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6世紀80年代,日本以武力統一全國後,便開始了對外擴張。當時集大封建領主和大軍閥頭目於一身的豐臣秀吉(1536—1598年)執掌著全國的軍政大權,他乘朝鮮李氏王朝耽於黨爭內訌,朝綱紊亂,決定通過武力征服朝鮮入侵中國,進而稱霸東亞。 當時的朝鮮政府政治上確已十分腐敗,官僚營私舞弊,特別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黨派之爭,即一派是世襲的官僚貴族,稱為勳舊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過書院教育的新官僚,稱為士林派。兩派各自結黨爭權,互相傾軋,一大批人被殺戳流放,政變不斷,弄得民不聊生,武備鬆弛,國力大衰,恰給日本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侵略機會。 公元1592年初,日本最高當政者豐臣秀吉組建了22萬人的軍隊,建立了擁有數百艘艦船和9000名船員的艦隊,分批向朝鮮沿海進發,開始了壬辰(壬辰年)戰爭。 第一批部隊(1.8萬人)分乘350艘艦船,於1592年5月25日在釜山登陸。數量不多的釜山守軍和居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因眾寡懸殊,城市終為日本人攻佔。在南部沿海登陸的第二批部隊(2.2萬人)經慶州、熊川和新寧數城向北推進。幾乎與此同時,第三批部隊(1.1萬人)在洛東江口登陸,佔領了清元城,並向春川山口推進。在這幾批部隊登陸之後,日本將主力(8萬人)和其餘艦隊全都調往朝鮮。 朝鮮封建統治集團由於朋黨之爭,對侵略者無力組織抵抗。數量不多的政府軍接連失利。日本人擊潰了朝鮮的一支8000人的部隊的抗擊,奪取了全寧山口,在忠州城又擊潰了另一支朝鮮部隊,迅速逼近漢城(京城)。朝鮮有些地方官吏棄地而逃,國王驚慌失措,倉皇放棄首都,先奔平壤,繼而逃往鴨綠江邊的義州。7月初,日本人兵不血刃入漢城。日軍佔領漢城以後,繼續向西北和東北進攻,在臨津江一帶遇到朝鮮軍隊的堅固防禦而受阻。日軍使出軍事計謀,佯裝撤退,將朝鮮軍誘出工事,接著進行反衝擊將其擊敗。日軍佔領了開城和平壤。到此,朝鮮國土大部分淪喪。日軍到處燒殺搶劫,只在晉州一地,就屠殺軍民6萬人。朝鮮人民在非佔領區普遍組織了人民義勇軍——「義兵」(「正義之師」),開展了游擊戰爭;突襲敵人的要塞和兵營,特別是在夜間,隱蔽潛入敵宿營地進行騷擾;進行防禦戰鬥;燒燬糧秣倉庫和破壞敵人的交通線。在圍攻要塞和城市時,朝鮮人組織了特別突擊隊,並使用了「飛擊震天雷」,以殺傷敵有生力量。為援助被日本圍困在要塞裡的守衛部隊,朝鮮人經常對敵人的後方進行出其不意的引誘性突擊。 國王李縝b愛國朝臣和軍民抗倭熱潮的推動下,要求中國援助。中國明朝廷認為日入侵朝鮮的目的「實所以圖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中朝唇齒相依,故決定援朝抗倭。同年秋派以陳嶙為總兵,李如松為副將的5萬餘大軍赴朝抗倭。翌年1月,朝鮮愛國官兵在明軍的協同支援下,一舉收復西京、開城、漢城,日軍退守南部沿海一帶,整個北朝鮮解放了。 水軍將領李舜臣統率的朝鮮水軍的行動卓有成效,曾多次重創敵艦隊,粉碎了日本陸海合擊的計劃。日本入侵前,朝鮮水軍共有4支獨立艦隊,其中有兩支在戰爭剛一開始就損失了。只有李舜臣統轄的有85艘戰艦的艦隊,在陸軍的支援下抗擊日本艦隊,在先後幾次戰鬥中,擊沉日艦40多艘。1592年7月9日,在李玉金的第四艦隊的協同下,李舜臣在南海島以北的泗川灣,擊毀日本大型戰艦12艘。在這次交戰中,朝鮮人首次使用了覆蓋鐵板的戰艦——「龜船」,此種戰船不易被敵炮火擊傷,且配有強大火力,又具有高度機動性。此後不久,李舜臣統率了整個朝鮮水軍,對日本艦隊進行了多次連續突擊。1592年11月,李舜臣在釜山地區又取得了輝煌勝利。這次,他們發現釜山地區聚集了日本的主力(470餘艘艦船)後,李舜臣命令自己的艦船開向那裡,龜船航行在第一線。朝鮮水軍在一天之內將日本人遺棄的100艘空船焚燒殆盡。當戰鬥發展到陸上時,朝鮮人發覺日本人擁有騎兵優勢,便退到船上返回了基地。朝鮮的游擊隊、政府軍和水軍通過共同努力將敵人逐出了漢城。先後擊沉日艦300多艘,打敗了日軍水陸並進的計劃。 日軍遭受重大打擊之後,以和平談判為幌子,企圖贏得時間為新的入侵做準備。1597年初,日本重新開始進攻,但未得手。這時,中國政府認識到日本的危險性,遂派出了14萬軍隊入朝援助朝鮮軍隊和人民義勇軍作戰。此時,朝鮮水軍也得到了加強(已有5000餘人)。日軍撤向釜山,後被封鎖在朝鮮南部一些港口。1598年10月18日,李舜臣統率的水軍在露梁津灣截住了500多艘企圖從朝鮮運走殘餘部隊的日本軍艦,朝中水軍與侵略者展開激戰,擊沉日艦450艘,殲滅日軍1萬多人,日軍徹底戰敗。在這次海戰中,李舜臣擊斃日軍大將,打退多艘包圍明軍的日艦。明軍70歲的老將鄧子龍戰艦起火,李舜臣在前往援救時身中流彈。李、鄧兩位名將都在這次海戰中犧牲,為中朝人民的戰鬥友誼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壬辰戰爭持續了7年之久,最後終以朝鮮人民的勝利,日本侵略軍的失敗而告結束。這次戰爭是朝中人民軍並肩戰鬥共同奪取勝利的一役,體現了中朝人民休戚與共、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通過這次衛國戰爭,朝鮮人民維護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尊嚴,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鮮,染指中國的侵略企圖,使日本侵略者在戰後幾百年間再也未敢踐踏朝鮮國土,從而保證了朝鮮長期的對外的安全與和平。但是這7年戰爭,由於侵略者對朝鮮國土的蹂躪,使朝鮮受到了莫大的損失。日本侵略者到處大肆掠奪和屠殺,燒燬了都市和很多村莊。《朝鮮通史》載:「人民離散,雖大家世族,舉皆失業行丐……積屍遍野……父而賣子,夫而當妻……自有東方變亂之禍,慘酷之甚,未有如今日者也。」首都漢城的戶數從戰前的8—9萬戶減到戰末3—4萬戶。全國人口比戰前減少了近七分之一,眾多的人流離失所。土地大量荒廢,生產秩序一片混亂。封建統治者便趁此機會,恣意佔領和爭奪土地、山林與河川。因此,戰爭的勝利雖使人民擺脫了民族壓迫,但卻帶來了更重的階級壓迫。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