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苦難童年


  四歲時,安德海受了“湯包子”的胯下之辱,他八歲時發誓要報仇。

  安德海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度過了愉快的最初的三個年頭。這三年來,母親沒有生第二個孩子,又逢年景好,小德海格外受到优待,奶奶家的、外婆家的,甚至叔叔家的雞蛋,舍不得吃,可小德海只要一去他們那儿串門,便能吃上一個雞蛋,家里僅有的一點麥面也是全供給孩子,所以,他長得比鄰家的孩子高,又白又胖,很令人喜愛。父親是中年得子,視儿子為寶貝,舍不得碰一指頭,母親更是愛子心切,直到三歲還沒斷奶。安德海生活在一片愛的陽光之中。
  又過了一年,年景明顯不好了,安德海的母親怀上了第二個孩子,這個孩子便是后來的慈禧的小情夫——安德洋,安德海的弟弟。這一年冬季几乎沒正式下過一場大雪,俗話說:雪兆丰年。這北方冬季主要种植小麥,而小麥要越過漫長、寒冷的冬季,就必須有床“棉被”蓋著,這大雪便是小麥的棉被。庄稼人天天盼雪,夜夜祈雨,而老天爺好像有意和人過不去似的,剛有點陰,天便轉了晴,飄飄落落下了點小雪花,還沒落到地下就化成了水。麥苗在嚴寒里凍得縮頭縮腳。到了春天,麥苗返青,需要雨水,農諺說:春雨貴如油,一點也不假,麥苗正渴著,可偏偏就是不下雨。好不容易捱到了麥子成熟期,本來只是大大減產,人們還是忙著壓場、磨鐮刀,希望能收點回來。可誰知兩夜
  的西北風吹個不停,麥子全倒在地里,爛在地里。眼見著到手的糧食,几乎顆粒無收,人們心里甭提多難過了。
  六月以來,進入梅雨期,這雨呀,整整下了17天,溝滿了,河滿了,地里全是水,甚至小河里的魚儿都游到了家門口,大水淹沒了田地,淹沒了房屋,淹沒了人們的心。地里的高粱、玉米、芝麻、大豆等農作物全淹了,到了秋季,又是一場少有的欠收。春秋兩季欠收,底子薄一點的人家便全家出外逃荒,稍有積累的也扎緊了腰帶。
  首先,安德海的雞蛋是吃不成了,奶奶病重,家里賣了几只雞,請來郎中,吃了些藥,病情還是不見好轉。母親怀著孩子,面黃肌瘦,掙扎著下地干活,几次昏倒在地頭,險些送了命。一日,安邦太將一個小籃遞到四歲的安德海手中:
  “德海,你奶奶生病,娘要生小弟弟,爹去下地干活,你乖乖地听話,拿著小籃到院子邊去挖些青草來,喂喂咱家的那只小兔子。”
  安德海很懂事似的點了點頭,他這几天就一直看見娘從地里回來后躺在炕上一動也不動,爹燒了一點玉米粥,娘只皺著眉頭喝上兩口,便給了儿子。安德海頭也不抬地一口气喝完,還舔舔碗邊,娘看到他這些動作,總是苦苦地一笑。有一次,娘剛端起碗,便大口、大口地嘔吐起來,安德海喝完了自己的一碗,其實,爹根本沒有給他盛滿碗,不過是小半碗罷了,他還餓,看著娘放在炕頭的那半碗粥,饞得他直流口水。他慢慢地挨到碗邊,先用一只手指頭,沾一點儿粥,放在嘴里吮了吮,再沾一點,再吮,娘看見了,摸著儿子的頭,勸儿子全喝下去,安德海端起娘的那碗飯,一仰脖,全喝下去了,正巧爹回屋取東西,看見儿子把兩碗飯都吃了,不問青紅皂白,上去就是一巴掌。這一巴掌打得太猛了,安德海的鼻子、嘴巴全流血了,母親看見儿子哭得好委屈,也跟著簌簌落淚。小德海哭累了,倒在炕上睡了。半夜里,他迷迷糊糊地醒來,只听見娘說:
  “他爹,孩子餓,你那一巴掌真重。”
  “唉,可怜的儿呀,爹是打重了,可你呢?干了一天的活,肚子里又揣著個討債鬼,不吃點東西怎么撐得住呢?”
  安邦太伸手摸了摸儿子,小德海屏住呼吸,閉著眼裝睡。他雖不知道爹說的“討債鬼”是什么東西,但他朦朦朧朧地知道娘每天很累、很累,不想吃東西。
  “他爹,我看你明天還是把那只小兔殺了吧,煮點湯,給他爺爺、奶奶送一半過去,剩下的給孩子解解饞,也讓他吃飽一次。”
  一听娘說殺小兔,小德海再也沉不住气了,一咕碌爬了起來:
  “娘,不殺小兔,不殺小兔。”
  儿子哭著、求著,哭得爹娘無言以對。
  “娘,你要是殺了小兔,我就不喊你是娘。”
  爹娘被儿子的稚气逗樂了,就這樣,小兔得救了。這小兔全身長著絨絨的、長長的白毛,一對紅紅的大眼睛可逗人愛了。白日里,爹娘下地干活,他一人在家便去兔窩里把小白兔抱在怀里,給小兔梳梳毛,喂點爛菜葉,親了又親,小兔溫存地伏在他的怀里,一動也不動,他們早已是一對好朋友了。
  今天,爹讓他給小兔挖點青草,小德海非常高興。他先到兔窩邊去看了看小伙伴:
  “小白兔呀,你老老實實地待著,可千万不要亂跑,我一會就回來。我去院子外面給你找點吃的來,你要好好地吃飯,吃了飯才能長大呀。”
  他把過去日子好過時,爹娘勸他多吃一個雞蛋說的話,全說給小兔听了。小德海一手拎著小籃,一手拿著草鏟,蹦蹦跳跳地跑到了院外。已經是夏天了,田野里開著各种各樣的小花,紅
  的、白的、紫的,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小德海掐了一大把野花,在手里揉著、搓著,一只黑蝴蝶落到了牽牛花上,他躡手躡腳地扑蝴蝶。本來那蝴蝶一動也不動,當安德海剛一伸手捏它時,它倏地一扑雙翅飛走了。安德海垂頭喪气地坐在地下,心想:一等下次再見到這只蝴蝶,非把它捉住不可,捉住它,把它用繩子扎起來,吊起來,讓它不死不活,看它可敢和我作對了。”
  安德海看看已近晌午,便用力地鏟著青草,可他才四歲多,人太小,力气不足,那青草扒在地上又硬又粗,鏟了老半天,也沒裝滿小籃。
  “唉呀,小兔該餓了,這么少的草,爹一定會罵的。”
  怎么辦呢?安德海從小就机靈,他那小眼珠一轉:
  “嗨,就這么辦。”
  安德海的家在湯庄子,其實只有三戶人家姓湯,其余的20几戶人家都姓安,還有几戶姓張。為什么三戶人家姓湯,村名叫“湯庄子”呢?原來,湯姓人雖少,但財大气盛,湯家從滄州遷來,据說是在滄州結了冤家,避仇人,兄弟三個來到這里定居。
  他們來時帶來了十几個家奴,20几口大箱子,老年人說進村的時候,抬箱子的仆夫累得直喘粗气,扁擔都壓彎了,箱子里一定是金銀財寶、綢緞細軟之類了。他們一到村于,便從農民手中大量買地,蓋了三幢高大、寬敞的大宅子,接著又買了十几畝地,雇些人給他們种田,不到三年,原來的“安家庄”改成了“湯庄子”,應了那句俗話:仗勢欺人、財大气盛。
  這兩年,雖說年景不好,湯庄子已有不少人逃荒了,可這三家湯宅卻不斷飄出誘人的香味,他們仍然是吃肉喝湯。安家与湯家平日里素不往來,井水不犯河水,誰也不愿得罪誰。什么原因?那不是禿子頭上的疤——明擺著嘛:湯家勢大,安家人多。
  四年前,安德海出生時,湯家也曾送過賀禮,湯家添了生口,安家也去禮尚往來,所以,兩家相處還算融洽。
  這湯家老二,人稱二掌柜,為人有些奸滑,平日里就惹人嫌,他整天游手好閒,提籠架鳥,人們見了他總退避三分。他有三個老婆,可三個老婆只有大老婆生了一個儿子,其余生的全是丫頭,自然這大老婆生的儿子是個寶,頂在頭頂上怕摔著,含在口里怕化了。這孩子驕縱無比,今年正好九歲了,名叫“湯寶”,可安家的人背后總愛叫他“湯包子——沒貨”。“湯包子”跟他爹如出一轍,甚至是“青出于藍而胜于藍”。他不僅繼承了老子的游手好閒之習气,還“發揮”了心狠手辣之專長。從小專愛找茬跟人打架,可村里的孩子們總遠遠地躲著他,他干著急沒處撒野。
  安德海因為年紀小,不知道湯家有個專橫大王“湯包子”,更不知道“湯包子”的厲害。他剛才想:這青草什么時候才能裝滿呢?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記得前些日子,跟爹到地里玩,路過一塊地,那地里种著綠油油的小白菜,還有紅紅的蕃茄,長長的豆角。安德海心想;“小白兔可愛吃青菜了,對,給它挖點青菜來。”
  四歲的孩子費了好半天勁才走到那塊菜地里,這么多的小白菜,多嫩呀,安德海低頭便挖小白菜,三下兩下,小籃就裝滿了。
  這日,湯二掌柜帶著他的寶貝儿子“湯包子”赶集回來,爺儿倆邊走邊說:
  “爹,咱家的菜地就在前邊吧。”
  “小子,雞呀、肉呀你都吃膩了,想吃青菜了?”
  “不,我才不吃那破爛東西呢,爛在地里算了。”
  正說著,只見安德海從他家的菜地里走出來,手里拎著一只小籃,籃里裝滿了青菜。
  “小子,站住!”
  “湯包子”大吼一聲,嚇得安德海猛然打了個寒顫。“湯包
  子”認得這個孩子是安老大的心肝寶貝,叫“安德海”。他便步步逼近安德海,
  “小子,干什么來了,偷東西。”
  “沒,沒偷東西。”
  安德海邊往后退,邊為自己辯護。他才四歲,還不明白什么是偷,他認為地里的東西誰都可以去拿。
  “媽的,你還嘴硬。”
  湯二掌柜用极其贊賞的目光看著儿子,他想靜觀儿子是如何處置“小偷”的,以便在儿子身上找到“閃光點”。所以,此時他保持沉默,儿子仗爹撐腰,也仗自己占理,更加威風了起來,他把雙手往腰間一叉:
  “這里是我家的菜地,你的小籃里明明裝著青菜,還想賴帳嗎?”
  “我是從這菜地里挖的小白菜,我的小白兔餓了。”
  “兔子餓了,就可以偷東西嗎?我還餓了呢,我可以偷你的兔子吃嗎?”
  一听說吃兔子,安德海急了,連忙求饒,可“湯包子”來了勁了。他兩腿向兩邊一跨,搭了個“橋洞”,指著胯下說:
  “今個儿你要是從我這‘橋洞’里鑽過去,我就不吃你的兔子,要不然……”
  安德海毫不猶豫地從他胯下鑽了過去,為了保住小兔子,他還來回鑽了三次。“湯包子”這下一點都不開心,原來安德海太小,還不懂得什么叫“胯下之辱”。“湯包子”又出一計,讓安德海學狗叫并舔舔自己的腳。安德海早在三年前,也就是一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學狗叫,學小狗舔食物,這一著,安德海最拿手。
  安德海根本不懂學狗叫是對人的人格污辱,便“汪、汪、汪”地叫了一陣子,又向前爬了几步,伏在地上舔“湯包子”的腳。就在安德海伏在地上舔腳的時候,“湯包子”上去就是一腳,踢得安德海鼻子直往外噴鮮血,眼冒金花,頭暈腦脹。安德海躺在地上一個勁地滾來滾去,湯家父子邊走邊說:
  “看你以后還偷東西不。”
  幼小的安德海第一次在心底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咱們走著瞧。”
  娘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安德海總是納悶。
  “娘的肚子怎么了?”
  爹說:
  “儿呀,等些日子,爹和娘一塊去地里扒一個小弟弟回來,你疼弟弟嗎?”
  “疼,我一定疼小弟弟。我也去扒一個毛孩來。”
  安邦太夫妻笑了,自從怀上第二個孩子,又逢災年,家里都快揭不開鍋了,他們很少有笑容。他們今天笑了,他們笑儿子天真,但他們是打心眼里笑,因為他們的寶貝儿子才四歲就想著“扒毛孩”,(“扒毛孩”是北方農村生孩子的別稱。)這孩子是安家的希望,安家傳宗接代全系在儿子身上了。
  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到了冬天,玉米粥也難喝得上。爹把秋天收的一點山芋晒干,再把山芋梗和山芋干一起磨碎,煮著吃,日子過得緊巴,舍不得買鹽吃。過去每逢冬天,母親總是做一大盆鹽豆子當菜吃,可今年豆子絕收,原來儲存的一點陳豆子也吃完了,安家每天三餐便是山芋糊加少許蘿卜,吃了一個冬天,安德海一見山芋就吐酸水,他多么想吃上鹽豆子,哪怕是一顆也好啊。到了初春,連那可怕的山芋糊也斷了,安德海跟著爹去挖薺菜煮著吃。
  餓、餓、餓,安德海只覺得肚餓,餓得發昏,餓得想吐,可又吐不出來什么。他的弟弟安德洋出世了。由于母体營養极度不良,嬰儿瘦弱不堪,小臉只有一個拳頭這么大,滿臉的皺紋,像個七八十歲的小老頭,難看极了。手指細得像根麻繩,身上皮貼
  著骨頭,爹娘生怕小生命夭折,給他起個名字叫“狗剩”,意思是:狗都嫌孩子瘦,不去吃他,是狗吃剩了的。至于“安德洋”這個名字,是后來境況好一點,隨老大安德海之名而起的。
  爹娘下地干活去了,安德海便在家里照料小弟弟。小弟弟餓得直哭,五歲的哥哥便拿來山芋干往弟弟的嘴里塞,嗆得“狗剩”差一點沒死過去。安德海看娘總是把乳頭塞進弟弟嘴里,乳頭并不往外流一點水,弟弟立刻就不哭了。于是,安德海學著母親的樣子,把“狗剩”抱起來,托著他的頭,把自己那肮髒無比的手指放進弟弟的小嘴里,弟弟果然不哭了,使勁地吮著哥哥的手,可吮了一會儿,又吐掉手指,放聲大哭起來。“狗剩”哭啞了嗓子,哭睡了,醒了還在哭,天都快黑了,娘還沒回來,安德海便抱著弟弟去奶奶家。五歲的孩子哪里會抱嬰儿,他深一腳。
  淺一腳地往奶奶家走,不料一腳端在大糞池里,兩個孩子滿身。
  滿嘴都是大糞,幸好二叔安邦杰發現及時,不然兩條小命就沒了。
  難過的冬天總算捱過了,來年春,也許能收點麥子,吃上個飽飯。眼見著麥子成熟了,全家人有了一點笑容,估計今年收成比去年要好一些。爹娘忙著壓場,安德海就把小弟弟抱到院子里,把弟弟放在地上,他在學著磨鐮刀,一不小心,也可能根本就不會磨刀,手被刀口割破了,他用小褂的一角包住了傷口,抬頭一看,弟弟正沖著他笑呢。這“狗剩”,名字不好听,可長相不難看,他除了長著一雙像哥哥一樣的又濃又黑的眉毛、明亮的大眼睛之外,還遺傳了娘的一對淺淺的笑靨,一笑起來,很像個小姑娘。孩子雖瘦弱,但挺精神,特別是一開春,几個月的孩子便能咯咯地笑出聲來。安德海比以前更加疼愛這個小弟弟。
  再過几天就可以揮鐮收麥了。奶奶突然感到心頭堵得難受,當郎中赶到時,老命已矣。安家只好放下手頭的活計,忙著辦喪事。三天三夜的守孝,儿孫們不能睡覺,跪在靈堂里長達三個晝夜,加上心急,安邦太病倒了。這一病就是20多天,喘著,咬著,淌著冷汗,郎中把了脈,說他得了個“瘍病”。安家就像炸了窩似的,哭哭啼啼,好不凄慘。一天夜里,安德海起來小便,爹正蹲在院子里抽悶煙。
  “爹,你怎么不睡覺?”
  “儿呀,你太小,還什么都不懂,咱家這日子難過呀。”
  爹把小德海摟在怀里,小德海把頭貼在爹的胸前,突然他覺得爹的淚水落在他的臉上。他用小手撫摸爹的臉,他覺得爹的臉又粗又硬,不像弟弟的臉那樣細膩、柔和。
  “爹,你哭了。”
  “嗯,爹是舍不得你們娘几個。爹這個病難治好,不知哪一天就走了,你和弟弟還太小,你娘身体也不好,万一哪一天爹撒手走了,你一定要听娘的話,不要惹娘生气,行嗎?”
  安德海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撒手走了”,但他知道,“走了”不是件好事,爹就是為這事儿哭的。但他明白爹自個儿是不愿意“走的”。黑夜中,爹緊緊摟著安德海,安德海很少和爹這么親近過,他覺得爹很疼他。他漸漸地在爹的怀里睡著了。為了給安邦大治病,安家把僅有的三畝鹽鹼地給賣了,夫妻倆到處求醫,只要听說哪里有治瘍病的偏方,就求人去討,家里窮得空如一洗,安邦太的病居然奇跡般地好了起來,經過一個冬天的調養,他的面色好看多了,人也胖了一點。种田人沒了地,無田可种,就面臨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何以生存?安邦太夫妻合計了一陣,決定安邦太給湯家二掌柜家當長工,杏儿給他家當女佣,洗洗衣服,并干些雜活儿。就這樣,安家夫妻進了湯家。
  白天,安德海在家照料弟弟,爹娘去湯家干活,晚上,爹娘回來給哥倆帶點黑面窩頭,中午那一餐,便在家煮點玉米粥或山芋糊吃。六歲的孩子還要喂好家里的一只小羊、兩只雞,可真難為他。弟弟已會走路,他很淘气,一眼沒看見,他便跑到水井邊,向井下張望。安德海便把弟弟關在院子里,弟弟玩累了,便趴在地上睡著了,有時弄得滿臉都是泥土。安德海早上去給小羊割點青草來,再把兩只小雞放出去,就要忙著做午飯,他一個人又要燒鍋,添柴,又要看著鍋里的飯,實在忙活。有時遇到陰雨天,柴火淋濕了,一個勁地點不著,倒冒出來的濃煙把他熏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好不容易煮熟了粥,弟弟又睡著了,他便搖晃弟弟。小“狗剩”有時還挺乖,可更多的時候是大哭大叫,弄得安德海不知如何是好。
  杏儿的爹,即安德海的外公早已去世,外婆年邁耳聾,老年性白內障,雙眼失明,杏儿是獨生女,老來沒依靠,十分可怜。
  杏儿便把瞎老娘接來同住。安德海喂飽了弟弟,又給姥姥盛碗粥端來,姥姥听見小德海的腳步聲,連忙下床,一不小心,踩到屎盆子上,打翻了屎盆,摔倒了老人,安德海連忙上前去扶姥姥,一碗熱騰騰的玉米粥一下子全倒在了弟弟的腳上,燙得弟弟抱著腳哇哇大哭。安德海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姥姥扶上床,把姥姥身上沾了屎的髒衣服全脫了下來,又轉回頭來脫下弟弟的鞋子,一看那“狗剩”的左腳上起了個大水泡,安德海想把水泡按下去,他生怕爹娘回來看見后責備他,便猛一用力,水泡是炸了,可沒過几天,弟弟的傷口感染,高燒不止,天又熱,傷口又不清洁,那膿水血水一個勁地流,小命差一點沒搭進去。
  安家的兩只花母雞,在安德海的精心照料下,到了初冬便下蛋了,兩只雞輪流著產蛋,樂得爹娘直夸儿子。他們不舍得吃上一個,逢十天、八天的便讓安德海拿到五里以外的一個小集市賣掉,換點零錢買鹽吃。一天,弟弟硬鬧著跟哥哥去賣雞蛋。“狗剩”已兩歲了,小孩子還算逗人喜愛,安德海也非常疼這個弟弟,便答應帶他去赶集。一路上,小哥倆蹦蹦跳跳的,可高興了,弟弟問這問那,安德海耐心地回答著弟弟,可誰知沒有三里路,弟弟便累了,坐在地下鬧著不起來:
  “狗剩,快起來,等賣了雞蛋,哥哥給你買塊小糖,好么?”
  一听說買小糖吃,弟弟便爬了起來。可走了几十步,又不愿走了。
  “快點走,一看太陽都老高了,姥姥在家還等著我給她做飯吃呢。”
  別說姥姥要等著吃飯,就是爹娘,他“狗剩”也不再理睬,他硬是站在那儿不走。沒有辦法,安德海只有背一會儿,抱一會儿,七歲的孩子哪里能抱得動兩歲的孩子走几里路,安德海只覺得頭昏眼花,腳下一不留神,兩個孩子摔到了溝里,他爬了起來,慌忙去看看小籃里的十几個雞蛋,還好,才打破了兩個。安德海見那兩個打破的雞蛋,蛋清已弄髒了,兩個蛋黃還能吃,他便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捧起來:
  “狗剩,快來吃,快把兩個蛋黃吃了。”
  “哥,生的,我不吃。”
  “不吃哥就揍你,吃了雞蛋能長高。”
  听說吃了雞蛋能長高,“狗剩”乖乖地全喝下去了,他天天盼著長成哥哥這么高。直到后來長大以后,朦朦朧朧地回憶吃兩個雞蛋的事,安德洋才体會出當時哥哥對他的疼愛。
  日子剛有點好過,安德海的娘便病倒了。她在湯家做活期間,先后流了兩次產。當夫妻發現又要添丁生口時,生怕養不起孩子,便偷偷地像20年前第一次那樣勒死了胎儿。杏儿的身体早不如20年前,她已近40歲,終日的操勞,繁重的体力勞動,折磨的她已像五六十歲的老太太,頭發全白了,腰也彎了,流產后不敢告訴東家,生怕做不成工,仍然堅持每天到河邊洗衣服。坐月子的婦女最忌冷水,這一來,她得了月子病,腰酸腿疼手發麻,她咬著牙,連丈夫也不讓知道,終于有一天昏倒在河邊。
  娘是不能再到湯家做工了,爹一個人的收入養不起一家五口人,七歲的安德海便到了湯家做放牛娃。一個孩子要看四頭牛,
  真不容易,可他卻把這几頭牛馴服得服服貼貼,有時候牛吃飽了,安德海便找一塊干淨的草地,在樹蔭下休息。一天下午安德海美美地睡上了一大覺,醒來時暮色已合,他赶緊去牽那几頭牛,糟糕,少了一頭牛,他連忙把剩下的三頭牛拴在一棵大樹上,四處尋另外一頭牛,四處找遍了,全然不見牛的影子,他急得哭了起來,到了晚上,天又沉又黑,他怕极了,可又不敢回家,他知道湯家饒不過他:
  “對,干脆跑了算了,到大姑家去,湯家的人就找不到自己了。”
  安德海几個月前曾跟著大表兄去過大姑家,便憑著記憶向東南方向跑去。這夜深人靜的田野里,一點聲音也沒有,突然他被什么東西絆倒了,掙扎著爬起來,媽呀,原來自己倒在了墳上。
  安德海渾身發毛,頭發直往上豎,手心里捏著汗,他再也不敢往前走,一個人站在田野里大哭。湯家的人到了晚上不見安德海把牛赶回來,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便喊來安邦太,讓他帶几個人去尋安德海。安邦太一行人到了地里,只尋到了三頭牛,不見安德海和另外一頭牛,便四處尋安德海。人們隱隱約約听見孩子的哭聲,跑過來一看,果然是安德海。孩子是找到了,可沒了那頭牛,湯家是不能善罷甘休的。人們又分頭找牛,還算幸運,那只掙開繩子的牛被鄰村的人撿到了,經過說合,給了人家一些酬金,牛總算帶回來了。湯家決定不用安德海了。
  安德海又回到了家里,幫著多病的母親干些家務。一日,安德海到地里割草,他那曾經放過的四頭牛見昔日的小主人來了,紛紛走攏過來。安德海見左右無人,便拍拍一只老黃牛的頭,誰知那頭老黃牛竟前腿跪了下來,仿佛示意讓安德海坐上去,安德海猛一個跳躍,跳到了牛背上,他騎坐在牛背上,可愜意了:
  “等我以后發了財,就不坐這牛背了,我一定要坐轎子。”

  ------------------
  書 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