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新明崛起

蒙古 第四十六章 張彩獻策 文 / 海盜歐迪

    京師皇宮大內的司禮監衙門。

    內閣六部轉來的票擬,直抵內廷的秘奏。還有大明各地加急的文書,都彙集於此。

    一份份奏折不斷的呈送進來,幾十名小宦官輕車熟路的把文檔分門別類碼好,今日上午,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在這邊親自坐堂署理各項政務,眾宦官都小心的伺候著,他坐在書案之後,或批紅或註明需要轉呈聖上親裁。他是皇宮大內少數幾個知道李棟並不在皇宮的人員之一,自然知道所有轉呈給李棟的奏折都是張清瑩在蓋章,而李棟走之前當著劉瑾的面囑咐張清瑩,內廷諸事都按劉瑾的安排做即可。

    李棟如此信任他,他自然高興萬分,可他的心中卻為另外一件事情苦惱不已。

    大堂內其餘幾名隨堂太監,則是在那裡細細批閱相對不那麼重要的文件,突然間,劉瑾冷哼一聲,啪的一聲把筆扔在桌上,尖尖著嗓子說道

    「呂安,陝西邊關錦衣衛奏報,有韃虜秘密進犯邊塞。這何等要緊的急報,為什麼現在才遞過來?」

    被這麼一聲呵斥,隨堂太監之一的呂安手一哆嗦,他的筆掉在桌子上,慌忙站起,臉色蒼白,還沒等開口解釋,那邊劉瑾的言語已經是轉為嚴厲。

    「軍國大事如此輕忽,你這個差事到底怎麼當的!!!」

    呂安四十多歲的年紀,是當年司禮監執筆太監王岳的義子,王岳得勢時就進司禮監做了隨堂太監。後來王岳被李棟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按道理呂安應該早就被踢出司禮監,可此人為人老實,做事細緻無遺漏,也沒有爭功的心思,方方面面都考慮得周到。對旁人則是溫和有禮,圓熟謙恭,所以在宮中的大家都稱呼他為老好人,也沒有人想去動他。

    內廷鬥爭險惡,不過到了司禮監這等層級,眾人也都是說話留三分,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高官氣度。劉瑾刮斥了呂安幾句之後,就不再說話,自顧自的看起折子來。呂安面色蒼白的站在那裡,不知道自己是應該坐下還是站起來。

    不管是邊上的隨堂太監或是忙碌的小宦官都瞥了一眼就各自忙碌,不過大家心中都對這呂安有幾分可憐。也不知道劉公公為什麼要發作老好人呂安,不過經過今日的訓斥之後,呂安的差事肯定是保不住了。

    外面的太陽已經升的很高。劉瑾又批閱了幾封奏折之後就在也沒有什麼耐性坐在這裡。「若是有事情就到咱家的府宅找咱家!」說完他抬步走出司禮監的值班房,根本沒有理會還在哪裡站立不安的呂安。

    呂安默默的收拾著自己的東西,對眾人一抱拳,努力擠出笑臉「有時間在……哎,算了……還是後會……後會有期吧。」

    司禮監這個小空間的每個人都是有大權大責的角色,平日裡的鬥爭更是激烈無比,明爭暗鬥,背後不停的弄小動作,可這並不意味著大家都沒有人情味,看到呂安這麼無緣無故的被責難,幾個人心中不忍,一個略微年長的隨堂太監上前拍拍呂安的肩膀「你這是做什麼,劉公公又沒說什麼。」然後他輕咳一聲「再說也不是沒有回轉的餘地,你拿點特產去拜望一下劉公公,劉公公那裡還是很好說話的。」

    呂安一愣,眼淚止不住的留下來,對著那個太監躬身一禮「多謝郭公公提點!」……

    劉瑾回到府中,坐在自己的書房之中,雙手按著太陽穴,他正在為一件事情愁苦不堪,那就是李棟讓他籌措銀兩的事情,李棟已經離開京師一個多月了,眼看著他就要回來了,要是在想不出辦法,他都不知道如何面對李棟,當初他可是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保證過。可憑著他那淺薄的腦子,他上哪給李棟弄銀子去呀!

    漢朝的內侍是真的掌權,皇上都在太監的掌握之中,可是大明朝的太監比不了哇。別看自己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司禮監大首領,可李棟只要一翻臉,自已的權力就得轉眼成空。這個事兒咱家要是辦不好,李棟就會把它交給別人去辦,那咱家對李棟又有什麼用,到時候自己的到手的這些權利,恐怕轉瞬就會被分出去。

    劉瑾用手指撓撓發間,歪著頭看著自己書房上的牌匾,字體蒼勁有力,這是吏部尚書焦芳為他題寫的,牌匾上書曰:非禮勿用。說起這個牌匾還有一段出處,劉瑾年輕的時候,在皇宮大內的內書房聽課,講師正好說起孔子的一段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劉瑾在底下嗤笑著,以後我若是做了大官就非禮勿用。

    講師頓時大怒,心想聖人之言你個小太監也敢篡改?皺著眉頭問「此話怎講?」

    劉瑾起身答道「沒有禮儀不講禮儀的人是不可用的!」

    講師聞言一愣,聽到劉瑾的這個新解,滿意的點頭「孺子可教!」劉瑾則在下面低頭輕笑,非禮勿用也就成為了他今後的用人之道。

    可光靠收禮也能達到李棟的要求呀,就算能達到,劉瑾辛苦收來的銀子讓他轉手送給李棟,他實在是肉疼不忍,總要想個辦法斂財才行。

    自從劉瑾當上了司禮監大太監之後,他的府邸門前,一直都是個熱鬧的地方。不少官員來這裡給劉瑾送禮,在這些在門前等候的人中,有一個人顯得特別的顯眼,此人皮膚***,身材修長,一副儒雅書生的模樣,他把拜帖遞給劉府的門子「張彩拜見劉公公!」

    門子沒好氣的上下打量了一下他,連個門包都沒有,一點規矩都不懂,他皺著眉頭進去,把帖子又交給了另一個門子,這另一個門子在把帖子交到了劉府管家手中。管家邊接帖子邊問「這張彩人可帶了什麼禮物嗎?」

    門子答「沒見他帶什麼東西呀。」

    管家有點不耐煩地,揮揮手「打發他走,老爺一天這麼忙,哪有功夫見他,沒聽老爺常常說——非禮不視嗎。」說完把帖子遞給門子,門子接過帖子走到門前把帖子交給第一個門子,說「打發那人走,老爺說——非禮不見!」

    第一個門子走到張彩面前,把帖子甩給他說道「你回去吧,我們老爺說了,沒禮不見!」

    張彩也不生氣,微微一笑「你且和你們老爺說,我來給他送一份大禮!他若不親自來迎我,必後悔終生!」

    那門子看張彩倨傲的樣子,心想莫非此人懷揣銀票?他可不敢耽誤他家老爺發財,急忙進入府中找到管事把張彩的話又說了一遍。

    管事一聽是來送大禮的,急忙跑到劉瑾的書房中「老爺,門外有位自稱張彩的人,說是要拜見您。說有一份大禮要送給老爺!」

    「張彩?誰呀……」劉瑾眼睛猛的一瞪「難道是焦芳說的那個飽讀詩書,學問很好的吏部主事張彩?」

    劉瑾這人雖然沒有文化,但是此人極為愛才,忙不迭的說「請請請,快快有請。」

    那管事點頭哈腰,諂媚著笑說「老爺,小的看就是一個狂生,還指名道姓要您親自接出門去,您看,小的要不要找幾個家人,一頓棍棒把這個狂夫打出去?」

    回答他的是一記響亮的耳光「你懂個屁,有才的人才狂呢,像你這樣沒本事的人,你敢狂早讓人打個半死了!」

    那個管事捂著已經略微腫起的半邊臉,也不敢抗辯「是是,老爺說的是!」

    「滾一邊去,咱家親自去接!」劉瑾可不覺得有什麼掉價,一個人欠缺什麼,就會越發的重視什麼,他劉瑾自己沒什麼文化,就尤其看重讀書人。

    劉瑾急急忙忙往門外迎,到了門外,也不用人介紹,一眼就認出誰是張彩,暗自在心中讚歎一聲「好一個風流才子!」他的官兒比張彩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在旁人詫異的目光,他一把抓住張彩的臂膀,歉意的說。

    「下面人不懂規矩,簡慢先生,先生不必和這些粗鄙之人生氣!咱家到內府給先生斟茶賠罪!」

    張彩微笑著看看劉瑾,點點頭,邁步就向裡面走,到了劉瑾的書房,也不客氣,直接坐在上首,劉瑾忙不迭的拿起茶壺,給張彩倒上一杯「先生且喝杯暖茶去去寒氣!」態度異常的恭敬。

    張彩一愣,上下打量了劉瑾良久,然後起身對劉瑾就是一禮「小子剛才無禮,請公公海涵!」

    劉瑾大度的擺擺手「咱們早聞先生大才,今日一見,果真是人中龍鳳,一表人才!」

    「公公謬讚了!」

    「不知先生今日來找咱家有何事情?若有什麼難處儘管開口,咱家最佩服你們這樣的讀書人,若是能辦的,就沒有不答應先生的道理!」

    張彩又是一愣,今日他其實是來投靠劉瑾的,本來還打算弄點文采鎮撫劉瑾,沒想到劉瑾居然如此求才若渴,一見面就對他這麼客氣。「小子不才,想毛遂自薦做公公的謀主!」

    「啊?」劉瑾瞪圓了眼睛,後退一步,他實在沒有想到這麼一個在士林界,都頗有威名的清流居然來投靠自己,早就聽聞當年吏部尚書馬文升、劉大夏等人也對張彩推崇備至,若是能得了他的幫助,何事不可解!

    「先生,你……你若幫咱家,咱家絕不虧待你!」

    張彩微微一笑「難道公公就不考考我再說?」

    「這……先生說笑了,不過咱家最近還真有些頭疼的事情,若是先生能幫咱家想個法子,咱家必有厚報!」

    「公公請講!」

    「不瞞先生,萬歲爺那邊登基不久,手上……或許……呵呵呵,就是說,皇上想讓咱家幫他弄點銀子,而這銀子每年都要!」

    噗,張彩把喝道一半的茶猛的噴了出去,咳嗽了半天才緩過來,哭笑不得的反問道「皇上還缺銀子?」

    「萬歲爺少年心性,總喜歡擺弄一些新奇的東西,這沒銀子怎麼行,他老人家還不願意朝戶部開口,生怕朝臣們說三道四,所以……哎……咱家也難呀!」

    張彩略微沉思了一會,開口道「我有上中下三策送給公公!」

    劉瑾一驚,心想不得了不得了,乖乖的,自己腦子都快想爆了一條都想不出來,可人家就這麼坐著想一會就想出上中下三種方法「什麼法子?你快講!」劉瑾急切的問。

    「上策見效最慢,但若能施行利國利民,可讓公公既得名又得利!小子說的就是那軍屯,我大明已過百年,雖說地主惡霸不敢強佔軍隊的土地,但武夫們是不會客氣的,一百多年下來,土地越來越少,糧食也越來越少,很多士兵都填不飽肚子。我看萬歲爺已經過問過戶部好幾次這個問題,若是公公提議清查軍屯土地,重新劃分,一來可以增加國家的糧食收入,改善士兵生活,二來公公正好迎合陛下的心意!」

    一聽說能迎合李棟的心意,劉瑾喜笑顏開,拍掌道「此法好!」

    「可此法若是沒有個十年八年不能見到成效,小子以為公公未必能等那麼長時間。」

    「先生說的對,那中策和下策呢?」劉瑾急忙又問

    「上策說的是開源,中策便是節流!裁撤全國各地臃腫的行政機構,朝廷各部及地方各州府實行預算審核制度,每年花多少銀子,做多少事先要給出個大概的估量,然後朝廷在根據他們的預算下撥款項,這樣就避免了各種浪費。」

    「此法好,此法好!」

    「可此法沒個三年五年恐怕也不能見到成效……」

    「這個……先生你有沒有快一點的辦法!」

    「那就是下策了,下策見效最快,一年之內小子保證銀子滾滾而來!」

    「這麼快?!先生快說!」

    「議罪銀!」

    「議罪銀?何為議罪銀?」劉瑾不解的問。

    張彩看看已經發空的茶杯,劉瑾忙不迭的給張彩倒上,張彩慢悠悠的喝著,劉瑾就站在旁邊,雖然百爪撓心,可卻老老實實的站在那裡,絕不開口催促,張彩微微一笑,把他想出來的議罪銀製度款款而談。

    議罪銀的意思,就是官員拿一筆錢交到公公您這裡先備個檔案,等他真犯了錯,皇上一看,哦,你交過銀子了,本來應該流放你十年的,算了,流放你三年。本來要砍頭抄家的罪,銀子一到立刻改判成流放。

    劉瑾一愣,就他的智商想破天也不可能想出這樣的主意,可細細一想,這還真是個絕妙的好主意,這個議罪銀製度多好啊,哪個官員敢說自己是乾淨的?如果真有這個制度,整個大明所有的官員還不都把銀子提前存到他這裡來。

    公公,這是我的錢,我存這兒,將來我犯錯的時候,把我從名單上直接勾掉。您就甭朝我要了,劉瑾想到這不僅眉開眼笑起來,再說了,這招還有一個好處,議罪銀是官員要犯錯誤的贖罪銀子,有數嗎?這誰還記得誰交多少?在正德朝誰出的主意這事就歸誰辦,誰出的主意?我劉瑾出的主意。所以所有的大臣想交議罪銀的都得交到我劉公公這裡。

    哈哈,到時候咱家給皇上設立一個私人小金庫,這金庫裡的金子、銀子皇上還能查不成,他不知道有多少,可咱家知道啊,哈哈哈,真是妙不可言!

    「先生真是大才!就是此法,就是此法!」劉瑾手舞足蹈的說。

    這時劉府管事在外面低聲說「老爺,外面來了一個叫呂安的公公,他帶了不少的東西,說是有事要見老爺!」

    「呂安?他怎麼來了?」劉瑾旋即就明白了,一定是今天早晨自己那個無名火把呂安嚇到了,這是個老實人,且還讓他繼續做隨堂太監吧「咱家沒空見他,讓他把禮物放下吧,你告訴他,他的事情咱家自會安排妥當,讓他安心辦差事就是!」

    「是,老爺!」

    劉瑾和他的管事說話的功夫,張彩則慢慢的收起了臉上的笑容,他心中為自己出的這個主意有些後悔,恐怕此法一出,天下間的貪官們就更加的肆無忌憚了。

    可他張彩卻不甘心只是永遠做一個戶部的主事,他有雄心,他要向上爬,只要爬到了權利的頂峰,他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為國為家的抱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