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775年4月19日,在列剋星敦打響第一槍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持續8年之久,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結束。 北美大陸本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之地。 17世紀初,歐洲開始向北美移民。1607年第一批英國移民在今弗吉尼亞建立了第一個立足點——詹姆士城,從此掀起了奔向北美大陸的移民潮。從1607年第一批移民踏上弗吉尼亞至1733年最後一個殖民地佐治亞的建立,英國移民先後在北美東海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這就是後來美國最初的13個州。 歐洲移民來到北美洲,同時也把歐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移植到北美洲來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首先在種植場迅速萌發。殖民地農業、工商業尤其是航海業、造船業、海外貿易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北美13個殖民地的居民日益融合。 在獨立戰爭爆發前,在北美這個新的地域上已形成了一個不同於英國的新的民族,即美利堅民族,在不列顛帝國的疆界內出現了與英國資本主義並存的北美資本主義。英屬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發展合乎邏輯地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掙脫對宗主國的依附關係,獨立地發展資本主義。 然而北美殖民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願望遭到了英國當局高壓政策的阻撓。英國殖民當局為了使北美殖民地永遠充當其廉價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極力遏制殖民地經濟的自由發展。英國殖民當局接連頒布一系列法令,禁止向阿巴抗契山以西遷移,禁止殖民地發行紙幣,宣佈解散殖民地議會,並對殖民地課以重稅,加緊軍事控制等等。英政府的所作所為,激起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強列反抗。群眾紛紛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1773年3月5日發生了駐北美英軍槍殺波士頓居民的「波士頓慘案」,群情為之激憤。1774年英政府變本加厲,又接連頒布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使宗主國與殖民地矛盾進一步激化。北美殖民地人民忍無可忍,決心拿起武器與殖民當局抗爭。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各個殖民地紛紛儲集軍火,製造武器,組建名為「一分鐘人」的民兵隊伍。1774年9月5日,12個殖民地選派的55名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商議共同抗英事宜。會議後,革命形勢日益成熟,北美殖民地同宗主國之間除了用戰爭解決問題外,已別無選擇了。 1775年4月18日,馬薩諸塞總督托馬斯·蓋奇根據密報,派遣800名駐波士頓英軍前往康科德,搜繳當地民兵的秘密軍火庫,並企圖逮捕當地「通訊委員會」領導成員。這一消息為「通訊委員會」情報人員所截獲,星夜飛報了當地愛國者。「一分鐘人」接報後,立即集結。翌日清晨,當英軍進至列剋星敦和康科德一帶時,遭到了早已嚴陣以待的民兵的襲擊。民兵們從岩石、樹林、灌木叢後面對準英軍發出了雨點般的射擊。英軍傷亡273人,北美民兵傷亡93人,康科德、列剋星敦的戰鬥打響了「聲聞全世界」的第一槍,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8月23日英王發佈告諭,宣佈殖民地的反抗為非法,聲言「寧可丟掉王冠,決不放棄戰爭」。12月22日,英國議會通過派遣5萬軍隊赴北美殖民地鎮壓革命者的決議。面對這一形勢,1775年6月15日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組建正規的大陸軍。原英軍上校、弗吉尼亞種植場主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英軍企圖憑借其陸海軍優勢首先切斷新英格蘭與其他殖民地的聯繫,然後各個擊破之。大陸軍在華盛頓的率領下採取避敵鋒芒,持久耗敵的方針,與英軍展開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從1775年4月打響獨立戰爭第一槍到1783年戰事結束,為期8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為戰略防禦階段。這一階段主戰場在北部地區,戰略主動權掌握在英軍手中。1775年6月17日,波士頓民兵在邦克山戰鬥中與裝備精良的英國正規軍展開了第一次正面交鋒,顯示了北美民兵驚人的戰鬥力,大大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為獨立而戰的鬥志。在鬥爭的高潮中,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正式宣佈脫離英國而獨立。1776年12月在經過激烈爭奪後,為了保存軍力,化被動為主動,華盛頓放棄紐約。紐約失陷標誌獨立戰爭進入困難時期。1776年12月25日聖誕節之夜,華盛頓率部渡過特拉華河,奇襲特倫頓黑森僱傭軍兵營成功,接著又在普林斯頓重創英軍,使陷入低潮的美國獨立戰爭重新獲得了活力。1777年7月英軍計劃兵分三路,分進合擊,會師奧爾巴尼,以盡快實現其切斷新英格蘭的戰略企圖。當北路7200餘名英軍在伯戈因的率領下,從蒙特利爾孤軍南下時,立即陷入新英格蘭民兵的汪洋大海之中,處處受到民兵阻擊和圍追堵截。在弗裡曼農莊和貝米斯高地接連受挫後,伯戈因被迫退守薩拉托加。大陸軍和民兵以3倍於英軍的優勢兵力將英軍團團圍住,伯戈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於10月17日被迫率領5700名英軍投降。薩拉托加大捷大大改善了美國的戰略態勢和國際地位,是美國革命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第二階段:從1777年10月—1781年3月,以薩拉托加大捷為標誌,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逐步轉向南部地區。 在這一階段國際環境日益向有利於美國方向發展。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改變了動搖不定的觀望態度。 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 1778年6月法英開戰,西班牙也於1779年6月對英作戰。俄國於1780年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成「武裝中立同盟」,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1780年12月荷蘭進一步加入法國方面對英作戰。北美獨立戰爭擴大為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性反英戰爭,英國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在南部戰場上,美國大陸軍和民兵以游擊戰和游擊性的運動戰與敵周旋,日趨主動。在1781年的吉爾福德之戰中,英軍傷亡慘重。在大陸軍和民兵的持久消耗下,英軍漸感力量不支。 1781年4月英軍在康沃利斯率領下,實行戰略收縮,向北退往弗吉尼亞。格林乘勢揮師南下,在民兵游擊隊配合下,拔除英軍據點,收復了除薩凡納和吉爾斯頓之外的南部國土。 第三階段:從1781年4月—1783年9月,為戰略反攻階段。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軍退守弗吉尼亞半島頂端的約克敦。此時在整個北美戰場英軍主要收縮於紐約和約克敦兩點上。1781年8月,華盛頓親率法美聯軍秘密南下弗吉尼亞,與此同時,德格拉斯率領的法國艦隊也抵達約克敦城外海面,擊敗了來援英艦,完全控制了戰區制海權。9月28日,1.7萬名法美聯軍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的包圍。 在聯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之下,康沃利斯走投無路,於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個週年紀念日,請求進行投降談判。10月19日,8000名英軍走出約克敦,當服裝整齊的紅衫軍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時,軍樂隊奏響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轉過來了》的著名樂章。 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鬥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戰爭,是歷史上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傑出戰例。在廣泛的國際援助下,經過8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鬥爭,僅有300萬人口的北美13個州,最終打敗了擁有近3000萬人口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大英帝國。獨立戰爭的勝利,打碎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馬克思指出:「美國獨立戰爭開創了資產階級取勝的新紀元。」 列寧指出,美國獨立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早的最偉大的真正的解放戰爭,人類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真正的革命戰爭」,「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將歐洲啟蒙運動的自由哲學思想大規模地付諸實踐,體現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和價值觀念。獨立戰爭中誕生的《獨立宣言》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正式文件莊嚴宣佈了人民主權的原則,宣佈了人民革命的正當權利,粉碎和否定了所謂君權神授的謊言。美國獨立戰爭所體現的資產階級的進步的政治精神給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它不僅驚醒了歐洲,促進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而且為拉美爭取殖民地獨立的鬥爭提供了成功的範例,有力地推動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正因為如此,馬克思盛讚美國獨立戰爭為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高漲時代,給歐洲18世紀革命以第一個推動,為歐洲資產階級敲起了警鐘。美國革命的先驅者們創造的輝煌業績至今仍不失其歷史的魅力,它已經而且將繼續給進步人類以深刻的有益的啟示。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