往長安。不能不說是曹操的一大功績。而後,袁紹按兵不動,其他諸侯皆無戰心的情況下,曹操引兵萬餘,領夏候惇、夏候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等,星夜來趕董卓,雖伏失敗,但這時其忠君愛國,奮不顧身義討權奸董卓的義舉令人擊節讚賞。至於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明托漢相、實為漢賊,自己也成為權奸則是後來的事了。但當時,他的舉動和言辭確實是忠君愛國的仁人志士。

    三是不計門第,求才若渴。虎牢關,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連斬諸侯大將,眾皆失色的情況下,時任平原縣令劉備手下馬弓手的山西大漢關羽大呼請戰,袁紹袁術因他地位卑微而不允。曹操卻不以地位、門第高低而貶低其個人的能力,極力讚賞和保薦關羽出戰華雄。並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羽溫酒斬華雄後,張飛要求殺進關去,袁術嫉妒其關羽的功勞,擺官架子欲將其趕出帳去。曹操曰「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充分表達了其不計門第,求才若渴的心情和立場。劉關張退下後,曹操又暗使人繼牛酒撫慰三人。不使三人因地位受到歧視而洩氣,從而三英戰呂布一鼓而勝。隨後曹操又按照此原則,招到了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毛蚧等臣,於禁、典韋、許褚、徐晃、張遼、張郃、龐德等武將。特別對關羽的招降上是煞費苦心:不僅答應其三個近乎苛刻的條件,而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封候賜爵,關羽為尋找劉備過五關斬曹營將後,仍派張遼專程趕去告訴夏候惇不准追究,對關羽恩遇可謂是天高地厚。雖終沒能使關羽成為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將,但關羽卻為其立下瞭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醜的大功;華容道又讓本是籠鳥的曹操逃脫了大難,可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有,曹操對人才的態是極為尊敬和歡迎的。官渡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因袁紹不聽己謀而投奔曹操。時操方解衣歇息,聞說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以故友相待,不以名爵相上下。從而感動了許攸,向曹操獻計劫烏巢之糧,扭轉了官渡之戰的戰局,反敗為勝;劉表的二兒子劉琮率領手下投降曹操,獻了荊州後,曹操入城至府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也。」其重視人才、求才若渴的心情可見一斑;蔣干引寄寓江東的鳳雛龐統到曹操寨獻連環計時,操聞鳳雛先生來,親自出帳迎入,並虛心向其求教。統獻計後,操即時傳令,喚軍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當龐統說自己欲憑三寸舌說江左豪傑之士來降曹操時,曹操馬上許諾「先生果能成功,操請奏聞天子,封為三公之列」。

    這比孫權見龐統面貌醜陋而不喜,聽其言語傲慢而不歡,誓不用之;劉備起初只讓其做一個裡小縣的縣令有天壤之別。其手下謀臣如雲,戰將如雨也就不足為怪了。畢竟,曹操當時已是八十三萬大軍的統帥,眼看就要統一天下了,功高志驕之際對人才的態如此謙恭,可以說是難能可貴。試想,如果不是政治觀點不同,誰不想投奔這樣的明主呢?

    四是以身作則,很少擾民。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調遣兵將,自統大軍興兵討伐張繡。行軍之次,見一路麥已熟;民因兵至,逃避外,不敢刈麥。操使人遠近遍諭村人父老及各處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姓聞諭,無不歡喜稱頌,望塵遮道而拜。官軍經過麥田,皆下馬以手扶麥,遞相傳送而過,並不敢踐踏。操乘馬正行,忽田驚起一鳩。那馬眼生,竄入麥,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操隨呼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麥之罪。主簿曰:「丞相豈可議罪?」操曰:「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即掣所佩之劍欲自刎。眾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義:法不加於尊。丞相總統大軍,豈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於尊之義,吾姑免死。」乃以劍割自己之,擲於地曰:「割權代。」使人以傳示三軍曰:「丞相踐麥,本當斬號令,今割以代。」於是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這是曹操以身作則不擾民的典型事例。不僅此次不許軍士擾民,除為報父仇進攻徐州時,被仇恨沖昏了頭腦的曹操縱容大軍殺戮人民、掘墳墓外,《三國演義》很少有曹兵擾民的畫面。征張繡的過程,曹操的宗族愛將夏候惇所領青州之兵,乘勢下鄉擾民;平虜校尉於禁即將本部軍於路剿殺,安撫鄉民。曹操弄清原委後不僅不偏向自己的宗族夏候惇,反而賜並非宗族的於禁金器一副,封益壽亭候,並責夏候惇治兵不嚴之過。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情況下,無論其政治立場如何,能夠做到興兵量不擾民,從而贏得民心的人並不多見,這一點曹操可以和劉備所推崇並實踐的人和相媲美,除為維護漢室江山和皇帝的權威,一些忠義之士圖謀殺曹操外,其根據地內的人民很少叛亂,量不擾民主要的原因之一。

    五是不計前嫌,顧全大局。曹操的父親曹蒿被徐州刺史陶廉的部將張闓護送途殺害,曹操率兵攻打徐州欲報父仇。劉備與陶謙無親無故,卻孔融的慫恿下率關羽張飛並到公孫瓚處借趙雲和2000人馬共5000兵馬到徐州救援。陶謙的再三推讓和表薦下,劉備不費一兵一卒做了徐州牧,且收留了被曹操打敗的呂布,可以說是與曹操結下了不小的仇怨。但當呂布和劉備反目成仇,劉備被呂布戰敗投奔曹操時,曹操卻待以上賓之禮。並表薦劉備領豫州牧,以兵三千、糧萬斛送與劉備,結果是劉關張其擒殺呂布的戰役很出了一把力。如果曹操劉備兵敗投奔自己時因前仇而殺之,不僅會失去天下英雄投靠之心,而且擒殺呂布的戰鬥也不會進行得如此順利,畢竟劉關張替他把守一方,使呂布不得突圍而走。至於劉備終成大患,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則是後來的展了。還有,和呂布的戰鬥,曹操曾被呂布手下的大將張遼追殺。但當張遼被擒,全無懼色,引頸待殺時,曹操卻因其忠義而親釋其縛,取衣衣之,並拜為郎將,賜爵關內候。如果當時曹操為洩一時之憤,將張遼一劍殺卻,就會失去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就不會多次因張遼而脫險,不會有以後的張遼威震逍遙津,戰孫權獨當一面了;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對張濟之侄張繡的不計前嫌。討伐張繡的過程,張繡降而復叛,曹操兄長之子曹安民被砍為肉泥,長子曹昂被亂箭射死,愛將典韋被亂槍戳死。但當曹操和袁紹同時招安張繡,張繡同賈詡赴許都投降曹操時,曹操卻握住張繡的手說:「有小過失,勿記心。」遂封張繡為揚武將軍。為顧全大局,曹操連折侄傷子、痛失愛將的大仇也擱置一旁了,其大可想而知。與劉備因關羽之死而置聯吳抗曹的基本國策於不顧,起傾國之兵討伐東吳的衝動相比,二者的高下一比便知。

    是虛懷若谷,從善如流。不管是對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的諫言,還是其他謀士的計謀,只要符合實際、有可取之處,曹操就會從善如流。既使謀士們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進一步為曹操殫精竭慮出謀劃策,彌補曹操的不足,也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是郭嘉遺計定遼東表現得為突出。袁紹的兒子袁熙、袁尚被曹操打敗,引數千騎投奔遼東的公孫康。諸將皆欲往征遼東,曹操卻深信郭嘉遺計按兵不動。因曹操不出兵,遼東太守公孫康懼二人吞併遼東,誘而殺之,曹操聽謀士之言不費一兵一卒殺了袁熙、袁尚,除了心腹大患,其從善如流的態令人敬重。對武將的態上,除了鄙薄其為人並因計殺了荊州降將蔡瑁、張允外,曹操對手下的大將恩寵有加。即使有打了敗仗,犯了過失應當處斬的,只要眾將一求情,他就會從善如流地放了。為曹營保存了相當多大將的性命,他們感恩戴德之餘多次救了曹操的命,使他絕處逢生,並立下了多的功勞。

    七是運籌帷幄,足智多謀。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前,曹操的運籌帷幄、足智多謀是出了名的。雖然也打過不少敗仗,吃了不少苦頭,但憑借自己的智謀反敗為勝的經典戰例也不少。以至於地盤越來越大,軍隊越來越強,其編著的《孟德書》是一部軍事巨著,如能流傳下來,肯定是華軍事史上的一大瑰寶。例如赤壁之戰失敗後就是靠曹操留下的錦囊妙計,使周瑜了毒箭;張遼威震逍遙津,主要也是靠曹操留下的錦囊妙計取勝的,曹操的智謀可見一斑。

    曹操遇事審慎,臨危不亂,且多有決絕之舉。

    胸襟博大,樂觀宏達,且多危難之見精神。

    性格的複雜性和多重性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現和融合。

    曹操對兵法、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他的學成就,主要表現詩歌上,散也很有特點。

    曹操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展。

    為什麼不喜歡曹操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