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長城

附錄 其它 第一章 嗜血之鷹(雕—1篇) 文 / 宇昆

    作為唯一駕駛過德國me109c型戰鬥機和挺進軍雕—1式單座驅逐機的赫爾穆特·繆拉,雖然到綏察的時間不長,但很快因為其優秀的飛行駕駛技術成為了「大衛之星」戰鬥機教導中隊的中隊長並駐防多倫,擔任伏擊入侵察南領空日軍飛機的任務。

    之前,繆拉應挺進軍航空兵技術部的要求,寫出了下面的報告……

    雕—1式單座驅逐機雖然從德國me109型飛機發展而來,同樣都是採用了先進的生產線技術為大規模生產而設計的小型戰鬥飛機。簡捷的設計思想如出一轍,並且安裝了相似的發動機和金屬變距螺旋槳。但即便在第一眼望去,兩者在外表上就有著相當大的區別。使人完全不能將其聯繫在一起:(以下內容經過了傑哈德·紐曼的修改和補充)

    雕—1式單座驅逐機比me109更加簡捷,生產時間降低到5,500個工作時的水平。但由於只有一座飛機生產廠,恐怕雕—1式單座驅逐機在數量上比起me109會少許多。(me109f製造時間為6,000小時,單價是63,000德國馬克)

    雕—1式與me109的機身同樣分成前、後、尾三部分。但其形狀卻更接近亨克爾公司生產的he-112。前部包括發動機支架、發動機防火牆和駕駛艙。me109所採用的硬鋁於1909年由德國的杜拉公司研製,所以也稱為杜拉鋁,它是由純鋁摻入少量銅、鎂、錳等製成的輕質高硬度合金,由於不能焊接,所以只能通過鉚接的方式連接。而雕—1式驅逐機的前機身用上下兩部分的整體硬鋁鍛壓構件(其實是稀土鋁鎂合金)與同時作為承重梁的軋鋼件拼接而成,樣子看上去像個開了孔的澡盆!

    雕—1式的後部機身比me109的更為纖細,但都是由左右兩半拼接而成。me109的後機身每一半是由7塊0.8mm厚硬鋁制蒙皮壁板組成,形成一個平滑的機身外表面。這種酷似蝦尾的結構是me109最值得稱道的部分。而雕—1式更將這種結構「發揚光大」,每一半的蒙皮壁板是5塊。

    me109尾部直接鉚接在後部機身上,支撐著尾翼。而雕—1式驅逐機的尾部有與垂直尾翼渾然一體的背鰭向前延伸至後機身上部(呵、呵!美國p—51的設計),因而採用了與後部機身插接的方式,用五個埋頭螺栓固定。me109型採用的是彈簧固定的收放式尾輪(me109f之前採用的是固定式尾輪),而雕—1式驅逐機採用的是帶有整流罩的固定式尾輪。

    me109的主起落架支柱是通過複雜的鍛造鋼製構架直接連接在前部機身的兩側,並由一組支撐桿加固。而雕—1式驅逐機採用了一個三角狀扁平n形鋼樑使相對簡單的起落架位於機翼內。這個鋼樑同時還支撐著兩個傾斜的發動機支架,以及機翼的前部連接點,將機身載荷(特別是著陸時受到的載荷)集中在一個相對較小並且經過加固的區域,使得了機體結構強度有了大幅增加。又避免了me109最頭痛的主輪輪距過窄問題。(me109e上主輪輪距是1.97米,g型是2.06米,而k型是2.1米,雕—1式為3米)

    me109主翼以單根翼梁為承力中心,但為了給主輪騰出空間,這根翼梁並不在機翼最厚的地方,而是在機翼的45%弦長處。翼梁與上翼面鉚接在一起,並由相對較少的翼肋和桁條加固。下翼面則由若干可以輕易拆卸的翼板組成,並在中部開有一個很大的艙口,以容納起落架和散熱器。主翼通過3個連接點與機身相連接,主要用來傳遞扭轉載荷。以上這些設計使得機翼的製造過程十分簡單,而且大幅降低了重量,但卻犧牲了結構強度。所以當me109在高速機動時,副翼的偏度會使機翼變形,這會減小操縱效率,並使滾轉速率降低。雕—1式雖然也是單根翼梁,但卻設在機翼最厚的地方因此要寬一些。主翼通過5個連接點與機身相連,加上硬鋁製造的機翼,結構強度比me109的機翼大的多,翼展也要大很多。

    雕—1式驅逐機的前緣縫翼比me109型要短(me109f型的1.76米)。但由於雕—1式驅逐機的整個機翼前緣呈折角形後掠,所以飛機的操縱特性,尤其是高速俯衝時的性能要好的多。

    1939年me109以755公里/小時的速度打破了世界紀錄,不過me109在實戰中的速度可能更高,原因就是減少了機翼面積。雖然減小阻力的目的達到了,但增加了翼載,導致飛機難以操控。(me109f型採用了比e型稍大的翼展,達7.16米,並在機翼上加裝了一個橢圓形的翼尖延伸部分,看起來很像簡易版的噴火機翼)。而雕—1式驅逐機雖然追求與me109相同的速度但卻採用了安全不同的思路——通過減小機翼厚度和改變機翼形狀來達到減小阻力的目的。因此雕—1式驅逐機的展弦比要比me109大的多,而翼載要小。光滑的硬鋁機翼使誘導阻力大幅下降,並提高了偏轉性能。此外,為了追求更好的氣動特性,襟翼蒙皮也同樣為鋁制。

    雕—1式驅逐機與me109尾翼形狀雖然不同,但結構都很標準。垂尾和水平安定面是全金屬結構。方向舵和升降舵採用的是由沖壓合金翼肋組成的輕型框架結構,me109是布質蒙皮,而雕—1式採用金屬蒙皮,也沒有me109的水平安定面和下部機身之間的支撐桿。由於雕—1式驅逐機垂尾和水平安定面的機翼面積比me109的大,因此沒有採用非對稱的機翼曲面用以抵消螺旋槳扭距,而是採用了一種小巧的自動配平糾偏機構,使偏航飛行時的操控性能更加出色。

    雕—1式驅逐機的座艙與me109差不多。但由於亞洲人的體形較小,因此沒有德國飛行員移動操縱桿困難的問題。由膠合板製成的儀表板上也多了升降速度表(最終改進型me109k才安裝)和地平儀(me109g時才替代了簡單的轉彎側滑儀),無線電台和無線電導航系統的體積要比me109上所安裝的要小的多。雕—1式驅逐機上沒有了安裝在me109飛機儀表版的正中間的螺旋槳槳距控制桿,取而代之的是可以自變槳距的大直徑螺旋槳。(me109f型上開始安裝)。

    me109的座艙蓋稜角分明並條框眾多,因此經常遭人嘲諷。而雕—1式驅逐機的機背較低,採用了類似與亨克爾飛機的三段式座艙蓋,但也與me109的座艙蓋一樣稜角分明,只是後視野較好。中間一截向後推拉,以便飛行員進出,但也可以在危急時刻啟動爆炸螺栓將座艙蓋炸開,方便飛行員逃生。當然,坐在me109里,其座艙蓋視野並非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差,起碼後背有塊鋼板擋著能讓飛行員得到一些安慰,而雕—1式驅逐機就作不到這一點。為了提高風擋的防彈性能,雕—1式驅逐機上加裝了附加式防彈風擋,通過螺拴固定,方便拆卸。

    雕—1式驅逐機的皮條編織座椅遠比me109的鋁合金壓鑄凹背座椅舒適的多,但同樣只能在地面調節角度。方向跺腳蹬也同樣只能在地面上調節腿長,而且位置與me109一樣設的很高(比盟軍戰鬥機的腳蹬高很多,主要是為了配合傾斜的座椅,使飛行員能處在半傾斜的狀態,因此me109的飛行員能承受更大的重力)。

    雕—1式驅逐機使用一個l形的鋁制主油箱,安裝在座艙的下後方。飛行員就坐在這個油箱上。由於同飛行員一樣被鋼板裝甲所包裹,因此倒也不用太擔心被擊中起火。不過因此導致油箱的體積比me109的還要小,只有300升(me109e型的400升)航程相當有限。聽說以後會在後部機身內增加一個橡膠自封油箱,但不知什麼時候能夠實現。me109油箱小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主油箱的後面安裝了抗爆劑液箱,如繼續增加主油箱容積會使機身重心偏移。而使用高辛烷值汽油的雕—1式驅逐機在設計之初就沒打算安裝這一設備!沒有在後部機身內安裝油箱的原因只是尚未找到合適的自封閉油箱。(註:me109在增壓器中加入抗暴劑——一種甲醇和水各半的混合液,一開始使用300升的副油箱裝載,但由於這種油箱經常漏油,所以後來裝載在一個圓柱形的液箱裡,就安裝在主油箱的後面,容量為118升,總重140公斤。其中水的作用是通過揮發降低壓縮空氣的溫度來減少其體積,使發動機能多吸入一倍氧氣,達到1.98個大氣壓,這樣就可以增加氣缸內單位體積的可燃混合氣含量,以提高燃油的熱效率,甲醇作為助燃劑以彌補氣缸溫度降低導致的功率損失。抗暴劑一般能將發動機功率提高150馬力至200馬力,不過其效率也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低,所以只能在8,000米以下的中低空使用。在高空對付盟軍轟炸機時,則使用一氧化二氮,其液箱也安裝在主油箱的後面,容量為115升,總重195公斤,內裝-88攝氏度的一氧化二氮溶液。一氧化二氮在壓縮空氣(由安裝在右側機翼內的6個壓縮空氣球提供)的驅動下注入發動機增壓器中,吸收熱量的同時產生氧氣,能在瞬間將發動機輸出功率提高25-30%。以db605dcm發動機為例,其起飛功率為1,800馬力,升到高度6,000米時最大功率降到1,550馬力,升到高度8,500米時最大功率降到1,150馬力以下,但此時如使用噴射量為3.6公斤/分鐘的一氧化二氮溶液,最大功率可以回升到1,350馬力,在高度10,000米時噴射量加大到7.3公斤/分鐘,最大功率仍可維持在1,350馬力。雖然抗暴劑使me109的發動機性能有了躍升,但使用時間都只有短短十數分鐘,而且其過重的液箱也使得me109的機動性大幅下降。由於當時德國空軍大量使用的還是87號和96號低辛烷值汽油,使用此類抗暴劑實屬不得已,相比之下美英普遍使用的100至130號高辛烷值汽油則幾乎不存在爆燃的問題。)

    雕—1式驅逐機與me109的前部機身截面都呈梯形,也都使用相似類型的倒v型發動機。雕—1式驅逐機的發動機由戴姆勒.奔馳db601a型發動機派生而來。由於使用了燃油電噴射系統,這種12氣缸的發動機能擺脫負過載的影響,不必再擔心高速機動時由於燃料供應不足而使發動機喘燃甚至停車。(此時的盟軍飛機還在使用化油器)db600系列引擎相當緊湊,工藝十分扎實,特別是其簡潔的主承力梁,由壓鑄鎂合金製成,在與發動機連接處使用橡膠墊圈以減輕震動。雕—1式驅逐機所使用的601a—丁型發動機在此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全部燃油、滑油管路及壓力、溫度等傳感線路,電子線路都分別連到三個簡單的端口箱內,卸掉端口箱內的連接後可以將整個發動機連同螺旋槳從主承力樑上抽出。另外雕—1式驅逐機的引擎罩採用了全新的光滑設計,幾乎見不到一個鉚釘。通過扣件,引擎罩能很容易地打開。因此只須一個小時即可完成發動機、滑油冷卻器、增壓機的拆卸或安裝。

    me109採用機械式的離心增壓器(db601採用1級1速壓縮機,db605系列採用2級1速壓縮機),由發動機曲軸通過扭矩轉換器來驅動,因此要消耗一部分的發動機功率,隨著高度的升高,其效率會逐漸降低,直到入不敷出為止。相比之下雕—1式驅逐機所採用的廢氣渦輪增壓器幾乎不消耗發動機功率,所以不受額定高度的影響。當然,戴姆勒.奔馳的發動機也有其優勢:能通過氣壓控制的油壓離合器,能自動調節壓縮機速度,可以在額定高度內有效的控制壓氣比,而且其燃油系統也可隨高度的增高自動提高供油量,以彌補發動機功率的損失,其自動化程度相當高。雕—1式驅逐機雖然使用2級2速壓縮機,但其壓縮速率是固定,在低空以及低高速齒輪轉換階段前後會產生壓氣過剩或是壓氣不足的問題,造成發動機功率損失。(壓氣機進氣口自動調節錐正在研製,尚未安裝)

    雕—1式驅逐機的散熱器集中安裝在具有防彈功能的發動機艙內下部,因此向下伸出機外的進氣道口比起me109型飛機要大的多。兩種飛機都在水冷液中加入了乙二醇等添加劑,在-38的低溫下不凍結,使發動機能在寒冷的氣候下照樣使用。

    說到機載武器,表面上me109則似乎比雕—1式驅逐機的機載武器要強一些。me109安裝了引擎罩上部的7.9mm同步機槍,20mm槳轂中軸航炮和機翼機槍/航炮。雕—1式驅逐機只有一挺槳轂中軸機槍和位於翼根處的四挺機槍,但都是12.7mm口徑彈鏈供彈,而且單挺機槍的載彈量要比me109多。雕—1式驅逐機的機槳轂中軸機槍口徑雖然比me109所安裝的20mm槳轂中軸航炮口徑要小,但備彈高達一千五百發,而且炮管要長許多。其炮管從防火牆後一直穿過發動機的汽缸排,與中空的螺旋槳軸有一定縫隙,避免了發動機的震動干擾。(從me109f型開始也將機炮移到了防火牆後)與雕—1式驅逐機每側靠近機翼根部的兩挺機槍相比,由於me109的翼根處已經被機輪艙和散熱器佔據,所以機翼上的機翼機槍/航炮只能安裝在翼展中部,這加大了機翼的負荷,使得me109的低空性能差強人意。而且由於翼展中部的厚度不夠,換裝機炮的時候還得設計一個鼓包來容納增大的彈艙(只有60發載彈),進一步影響了機動性。加上雕—1式驅逐機所使用的唯一一種彈藥(12.7mm穿甲爆炸燃燒彈)的威力驚人,因此其火力並不比me109差。

    雕—1式驅逐機與me109都是目前極為優越的小型戰鬥飛機。兩者速度相差無幾,但在機動性尤其是高速機動能力方面雕—1式驅逐機超出me109型飛機許多。這是由於雕—1式驅逐機直接吸收了me109型飛機的成功經驗後進行重新設計而帶來的驚人結果。當然,兩者也具有無法克服的相同弊病——過小的機身成了最大的瓶頸,使得所能夠執行的任務單一。例如:驅逐機因沒有投彈瞄準具而不能投擲航彈。因此必須發展眾多改型以適應不同的任務要求……

    另附:根據手邊的資料,引擎罩上部的同步機槍是德國飛機經常採用的安裝方式,由於正對著飛行員的前方視野,所以有很高的命中率,飛行員甚至無需依靠瞄準具就可以進行射擊。但根據作者在一些電腦模擬二戰空中格鬥遊戲中的感受,這種擺在眼前的機槍射擊時所發出的煙霧嚴重影響了前方視野。因此自作主張去掉了,只保留槳轂中軸機槍。想來五挺機槍的火力密集度完全夠用了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