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德公究竟是大手筆,出手不凡,這篇發言稿真是字字璣珠,擲地有聲。」 「祥兄這樣賞識我的發言,實在不敢當,這篇東西是一個晚上趕出來的急就章,疏漏的地方一定不少,希望祥兄不客氣的指點指點。」 馮永祥坐在東客廳裡,向屋子裡的人掃了一眼:「你們聽,德公多麼謙虛:這麼好的文章,還說是急就章,有人相信嗎?」他的眼光最後落到坐在壁爐旁的江菊霞的身上。 江菊霞彎著腰,兩隻雪白細嫩的手朝著壁爐裡熊熊的火焰在烤火,壁爐裡堆滿了大塊大塊透明的煤炭,燒得通紅,永遠也燒不完似的,老是噴著跳躍的火苗。她覺得徐公館裡的一切陳設都比別人的好,連火苗也比別人家的旺。她暗暗看見馮永祥的眼光,便先發制人,省得馮永祥又和她開玩笑,說道: 「阿永說的話沒有錯。」 「那也不見得。」 「我看這回說的就不大對,」徐義德說,「我那篇發言,和仲笙兄的比較起來,就差得太遠了。」 「這話怎麼講?」唐仲笙坐在徐義德旁邊的沙發上,受寵若驚地微微伸直了腰,欠了欠身子問。 「你的發言,生動活潑,特別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例子太能說服人了。真是像你所說的,英美煙草公司為了擴大他們的市場,用雄厚的資金把『南洋』生產的香煙從市場上買進,讓它在倉庫裡發霉,然後再大量拋出,使得『南洋』的香煙信譽掃地,給排擠得很難維持。帝國主義把『南洋』逼得幾乎沒法生存,宋子文的官僚資本趁『南洋』之危,用低價買進大批股票,控制了整個企業。老闆給逼得走投無路,整天鬧著要當和尚。為了子孫的利益,老闆在公司章程裡規定總經理一職必須由他的繼承人擔任,想用這個辦法來掌握自己的命運。可是,老闆一死,總經理的職位卻給反動派宋子文的爪牙佔去了。仲笙兄提起這件事,真叫人不寒而慄!」 「你提的聶雲台的例子也很能說服人。」唐仲笙對於徐義德的恭維不再謙辭,用投桃報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來。「要不是德公提起,」潘宏福說,「我不曉得棉紡業這位前輩,還有這麼一段辛酸的歷史哩。」 「棉紡業這樣辛酸的歷史可多著哩。」江菊霞說,「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請德公給你講講。」 「不,信老比我瞭解的更多,可惜他今天不在這裡,宏福老弟回去可以請信老給你講講。」 「宏福老弟從信老那裡瞭解的事體並不比你我少。」馮永祥瞇著眼睛望了潘宏福一眼,說,「別的不講,他這次代表潘家在人代會議上的發言,就很漂亮。」 「宏福老弟那天發言,我到工商聯有事去了,可惜沒有聽到。」馬慕韓坐在江菊霞的右側,正對著壁爐,望著馮永祥說,「主要談了些啥?」 「談的內容豐富極了,可惜我的嘴太笨……」馮永祥有意賣關子。 「阿永的嘴要是笨的話,那天下沒有一個人會說話了。」江菊霞用胳臂碰了馬慕韓一下。 馬慕韓沒有吭氣。馮永祥迅速接上去談: 「至少有一個人。」 「誰?」江菊霞問。 「瑪麗江。」馮永祥狡黠地笑了笑。 「你們聽聽,這就是笨嘴笨舌的話。」 「別給江大姐開玩笑了,阿永,」馬慕韓央求道,「你講吧。」 「翻版會走樣的,宏福老弟在這裡,還是原版的好,他講的最精彩的一段是私營麵粉和糧食工業的改造。」 潘宏福忸忸怩怩地不開口,馮永祥在一旁湊趣地說: 「怎麼樣,要不要我給你拉弦子?別害臊啦,這裡都是自家人,信老也不在,唱起來吧。」 潘宏福打掃了一下嗓子,咳了兩聲,又喝了一口茶,才慢慢說道: 「上海的私營麵粉和碾米工業是畸形發展。麵粉工業的發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著打仗,顧不上侵佔中國市場。有些國家發生糧食恐慌,要進口糧食。中國麵粉輸出可以賺很多錢。上海麵粉工業就盲目發展。上海原來只有幾家不大的麵粉廠,不到幾年工夫,增加到十七家。單是我們家的慶豐麵粉廠,就從一個廠發展到七個廠。當時每年輸出幾百萬包,從南洋群島一直到英國法國,都吃中國麵粉。上海成了全國麵粉工業的中心,可是這個中心既不是產麥區,市民又不是以麵食為主。大戰以後,麵粉輸出大大減少,美帝國主義的『洋麥』『洋粉』大量進口,麵粉工業變成帝國主義的原料加工廠,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上海是吃大米的城市,又靠著江南產稻區。可是碾米工業很落後,沒有一家有現代設備的碾米工廠。市民吃的是進口的『西貢』和『暹羅』米。上海解放了。這個畸形發展更加暴露它的矛盾。麵粉工業『吃不飽』,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上海全市一天只要兩萬包麵粉,生產能力是十二萬包,生產一天,就得停工五天。最初幾年,國家從遠地調小麥來加工,維持生產。因為原料和成品往返不合理的運輸,解放後四年工夫,國家損失運費就有八百多萬。碾米工業呢?是『吃不了』,技術設備落後,生產能力不足,只有全市人民需要的百分之六十,而且產品質量差,成本高,每百斤稻穀的加工成本,比國營廠平均要高出七、八分,出米率也低。我們永豐碾米廠雖然設備好些,但生產能力也不大。一個『吃不飽』,一個『吃不了』,這就是我們私營麵粉、糧食工業的主要矛盾。這幾年來,我們自己沒法解決,這次申請合營,在經濟改組的基礎上,把兩個行業統一地進行徹底改造。因為麵粉工業和碾米工業的生產技術過程大體相似。合併改組,恰好可以取長補短,使得大家都能夠『吃得飽』。通過這次合併改組,使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盲目經營的惡果,也使我們看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要是沒有國家過去的援助和現在的改造,在舊社會裡,麵粉工業的老闆早就困弄堂了。」 在人民代表會議上發言以前,在家裡一再準備這篇稿子,他幾乎可以背出來了。現在他一口氣講出來,更加流暢,娓娓動人。馬慕韓聚精會神聽他的,心中暗暗欽佩:潘宏福這兩年進步很快。他雖然管棉紡廠,可是對他弟弟經營的慶豐麵粉廠和永豐碾米廠的情況也非常熟悉,特別是這次麵粉工業和碾米工業的合併,改組,合營,更是談得頭頭是道。潘家出了人才哩。馬慕韓說: 「阿永真有眼光。宏福老弟這篇發言,實在太好了,有實際,有理論,怪不得大家叫好哩!」 「慕韓兄,你別把我捧得太高,跌下來可吃不消啊!」潘宏福聽了馬慕韓的話心中癢滋滋的,覺得能夠得到他的稱讚可不是容易的事。 「這次上海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有了全國工商聯執委會議打了底子,大家在北京聽了中央首長的報告,眼睛比過去豁亮了。每一個工商界代表的發言,我認為都很漂亮。」 江菊霞說。 「我的發言談不上漂亮二字,不過是說出了一些心裡早就想說的話罷了,倒是慕韓兄在《新聞日報》發表的那篇大作,才是真正漂亮的文章哩!」 「哪篇文章?」馮永祥不大看報上的文章。 「你沒看過?」潘宏福以為馮永祥是工商界消息靈通人士,一定看過了。 「報上經常有慕韓兄的大作,我哪能曉得你指的是哪一篇。」 「大概是關於民族資產階級改造的那一篇。」唐仲笙也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好,有見地,與眾不同。 「哦,」馮永祥裝出看過一樣,說,「這篇寫得確實不錯,你給大家介紹介紹。」 「我記不得,」潘宏福不願意介紹,說,「請仲笙兄介紹吧,他看的仔細,過目不忘。」 「也好,」馮永祥說,「智多星的記憶力,在工商界是有名的。」 「怎麼弄到我頭上來了?」 「誰叫你的記憶力好的?」馮永祥頂了他一句。 「大家一定都看過了,用不著介紹了。」 「奇文共欣賞,還是介紹一下吧。」 「阿永,」馬慕韓的手對著馮永祥搖了搖,說,「這篇文章寫得不好,不值得介紹。」 馮永祥反問一句: 「報上能發表,我們欣賞一下不行嗎?」 「這兩天盡忙著出席人代會,報上很多好文章都來不及看,」徐義德說,「還是介紹一下好,宏福老弟。」 馬慕韓不再堅持,大家都靜下來。唐仲笙斜對著壁爐旺盛的火焰想了想,說: 「我記得開頭是這樣寫的: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必須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這是理所當然,勢所必至的,國家採取和平改造的方針和贖買政策,逐步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是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工商業者只有和全國六萬萬人民共同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把個人前途和國家前途結合起來,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過剝削生活不是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只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沒有剝削,大家都過富裕的日子,才是真正幸福和快樂的生活,足見共產並不可怕。政府給我們一個時間逐步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使我們能夠從剝削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而且要過愉快的生活,我們為啥怕共產呢?」 「慕韓兄這段真精采,理論水平很高,一般人只談不怕共產,沒有結合前途談,是個缺點。」江菊霞說,「這段結合前途談,就完整了,對工商界也有說服力。我十分欣賞這篇大作,給智多星抑揚頓挫一念,更加美妙了。」 「美妙還在後頭。」唐仲笙說。 馮永祥催促唐仲笙: 「快念下去。」 潘宏福在家裡曾經念給父親聽過。潘信誠心中也蠻佩服,認為馬慕韓這幾年確實看了不少進步書籍。馮永祥沒有替他吹牛,他勸說潘宏福應該用用功,唸唸書,不然啥事體都是馬家跑在前頭,潘家連文章也寫不過人家,潘宏福把馬慕韓的文章看了好幾遍,有幾段完全可以背出來了。唐仲笙說「美妙的還在後頭」,他不知道指的是哪一段,他凝神在聽。「讓我想一想,」唐仲笙出神思索,很快接下去說,「對了,下面是這樣寫的:人的本質是可以改變的,作為民族資產階級分子要樹立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信心,必須認識到要經過深刻艱苦的鬥爭,才能逐步得到改造。毛主席教導我們要認識社會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和別的國家的資產階級不同,它有兩面性。中國大多數資本家有可能接受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馮永祥聽到這裡,不禁大聲叫道: 「我們慕韓兄的大作提高到理論高度,真了不起!」 「阿永,你是不是想把我趕出徐公館?」 「慕韓兄,這是從何說起?」 「你的話叫我臉上發燒,怎麼能坐的住呢?」 「我說的是老實話,這樣漂亮的文章,別說是上海,就是在全國工商界裡,也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寫。只此一家,別無分鋪。」 「未免太過獎了,」馬慕韓想了一下全國工商界的頭面人物,真正研究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著作的屈指可數,就是個別工商界朋友有些體會,肯像他這樣坦率地寫出來的,更是難得了。全國當然找不出第二個人來。但他嘴上卻謙虛地說,「這篇東西不過是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札記,談不上理論水平。我瞭解的也非常有限,馬列主義的書籍很多還沒有讀過,社會上許多新問題更少研究。比如說農業吧,五萬萬農民的購買力,對我們工商界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最近農村的發展,連我們的想像力也跟不上。」 「你是說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嗎?」唐仲笙最近特別注意農村的消息。 「唔,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這麼快,許多地方都向高級形式的合作化發展,我們不努力,工商業一定跟不上農業的發展。」 「這又是馬列主義的理論問題,」馮永祥對大家說,「慕韓兄總是從大處著眼,提高到理論高度來看問題。」 「提高到理論高度來看問題。」潘宏福思索著馮永祥這句話。他在家裡被認為是懂得政府政策和理論的。一在馬慕韓和馮永祥這些人面前,就自愧弗如了。父親要他多看點書、確有實道理。他右手托著腮巴子,用欽佩的神情和學習的態度在聽他們談論。唐仲笙說: 「慕韓兄提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研究。農業合作化速度這麼快,農民必然伸手向我們要先進的工具,最近宋其老的廠裡日夜加班在生產雙輪雙鏵犁,就是一個證明。假使我們拿不出農民需要的生產工具,非但經濟要受損失,而且還會影響工農聯盟。所以我們必須加速社會主義改造,搞好生產,來支援農業改造。」 「工商業不能脫離農業,農業經過改造,農業生產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可以改善,購買力也一定提高。農業的發展給了我們工商界一個很大的鼓舞。」徐義德後悔草擬發言稿的辰光沒有想到農業這一點,不然可以寫得更漂亮,獲得的掌聲也會更多更響。 「不但是鼓舞,而且也推動工商界,就拿我們捲煙業來說,每個農民多買一包香煙,我們生產就趕不上。」 「豈止捲煙業,仲笙兄,你剛才提到雙輪雙鏵犁,為了製造這個,很多廠要添配工具零件,把五金業的生意也帶好了。全國農業發展,不僅工業生產要發展,商業也要跟著發展,私營工商業不加快社會主義改造速度,很難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現在起,規定兩年全市合營,我看是有點慢了。」 「慢了?」馮永祥本來以為這次人代會通過決議全市私營工商業在兩年之內要進行公私合營未免太快了。全上海有十六萬多工商業戶,如果完全實行公私合營的話,兩百多個行業,一個行業從醞釀到協商到清產定股和人事安排,起碼也得花上個半年工夫,兩百多個行業不可能同時進行,一定要分期分批,兩年的時間,無論如何是太短促了。兩年,不過是七百三十天啊!難道說七百三十天以後,上海一傢俬營工商業也沒有了嗎?根本不可能的事。他搖搖頭說:「我倒覺得要是兩年之內真的能夠合營了,速度也不算慢了哩。」 「為啥?」 「慕韓兄,辦事體一要時間,二要人力,瞭解上海有多少工商業戶,就曉得我的話不錯了。」 「事在人為。」馬慕韓不同意他的意見。 「中央並不是不瞭解農業發展的情況,可是仍然決定兩年,其中大概不會沒有道理。」 「要穩步進行改造,」徐義德說,「時間長一點,大概給我們有個思想準備。」 「就是這個道理,」馮永祥自鳴得意,搖頭晃腦地說。 「再過幾天就是一九五六年元旦了,從一九五三年提出總路線算起,到現在快三年了,思想準備的還不夠?」馬慕韓質問的眼光對著馮永祥,他認為思想準備已經過了頭。 「我們這些核心分子的思想準備的當然足夠了,工商界大多數人就很難說了。」馮永祥歪著頭,調皮地望著馬慕韓。 「你忘記執委會告全國工商業書裡面的數字嗎?私營工業產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經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將近一半左右的私營零售商已經轉變為經銷、代銷等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商業,你說,這是少數呢?還是多數?」 「我承認這是多數,但請注意,這指的是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而不是高級形式。我們現在談的是全市合營,是高級形式。走初級形式,走中級形式,問題都不大,可是高級形式,問題就不簡單了。」 「只要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前途結合起來,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才能和全國人民一道獲得光明幸福的前途。認識了這個道理,我看,問題也不複雜。」 「問題究竟是簡單還是複雜,等將來看吧……」江菊霞看他們兩人爭執不下,嗓子越來越高,話也越講越快,簡直叫別人無從插嘴,她從壁爐旁邊站了起來,對馮永祥搖搖手說: 「你們兩人別老是一來一往,讓我說兩句,好啵?」 馮永祥抿著嘴笑,在聽她說: 「慕韓兄提的問題確實非常重要,阿永考慮到時間和人力也有道理。這是個大問題,等過了陽曆年,慕韓兄約一些人,好好研究一下。今天不要談下去了。我們到德公這裡來,原打算喝喝咖啡,聊聊閒天,讓你們吵得頭昏腦脹,真有點吃不消。放兩張音樂片子,輕鬆輕鬆,好啵?」 「輕鬆的事,我總是贊成的,」馮永祥對於上海全市合營要兩年時間,他是很有把握的。因為這是人代會的決議啊,而他自己也衷心希望全市合營的時間長一點好。 徐義德通知老王準備咖啡和點心,潘宏福走到落地大收音機那裡,打開電唱機,裡面已經放好六張慢轉唱片,一按開關,小提琴演奏貝多芬小夜曲的優美的曲調頓時瀰漫了暖洋洋的東客廳……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