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龜井從別的車廂回來,笑著對十津川說: “白井真是了不起啊。” “怎么了?” “憑借他那嫻熟的法語,正和巴黎警察局年輕的女警官聊得熱乎著呢。” “白井是單身吧?” “啊,是的。所以,要是對方也是單身的話,倒也沒什么可擔心的呢。” “我看你很是艷羡吶。” 十津川笑道。龜井說: “的确如此呀!我20多歲時出國時,根本沒有机會和外國女孩儿談天儿。” “那倒是事實呀。” 十津川點頭同意。 個中緣故既有來自龜井所處社會、時代、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他自身性格的原因。 十津川是戰后出生的.面對外國人的時候雖然不至于有什么自卑感,但和他們相處時總是有所戒備。這樣在潛意識中還是有處于下風的心態。 剛從這万面說,就得羡慕如今的年輕人,他們交往時是輕松自如、無憂無慮的。 即便如此,東西文化傳統的差异,有時也會造成互相交往時心里產生一种不安的情緒。 由此產生的誤解往往是有害的。 從車窗向外望去,見到的是無邊無際的平坦田野。偶爾有綠色的牧場點綴其間。十津川覺著景色有些單調。 車站附近有些排房,汽車在旁邊整齊地排列著,也看得見一些人在活動。而一离開車站就只是遼闊的田野和灌木林,很難再見到人影。 他看見遼闊的原野中孤零零地停著一輛拖拉机,然而直到它從視野中消失,也沒有見到開動的跡象。 “可真開闊呀!” 龜井感慨道。 “看到這樣的景色就可以推測法國是個農業發達的國家了吧。” “干杯!” 突然不知是誰用英語插進來,十津川和龜井只得舉起了盛香檳的酒杯。 抬頭一看,才知原來是方才和蘇聯刑警掰腕子的紐約警察局的刑警。 与此同時,他還把酒杯塞到蘇格蘭場丹尼斯的手里,然后依次斟滿。 “各位,為了友誼干杯吧!” 紐約刑警朗聲道。 丹尼斯和十津川苦笑著跟著他舉起了酒杯。 美國的一位新聞記者豎起一個手指頭要求再來一次,然后閃光拍照。 這位記者年約二十二三歲,他本人也手拿香檳酒杯,一邊喝著一邊漫不經心地說: “這列特別快車上坐得可都是刑警,要是在車上發生凶殺案可真夠刺激的。” 十津川和丹尼斯都沉默著,只有紐約警察局的那位刑警感到格外開心。 “想想吧,被害者、警察、凶手聚在一起,這太有意思了,是不是?Mr.……” 他俯身盯著十津川的胸卡。 “哦,是十津川先生。” “哪有這么蠢的凶犯。” 十津川也緊盯著那個美國人的胸卡。 “哦,巴特先生。” “為什么你會認為凶犯是愚蠢的呢?” 巴特已微帶醉意,他用迷迷瞪瞪的目光看著十津川。好像這個人愛抬杠,要不就是有毛病,一喝多了就喜歡和別人糾纏不休。 “首先,這趟車在到達格勒諾布爾之前不停車,凶犯無處可逃。” “逃不掉也照樣行凶呀。” 巴特辯解道。 “那怎么做呢?” “殺人能做到不留痕跡呀。比如用無聲手槍,就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地殺人。” “你有槍嗎?” 龜井問。 本來以為對方是隨便說說的,沒料到巴特以美國人特有的爽快勁儿,猛地從后褲子兜里掏出了手槍,亮給龜井看。 “這是柄科爾特式自動手槍,不帶消聲器。號碼已注冊在案。要是我用這把槍殺人,馬上就會暴露。” “好危險呀!” 丹尼斯聳了聳肩膀。 “我沒帶槍,因為我覺得沒那個必要。” “這你就不明白了。世界上大概有那么一批人,就是討厭刑事警察,一旦有机會,他們就會設法下手的。” 巴特說,看樣子并非是開玩笑。 “美國的刑警都有手槍嗎?” 龜井問。 “至少我的同事都有。” 巴特說。 ------------------ 書香門第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