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六、禍從天降


  安德海為了表現自己對西太后的孝心、苦心和忠心,決定打出“三足烏鴉”旗,孰不知禍從天降。

  前面曾提到過,安德海出京時,差人做了兩艘太平船,船的桅杆上懸挂著三幅旗子,一幅是“三足烏”旗,其他兩幅是有“奉旨欽差”和“采辦龍袍”字樣的龍鳳旗。
  這“三足烏”旗,是安德海請一位高人指點,特制的。自從安德海請求出京避風頭,順便將自己手中搜刮的珍寶拿到“天邊”南方賣掉,他挖空心思,左思右想,怎樣才能既顯示自己的威風,又博得慈禧的歡心,以示他安德海對主子的一片孝心。于是,他暗中派人打听,何處有高人,以便請高人指點指點。當然,安德海心里很明白,六王爺奕訴斤便博古通今,飽讀詩書,可謂是位高人。可安德海与這位王爺素來不和,若去請教奕訴,万一他給出個什么餿主意,惹惱了西太后,可就完了。
  北京城東門外18里地邵家庄,有一位老先生,方圓百十里人稱“神仙”,是位世外高人。此人鶴顏童發,整整96歲了,耳不聾,眼不花,頭不昏。每天早上老人提著兩個大木桶,桶里裝滿水,在村外小河邊練气功,他稱此作“水功”。他將木桶底朝上,可桶里的水一滴也不漏,接著雙手一扣,木桶底朝下被扣在了地上,水柱直往上竄,老人左右開弓,左邊桶里水全落到了右邊的桶里,右邊桶里的水又全落到了左邊的桶里,這水來回一折騰,便沸騰了起來,可謂气功一絕也。
  村里的小孩子吃飽了飯,總愛跟老人玩耍,老人雖是練武之人,但井不缺乏文人的儒雅味。据說,少年時他曾中了舉人,但他生來与權、財無緣,不愿做官,硬是不出村,報喜的人都吹吹打打來到了家門口,他躺在柴房里不出來迎接,也沒給報信人喜錢,硬是把老爹給气死了。從此,人們都敬畏他三分。可他脾气并不怪,早上練完了功,便小憩片刻,坐在樹蔭下看書,他看書時,時而大笑,時而狂呼,時而仰天,時而俯地,活是一個瘋子。几個上不起學的孩子們總喜歡纏著他,讓他講故事,什么
  “孟母斷織”,什么“霸王別姬”,他都能講得繪聲繪色。這日,几個孩子又圍著他,鬧著讓他再來上一段“武松打虎”。老人眯起眼睛,清了清嗓子,高一聲,低一句講了起來。
  “嗒、嗒、嗒……”
  一陣清脆的馬蹄聲,由遠而近。
  “四老爺,晚輩來看你來了。”
  那騎馬的人還沒到老人面前,便大聲地呼了起來。老人抬頭一看,是自己的遠房侄孫邵長偉。
  這邵長偉從小聰明過人,只要听得老人講一遍的故事,便能背個滾瓜爛熟。20几年前,老人念長偉是邵家的后代,家太窮讀不起書,便每天把長偉喚到自己家里,從“人之初,性本善”開始,讀到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最后又精講了“四書”、“五經”、《史記》,特別是《史記·鴻門宴》一章,長偉最愛讀,那劉邦的無賴、樊哈的忠心与魯莽、張良的手段、項羽的輕信,都給長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有一次,小長偉眨著兩個明亮的大眼睛,認真地說:
  “四老爺,劉邦成大事,就是因為他裝憨欺人,我長大了,能有這本事就好了。”
  老人撫摸著小長偉濃黑的頭發,感歎道:
  “從小看大,這孩子不會在這土窩里埋一輩子的。”
  果然,老人的話應驗了。小長偉在老人的指導下,考秀才,當舉人,后又金榜題名,一鳴惊人。邵長偉出門做官已十几年,几乎就沒回來過,今個儿快馬加鞭,一溜煙地出現在那家庄,可把老人給樂坏了。
  “孩子,几時回來的?住些日子不?”
  “四老爺,這不剛到嗎?孩儿想您老了,特意回來看看您。”
  老人雖然明白邵長偉并不是真的想他才回來的,但心里也是樂滋滋的,不管怎么說,人家連家都沒回便來看自己,也還算這孩子有情有意。
  這邵長偉考了學,進了官,在京城里做事,此人不往好處走,什么吃喝嫖賭,什么投机鑽營他都會,真是應了當年的那句話:“裝憨成大事。”是京城里有名的“鯰魚”,猾得很。安德海偶然間想起了他,便將邵長偉請來。
  “安公公一向可好,瞧公公你又發福了。”
  “好好,彼此彼此。”
  安德海怎么認得邵長偉,這還有一段往事。
  那日,安德海与馬大奶奶馬小玉成婚,在天安門外一品香酒樓擺了個挺体面的喜筵,當時,前來賀喜之人,都是京城里有頭有臉的人物,這邵長偉也在其中。祝賀中,安德海發現邵長偉貌似博才多識,有一派儒雅之气,便留心察看。安德海乃聰明之人,他細心觀察邵長偉,不覺發現邵長偉雖貌似文質彬彬,但此人鼠眼雞頭獐目,骨于里藏的更多更多。安德海心想:這等人物,說不定哪一天會派上用場,交結此類人,白道黑道都占著,沒什么坏事。于是安德海主動熱情待客:
  “兄台可別客气,多喝几杯呀。”
  安德海笑眯眯地走近邵長偉,而邵長偉對安德海在西太后面前的表現也略有所聞,清楚地知道安德海的勢力,當時也不愿放棄這個巴結權貴的好机會,自然兩個臭味相投的人會很快地一拍即合,一來二去,兩人便成了“知己”。一次閒談中,邵長偉吐露出自己儿時曾受教于一位世外高人,這位高人博古通今,极有學問,并且還流露出對啟蒙老師的思念与崇敬之情。
  安德海苦思冥想,希望出京時打一面旗子,旗子的圖案既能讓有才學的人一看便知自己的來頭,又能讓圣母皇太后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他決定由邵長偉出面向世外高人請教。
  “邵兄可千万不要露出是我的意思,你只裝出個請教學問即可,閒談中,多套几句老人的話。”
  安德海心里明白,世外高人當年死都不肯做官,可見他對功名利祿淡如云,這种人是絕對不肯給他安德海出點子的,所以一再叮囑邵長偉莫露馬腳。
  “孩子,快進屋坐坐,咱爺倆好好地敘敘。”
  邵長偉被老人拉進了屋。這一天,老人特別高興,自己的徒弟竟沒忘本,還大老遠的回來謝師。所以,老人讓老伴多炒了几盤小菜,与長偉敘話。一高興,老人多貪了几杯,自然話就更多了。
  “孩子呀,在京城做官,可不容易,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憑良心做官,才算一個好官。”
  “四老爺盡管放心,長偉不會辜負您老的希望。只是長偉忙于公務,無暇讀書,荒廢了學業,很多經典都疏生了。”
  邵長偉在套老人的話,希望老人能指點指點。因為是和學生交談,再加上喝點酒,老人也就越談越高興:
  “當今的西太后,獨專大權,連個六王爺和親生儿子同治皇帝都拿她沒辦法,一代女流喲,強啊,正如那天上的王母娘娘。”
  老人的一席話,撥動了邵長偉的心,是啊,圣母皇太后的确像王母娘娘,記得儿時老人曾給自己講過什么《大乘寶卷》,好像還有一段典故呢。邵長偉一邊應付著老人,一邊努力回想,啊,終于想出來了。他匆匆地辭別老人,回到京城,翻閱書籍,他要的典故就在里面。
  “幸有三足烏,青鳥也,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這西太后如王母,而安德海不正是為她效勞嗎?對呀,不妨說給安德海听听,看他采用否。第二天,邵長偉興沖沖來到了安府,一陣寒暄之后,自然是入正題。
  “安公公不知可知道‘三足烏’的典故。”
  “什么‘三足烏’?說來听听。”
  邵長偉見安德海感興趣,便來了勁了,搖頭晃腦地講開了:
  “昔日,王母是天之后,玉帝為天之皇。王母身邊有三足神鳥,這是极孝之鳥,專為王母采食供餐。此鳥‘三足,身青’,可‘日行八万,夜行八万’;為便于日夜飛行,它把太陽背在自己的身上。由于王母喜食靈芝和春魚,而兩寶又產于北之荒,南之夷,所以,三足青鳥便日夜飛翔,以孝王母。”
  安德海沒上過几天學,哪懂得這么多,因此納悶:
  “兄台太文乎了,我不明白三足烏、王母与我去江南有什么關系。”
  “安公公真謙虛了,你心里明明白白的,卻嘴上不說,是想考考我吧。”
  “不,不,我真的不明白,兄台就不要再賣關子了。”
  安德海急于邵長偉給他獻策,也就顧不上面子了,一個勁地催促著。
  “既然安公公謙虛,我也就班門弄斧了。安公公想想這王母像誰,這三足烏又像誰呀?”
  “王母,西天王母,噢,我怎么沒想到這一層呢?王母正是圣母皇太后——西太后啊,這鳥嘛,‘為王母取食’,天呀,為太后盡孝,不正是安德海我嗎?唉呀呀!太妙了,太妙了。”
  安德海連連地拍著自己的腦門儿,高興得手舞足蹈的。“對,就這么辦了,令人做一面旗子,上面繪著一輪鮮紅的太陽,太陽里面再畫一只三足烏鴉。圣母皇太后素來博識,她一定會領會自己的孝心、苦心和忠心的。”
  于是,“三足烏”旗便制出了。經過几十天的籌划和緊張准備,安德海的兩艘太平船在京杭大運河中鼓帆南下,一路威勢,難以敘說。安德海私自出京的消息很快在宮中傳開了。同治小皇帝對安德海此行自有看法。
  早在几年前,小皇帝就目睹過母親慈禧与太監安德海的丑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一直有一層陰影籠罩著,他怎么也忘不了
  那一幕丑劇,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的恨越來越深,他恨不得一口咬碎安德海。尤其是近年來,母親專橫跋扈,獨攬大權,与六叔奕訴的關系越來越惡化,同治心里明白,這与安德海在里面做了手腳有直接關系。于是,同治恨安德海是舊仇加新怨,越積越深,越積越強烈。
  同治決定了:借這次安德海私自离京之机,殺了他,以解自己心頭之恨。小皇帝天天都在盤算著除掉安德海,可他畢竟是個孩子,又沒有親政,勢單力薄,身邊又沒有多少可靠的人,所以,几日來,同治陷人了苦惱之中,他輾轉反側,難以人眠,几天功夫就瘦多了。一日同治求奶娘給他拿點碎布、針錢來,奶娘納悶了:
  “皇上怎么想起女活來了。”
  “嬤嬤,好嬤嬤,你只管給我找來,我有用。”
  同治皇帝用祈求的眼光央求這奶媽。在皇宮里,皇妃、皇后生了孩子是不用自己的奶喂孩子的。她們生產以前,便由內務府選定了一個貴族婦女做新生皇子的奶娘。一般地說:做奶娘的必須模樣端庄,尤其要求人品好,有耐性,富于愛心,還要求這位婦女剛生產過孩子,最好是孩子兩三個月。因為出了月子的婦女,身体漸漸恢复了,而乳汁的營養正高。于是,14年前,這位嬤嬤便入了宮,悉心喂養小皇子。
  同治從小便依偎在奶娘的怀里,吮吸著奶娘甘甜的乳汁。這位嬤嬤心地特別善良,她把對留在宮外家里儿子的那份母愛分一半給了小皇子,每當小皇子躺在她怀里吃奶的時候,她都禁不住用柔柔的手指撩弄乳儿的黑發,看著乳儿一天天地胖起來,一天天地長大,她既高興又傷心。高興的是,一旦小皇子長大,自己便可以回家与親人團聚,她尤其思念比同治才大百天的寶貝儿子;傷心的是,她早已把乳儿當成了親生儿子,有時她竟產生錯覺,覺得自己怀中的不是皇妃所生,而是自己怀胎十月的儿子。
  小皇子慚慚地長大了,朦朧中,他依戀嬤嬤,他幼小的心靈里根本沒有皇額娘,他知道嬤嬤是他最親的人。嬤嬤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股誘人的香气,連夏天嬤嬤出的汗都特別香,特別香。
  每當嬤嬤抱起小皇子,小皇子總是趴在她的身上一個勁地聞啊聞。
  “阿哥,你聞什么?”嬤嬤不解地問。
  “聞你身上的香气啊!”
  “阿哥又說痴話了,嬤嬤的身上哪儿有什么香气。”
  “有,不信,你自己聞聞。”
  每逢這种情景,嬤嬤總是慈祥地摟住乳儿的頭吻了又吻:
  “好阿哥,以后還記得嬤嬤嗎?”
  嬤嬤的淚水簌簌地落在乳儿的臉上:
  “嬤嬤怎么哭了?”
  “嬤嬤是怕离開阿哥呀。”
  “嬤嬤為什么要离開?”
  “阿哥還小,不懂,等以后長大了,便會懂得了。”
  是啊,在小皇子的心目中,嬤嬤就是媽媽,他根本不知道除了嬤嬤之外還有個什么皇額娘。小皇子長到了三四歲,當年的懿貴妃發覺親生儿子与乳娘已水乳交融,母子情深,而對這個親娘卻視若路人,不禁惱火。便要求自己養育儿子,辭退嬤嬤。誰知嬤嬤剛走兩天,小皇子鬧得天翻地覆,哭得嗓子都啞了,他思念嬤嬤竟得了場大病,高燒不退。無奈,懿貴妃只好又差人將嬤嬤請進宮門,一直伴著同治生活至今。所以,小同治有什么要求,并不去找自己的皇額娘——慈禧,而是央求奶娘。沒几天,奶娘便把紅紅綠綠的一大把碎布和針錢送到了同治的面前。
  小同治夜深人靜之時,把自己的貼心太監李明玉叫來:
  “你會用針使線嗎?”
  “奴才沒拿過那些東西,皇上想做什么?”
  “我想做個丑人,越丑越好,只要有個人形就行了。”
  “做布丑人干什么?想要的話,明天讓別人做一個不就行了嗎?何必自己親自動手呢?”
  “不,不能告訴別人。”
  小同治把李明玉叫到面前,兩人嘀咕了一陣:
  “皇上這么恨他?”
  “是,恨极了。”
  兩人做了兩個多時辰,總算做成了一個小布人。奇丑無比,不過是小小一塊的布儿,他們把它叫作人。誰?安德海。
  小同治將“安德海”滿身涂抹一黑,拿到院子里,趁著月光,用自己心愛的寶劍向布人身上又打又砍,口中不斷地喊著:
  “殺小安子,殺小安子!”
  此時的安德海正在德州的客棧里等待啟程呢,忽然感到心中一陣一陣地猛跳,耳根發熱,頭皮發麻,眼皮直跳。
  安德海哪里知道他的大禍臨頭了。
  “我想做個丑人,越丑越好,只要有個人形就行了。”
  “做布丑人干什么?想要的話,明天讓別人做一個不就行了嗎?何必自己親自動手呢?”
  “不,不能告訴別人。”
  小同治把李明玉叫到面前,兩人嘀咕了一陣:
  “皇上這么恨他?”
  “是,恨极了。”
  兩人做了兩個多時辰,總算做成了一個小布人。奇丑無比,不過是小小一塊的布儿,他們把它叫作人。誰?安德海。
  小同治將“安德海”滿身涂抹一黑,拿到院子里,趁著月光,用自己心愛的寶劍向布人身上又打又砍,口中不斷地喊著:
  “殺小安子,殺小安子!”
  此時的安德海正在德州的客棧里等待啟程呢,忽然感到心中一陣一陣地猛跳,耳根發熱,頭皮發麻,眼皮直跳。
  安德海哪里知道他的大禍臨頭了。

  ------------------
  書 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