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皇商

龍騰世紀 51 山西之議 文 / 須生

    回到家中,先給母親請了安後,便拉著徐若愚到了舅舅趙子昂房中。既然決定讓徐若愚前往山西輔佐舅舅,自然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二人互相熟悉。

    當王昱與徐若愚來到趙子昂房中時,趙子昂正在那裡假寐,他剛剛從英國公府中返回,張輔今日在朝上提出由趙子昂接任河東都轉運使,由於事先功課做的足,雖然經過了一番波瀾,受到文官集團的掣肘,但最終還是獲得了通過。畢竟山西不是其它地方,山西乃是九邊之地,拱衛京師,在山西,軍方才是說了算的那一個!

    當然,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代價就是即將致仕的山西布政使李益的位子將會產生一些變數!這些朝中的博弈從來都是與無聲處聽驚雷,孰得孰失,卻非局外人所能瞭解。

    如今天下承平,大明朝也由武將政治逐漸轉向文官政治,抑武揚文的苗頭已經隱現。雖然賢弟仁宗只在位幾個月,但這個改變卻正是從他開始的!而新帝登基後,也在執行這一政策,力度甚至更大!這也讓群臣,特別是那些武勳世家看到了年輕皇帝的雄才大略!

    當然,皇帝此舉,對於這些武將而言是無法接受的,這便意味著軍人的政治地位進一步下降,若是承平日久,說不得這些軍人將淪為文官的附庸!對於這些從血與火中拚殺出來的勳戚而言,這是無法接受的結果,一個國家若要強盛,軍事力量自然是基礎,但如今皇上的所作所為卻表明,他正在逐步削弱大明帝國的軍事力量!

    這也難怪宣德皇帝,畢竟他是剛剛即位的新君,而軍中將領卻大部分都是跟隨他祖父拚殺征戰的有功之士,憑他的威望,還不足以壓服這些從血與火中拚殺出來的將領!為了他的皇位,為了大明江山,他也只有大力提高文官的政治地位,拉攏文官,讓他們與武將對抗。這樣,他才能逐步穩定自己的統治。

    英國公張輔作為軍中的一面旗幟,雖然他對宣德皇帝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但軍中也有派系,他的影響力雖大,卻也無法影響整個軍中,因此,對於宣德皇帝的行文,也只有採取默認的態度。這也是無奈之舉,比較起來,還是大明的社稷江山穩定重要。

    其實,文武之爭在任何朝代都是無法避免的。宋太祖一招杯酒釋兵權,無限拔高了文官的地位的同時,有狠狠的打壓了武將的地位,使得大宋朝積弱百年,算的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宣德皇帝此時要做的的便是如何平衡文武兩方的實力,既能夠保證大明朝強盛的軍力,又要使文臣武將互相制衡,不生亂子,此事並不容易,一個不慎便有可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趙某以後在山西,可全靠先生幫襯了!」趙子昂誠摯的對徐若愚說道,一邊說著,一邊拱了拱手,雖然晚上喝了不少酒,舌頭有點大,但禮數卻是一點都不少。

    徐若愚連忙站起身來還禮,一邊說道:「請大人放心,在下一定竭盡所能,輔佐大人!」

    「都是自己人,客氣什麼!」王昱在一旁呵呵笑道,「舅舅此番榮升河東鹽運使,定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回到山西後會陷入多方爭鬥之中,此事還需要仰仗先生啊!」

    對於這次陞官,趙子昂並沒有多少興奮之情,要是讓他選擇的話,他寧願留在京城,和姐姐、外甥在一起,至於當多大的官對他而言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上陣殺敵固然可以以一當百,但論起做官來,卻根本不是這塊材料!

    先前在安邑人轉運副使時,若不是王昱替他張羅著,肯定不會當得這麼有滋有味,不過半年的功夫,便擢升一級。都轉運使雖然只是從三品,卻是一等一的肥缺!這天下的官員,哪一個不是削尖了腦袋,拚命的找門路往上湊?但滿打滿算,大明朝也不過九位都轉運使,任何一個拿出來可以說都是既有背景,又有運氣的傢伙!如今趙子昂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員。

    徐若愚對於官場上的那些或明或暗的門道可謂是一清二楚,更難得的是他才具不凡,有他輔佐舅舅,王昱自然是非常放心的!而且把徐若愚放到舅舅趙子昂身邊還有一層好處,可以隨時關照他在山西的私鹽業務,畢竟細說起來,徐若愚是他的人。而且王昱也發現,這個徐若愚絕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按說像徐若愚這等才能之士,根本不需要依附於他,但徐若愚恰恰就這麼幹了,這自然說明了許多問題!因此,對於徐若愚,王昱是十分放心的!畢竟,自己的實力提升了,對徐若愚也是有好處的!

    從趙子昂那裡離開後,王昱又拉著徐若愚到了自己的書房中,他有許多事情要交代給徐若愚。對於自己的未來,王昱此時已經能夠確定,留在京師,若是運氣好的的話,會授他一個翰林院編修的七品缺,若是運氣差一點,那麼就是從七品的翰林檢討或者是不入流的翰林院庶吉士之類的小吏。不過,這官雖小,卻是天下最為清貴的所在,這也正合了王昱的心意。雖然他對大明朝的讀書人多有鄙視,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也無非是當時的政治體制以及思想形態。王昱相信,若是能夠正確的引導他們,他們必將不會變的如此,陳腐、守舊。

    既然留在京城,那麼經營了一半的山西王昱自然要找個合適的人選繼續經營下去。而徐若愚恰好便具備這個條件!

    「我也不瞞先生,我在山西是做私鹽買賣的!」王昱開門見山,既然決定把山西交給徐若愚打理,王昱自然就要把自己以及山西的情況對徐若愚做一番說明,「雖然我舅舅不同意,讓我早早罷手,但有些事情卻不是想罷手便能罷手的!」王昱目光炯炯的看著徐若愚。

    王昱之所以對徐若愚和盤托出,一來是為了試探,二來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做的就是私鹽生意,你既然上了我的船,那就要全心全意的給我做事,不能有三心二意,否則趁早該幹嘛幹嘛,咱們一拍兩散。

    徐若愚是聰明人,當然明白王昱的意思,當下微笑著說道:「多謝公子明告,徐某既然投效公子,自然是全心全意為公子效力!」

    「我在山西的私鹽生意已經初具規模,倒也不需費什麼心思!」王昱拿起桌上的茶盞,輕輕的抿了一口,一邊示意徐若愚也喝,「唯一需要先生注意的便是山西的馬賊!」說到這裡,王昱眼中閃過一絲厲色,「馬賊不除,咱們的後院便要起火啊!」

    「馬賊?」徐若愚眉頭一皺,低下頭默默的注視著自己手中的茶盞,騰騰的熱氣把他的面容籠罩在一團霧氣之中,若隱若現,有些扭曲。由於山西此時承擔著幾乎大半的對外貿易,往來的商隊可謂是絡繹不絕,因此,馬賊便應運而生,這些人裝備精良,來去如風,凶狠殘暴,鐵蹄之下幾乎從無活口,對過往商隊的危害極大!國朝雖然大力徵繳,但這些馬賊行蹤隱秘,卻非易事!

    聽王昱語中之意,卻是讓他到了山西之後,要以肅清馬賊為要務,以便私鹽業務的順利開展!這倒是一個挑戰!他手中無兵無權的,卻是如何能夠擔此重任呢!

    見徐若愚沉默不語,王昱當然知道他在想什麼,馬賊為患,在山西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自己的舅舅趙子昂只是鹽運司的都轉運使,雖然說是位高權重,卻沒有兵權,沒有兵權的話,卻又如何徵繳馬賊呢?徐若愚擔心的不外乎就是這個,當下王昱微微一笑,對徐若愚說道:「先生不必擔心,到時候自有兵馬幫助先生成就功業!」

    徐若愚聞言,顯得放鬆了許多,他是讀書人,天下的讀書人都追捧一個出將入相,允文允武,他徐若愚當然不是後世那些只讀了幾本兵書便自詡為全才的那些書獃子!大陣仗雖力有不逮,但只是剿滅幾個馬賊團伙,撐破天不過千人左右的戰鬥而已,他還是有點把握的!不過,他是那種謀定而後動的人,雖然心中有把握,但此事牽扯很多,事關重大,不由得他不去通盤考慮,因此,沉吟良久方才鄭重的對王昱說道:「既然公子如此說,學生一定竭盡全力,定不負公子所托!」

    王昱滿意的點了點頭,鄭重的說道:「山西便托付先生了!」

    徐若愚聞言,思考了片刻,終於離座而起,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個頭,說道:「承蒙東翁看重,門生一定鞠躬盡瘁,不負東翁所托!」

    直到此時,徐若愚才算是接受了王昱的接納,拜在了王昱門下,從此之後,他徐若愚世世代代便是王昱的門人了。不要小看了此時的宗法制度,一旦認做了別人的門人,就再沒有反悔的餘地了,說句難聽的話,除非這一家一姓都死絕了,才算是擺脫了這種從屬關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