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大凡讀過《水滸傳》的人,可能都還記得書中這樣一個情節: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蓮和西門慶合謀毒死后,由何久叔收尸入殮。何久叔早本疑心武大郎是被謀害致死的,當驗尸時見武大郎面皮紫黑,七竅內存瘀血,腰口上有齒痕,于是肯定為中毒身死無疑,但當時不便聲張,為了讓武松回來后有個見證,便在火化武大郎尸体之時,瞅空揀了兩塊骨頭,拿去澈骨池內一浸,看那骨頭便已酥黑,一并与西門慶送的十兩銀子收藏。當武松當差上京回來時,何久叔便拿出兩塊骨頭和十兩銀子道:……這骨質酥黑,系是毒藥身死的證見。 這是小說,自不足信,加之骨質酥黑,未見得能說明是中毒死亡。因而以此為證,也并不科學。但這個故事至少可以告訴我們。骨骼作為一种證實犯罪的證据,早已被古人采用了。《洗冤集錄》內的記載,完全可以印證這一點。書中有一專門論述“驗骨”的章節,除從整体上介紹了人体骨骼的名稱和位置外,還較詳細地記敘了檢驗骨骼的方法,并指出生前形成的骨損傷与死后形成的骨損傷的區別,提出了至今仍有价值的“骨廕”說。骨廕是骨質生前受傷的明證,當活人骨骼受傷時,會造成骨出血,血液滲入骨組織,形成暗紅色暈斑,即骨廕。 在今天的法醫實踐中,當法醫遇到來歷不清、歸屬不明的殘肢敗体,或長眠于地下,拋露于荒野的白骨時,通過檢驗,常常能讓白骨來回答其主人生前的身高、年齡、性別、血型、受傷情況、死亡時間、乃至姓甚名誰,何方人氏,因何死亡,等等。因而骨骼在偵查、審判活動中,作為揭露犯罪、證實犯罪的無聲證据,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 法醫骨骼檢驗,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檢驗的范圍也越來越大。目前,法醫骨骼檢驗主要是圍繞以下一些問題進行: 1.是人骨還是獸骨 這是骨骼檢驗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骨骼完整的情況下,要鑒別是人骨還是獸骨,一般比較容易。而在只有很少一點骨片或骨骼外形不完整的情況下,鑒別起來則困難一些。鑒別的方法主要有: (1)形態學檢驗:對于完整的骨骼,可將全部骨骼排列成人形,查看、比對各骨骼形態、大小、長短、粗細、牙齒等特征和狀況,看是否符合人体骨架的特征和形態。由于人骨和獸骨在形態方面有較大的差异,因而鑒別起來并不困難。 (2)組織學檢查:當檢材僅為一點碎骨片,無法從外形上鑒別時,可將檢材磨成薄片或制成骨組織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其組織結构。根据骨組織結构的差异,就可确定是人骨還是獸骨。 (3)生物學檢查:將骨質制成骨粉,用生理鹽水浸泡,再將浸出液与抗人免疫血清作沉淀反應,若為人骨,則在兩液接触面上呈現白色沉淀環;若為獸骨則無此沉淀環出現。應注意的是,檢材雖系人骨,但若骨質過于陳舊或被燒煮過,骨內可溶性蛋白已經消失,也可能無此沉淀環出現。 2.是一人之骨還是多人之骨 在骨骼檢驗中,當确定檢材系人骨后,需要進一步确定是一人之骨,還是多個人的?在被檢骨骼完整的情況下,可以將全部骨骼排列組裝成人形,查看各骨的數目、大小、形態等特征是否一致,有無重骨和剩余之骨,左右兩側之骨是否對稱。如果骨骼的數目、大小、形態一致,無重骨或剩余之骨,則系一人之骨。相反,則可能是多人之骨。若所檢驗的骨骼殘缺不全或為細小碎片,根据人体骨骼形態特征難以區分時,可以通過測定骨骼血型來鑒別被檢之骨是否為一人所有。血型不一致,自然不是一人的骨骼,但血型一致,只能說明可能是一人的骨骼,不能得出就是一人之骨的結論。 3.是男性骨骼還是女性骨骼 一般說來,男性骨骼比女性骨骼粗大些、長些、骨面要粗造些,凹凸多些,骨質要重些。男女骨骼,以盆骨的性別特征最明顯,差异最大,其次則為顱骨和四肢骨。 男女盆骨的區別,從下表中可以看出(見表5)。
正因為男女盆骨具有以上明顯差异,因而鑒別骨骼的性別,以利用骨盆最為可靠。 就顱骨而言,一般說來,男性和女性相比,前者顱骨粗大,骨面粗糙,骨質較重,肌脊明顯;顱腔容量較大,前額骨傾斜度較大;眉間、眉弓突出顯著;眼眶較大較深,眶上緣較鈍較厚;鼻骨寬大,梨狀孔高;顳骨乳突顯著,后緣較長,圍徑較大;顴骨高大,顴弓粗大;下頜骨較高、較厚、較大,下頜角小于125°;顱底大而粗糙。 4.推斷身高 人体各部位的骨骼長度、大小是有一定比例的,根据骨骼的長度和大小能推斷出該人的身高。在骨骼完整的情況下,將骨骼排列成人形骨架,整個人体骨骼的長度加上5厘米軟組織的厚度,即可得到該人的身高。 如有長骨存在,可根据長骨的長度乘以一定的比例系數而求得大約的身高。一般說來,長骨与身高的比例關系,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微有不同。因而最好以本民族、本地區人的骨骼為据,通過統計得出一個經驗性系數,以此來推斷本民族、本地區人的身高。為了幫助理解和推斷,我們節錄日本民族的長骨系數表供參考:
身長=骨長×該骨系數十5厘米 此外,還可以根据骨盆入口平面的面積、顱骨頭圍或顱頂至下頜尖的長度等來推斷人的身高。 5.推斷年齡 人体骨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生長發育的,与年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年齡的人,其骨骼特征是不一樣的。一般說來,儿童、青少年時期,骨骼的生長發育較快,變化較大,特征明顯,根据骨骼易于推斷年齡。成年以后,骨骼發育成型,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發生變化。出觀差异,但特征不明顯,變化緩慢,根据骨骼來推斷年齡,相對說來就要困難一些。就目前的檢驗鑒定技術水平而言,還無法根据骨骼准确地确定年齡,只能進行大致的推算。 根据骨骼推斷年齡,通常是根据顱骨骨縫的愈合情況,牙齒(乳齒和恒齒)的生長發育順序及其磨損程度,各骨骨化點的出現和骨□愈合情況,下頜骨的形狀,骨質哈佛氏管的直徑大小,以及恥骨聯合面的隆起形狀等來進行。這些骨骼特征和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比較明顯,能為我們推斷年齡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据。 6.鑒別骨骼的血型 人体骨骼中不僅含有ABO血型物質,而且骨骼保存時間久,骨質中血型物質穩定,不易受到破坏和干扰。因而利用骨骼測定血型,不僅可能,而且可靠,可以為尋找、認定死者或認定所檢骨骼是否一人之骨提供客觀依据。 7.骨骼損傷的檢查 當人体受到暴力襲擊時,不僅軟組織可能形成損傷,而且可能傷及骨質,形成骨損傷。骨骼上的損傷形態保持時間較久,在軟組織腐敗消失而無法檢驗的情況下,骨損傷檢查往往能補此不足。与軟組織損傷檢查一樣,骨損傷檢查可以幫助分析推斷致傷工具和致傷方式,鑒別是生前損傷還是死后損傷,等等。其中确定骨損傷是生前傷,還是死后傷,對于區分事件性質,澄清疑點,至為重要。 區分是否生前傷,通常是根据骨骼損傷處有無骨廕、板障出血和骨質愈合等生活反應,結合案件其他情況來進行。若有前述反應之一,就可以确定為生前傷。但若未檢見生活反應,卻不能完全排除是生前傷的可能,因為傷后立即死亡者,其骨質損傷處可能沒有諸如骨廕、骨質愈合等生活反應形成。 ------------------ 轉自:中國司法鑒定資訊网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