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明崛起

蒙古 第四十七章 李棟的時代 文 / 海盜歐迪

    正德元年四月的京師,街頭巷尾開始出現春的綠意,天氣漸漸轉暖,貓了整整一個冬天的北地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整個京師頓時人頭攢動,顯示出勃勃的生機,可今天的人群卻有些怪異,都朝著一個方向湧動,京師的西直門處已經是人山人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全是平民百姓,這其中不乏穿著學子服飾的太學學生,此時大家都顧不得彼此的身份,都是不管不顧的向前擁擠。城內的人還在不斷的湧出,就連城頭上都站滿了人,這一切都是因為新成立的天子親軍近衛軍回京了。

    作為一個有百萬以上人口的大明國都,官僚佐吏,連同他們的家人眷屬,所用下人,在京城中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這個時代沒有後世的那種保密制度,國家大事,有時候還沒刊行天下,就已經在街頭巷尾傳播開來。所以關於近衛軍的一切京師的老百姓早就耳熟能詳了。

    老百姓最喜歡聽和談論的便是英雄好漢的事跡,這近衛軍的前身可是童子軍,若說童子軍做過什麼?現在整個京師沒有人不知道的,若是外地的人不清楚,那去茶館一聽就都清楚了,京城內所有的茶館上座率最高的評書便是『童子軍大戰瓦窯口堡』,在王守仁的授意下,錦衣衛的暗探們把這個消息傳播得更加翔實,因為這次大戰的主人公便是當今的皇上李棟,而李棟另外一個身份就是近衛軍的最高統帥。

    老百姓可不關心消息的背後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們只關心消息的真偽,大明被蒙古人欺負了百年,京城中就有不少從邊關逃難來此的,一聽說李棟居然帶著那麼少的官兵,全殲了三千蒙古大汗最精銳的金帳武士,所有人就莫名其妙的興奮起來,心中覺得非常的提氣,一種作為明人的榮耀感油然而生。

    這童子軍自成軍以來大戰小站不斷,而且還是百戰百勝,這些都是重要的談資,聽說最近他們在天津還與兩萬海匪交過手,打得海匪大敗輸虧,有人言之鑿鑿的說那些海匪們流下來的血讓整個天津海邊紅了半個月……

    這樣的英雄好漢說什麼也要見一見。

    「大冬天的這近衛軍他們去哪了?」一個小販問旁邊同樣圍觀的百姓。

    「你哪人?」那個百姓一臉不屑的看著那個小販。

    那個小販尷尬的笑了笑「唐山人,我昨個剛來京師投奔親戚的?」

    「切,我就說嗎,這都不知道肯定不是咱們京師的土著!告訴你聽好了,陝西那邊有個王爺,居然想學成祖爺靖難,我呸!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敢和當今萬歲爺叫板,那萬歲爺可是在邊關跟蒙古人見過陣仗的主,就他還想和萬歲爺打仗?那不是找瓷嗎?十八天……僅用了十八天,那個什麼勞子王爺就被近衛軍滅了!」

    「這麼厲害呀……」

    啪啪啪整齊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來了,眾人的心房猛的一顫。

    當近衛軍的方陣拐進人們的視野時,百姓們頓時讓一片曾明瓦亮的鎧甲晃花了眼睛,一片金色的海洋伴著整齊的腳步聲慢慢的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近衛軍腳踩著正步,啪啪啪,牛皮靴底用力的擊打著地面,雪亮的刺刀整齊的豎立著,一片蕭殺之氣撲面而來。

    街道兩旁的人早已經擠得密密麻麻,兩側樓上黑壓壓地都是人頭。可當近衛軍經過的時候,這一大片得人竟然都靜靜地沒有人出聲,除了偶爾能聽見一兩聲小孩子的呀呀聲。但就是這麼一點點嘈雜,也立刻被他們的父母制止了,所有人都彷彿著了魔一樣,集體沉浸在這強烈的視覺震撼中。

    待近衛軍走過之後,才有人低聲呢喃一句「那安化王還真是不知死活……」

    「皇上要在紫禁城城樓上親迎近衛軍!」有人高呼一聲,嘩啦人群立刻向紫禁城方向湧去。

    紫禁城南門大開。已經提前進京的李棟身穿龍袍俯視著腳下的寬闊御道,御道上還有十八個太監同時在奮力揮舞著響鞭,道路兩側站滿了威風凜凜的錦衣衛。在這些金盔銀甲,猶如天兵天將的錦衣衛外圍,是黑鴉鴉的無數京師百姓。關於皇帝要親迎近衛軍的消息早已不徑而走,趕來的百姓已經等了好久了,誰也不願錯過大飽眼福的機會,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勝景啊!

    李棟在城樓上剛一出現,百姓們不約而同地向著他跪拜,並發出向神祈禱一樣的萬歲呼聲。王平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站在近衛軍的最前列,忽然他高喊一聲「大帥!萬歲!大帥!萬歲!」近衛軍用火銃頓地,同時仰頭看著城樓上的李棟,帶著有一種的由衷崇敬高喊著「萬歲!萬歲!」

    似乎是受到了這排山倒海的歡呼聲的影響,這一刻李棟的心潮澎湃——強軍在手,君臨天下,臣民億兆,李棟胸中油然升起了一股豪情。他笑吟吟地高呼著「近衛軍萬歲!大明百姓萬歲!我大明萬歲!」

    李棟雖然高呼,可是能聽到的也就身邊的幾個人,可這事不用李棟操心,在李棟身後的兩個太監大聲地複述了李棟的話,接著就是四個、八個、十六個、三十二個……傳到紫禁城下的時侯已經變成了千千萬萬錦衣衛的齊聲呼喊,這響遏行雲的聲音瀰漫在天地之間,就如同天神從蒼穹中發來的雷鳴一般。

    聽著呼喊,百姓們也受到了感染,紛紛漲紅著臉,山呼海嘯一般扯著脖子高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有錦衣衛拚命地阻攔,但御道兩側無數的百姓都想要湧上前來,他們就想距離李棟更近一些。不少人手裡高舉著香燭向李棟遙祝「皇上萬歲,祝我大明世代昌隆!」

    歷史上任何時代,人民總是需要一個英雄的引導,並在內心深處竭力地把他加以美化。他們的心中迫切的希望這個英雄可以引領他們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當這個有著傳奇故事的人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時,狂熱的崇拜就在京師的市民中不可抑制的傳播開來。李棟看著眼前的沸騰景象,眼中也升起一層薄霧,我的時代來了,李棟低語著……

    「皇上,今日禮部來了一個使臣,是草原上的延達汗快馬派入京師的。」李棟剛一回宮,大學士李東陽求見,現在禮部是由李東陽代管,接待外國使臣正是禮部的職責。

    「誰?延達汗?他派使臣來做什麼?」李棟笑嘻嘻的喝了一口茶,他心中明知故問,錢行的信使已經把消息傳到了李棟的手中,鄂托克部這個名字永久消失在草原上。

    「皇上,延達汗的使臣說,陝西邊關的鄂托克部被一支我大明的軍隊剿滅,他讓朝廷給出合理的解釋。延達汗對此事表示強烈的抗議!」

    「抗議?呵呵……這詞我聽著好熟悉呀,跟他說,我沒空和他解釋,打了就打了,不服的話,讓他帶人來打我,我跟他好好比劃比劃!」李棟哈哈大笑著說

    李東陽瞪圓了眼睛,呆呆的看著李棟,心想這鄂托克部的事情還真是李棟的手尾,聽那使臣說起此事,他還一口否認了,說大明朝廷並未派兵到草原上去,根據雙方多年以前的和議,中原和草原雙方罷兵,開互市交易,永為邦鄰!但是延達汗卻經常違議,縱兵劫掠中原,請延達汗給大明朝廷一個解釋。

    那使者微微一笑,很有禮貌的,用字正腔圓的漢話對李東陽說,雙方並未勘定邊境,我大汗在自己的國境上做任何事情都無需通告你們大明朝廷,至於解釋那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聽了那個使臣的話,李東陽臉色蒼白,立刻拂袖而去,但是涉及到雙方的外交,他還是不得不把此事稟報給李棟。不過說心裡話,他根本不相信鄂托克部的事情是大明所為,他覺得這只是延達汗的借口而已。

    李棟在聽了李東陽陳述那名使者的話之後,反倒無所謂的笑笑「大學士,這有什麼好生氣的,外交是什麼?外交,就是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骯髒的話。你有實力,你怎麼說都行,你沒有實力,呵呵……人家怎麼說都行!」

    「皇上,這麼說鄂托克部的事情真是……真是……您……」

    李棟聳聳肩膀,笑吟吟的說「大學士,你沒發現近衛軍回京的人數少了一半嗎?騎兵都不在了。」

    李東陽一愣,李棟這麼一說他才想起來,近衛軍出京的時候是步騎雙兵種,可回京的時候卻只有步兵一個兵種,「皇上,那騎兵……」

    「騎兵當然是進草原教訓蒙古人去嘍!鄂托克部這個名字你以後恐怕在也聽不到了!」

    「可……可皇上,您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李棟伸出兩根手指「兩個原因,第一個嘛,蒙古人居然敢幫助安化王叛亂,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他們還以為我大明無人,第二個嘛,我就是想告訴蒙古人,從今天開始,光他們蒙古人打咱們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咱們要反擊了,有仇報仇,有怨抱怨!」

    李東陽輕輕的舒了一口氣,說心裡話,他一點也不怪李棟沒事先告訴他,派兵進草原剿滅鄂托克部的事情,他現在心裡面別提多舒坦了,憋屈了這麼多年,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可是……「皇上,既然如此咱們總的想個說辭跟延達汗解釋一下才行,否則擅起邊釁的罪名恐怕就要由咱們來承擔了。」

    「非得給他們一個解釋嗎?」李棟不解的問。

    李東陽態度堅決的點點頭「皇上,我大明是受萬國景仰的大國,是禮儀之邦,不告而戰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若是讓其他藩國知道此事,恐怕對我大明聲明的有損……」

    「這麼麻煩?」李棟歪著頭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狡黠的一笑「你就告訴他,我們兵部的地圖是多年以前的,地圖錯誤,所以打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