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晉時歸

龍騰世紀 169烏衣巷 文 / 水的龍翔

    「大……先生?你怎麼來了?」金勇的臉上展現出來了無比的驚喜,看到唐一明身穿一件長袍,倒是和儒生們產不多,有模有樣的,便大叫了起來。

    「呵呵,你忘記了,我說過,我回來看你的,少則一兩月,多則三四月,現在已經過了三個多月了,我不是來了嗎?」唐一明笑著說道。

    金勇歡喜地走到了唐一明的身邊,一把拉住了唐一明的手,逕直朝樓上走去,並且大聲沖店裡的夥計喊道:「好酒好菜都端上來,我要宴請貴客!」

    酒樓中剛才的雜亂已經沒有了,緊張的氣氛也不在了,所有的人都成了旁觀者,見證者兩個老友的重逢。

    金勇看了孫虎一眼,便笑著說道:「小虎,你也來了,走一起上樓!」

    孫虎笑了笑,便跟了過去。

    金勇剛踏出一隻腳,踩在了木製的樓梯上,忽然覺得腳踝那裡被一隻手拉住了,他回頭一看,竟然是那個叫魏舉的人拉住了他的腿。

    「金先生,吃酒這麼好的事情,你都不叫我嗎?」魏舉眼睛裡充滿了期待,緩緩地說道。

    金勇呵呵一笑:「好,上樓來,今天你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我管飽!」

    魏舉眼睛一瞇,大眼便彎成了一彎新月,鬆開了金勇的腳踝,稍微整理了一下他身上的那件破舊的長袍,便跟在了金勇、唐一明、孫虎三人的後面上了樓。

    酒樓的一樓是大廳,二樓是包間,三樓則是貴賓席了。金勇帶著唐一明等人上了三樓,隨便推開了一間房間,裡面的裝修都讓唐一明吃驚不已。

    沉靜的天藍色牆壁,紅花和風尾草圖案的綠窗簾,高大的針織屏風,桃花心木的桌子,邊上還放著一張大理石几案,案上堆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花瓶,插著滿滿的鮮艷的花朵。西牆上還掛著一些文人騷客的字畫,整個房間充滿了十足的文人氣息。

    「酒樓裡怎麼會有這些東西……這裡是?」唐一明只看了一遍,便忍不住的問了出來。

    金勇將唐一明攙扶到了座位的上席,緩緩地說道:「先生,這裡是那些士族子弟聚集的地方,其中不乏有著當今名流。酒樓只是一個偽裝罷了,實際上是一個文人才子們聚集的地方。」

    唐一明斜眼看了看魏舉,見魏舉一坐下便端起了桌子上剩下的酒,便一飲而盡,絲毫沒有任何顧忌。他略微遲疑了一下,便問道:「趙全和張亮呢?」

    金勇道:「先生,有間酒樓開張以來,便很受歡迎,經常場場爆滿,所以我便又開了兩家分店,分別在城南和城東,他們兩個分管那兩家分店去了。」

    「場場爆滿有個屁用?場場爆滿還不是賠的多嗎?那些吃酒的,又幾個人付錢的?你來這裡不是享福的,懂嗎?」孫虎看到金勇突然過上了這樣奢靡的生活,心中很是不爽,便抱怨了起來,而他的言下之意就是提醒金勇不要忘記他的任務。

    金勇聽後,呵呵笑了起來,看到唐一明也對他的做法有點不解,便緩緩地解釋道:「先生,我沒有忘記我來這裡的目的,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多收集一些消息而已。這幾個月以來,我們收集的消息基本上可以堆滿整整一個屋子了,晉軍的要員,朝廷裡的權臣,以及知名的文人,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都來源於這家酒樓!」

    唐一明見金勇說話毫不避諱一旁的魏舉,便問道:「只要能收集到消息,怎麼做,那就是你的事情了。這位魏先生一直坐在這裡,你能給介紹介紹嗎?」

    金勇恍然大悟,這才急忙說道:「先生,你看我這腦袋,把這茬給忘記了。」

    他站起身子來,走到了魏舉的身邊,一把奪過了魏舉手中的酒壺,大聲地說道:「還喝!在大王面前怎麼能夠如此沒有規矩?還不快點拜見大王!」

    魏舉瞪大了眼睛,看了看坐在他正對面的唐一明,急忙說道:「大王?你就是鼎鼎大名的漢王?」

    唐一明端正了身子,輕輕地點了點頭。

    魏舉急忙跪在了地上,高聲喊道:「在下吳郡人士魏舉,拜見漢王!」

    金勇急忙插話說道:「大王,他就是魏舉,字子高,雖然有點瘋癲,卻是個博學多才的人,屬下剛到建康的時候,便救了他,他為了報答救命之恩,便願意一輩子跟著我,我見他十分有誠意,又是個讀書人,便將我的身份告訴給了他,他知道以後,便發誓願意效忠漢王,至死不渝。這間酒樓,就是他想出的一個主意,而他則每天流落地市井之間,以一個酒鬼身份去幫我們打聽消息,順便發掘一下人才,這才有了酒樓今天的繁華。」

    聽金勇說話之後,唐一明倒是覺得魏舉是個人才,便抬了一下。我問你,你是怎麼知道我們漢國的事情的?」

    魏舉緩緩地站了起來,並且道了一聲謝,站在那裡畢恭畢敬地說道:「啟稟漢王,早在去年,在下就聽聞過泰山有一支抵禦胡人的軍隊,在唐……漢王的帶領下,粉碎了不少次胡人的進攻。後來晉軍北伐,諸葛攸駐守泰山,只要是朝中的有識之士,都對漢王佩服不已。後來,晉軍敗退,退守江淮,燕軍攻入青州,漢王受封,雖然有些人認為漢王是背信棄義的小人,可是在下知道,漢王才是能屈能伸的大英雄。」

    「呵呵,我並不是什麼大英雄,我和你一樣,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漢國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所有的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你給金勇出的這個點子是不錯,可是如此耗費,就算有再多的金銀珠寶,也終究有耗盡的一天,到那時候,酒樓又用什麼來維持呢?」唐一明道。

    「是啊是啊,你們這樣,真有點對不住大王!」孫虎接住了話茬急忙說道。

    金勇和魏舉相視而笑,只見魏舉拱手說道:「大王有所不知,這間酒樓,只是一個副業而已。我們用每個月賺取的金銀的十分之一來彌補這間酒樓的虧空,是足夠的。」

    「哦,照你這樣說,你們還有主業?那是什麼?」唐一明急忙問道。

    金勇道:「大王,江南是魚米之鄉,有著穩定生活背景,商業自然也比較發達。我們用大王給我們的金銀珠寶賄賂了各地方的郡守,開設了幾家商號,將這裡的東西運往蜀中,將蜀中的東西運到這裡,如此一來,一買一賣之間,自然就有了利潤,何況背後又有官府撐腰,只要我們不做違反晉律的事情,一般是沒有人查問的。」

    「沒有想到你們能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在晉朝站穩了腳跟,實在讓我太過吃驚了。金勇,我來的目的是為了向晉朝言和的,你可否找到可靠的人,讓他們幫我向晉朝示好?我們漢國初建,還是襁褓中的嬰兒,需要穩定的時間來發展,燕國那邊我已經都做好了,只是晉朝這邊我始終不知道他們的意思,所以吃不準。」唐一明道。

    金勇道:「這個大王儘管放心,我們在這裡幾個月了,建康城裡都十分熟悉,其他兄弟也都秘密派往各地,以收購商品為由,進行秘密勘察,就連哪個郡守的小妾生了幾個兒子,我們都摸的一清二楚。」

    「哈哈,好啊,如此龐大的消息網,我真沒有想到你們會在短短的數月之內建成。」唐一明笑道。

    金勇也笑了笑,說道:「大王,這都是您的功勞,您一下子給了我們那麼多金銀珠寶,我們帶到晉朝來,才知道金銀珠寶的妙用,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正是這個道理。」

    「哈哈,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這沒有什麼好說的。這些金銀珠寶都是那些胡人掠奪而來的,我們又從他們手上弄過來的,要感謝的話,也應該謝謝那些胡人才對。不過,要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龐大的消息網,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萬一有人高密的話,就會功敗垂成,你作為他們的領導者,能夠讓他們安安穩穩地打聽情報,確實是功不可沒。」唐一明誇讚道。

    「多謝大王誇讚。大王遠道而來,一會兒吃點酒菜,就隨屬下一起回府吧,休息一夜後,明天我就帶著大王去會會晉朝官員們。」金勇道。

    「嗯,很好。不過,你還要去做一件事,我在碼頭停靠了五艘大船,交給了陶豹負責,我怕陶豹會惹出事情來,你派人去接替一下陶豹,將他帶到你的府中,並且疏通一下沿江的晉軍。」唐一明道。

    金勇道:「大王放心,這件事很好辦理,鎮守碼頭的晉軍和我是好友,我派人通傳一聲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小二端上來了酒菜,迅速地擺滿了一桌子。

    「大王,請品嚐品嚐!」金勇客氣地說道。

    唐一明搖了搖頭,說道:「你們吃吧,我和孫虎在你們來之前便已經吃飽了,現在不餓。」

    魏舉拎起了一個酒壺,笑著說道:「我只要酒!」

    眾人聽了,都哈哈地笑了起來。

    用過飯後,金勇便帶著唐一明、孫虎出了酒樓,回到自己的府邸。

    金勇的府邸住在烏衣巷裡,是他花重金從一個士族子弟中買過來的,不為別的,就是烏衣巷內聚集了晉朝當時的許多社會名流,士族門閥。

    夕陽西下,然而它最後的光線普照四方,發出許多寬闊的深紅色光帶來,金黃色的雲塊散佈在天空中,照射在了這座古色古香而又是當時最為繁華的建康城裡。

    唐一明一行人走在夕陽下,看著滿天的雲霞,經過車水馬龍的街市,所見所聞,都讓他對晉朝的富庶產生了興趣。

    「晉朝之所以能屹立在江南那麼多年,並不是因為他的軍隊有麼牛逼,而是因為他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百姓安居樂業,商賈縱橫,成就了晉朝的國力,使得晉朝的國力日益攀升。打仗,打的不是軍隊,而是國力。國力雄厚了,才能夠永遠地屹立在那裡,國家也不至於敗亡。看來,以後要想滅晉的話,就必須先消耗他的國力,發展自己的國力。」唐一明一邊走著,腦海裡一邊想著。

    行不多時,車已到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所作,寫的就是烏衣巷。

    烏衣巷無疑是在東晉一代最著名的建築,自王導輔佐晉帝司馬睿東渡起,烏衣巷便是東晉最顯赫門閥的代稱,而江左世家都以在烏衣巷有自己的府第為榮。

    過了朱雀橋左轉,便到了金勇的府邸。

    朱雀橋雖然大名鼎鼎,卻不是後世所稱的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橋」。嚴格來說,它僅僅是座浮橋,因此又被稱為「朱雀浮航」。所謂浮航,就是連舟為橋,平日通行,到了戰時便可以輕易拆斷,阻隔兩岸交通。這種橋,秦淮河上有二十四座之多。二十四橋明月夜,讓這秦淮風月一時無兩。

    金勇的府邸十分的漂亮,從外觀上看,頗有一番古人氣息,也無處不透著一種高貴。

    周圍都是這種統一的豪門大院,在這個巷子裡,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你就會見到一個宏大的場景,那就是一個巷子裡幾乎都是穿著朝服的人員,而且都互相拱手,面帶微笑,互相寒暄,一起走出這個巷子。

    烏衣巷歷史悠久,三國時是吳國駐守石頭城部隊的營房所在地。當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東晉初,大臣王導住在這裡,後來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

    進入金勇的府宅大門,唐一明看到的是裝修的富麗堂皇的大院,到處都掛著大紅燈籠,就連走廊上也有著輕羅幔帳,整個院子裡充滿了溫馨,而且進入大門,便可以看見一個不大的圓形花池,花池裡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再朝前走不到十米遠,便是一座假山,假山用真正的石頭堆砌而成,周邊是一個水池,水池中還有著突兀的石頭,像是山崖沿海附近的礁石,而且水池中還有一些自由自在游動的金魚。

    經過那座假山水池,再向前走十五米,才進入了大廳。大廳裡的擺設雖然簡單,卻顯得很是高雅,因為所有的傢俱,都是用很少見到的紅木做成。大廳的角落裡各放著一尊香爐,香爐裡面還散發著裊裊的青煙,使得整個大廳充滿了一股檀香,沁人心脾。四周的牆壁上掛著一些字畫,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大廳中堂的一幅墨寶,那幅墨寶上的字,筆走龍蛇,雖然只有洋洋灑灑的幾百字,卻讓人看了很是舒服。

    唐一明雖然不懂書法,但是看見這樣的文字,卻也不由得沉醉於此,逕直朝那幅字走了過去,在左下角有著幾個小子的落款,他看了之後,不禁眼前一亮,竟然是「王羲之」的署名。

    他不懂書法,但是書法大家的簽名還是見過的,因為小時候他也想成為一個書法家,可是練字卻很難,後來發現自己不是那塊料子,只練了三天的他,便主動放棄了。

    「這……這是王羲之的墨寶,金勇他……對了,我差點忘記了,金勇是王羲之的師兄,他來了建康自然不會忘記去拜訪他的師弟了。」唐一明心中想到。

    他扭過頭,看了一眼剛剛三十出頭沒幾歲的金勇,見他穿著那些文人的長袍,卻頗有一番儒者的風範。他笑著說道:「你這座府邸,可比我的漢王府要有一番韻味。」

    金勇笑道:「大王恕罪,在此巷子裡,多是士族門閥,我經常宴請他們,如果家裡的擺設不夠文氣的話,恐怕會不得人意。」

    唐一明笑道:「我沒有怪罪你,我只是隨口一說,我十分的相信你。」

    金勇拜道:「多謝大王的對屬下的信任!」

    「這裡雖然是你的府邸,可是人多口雜,你以後還是叫我先生吧,不必再叫大王了,或者我們以兄弟相稱,這裡不是漢國,而是晉朝,我要入鄉隨俗嘛!」唐一明道。

    金勇笑道:「大……先生,房間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先生請隨我來!」

    唐一明跟著金勇進了後堂,走在房廊下,沒有多久,便來到了一間大屋子裡。屋子的房門是敞開的,裡面還站著幾個長的比較水靈的女婢,都穿著晉朝女子的服飾,頗有一番韻味。

    「先生,這裡先生的房間,請先生進去看看,不滿意的話,我再給先生調換一間。」金勇道。

    走進房門,唐一明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種清香不是花香,也不是檀香,而是一種沁人心脾的女人體香。四名年紀約有十六七歲的女婢各個膚色白皙,侍立在房間裡,一見到唐一明進來了,便一起迎了上來,她們身上的香氣,更是直撲入唐一明的鼻子,讓人聞了醉心於此,又有些遐想。

    金勇笑著關上了房門,並且對裡面大聲喊道:「好生伺候先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