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韻

龍騰世紀 第十八章 機會來了 文 / 唐骨

    陳寒回客棧,其實也沒什麼事,只是想出宮來透透氣,順便見見孫思邈師徒。

    在宮內沒個什麼人兒可以聊天,還真的有些煩悶,那兩個在他面前低眉斂首一副恭順狀的宦官,陳寒可是沒有一點興趣想和這兩個不是正常男人的「男人」聊天,他們說話間那尖細的軟調讓人非常的受不了,讓陳寒時常有雞皮疙瘩起來的感覺,何況他還發現這兩個宦官可能還負著監看他在宮內活動的使命,越加懶的和他們說什麼。

    出了宮,回客棧和孫思邈師父聊天,感覺整個人都很舒暢,孫思邈幾句關切的話吩咐下來,讓陳寒心裡暖暖的,挺受用,青寧那小丫頭帶著情意目光的關注,也挺讓人感覺舒服。雖然說陳寒對青寧這個小丫頭並不是非常來電,但日久生情,和她這麼長時間一道呆下來,純純的青寧還是讓他有點喜歡的,也感覺挺親近,更不要說當日意亂情迷之下親了人家,還順手檢查了一下人家的身體發育情況,雖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但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舉動,夠親密了。男女間只剩下一種比這更親密的舉動了,精力旺盛的陳寒想做,但理智告訴他,那事暫時還是不能去做的。

    陳寒在客棧裡和孫思邈師徒聊了一會兒話,順便吃了飯,借口怕有人找,他不在宮內誤事,要回宮了,便告辭而去,青寧情意綿綿地送他到客棧門口。

    宮內的馬車已經回去了,陳寒準備慢慢走回去。

    陳寒現宮來還有個目的那就是到街上去逛蕩逛蕩,希望能遇到他想遇到的人兒,因此他也就順著一些較熱鬧的街道慢慢地走回去,走的時候還故意磨磨蹭蹭,東張西望,希望能有人注意到他,但讓他失望的是,直至他直至太極宮門口,也沒遇到什麼值得他關注的人兒,只得往宮門內走去。

    那名喚作安冬的宦官在宮門口處等著了,看到陳寒回來,大鬆了口氣把陳寒領回了住處。

    回宮已經傍晚,陳寒吃了晚飯後,就著昏暗的燈看了一會書,就上床睡覺了。

    一宿無話,第二天陳寒沒有往立政殿去為長孫皇后診查身體,他原本還想再出宮來溜溜時候,卻有人來傳他,說是李世民召他過去。

    正準備出宮的陳寒也只得馬上跟著來傳喚的宦官去了。

    召見的地方依然是上次曾經到過的武德殿,陳寒進去的時候,李世民正在批閱奏折。

    案上看似還有幾本奏折沒有折完,陳寒施禮完後李世民示意他先在一邊等著。

    陳寒也依吩咐在一邊的案幾邊盤腿坐下,眼睛沒敢四處亂看,只是注視著身下的那塊質地不錯的地毯,很仔細看著地毯上的花紋形狀,在猜想著今日李世民召他過來又有什麼事吩咐。

    也只一會,李世民就把剩餘的幾本奏折批完了,再把一大堆批完的奏折都推到一邊,捧起邊上的一杯茶,呷了一口,盯著陳寒的臉看。

    盯著陳寒看了一會,直至陳寒臉上有驚異之色起來後,李世民這才移過眼光去,臉上依然帶著一點笑容,指著面前一大堆奏折,自嘲般地對陳寒說道:「子寒,此次你和孫道長入宮來為皇后診查身體,朕本早應該傳你們過來敘敘話,略表謝意,只是一直沒得空閒,你看看,朕每天都要批閱如此多的奏折,實無什麼空閒時間!估摸著今日能早些批閱完奏折,所以就把你傳過來說話了!」

    聽李世民有點像吐苦水一樣的說話方式,陳寒也趕緊以一副恭敬的樣子回話:「陛下,皇后娘娘如今身體情況不錯,無需擔心,陛下不必叮囑微臣等什麼,微臣等定會仔細診查娘娘的病情,盡可能地避免娘娘的身體染恙…陛下這樣整日忙於國事,關心百姓疾苦,這實乃天下蒼生之福啊!」

    這話雖然有點恭維的味道,但也可以說是陳寒真心的一種的讚歎,從歷史上所記載中也可以知道,貞觀初時候的李世民還是挺勤政的,非常關心百姓疾苦,博取眾議,時常和群君商議朝事,而且還非常虛心地納諫,在貞觀初的幾年內,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民生經濟恢復發展的朝政政策,正是因為諸多利於民生的政策制定和旅行,貞觀時候的社會經濟很快得到恢復並持續發展,才有了被後世津津樂道的貞觀之治的輝煌,現在是貞觀四年,正是一系列新政開始制定和逐步實施的時候,李世民這個皇帝忙,那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當然不只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忙,他手下那些大臣也整天屁顛顛地忙,就像房玄齡這位當朝宰相一樣,陳寒數次到他府上去,也只抽空見了兩三次而已,其他時間應該都在忙於朝事的吧!

    聽陳寒這般說,李世民似乎也有一些感慨湧上來,瞅瞅陳寒那看上去很純真沒有一點心機的臉,竟然歎了口氣說道:「大唐立國初,征戰不斷,百姓沒能真正過上平安的日子,再加上這些年來天災不斷,連年歉收,百姓流離失所,朕這個當皇帝的,是心急如焚啊,如何能不勤於朝事!所幸今年風調雨順,天下豐收,長安斗米不過三四文錢,朕這才寬了心啊,朕也希望,自今年以後,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飽飯,都能有衣穿,那朕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陳寒馬上順著李世民的話拍馬屁,「陛下這般體恤民情,想必天下百姓知道了,即使他們吃不飽飯,穿不上好的衣服,也一定會感謝陛下如此?民之心的…今年糧食豐產,對外征戰又取得大捷,實是陛下和朝中群臣一道努力的結果!」

    聽陳寒這般說,李世民臉上有好奇之色露出來,盯著陳寒問道:「看來子寒也非常關心朝事啊,大多時間呆在終南山,這些事竟然知道的這般清楚?」

    聽李世民這樣一說,陳寒一愣,旋即也回過神來,有些訕訕地笑笑:「微臣只是在長安街頭巷尾聽百姓議論而得到的一些消息,再加上孫道長也偶爾會和微臣講述這些事,所以朝中發生的一些事,也略有耳聞!」

    如今訊息不發達,孫思邈也不喜歡過問朝事,他這個跟隨孫思邈的人能知道朝中的一些事,李世民有疑惑自然不奇怪,陳寒也只得趕快解釋。

    李世民神情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只是眼睛還一直盯著陳寒看,「子寒,朕看你才思敏捷,也曾聽玄齡和藥師稱讚過你,他們也都說你氣度上與一般人不同,想必在許多事情的見解上,也定然與普通人不一般,既然朝中的一些事你都清楚,那今日朕也想問詢你一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儘管講來,無論講述些什麼,朕都不會怪罪於你的!」

    陳寒原本想開口推拒,但在看了一眼李世民臉上的神情後,又馬上改變了主意,不過依然帶著謙遜地說道:「陛下,微臣只不過一介未成年之小子,一些事雖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定然不成熟,還希望陛下聽下不要笑話微臣…」

    「無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講出來,朕剛剛也說了,無論怎麼說,朕都不會怪罪於你的!」

    「多謝陛下的寬宏大量!」陳寒趕緊施禮致謝!

    「大唐初建,內憂外患還未完全平易,天下百姓依然疾苦,自貞觀元年起,天災不斷,不計其數的百姓流離失所,朕是心憂如焚,因此也準備廣開言路,博取眾議,想獲取一些治國良策,不知子寒你有否這方面的計策,說給朕聽?」李世民一下子拋出一顆重磅炸彈。

    陳寒聽了明顯的一愣,李世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這麼大的問題,不過他在稍稍想一下後也明白過來,這段時間正是李世民經常問詢群臣治國良策,並要大臣們舉薦良賢之士的時候。那位他算起來比較熟識的馬周,也因為李世民要百官獻計的時候,替常何那個大老粗寫了一份治國良策,而被李世民賞識,當作一個人才被發掘出去的,要論起來,今日的他與李世民的距離遠比馬周來的近,今天李世民這樣問他,若是他有什麼好的建議提出來,或許他會變成馬周第二呢!

    不!不!不!現在馬周還未被李世民發現,還不能這麼說的,有可能馬周成為他陳寒第二了呢!

    想到這些,陳寒壓制住心內的激動,用盡量平穩的聲音慢慢說道:「陛下,微臣覺得,要讓天下百姓心安,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吃飽飯,百姓肚子能填飽了,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因此必須提高田畝的產量…」

    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幾乎每個朝代末,都是百姓吃不飽飯才起來鬧事的,若是天下物產豐富,百姓能吃飽飯,那起來鬧事的肯定會少,即使有人起來鬧事,響應的人也不多,評價一個朝代好不好,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百姓能不能吃飽飯,如果飯都不能吃飽,那其他就無從談起了。

    陳寒在數次往返終南山與長安期間,沿途所看到的田地裡的種植情況讓他有一些想法產生,這些想法已經在心中醞釀了好一些日子,原本還想在什麼時候有機會和房玄齡這老傢伙聊事時候說說,今日李世民問詢了,那剛好可以說出來!

    好機會來也…

    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