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謫憫

龍騰世紀 第一章 無名字的大陸 文 / 風之初動

    這一片大陸異常廣闊無垠,但生活在這片陸地上面的人們卻沒有一個人知道這片土地的名稱,他們只是習慣性的將之稱為」大陸」!

    不過有一樣東西人們還是知道的,就是這片大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並且曾經有過高度的文明。而至於文明高到什麼樣的程度,那就只有靠各人的自我幻想了。因為目前大陸上所發現的文明遺跡可謂是少得可憐,而其中具有參考價值的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這年頭那些所謂的考古人士能力上的低能,因此讓那些歷史僅能成為空字一詞。

    分佈在這片大陸上面的一共有十幾個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國家叫做謫國。

    說它大,當然就是指它的國土面積大,還有就是國家的常住人口數目龐大,當然少不了的就是軍隊實力的強大。

    一些學者將歷史的發展過程總結成八個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四百多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謫國,各方各地都處於割據勢力,幾十個行省整天混戰在一起。後來謫國的開國皇帝黃藍風從那些軍閥勢力中撕殺出來,以小魚吃大魚的姿勢慢慢的開始將旁邊一個個勢力吃掉,逐步的壯大了自己的地盤。最後將數十個行省全部統一了起來,最後皇袍往身上一披,從此就成為了大陸上面最大勢力的統治者。並把國號改為「謫」。史稱藍風大帝。

    那時候謫國盛極一時,全國人口不過兩千萬,但其常駐軍隊的數目竟然可達一千多萬,幾欲全民皆兵。單羽、武亮、耿羿、東鑫、越瀟、影焱六大軍團更是令到周圍的國家膽戰心驚,擔心哪一天睡醒這些軍隊就如天神般降臨,出現在自家皇宮門前。於是一時間四方前來朝拜臣服。而謫國雄霸大陸的序幕也就由此拉開了。

    可是,融合前人的思想經驗而成的一句話同樣在謫國的統治者身上面體現出來,富不過三代!一百年前,謫國的國力開始盛極而衰,強壯的樹木多是從內部開始腐爛的。由於幾百年的安逸,令到謫國的子民體內的熱血冷卻了,同時也將他們人類中的貪婪放大了。於是乎,各州各府的父母官都棄那些正經政事不幹,而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中飽私囊,舉國上下都處於一種心靈安樂之中。渾然對於周圍沒有一絲一毫的危機感覺。

    而他們的鄰居並沒有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紛紛開始掙脫謫國對其的控制。有的甚至更是藉此向外擴張,最為典型的要數雅利安部落。其領導人巴蒂拉爾帶命著部落裡的勇士異軍突起,像當年藍風大帝一樣,逐步將身邊的小部落合併,從而成立了一個疆土僅次於謫國的雅利安王朝。

    而北面也在此時崛起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就是凡羅雷帝帶領的留利克王朝。

    開始沒落的謫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周邊的豺狼虎豹長大成人。對自己的威脅日漸增加。想重振往昔威風,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六大軍團在安逸的浸泡下早已經失去了以往的銳氣。幾次跟這兩個王朝的接觸都是以失敗告終,到這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那一點力量僅能夠自保而已。

    而這兩個王朝一時間也不敢去碰這個已經日落西山的巨無霸。畢竟殺敵三千,自損也要八百。雖然謫國的軍隊戰鬥力低下,但是畢竟他們有著那樣龐大的人數擺在那裡,即使他們站在那裡任他們屠殺,也得殺上百數十天。到那時候可能那雙手再也不能動了。這就有可能讓另一個王朝有機可乘。因此,不約而同的,那兩個新崛起的政權並沒有將精力放在這個鄰居的身上,而是先開始打掃周邊的其它小國。謫國也就因此得到了苟延殘喘的機會。

    到了這一代,謫國的皇帝黃謹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有點上進心,決心想重振國家的雄風,奈何腐朽之風已成,要大刀改革必將血流成河,國家又可能遭受一次重大的內傷。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帝的熱情也因此遭遇了很大的打擊,無奈之下只能放棄既定的計劃,轉攻為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這樣的信念支持下,即便外界風大雨大,謫國倒也能相安無事的過上了好幾十年。

    可是外界雖然沒有兵壓邊界,國內卻風起雲湧,由於政府的無道成風,令到百姓怨聲載道。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旱災,洪災,官府非但無任何的援助行動,剝削手段反而變本加厲。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一定會有反抗的。於是農民起義絡繹不絕,此起彼伏。其中最大的要數辰軍的影響。

    辰軍自謫國的番州崛起,並迅速佔領了蒼悟,八閩,雲夢繹三省。起義人數高達六十萬人,風頭一時無兩。

    雖然六十多萬的人數相對於國內的軍隊來說並不算什麼,而且對方還是一批沒有接受過任何訓練的烏合之眾,無論是在行軍還是戰鬥力上來說都並不具備什麼大的威脅。但是黃謹意識到這樣的火苗不宜繼續任其燃燒下去,如果其它的州郡受其影響也跟其行動的話,那麼整個謫國必將陷入無止境的內亂之中。到那時候旁邊的兩頭虎視眈眈的猛獸必定會乘虛而入,內憂加外患的夾擊之下,他們的兵力將會捉襟見肘。稍有不慎就有淪為魚肉的可能。因此他並不打算靠那些地方官府的散兵游勇去抵擋那些他們眼中的暴徒,而是派出六大兵團之一的武亮兵團前往鎮壓。

    雖然經過三百多年的時間洗禮,原本曉勇善戰的軍團早就已經腐朽了。但畢竟爛船尚有三分釘。對著那些連溫飽也沒能解決得了,手中的武器也僅能是耕田鋤頭之類的起義軍,他們的作用也就被很好的放大了。僅用了十天的時間就已經將所有淪陷了的地方光復回來。最後在番州的南嶺將辰軍的主力部隊一舉擊潰。打得他們哭爹喊娘,只恨自己生少了兩條腿。

    一時間這樣的戰績讓武亮兵團的將士們自我感覺非常的良好,從上到下所有人都自大的認為他們是不可戰勝,他們的軍隊實力甚至比藍風大帝全盛時期任何一軍團都要強。更有甚之有的將士竟然提議直接去挑戰早些年還是他們附屬國的雅利安以及留利克兩大王朝。

    不過幸好這時候謫國的主事者黃謹還有著一個清醒的頭腦,對於軍團的戰績他固然非常滿意,而且他也很想傚法祖宗去為國家開拓疆土。但是國內的那些情況擺在眼前,各州府裡的百姓甚至已經開始對國家離心離德,再也談不上有什麼歸屬感了。民眾與當權者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敵對狀態,只需要一點點的事情引導就必將導至一發不可收拾的大火。

    誠然,有人起義了就派兵去鎮壓不就行了?可是一次鎮壓,兩次鎮壓,雙方這樣永無止境的拉扯下去,到了最後還不是因國力耗盡而亡國嗎?倘大的王朝在自己手上被瓦解,到那時候他還有何臉目去面對列祖列宗?

    黃謹大帝找到了問題的主要所在,於是再一次下決心整頓國內的事情,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程度不算太嚴重的改革。盡量放寬百姓的苛捐雜稅,打開國庫對於那些災情比較嚴重,老百姓已經過著非人生活的州府進行施贈。當然,這次他親自從百官之中抽調自己信任的官員去執行此事,以確保從國庫裡面出去的錢和物都能全部用到該用的地方上去。

    另一方面他又盡可能減少因施贈而突顯出來的財政赤字。他開始帶頭節約開支,從那天以後,夜晚的皇宮再也不是燈火通明瞭。皇帝吃飯時也再不是百十碟山珍海味了。但是百官的俸碌他是一點兒也沒有減。因為他明白,羊毛終會出在羊身上,他這邊將俸碌減了,那邊有些官員就會將自己的損失轉嫁到民眾的身上,如果真是這樣子,那麼他所實行的政策就變得有點本末倒置了。

    黃謹大帝這一做法在短時間內將百姓與官府的茅盾緩解了。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是弱勢群體的代名詞,他們是一群最少要求,最容易滿足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有著兩頓溫飽,家裡不用任何人挨餓那就可以了。

    而那些官府中人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揪老虎鬍子,賺錢的機會多的是,但前提是賺到的錢得能有命去用。現在這個風頭時期,如果還不懂得收斂的吧,那麼相信當今皇上也樂得有個榜樣來充當一下殺雞警猴的角色。

    因此,暴風雨過後的平靜終於來臨了,謫國在沉寂了數十年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小高潮,所人的子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開始對未來有著不可預測的熱情。

    而另一方面,黃謹大帝並沒有放棄過對起義領頭者的打擊。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也就只是將那數十萬烏合之眾打散而已,主事的那些人連最起碼的一個屍體也沒有找到,更不用談活捉了。於是乎,偵騎四出,通緝令遍佈大街小巷,為的就是要捉拿這場起義的領頭組織——辰教!

    要說這個辰教,在江湖上是屬於相當神秘的一個教派,其作風亦正亦邪,可以說全憑心頭好而行事。但是,眾所周知,他們可是堅定的反朝廷分子。江湖中人只知道這辰教的活動範圍大多集中在番州等地,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教派的內部其實是分為三宗,分別是淨土宗,天台宗以及白蓮宗。

    其實說起來辰教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他們創立的時候藍風大帝還沒有打下謫國。後來隨著時間的流轉,由於每一代教主執掌方式不同以及施行方針的不一樣,慢慢的就開始在內部形成了三大宗派。其中天台宗是辰教裡面最大的一個派別,這一代的辰教差不多全部都是屬於這個宗派的。而這次起義就是由他們策劃以及領導的了。

    白蓮宗一向並不跟天台宗走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宗派裡面全是女性,在性格上比較淡然,並不喜歡參與到那些紛亂政事裡面去。

    而淨土宗在整個辰教裡面來說算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全宗人數加起來也不超過二十人。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藉藉無名。他們的宗主茅堯之絕對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當年他單人匹馬進入到雅利安王國裡面,在重兵屯積的希克利城殺死他們的軍務大臣巴希克,並得以全身而退。後來又在謫京與皇宮裡的大內總管,同時也是大陸七大高手之一的劉公公撕殺了一場,儘管結果沒人能知,但是能在這樣的高手手下毫髮無傷的從容離去,其實力自也不言而喻。從那以後,大陸七大高手就變成了八大高手。

    在世人的眼中,茅堯之就是辰教的代表人物,甚至有的人認為他就是辰教的教主,因此自從那場起義以來,他就被貫上了反賊的標號。同時也就在各州府間的通緝令上佔有一席之地。

    只是他的行蹤一向成謎,因此別說捉拿他,就算是想見上一面也不是那麼容易。

    不單是他,就連辰教的其它人也自那一役之後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