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希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這一,它不僅以燦爛的文化藝術聞名於世,而且還以其軍事和戰爭生成之早與發展之快而聞名全球。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臘兩個城市國家同盟—— 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展開了一次著名的大搏鬥,結果給繁榮的古希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導致戰後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危機,整個希臘開始由盛轉衰。 在這次戰爭之前,希臘還與波斯進行了一場為期近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希波戰爭的最後一年,雅典聯合大量希臘城邦國家組織了攻守聯盟。戰後,希臘人擔心波斯人可能捲土重來,沒有把這個同盟解散。這時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已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雅典逐浙把同盟變成了發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它動用了同盟國金庫的資金,試圖把其他同盟國都降至臣屬地位,哪一個造反,就以武力鎮壓之,把它當作被征服國,接管其海軍,勒索其貢賦。雅典的手段如此橫暴,引起了斯巴達人的疑慮。擔心雅典不久就會把其霸權擴張至全希臘。當時雅典是民主政制的、進步的、城市的、帝國主義的、文學藝術繁榮發達的國家。斯巴達卻是貴族政制的、保守的、農村的、地方性的、文化鄙俗落後的國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達的貴族寡頭政治處於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雙方都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擴大到其他希臘城邦。雅典支持各邦的民主派,斯巴達支持各邦的貴族派,相互敵對、各不相讓。經濟上雙方為爭奪奴隸、原料和商品銷售市場,不斷發生爭端。雙方政治經濟矛盾的日益尖銳。終於使大部分域邦都捲入了一場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 公元前435年,伯羅奔尼撒同盟中的科林斯與其殖民地克基拉發生爭端。公元前433年,雅典出兵援助克基拉,逼科林斯退兵。公元前432年秋,伯羅奔尼撒同盟集會,在科林斯代表鼓動下,向雅典提出強硬要求,包括要它放棄對提洛同盟的領導權,遭雅典拒絕。公元前131年3月,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 當時斯巴達方面有步兵、騎兵約3.5萬人,強於雅典。 斯巴達的戰略是發揮陸軍優勢,並鼓動提洛同盟成員國叛離,達到其削弱和孤立雅典的目的。同年5月,斯巴達國王阿基丹姆率軍侵入阿提卡,對雅典鄉村恣意蹂躪,大批農民擁入雅典城。雅典執政者伯裡克裡的對策是:陸上取守勢,海上則取攻勢,派艦船侵襲伯羅奔尼撒半島沿海地區,鼓動希洛人暴動,逼敵方求和。公元前430年,雅典城內人口密集,發生嚴重瘟疫,死者甚眾。公元前427年前後,發生了米蒂利尼等盟邦的反雅典起義,陸上形勢對雅典不利。公元前425年,雅典海軍佔領了美塞尼亞西岸的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裡亞小島,斯巴達亦陷困境。公元前422年,雙方在安菲波利斯激戰,雅典主戰派首領克里昂與伯拉西達均戰死。公元前421年,雅典主和派首領尼西阿斯與斯巴達締結《尼西阿斯和約》。條約規定:交戰雙方退出各自佔領地,交換戰俘,保持50年和平。然而,導致戰爭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公元前415年5月,雅典由阿爾基比阿德斯與尼西阿斯等率領戰艦130多艘,輕裝步兵1300人,重重裝步兵5100人,出征科林斯殖民地西西里,與科林斯、斯巴達軍激戰。由於尼西阿斯優柔寡斷,指揮不力等原因,最後於公元前413年9月全軍覆沒,尼西阿斯被殺。經此嚴重打擊,雅典漸失其海上優勢。 西西里之戰後,斯巴達又加強陸上進攻。公元前413年,斯巴達軍大舉入侵阿提卡,並長期佔領德凱利亞(雅典城北部),破壞和消耗雅典力量。這時雅典的農業生產完全癱瘓,又有2萬名奴隸逃亡。公元前411年,雅典海軍在阿拜多斯,次年在基齊庫斯,先後打敗斯巴達海軍。斯巴達則尋求波斯援助,增建艦隊,以與雅典海軍作最後的較量。公元前405年,斯巴達海軍在萊山德指揮下,於赫勒斯滂附近之羊河終於全殲科儂所率雅典海軍,繼而從海陸兩面包圍雅典城。公元前404年雅典投降,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約:取消雅典海上同盟(即提洛同盟),拆毀長牆工事,艦船除保留12艘警備艦外,余皆交出,解散雅典同盟。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了,斯巴達取得了希臘霸權。 戰爭給希臘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促使小農經濟與手工業者破產,不少城邦喪失了大批勞動力,土地荒蕪,工商業停滯倒閉。大奴隸主、大土地所有者、投機商人和高利貸者乘機而入,大肆兼併土地、聚斂財富和奴隸,中小奴隸制經濟逐漸被吞沒,代之而起的是在大地產、大手工業作坊主為代表的大奴隸主經濟。大批公民破產,兵源減少,城邦的統治基礎動搖了。貧民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不滿富人和豪強的統治。柏拉圖曾經寫道:「每個城邦,不管分別如何的小,都分成了兩個敵對部分,一個是窮人的城邦,一個是富人的城邦。」因此,在斯巴達、科林斯等城邦,都曾先後發生貧民起義,打死了許多奴隸主,瓜分了他們的財產。風起雲湧的起義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進一步加速了希臘城邦的衰落。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僅結束了雅典的霸權,而且使整個希臘奴隸制城邦制度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這場戰爭,使得斯巴達稱霸於全希臘,使其寡頭政制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勢力同時遭到迫害。寡頭政制的蠻橫統治又引起各國的強烈不滿,許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羅奔尼撒同盟趨於瓦解。接著,幾個比較強大的城邦如底比斯、雅典又為爭奪希臘霸權繼續戰爭。公元前3世紀前半期,希臘境內戰火不絕,各邦力量彼此消耗下去,後來終於被早已對其覬覦的外敵馬其頓所滅。 伯羅奔尼撒戰爭在古代軍事史上佔有相當地位。對抗雙方對海上通路的爭奪,從海上對敵的封鎖和侵入都達到了很大規模;奪取要塞創造了許多新方法,如使用水淹、火焚和挖掘地道等;方陣雖還是戰鬥隊形的基礎,但步兵能以密集隊形和散開隊形在起伏地機動行動;職業軍人開始出現。這些都對希臘以及西歐軍事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